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成都的博客

在微風細雨裏,行走,感知,記錄人生。。。
正文

113 的姑娘辮子長

(2016-02-12 18:27:19) 下一個

不知道為了什麽,我會這般悲傷。

有一個舊日故事,在心中念念不忘。       ~ 摘自德國詩人海涅《羅蕾萊》

我一直難忘第一次和芳杜若** 打交道的情景。1976年的秋天,我從大連姥姥家回到四川父母身邊。剛到113地質隊,說著濃重的海蠣子味兒的 三腳貓四川話,我放學後總在食堂附近的操場上和年齡相仿的女孩兒們瘋玩。文革結束不久,天翻地覆,食堂牆上刷著的紅色大字"批判揭發造反派 x x x !""熱烈擁護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墨跡未幹。

地質隊尚未建小學校。我們十多個學齡兒童在附近的公社小學借讀。大涼山的農民貧苦,每日兩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學生們絕大部分來自附近的農民家庭,學校九點半上學,下午三點半放學。每天清晨吃過早飯,父母上班去了。我在家玩到九點,日上三竿,才拿個飯盒裏盛上午飯,用白帆布袋子套好放進書包,沿著那條整日黃土飛揚的公路邊走邊玩,一路晃蕩到學校。

這天放學,我拖著疲憊的雙腿剛邁進地質隊大門,芳杜若突然攔在我麵前。我知道她大我兩歲,念四年級。人如其名,芳杜若有一雙筆直輕巧的長腿,微黑的小麥膚色,光潔的臉,閃動的長睫毛掩不住明亮的眼睛。她緊抿著的嘴角往上一揚,問道:"你是不是說我壞話啦?昨天?"

"沒有啊!"我嚇一跳,大聲喊冤。

"你是不是說,那個標語上批判的造反派是我爸的兄弟?"她發慈悲提醒。

"我隻是說,他的名字和你爸爸僅差一個字,有可能。"我小聲嚅囁道。

"好吧,這次算了!警告你,以後不要亂說,否則我就不客氣了!"芳杜若見我低頭認錯了,扭頭就走。而她卻不能瞞過我,在她的眉梢和嘴角,泛起一種隱約的笑意。

不久,為了配合政治形勢,小學校組織學生宣傳隊到附近農村唱歌跳舞批判四人幫。我們幾個地質隊的小姑娘都被選中,要求演出時穿白襯衫花裙子。我僅有一條色澤明豔似孔雀羽毛的確良裙子,長至腳腂。我們幾個站在土戲台子下麵候場,旁邊的芳杜若一把糾住我的裙擺,嗔道:"你拖拖拉拉,咋個回事嘛!",她邊說邊麻利地幫著我把裙腰往裏卷了三四下,裙子頓時短至膝蓋,恰到好處。

公社小學放學很早,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我喜歡沿著黃土公路兩旁的田埂走回家,有時繞道公路邊的小河,在鵝卵石河灘上邊走邊玩兒。初春時節,農田裏種植著蠶豆,兩片肥厚的豆葉連著摘下,湊滿一把,用細麻繩在根蒂處一係,就是天然的踢毽。為了保持毽子新鮮挺括,咱基本是一天一換。這天放學以後,我沿著田埂邊走邊摘蠶豆葉,突然聽到一聲大喝 "站住!",嚇了一跳,扭頭看見一個農村小夥子怒氣衝衝地跑了過來。"你咋個亂扯蠶豆葉喃?"他大聲訓斥,見我低頭不吭聲,更來氣了,一把扯下我書包,吼道:"你回去,讓你父母來取書包。"說完,轉身走到旁邊的一塊地鋤草,把我的書包扔在他身邊的田裏。

我遲疑須臾,也跟了過去,站在田埂上發呆,不敢撿起書包也不敢回家,羞憤交加,悔死了。不知道傻站了多久,聽到芳杜若的聲音,她叫我的名字:"你杵在這裏做啥子?!快回家!" 我抬頭看到她和兩個四年級女生路過,她們放學稍晚,正往家走。她三五步穿過田埂跑到我跟前,瞟了一眼我手裏的蠶豆葉和地上的書包,懇求那個小夥子:"叔叔,她知道錯了,以後肯定不敢了。你把書包還給她吧?" 見了漂亮小姑娘,小夥子也爽快:"認錯就可以囉!"。我如釋重負地趕緊從田裏撿起書包,跟著芳杜若一行回家。

後來我去縣城念中學,住校。好幾個學期,芳杜若和我住同一個房間。學生宿舍黃泥幹打壘土牆青瓦屋頂,昏暗的房間呈長桶狀,竹席釘著的天花板懸掛著兩三個白日裏亮著的昏黃電燈泡。 進門後左右各排五張高低床,住二十個學生,中間一長溜書桌,房間盡頭有一扇小窗。晚自習結束回到宿舍,一小時後電燈倏然熄滅。總有三五個人拿出蠟燭或者煤油馬燈,擱在床頭木樁或者桌子上,湊著微明跳動的光亮看小說或者連環畫書。看著看著,我曾經捧著書睡著了,芳杜若替我吹滅蠟燭,隔天早晨告誡我當心火災,不要重蹈覆轍。

那年頭,學生食堂早餐單調,長年累月供應大米粥和蒸得半生不熟的泛著黃點的饅頭。有時候早上我們用從自己家裏帶來的煤油爐煮荷包蛋。有一天我起晚了,怕遲到,上竄下跳,焦急地等著荷包蛋凝固。芳杜若從食堂買飯回來,見我那窘樣兒,把小鍋裏的水倒掉一些,一把奪過我的筷子,鍋裏攪拌幾下,說:"這樣熟得快!快吃,別遲到了!"。 是啊,想起那些成長的歲月,芳杜若就象一位我從未擁有過的姐姐,她的良善讓 我心生感謝,她一直在我的生命裏,目光所及,不遠不近。

