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95)
2013 (35)
肖邦的第一首夜曲
這是肖邦夜曲19號,肖邦一生留下了21首夜曲,他生前發表了18首,19號,20號和21號在他生前沒有發表,後來被陸續發表了,就加到了18號之後。
這首夜曲非常特別。
首先這是肖邦非常早期的作品,創作於1826-27年,是他創作的第一首夜曲,算是“肖邦夜曲第一號”。那時候他才16歲。他早期的作品尚未成熟,不算是名曲。然而這首夜曲卻非常早熟,非常深入人心,
夜曲的形式是愛爾蘭作曲家John Field首創的,但是後來人們談起夜曲,一定是肖邦,而談起肖邦,一定會談他的夜曲,夜曲變成了肖邦的品牌。因此這首夜曲是也算是“肖邦名曲第一號”。
其次是這首夜曲的感情深度。這是一首非常悲傷的夜曲。一般來說,這不是一個16歲的男孩應有的感情深度。但是了解一些背景故事,事情就很合情合理了。那一年,也就是肖邦16歲的時候,他14歲的妹妹Emmilia因病夭折了。可以想象肖邦母親當時的悲痛欲絕心情。肖邦把他母親悲慟的哭聲化成了這首夜曲。這就是這首夜曲早熟的原因。
悲慟是常人可以共情的感情,特別是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悲慟,是這種感情之最。聖彼得大教堂把米開朗基羅“悲慟的聖母”雕像Pieta放在大門主道的右邊“第一”的位置,可見這個題材在天主教的地位。肖邦的這首“第一夜曲”也正合這個題材。所以,“Chopin’s music has been praised by several popes for its spiritual depth and emotional resonance.”如果你要舉一個既悲慟又絕美的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的Pieta和肖邦的這首“第一夜曲”可以作為最高的範例。
還有,這首夜曲的差點被燒掉。 肖邦於1849年10月在巴黎旺多姆廣場的一處公寓病逝。肖邦臨終把尚未發表的遺稿托付給他的學生和好友Julian Fontana,並留下遺囑,要她把尚未發表的手稿全部燒掉。Julian Fontana忠實地執行了肖邦的遺囑,她把肖邦的這些手稿全部都發表了。
這些肖邦去世後發表的作品,包括上麵提到的三首夜曲,還有即興幻想曲,練習曲,華爾茲舞曲,大波蘭舞曲,瑪祖卡舞曲和波蘭歌曲,共四十多首。肖邦曾經開玩笑說,沒發表的都是他認為還不夠完好的。有人就信以為真,以此來批評說那些作品肯定不如肖邦自己發表的作品。這三首夜曲中的前兩首,第19號和第20號,肖邦生前不發表,是因為這兩首夜曲是肖邦是為他的母親,妹妹和姐姐寫的,是他最私密和最珍藏作品。
肖邦的音樂,能夠讓人感受到最美好的感情,最純真的愛,讓人領悟到愛的真諦,而更加珍愛的果實,更加愛身邊的人,和更加珍惜曾經愛過的感情。
有琴,就會有肖邦,有夜,就會有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