茶軒裏討論什麽是“禮”,本來是好事。禮,總比什麽普世價值什麽的更親切實在。本驢也夾在其中呐喊:“禮就是分配物質利益的工具”。隻是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同理,瘦死的馬也比驢子大。驢微言輕,沒人理睬是正常的。不料這腦了我野狼兄弟,一聲怒嚎,牽出一頭大象,這才一時震懾住了那幫駱駝呀馬的。機不可失,趁著這片刻安靜,趕緊再叫兩聲,聽到的人可能會多些。
話是驢說的,但思想肯定不出於驢腦子。這是先大儒,三任社科院院長荀況的原話: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製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鍾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幾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什麽是禮,情有可原。但像我這麽大年紀,還摻乎其中攪渾水,很讓人懷疑是別有用心。想當年,我們村近二百號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沒有一個人問出“禮是什麽?”這麽二的問題。從老到小,經常有人被罵“不懂禮”。也從來沒有人會混淆什麽“禮就是禮貌,禮儀”。難怪聖人要說:禮失求諸野。因為禮就在村裏每天的生活之中。
村裏有兩位特別知“禮”的人物,備受尊敬。當然我想每個村裏都有這麽二位。碰到婚喪等大事,必然要請來主持謀畫。不過生死事大,不常年有。最常見到的就是酒席之禮,也就算是《鄉飲酒義》(小戴禮第四十五)。畢竟咱們中國人,結婚吃,生孩子吃,死姥姥還是吃麽。咱們村雖窮雖小,但請客吃飯三天兩頭有。雖窮雖小,吃飯禮不可失。
其實其中最大的禮,是請誰不請誰。這都是在每天熄燈後家長暗自謀畫了。看不到。但客人到了之後的熱鬧,則驚心動魄。三揖而後至,三讓而後升,固必不可少。尤其關於首席次席的排定,遠看近乎打架。這就是禮的精華所在。常見某人站定了位置不放鬆,卻左辭右讓,沒有個刻把半點鍾,坐不下來。然後次席再次席,一遍一遍地演過來。明明大家都肚子餓了,卻“禮”不可失。
凡事涉及禮,就不是個簡單的問題。本來他二大爺他輩分最高,首席當仁不讓。但他二叔是生產隊長,村裏最大,禮該坐首。可問題總不這麽簡單。在座的還有一位他叔表侄兒是副大隊長,更有一位他外甥女是縣裏教育局長的媳婦。這就不是一般的數學模型能算清的了。這時就需要那位特“懂禮”的哥們兒出來說話講解,方才能定下來。當然有時精確到小數點後七八位還分不出高下的,隻好約定,這次我坐,下一場首席歸你,才皆大歡喜。
你說這些人是不是腦子被所謂的“禮”燒壞了?這麽費事有意義嗎?當然有,上菜了就有了。桌子擺在堂屋裏,首席背窗對門,一絲不苟按照規矩。於是菜從廚房出來,自然而然先過首席,擺在首席的麵前。一般的酒席,隻有一個葷菜,決定了這場酒席的名稱。本次主人慷慨,沒有搞什麽肉皮鴨蛋的來充數,而是真有紅燒肉。紅紅的一大盆端上來,配粉絲白菜。真有肉,按禮規矩的大小,切得方方正正的。但一桌十個人,十塊肉是肯定沒有的。一般有三塊。富一點的人家可能上四塊,就被傳頌很久。但如果你上了五塊,大家都要罵你燒包,想害全村人。總坐首席次席的,更要罵這家人不懂“禮”。
於是,首席舉起筷子,招呼大家:來來來,大家吃肉。然後夾起一塊。這不是首席想吃肉,搶吃肉,而是在盡禮數。因為在排座次的時候一切定好了,他不先夾,其他人不敢動。然後次席,然後再次。然後的,嘴上一邊應和吃肉吃肉,一邊夾粉絲泡湯。酒也一樣。大家都要向首席敬酒。一圈下來,好酒就沒了,一半進了首席的肚子。所謂好酒,就是瓶子上有一張商標的,不在乎什麽商標,都算好酒。一般隻有一瓶。下麵就是村釀或用自家罐子壇子散打來的。你看這一切多麽和諧,多麽不徐不疾,不爭不搶,文質彬彬。鬱鬱乎文哉,吾從禮。更妙的是,哪怕你是坐在最下首,連肉的模樣都沒看清,你出去後也要說,我今天在xx家吃了一頓燒肉席,真是壯觀。若是因為隻吃到了粉絲白菜,就說人家是粉絲席,那就會被所有的人罵“不懂禮”,搞得連“恭陪末座”的機會都沒有了。
我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懂禮,因為他們說有皮的肉太肥膩,吃了不健康。他們不懂人命事小,吃肉事大。分一杯羹的有木有?染指於鼎的有木有?胡不食肉糜的有木有?爭吃一塊肉死好幾個人的有木有?一塊肉沒分到害得聖人離家出走十三年的有木有?不懂吃肉就不懂“禮”!
我們那時的小孩子,都比現在的年輕人有見識。要不怎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因為懂事早。在我們村裏,有時懂事和懂禮是可以相互替換的。家裏都擺酒請過三次客了,孩子別說肉,肉湯都沒喝到過。媽媽雖然不忍心,但也隻能說下次吧,你要懂“禮“,下次一定讓你泡湯。所以我們決不會混淆“禮”是什麽。禮,就是三塊肉歸了誰吃。
而且,孩子們都知道,媽媽的承諾是靠不住的。想要吃肉,就得循“禮”。隻有坐上前三席才行。因而,這就非常勵誌了。經常演禮,孩子們就清楚靠什麽才能坐上前三席,知道通往前三席的道路,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座位往前挪,所以很多孩子很發憤。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