我念初二的時候,上高中的芳杜若長成了那種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美女,樸素的衣褲掩不住她青白透著淺粉的青春。她有著北方女子的身高,雙腿筆直修長,走起路來象梅花鹿一樣姿態優美。最令我難忘的是,她留著一根烏黑油亮的粗辮子垂墜後腰,象春天飽滿茁壯的柳枝一樣,隨著她的步子沉著平滑地左右擺動。高原的陽光明媚,總是離地麵很低,癡迷地撫觸著她那微黑光潔的麵容。她五官輪廓清晰,明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嘴角微微上揚,帶著若隱若現,說不清道不明的那股勁兒。縣城上映印度電影《大蓬車》,因為她長相酷似電影裏敢愛敢恨,為自己心愛的人獻出生命的美麗吉普賽姑娘妮莎,男生們背後都肆無忌憚地叫她"小辣椒"。不過,芳杜若可能是我見過的最謙虛的美女,被人誇獎的時候,她臉上有端凝的表情,略微羞澀地抿嘴一笑,並不搭腔。

女生們背地裏嘀咕,說全校最帥的那個髙中男生喜歡芳杜若,我卻從未見過他倆在一起。周六放學以後,家在地質隊的學生們陸續走出縣中學大門,聚在街對麵縣汽車隊大門口等候接我們回家的卡車。有一次,我看見那位高中帥哥如同男神下凡,領著幾個哥們兒騎著嶄新鐙亮的二八自行車,哼哼著民歌《達阪城的姑娘》的曲調,高聲唱著"113的姑娘辮子長啊,兩隻眼睛真漂亮。。。",從我們麵前呼嘯而過。我扭頭看看芳杜若,她神色如常,若無其事。於是我信了:有的姑娘,心是可以溶於水的。

芳杜若考上大學以後,和那位男神級帥哥戀愛了。大一的暑假,我去她的學校看望髙中同學,卻聽說她和帥哥已分手。新男友其貌不揚,是比她小一點兒的同班同學。那人追得很辛苦很深情,憐香惜玉,幫助芳杜若洗衣服熬中藥,她被深深感動。據說,分手以後的帥哥非常痛苦,一度萎靡不振,唯有杜康解憂 。那天,在學生宿舍附近的水池邊,我遠遠看見芳杜若和一個文弱男生洗水果,跑過去招呼她,她驚喜地說:"你已經放假了!好久不見,上了大學你還是象以前一樣樸素!",閑聊幾句,我們匆匆告別,她並未介紹自己的新男友。

後來,芳杜若的消息斷斷續續地傳來。大學畢業以後,她不顧父母反對, 跟著男友去了他的家鄉大涼山金沙江畔的一個煤礦,在銀行工作,很快就結了婚,懷孕。再後來,噩耗突然傳來,芳杜若自盡了。 傳說的原因是她懷孕期間,那個文弱男人出軌,鬧離婚。世上過河拆橋,薄情寡義,大約不過如此。

聽說她離開的那個瞬間早已遙遠了,遠得應該如同月光下的一叢杜若般 柔軟,然而猛地想起時,卻有象刀刃一樣讓我心痛的清冷寒光。我怔怔地坐著,風在樹梢的顫抖,空氣裏的潮濕和凝重,還有通明的夜色,一時都向周遭退去。淚眼模糊之際,有一絲依稀仿佛的苦味悄然襲來,她的聲音象水泡一樣冒岀來又消失在黑暗的虛空:你杵在這裏做啥子?!快回家,快回家。。。   我忍不住想,金沙江畔的大山深處,整日不著邊際的輕風濕霧,虛飄飄叫人渾身氣力沒處用是吧,芳杜若啊!

她為什麽選擇這樣一種不同於一切的絕決?我一直不懂,直到中學段嬰老師文章裏麵的一段話點醒夢中人,"孟獲古原,荒草離離,他們是知道的;邊鄙之地多悲風,他們自小感受得。男兒生當作人傑,是極自然事;女子活亦為英雄,就這風土啊!"。於是,這風土便在她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並長成了一株美麗的,芬芳的,直楞楞的,寧折不彎的深山杜若。她,孕育著未出生的孩子,必然是帶著七分的不屑和十分的勇氣,離開這個凡俗世界的。

曾經告訴別人,我是遊走在基督邊緣的人。然而,為了她,我希望世上真的有上帝,有天堂。我想,記住芳杜若最好的方式,除了記住她的名字,她的美麗和善良,還要記住她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記住她做過的事情。

* 113 讀作 yao yao san (幺幺三)

** 保護隱私,我隱去了她的真實姓名。芳杜若來自屈原《楚辭. 九歌》: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鬆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後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位大學同學曾經說過,"張愛玲和瓊瑤不一樣,她說人生是一個美麗又蒼涼的手勢,年輕人是看不懂的,而瓊瑤阿姨人人皆懂。"我多麼希望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什麼叫"美麗又蒼涼的人生",從而心生真正的悲憫和珍惜。   我 寫這篇文章,也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曾經有這樣一位姑娘,她的美麗和善良,就象大涼山的杜若一樣坦蕩率真。

如果你知道她的真實姓名,請藏在心裡,清明時遙望家鄉,和我一起懷念她吧。

*********** 此文為芳杜若25週年祭作,謹獻給一 兵,秀珍,紅麗,雪梅等和我一起長大的113的姑娘們。 完稿於2015 年清明節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