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之心
你可以先打開錄像再閱讀下麵的正文。
在肖邦的21首夜曲當中,這一首,夜曲第8號,作品27號之二,是最值得細細品味的夜曲,因為很多肖邦的藝術特質因素都集中並且明顯地在這首夜曲中表現了出來。
肖邦的藝術特質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就是對愛的渴望。2001年波蘭的那部肖邦電影就是用了這個名字,可見波蘭人對他們所愛戴的藝術家的了解是多麽的深刻和到位。但是那部電影並沒有把肖邦的這個對愛的強烈渴望的根源明說出來,因為在電影裏不用說。電影裏隻強調了肖邦向他青梅竹馬的玩伴瑪利亞求婚被她母親高調拒絕這件事情對他的打擊。
肖邦的這個對愛的強烈渴望的根源在於,他得了肺結核,這在當時是不可治愈的傳染病。肖邦自己心裏清楚,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可能得到他所景仰和賴以生存的巴黎上流圈子所真正接受。於是在這個時期他的作品都帶有一種迷人的憂鬱特質。而這裏介紹的這首曲子就集中體現了這個特質。
圍繞著這個特質,肖邦在這部作品當中運用了很多他所特長的技巧:
1,模仿女聲歌唱的旋律。肖邦很喜歡看意大利歌劇,特別迷意大利歌劇裏的女聲。在他的作品當中經常表現出模仿女聲歌唱的旋律。雖然是用鋼琴來表現,你心裏都會用女聲來跟唱。
2,空心的和聲旋律。用和聲表現旋律是肖邦的一個作曲技巧。肖邦的和聲經常會把主音偷換掉,讓和聲變得空心,就好像人失戀的時候失去了心的感覺一樣。他用這個空心的和聲來跟蹤優美的旋律,這讓旋律帶有失心和哭泣的情緒,因而變得特別感人。
3,不和諧反差。肖邦運用這個技巧讓他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不和諧的聲音更加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但是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作曲技巧,因為不和諧的反差一般都會比較難聽。而肖邦的高明之處就是取得了負負得正的效果。他如何達到這個效果,到如今還是一個迷。
4,拖延主旋律的複位。古典音樂的片段一般都會從從一個主音開始,然後錯位展開,讓人產生對音樂的複位的期望,然後複位回主音結束,再開始下一段。肖邦是玩弄人對音樂複位期望的高手。他會在主旋律裏不斷地製造這個期望,而且好像就要滿足這個期望,當你正在專注這個複位的時候,曲子又變調拉開,或者隻給你一點複位,卻又馬上拉開,讓新的調子引開你的專注。當你跟著新的調子開始忘乎所以的時候,他又悄悄地把還沒複位的主旋律引回來挑逗你的情緒。如是兩三次,把你的情緒調動地最脆弱的時候,他才把你想得到的音樂複位完完全全地交還給你。
5,肖邦式的華彩。有時候在複位前挑逗你,有時候在複位後悄悄離你而去,很輕,很脆,很柔,很飄,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平緩,有的起伏。肖邦自己彈這首曲子的時候華彩部分彈得很輕,門德爾鬆說,整個沙龍隻聽見針兒掉地上的聲音。
這首夜曲用的是回旋曲三部式A-B-A-C-A-B-ending的格式,A是和諧的女聲的主旋律。B和C都是不和諧的變調。上麵提到的這些肖邦藝術元素都有表現。A部出現了三次,前兩次都隻複位一點點,直到第三次,在複位前還用華彩來挑逗。強烈複位後,又用華彩悄悄離開,升起5個希望泡泡。然後又讓它們一個一個地破裂。當最後一個泡泡破裂,心都碎一地了。
能喜歡上肖邦的音樂就已經懂了一大半了。能夠喜歡上肖邦的音樂是一種福氣。
謝謝你的介紹,Eric Lu彈得很驚豔,我會跟蹤他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LJCuFda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