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小二哥李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對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理解。。。

(2015-08-08 23:39:36) 下一個

並且比較Wilhelm Kempff,Barenboim 和雲迪彈這首曲子的不同風格。

Wilhelm Kempff 彈貝多芬彈了一輩子,彈貝多芬方麵他算是老大。他把月光奏鳴曲的三個部分連貫地表現出來,第一部分他彈得有點偏快,這是他的獨創。

第一部分應該是表現一個公眾英雄人物的葬禮,靈柩由馬車拖行,夾道的人肅穆而立。雖是挽歌,又不能太哀怨,而且要保持馬車拖行的節奏,保持英雄的驕傲。英雄不需要憐憫式的哀悼,哀痛的情緒應該由主曲哀唱的旋律和遠處哀歎的鍾聲來表現出來。

第一部分有三條主線:馬車軲轆的節奏,哀唱的旋律,和哀歎的鍾聲。

馬車的軲轆主導整個第一部分的節奏,是不能夠以Rubato來製造情緒的彈性的。有些部分可以慢,但是要慢得節奏一致,就好像馬車慢下來轉彎那樣,轉過去了,就繼續保持原有的節奏繼續前行。這首曲子車軲轆的節奏要彈在近處,起主導的作用。

哀唱的旋律要唱出來,就好像教堂裏的唱詩班那樣,帶有神聖的意味,個人的情緒波動要壓抑著,通過深沉的哀唱表現出來。哀唱的旋律時而藏在軲轆的節奏下,時而冒出來主導。這個是有把握的。

鍾聲要表現出哀歎,時遠時近,以遠為主,近處是烘托某段的氣氛。

第一部分最後那三下撞擊聲,是為英雄蓋棺下葬,劃上了句號,代表英雄的結束,為後麵第二部分的重生和第三部分的奮鬥做鋪墊。英雄的精神不死,得到重生,並且煥發起更猛烈的奮鬥。


月光奏鳴曲的第一部分,是可以單獨彈奏的,可以彈成“月光小夜曲”那樣,可以用rubato,也算比較高雅。“月光”能成其俗名已經證明這一點了。但是如果在整個奏鳴曲整體一起彈的話,第一部彈成“月光小夜曲”那樣會顯得偏俗。
 
Barenboim和雲迪(雲迪在日本電視台表演的那次)都用了rubato,有點背離了“英雄葬禮進行曲”的意境。

Kempff把第一部分彈得偏快,我猜,是為了啟示別人,不要把這部奏鳴曲的第一部當成“月光小夜曲”了。沒辦法,很多人就是衝著“月光小夜曲”才去聽這部奏鳴曲的,所以他有點故意誇張了,後半部他才明顯慢了下來。往後的人如果彈這部奏鳴曲的話,應該以K大師的節奏作為最快的參考值,往莊重肅穆的方向找一個適當的節奏。也可以像K大師那樣可以先快後慢,但是這種節奏變化更難把握。

第二部分,要感覺到春天的氣息,和植物的小苗從地下發芽穿出地麵的意境,而且是一大片的,爭先恐後,擋都擋不住,而且還有幾串甚至讓人能感覺到“一穿,一穿”地穿過障礙發芽出來,是擋不住的生命力,是生意盎然的春天。

Wilhelm Kempff 彈的基本是教科書的經典,雲迪彈得也很棒,Barenboim 稍遜。

第三部分,是充滿力度的奮鬥,騎著快嗎,發泄著力量。所以該發力的地方要有力量,該快的地方要像萬馬奔騰那樣勢不可擋。再次,Bareboim沒有,雲迪的有。雲迪的也穿插了一點他特有的肖邦氣質。但是隻要這個勢不可擋和力量表現了出來,一兩處地方浪漫化一點無傷大雅,所以雲迪的也很不錯。Kempff的就比較機械化,忠實於德國派音樂的原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聽這段樂曲,震撼!
世界上還有那麽多美妙的音樂,不隻是《梁祝》啊。
您是個好老師。
謝謝!
Rainier 回複 悄悄話 深刻的分析和比較,難得的好貼子,讚!

謝謝分享。
gzlady 回複 悄悄話 讚同鄉的深刻音樂素養,我也喜歡聽古典音樂,但永遠都隻是停留在聽的階段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三個相比,我更喜歡李雲迪。他談的那麽幹淨,清晰。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世人對貝多芬的理解和誤解。理解貝多芬的人能夠把握貝多芬音樂裏傳遞的精神;不理解貝多芬的人會因為貝多芬的名氣而過分解釋他的音樂。
雨果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聽了無數次的《月光奏鳴曲》,卻是第一次有機會同時認真聽三位大師的不同演繹。謝謝李白哥!一直喜歡李雲迪,但總是更容易被他的琴聲技法所吸引(聽他的肖邦也是一樣),而聽Kempff 和 Barenboim的演奏,很自然地在幾個音符之後就被帶入一種意境(當然,Kempff 的層次更分明)。會不會和演奏者的年齡以及文化背景有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