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用哪些藥引子?
中醫真的很難學嗎?
作者:曾樂
自從寫作本作以來,一直有博友提問“中醫真地很難學嗎?”“是不是可以介紹一些有關中醫學的知識?”“中藥喜歡用藥引,這藥引子是起什麽作用的?”
奶奶說,藥引的種類繁多,基本都以單味藥為多,一般是根據藥性來使用的。 例如桔梗開宣肺氣,引藥上行,上焦病變多用。牛膝補腎強筋,引藥下行,下焦病證可投。治太陽經病一般都用羌活、防風,治陽明經病常用升麻、葛根,治少陽經 病多用柴胡,咽喉病常用桔梗,上肢病喜用桑枝,下肢病多用牛膝。
奶奶說,藥引具有引經作用、增強療效作用、解毒作用、護胃作用、矯味作用。說白了,藥引就象中藥的各種各樣的炮製方法一樣,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
下麵這些都是一些常用藥引。
一、食鹽:鹹、寒,入腎、胃、大腸經,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淡鹽水送服,取其鹹能入腎。但要注意,是淡鹽水,突出了一個淡字。
二、生薑:辛、微溫,入肺、脾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咳、溫肺止咳之效。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時,常用生薑3-5片為引,以增強療效。現在有人主張嘴含生薑一片來保健,也是取生薑散寒解毒的藥性。
三、蔥白:辛、溫,入肺、胃經,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效。治療感冒風寒、小便寒閉不通時,常用蔥白5-7根為引。
四、燈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腸經,能清心除煩,利尿通淋。治療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時,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五、粳米:甘、平,入胃經,有益氣健胃之效。治療火熱病證需用大劑量苦寒藥物時,以防苦寒敗胃,常取粳米一小撮為引,以顧護胃氣。如清暑解熱的白虎湯。
六、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使用峻烈藥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藶)時,常取大棗10-15枚緩和藥性,以防止中毒。
七、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滋養、潤燥、解毒。治療肺虛燥熱、腸燥便秘病證時,常用蜂蜜1-2湯匙為引。
八、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斂固澀之效。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證時,常取食醋1湯匙作藥引。
九、紅糖:甘、溫,能補中、祛瘀。治療產婦惡露不暢、少腹冷痛病證時,常取紅糖20-30克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