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德國哲人尋蹤:黑格爾的逆襲

(2015-03-29 17:16:47) 下一個
柏林作為德國城市的龍頭老大,常常因為孤懸東北而被旅遊者從目的地名單上劃去。其實柏林還真是一個高大上的城市,從來就是德意誌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黑格爾48歲時來到這裏,接替費希特的教席成為柏林洪堡大學哲學係主任。13年後因染上霍亂卒於洪堡大學校長任內。黑格爾的墓位於柏林中央區的多榮帖鎮。在柏林洪堡大學正門北麵一個街區,你可以找到小小的黑格爾廣場,那裏矗立著黑格爾的半身像。
按照很多哲學史的通常說法,黑格爾是由康德開創的所謂“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誤導了許多人,使他們相信黑格爾是出於康德而勝於康德的。黑格爾受過康德的影響,這個沒錯,但他的哲學和康德哲學還真不是一路的。黑格爾哲學 是所謂體係哲學,在他之後,除了孔德和馬克思,再沒有人願意試這條死胡同了。而康德,由於他謹慎的折中,反而給各種思路敞開了大門。因此,盡管黑格爾的聲望在歐洲大陸還能維持不墮,在英語世界,康德的影響要大很多。一些中國人對黑格爾的尊重, 多半是從馬克思那兒折射過來的 –或者認為他是馬克思的偉大老師,或者認為他是被馬克思誤解,有必要重新發現的偉人。持哪種立場,取決於你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黑格爾是一個典型的慢熱型的選手。直到46歲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中學校長,而在隨後的15年間,他如一個閃亮的新星迅速成為德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成了普魯士的官方學術。這種異乎尋常的登頂開始於圖賓根大學神學院的一間著名的寢室。那是1788年,18 歲的神學係學生黑格爾認識了自己同室的兩名室友,他們是與黑格爾同齡的荷爾德林和比黑格爾小5歲的謝林。三人成為密友,由此結成了哲學史上有名的室友組合。這個組合的獨特之處在於,在五年的學生生涯以及在隨後三人頻繁的思想交流中,黑格爾始終是一個受益者,而他的朋友從他那裏收獲的僅僅是傷痕。荷爾德林現在被認為是德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古典浪漫派詩歌的先驅,同時他也是一個開創性的哲學家。據信,黑格爾就是從他那裏,了解了後來使他為之成名的“辯證法”。海德格爾的“存在”也是受到荷爾德林的啟發。可以想見,當年風華正茂的荷爾德林該是如何意氣風發,才氣逼人。再看謝林。謝林是以神童的姿態進入圖賓根大學的,他日後的哲學成就表明他有一副敏銳深刻,富於神秘氣質的頭腦。而那時的黑格爾,木訥羞澀,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懵懵懂懂,還一心想走神學之路呢。起點的不同使黑格爾在三人的交流中注定隻有聆聽的份兒。畢業兩年之後,荷爾德林墮入了那段對他致命的戀情,他愛上了東家的妻子。謝林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學論文,受到費希特的好評,開始在哲學屆嶄露頭角。而黑格爾則是靠了荷爾德林的推薦,才得到去法蘭克福的做家教的機會。到了大約1801年,那是他們畢業後8年,荷爾德林的戀人去世,而他本人已近於身心崩潰。謝林以25歲年紀成為耶那大學哲學教授。黑格爾在荷爾德林和謝林的影響下,終於放棄了神學夢,投奔耶那的謝林,轉攻哲學。同年他發表了第一篇哲學論文,那篇論文為他贏得了謝林門徒的名聲。

1806年,36歲的黑格爾開始發力,發表了第一部自己的哲學作品:《精神現象學》。謝林認為此書序言的矛頭指向自己,與黑格爾斷然絕交。從前的密友從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縱觀三人室友組合的曆史,不能不讓人感慨命運的無常。三人命運的不同或許是性格使然。荷謝二人都有詩人的浪漫氣質,敏銳而隨性,天生叛逆。黑格爾則屬於穩紮穩打死磕的類型,蟄伏在前,噴發在後。盡管黑格爾日後的大紅大紫得益於他的厚積薄發,荷謝二人對他的啟發和提攜也是哲學史家都注意到的事實。成名以後的黑格爾刻意淡化自己早年暗淡的經曆本無可厚非,但他把曾經推崇備至的謝林哲學貶損為”德國唯心主義的一個小小注腳”,似乎不夠厚道。因為,在有些人如海德格爾看來,是謝林而非黑格爾,才可稱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
1816年黑格爾進入海德堡大學,並著手建立起他那規模宏大的哲學體係。解釋黑格爾的體係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個企圖已經不知催生了多少哲學家和哲學著作。也許把黑格爾哲學的核心概念,他稱為絕對精神,理解為基督教的上帝,是一種方便的方法,因為黑格爾自己也說過,“哲學其實就是理性的宗教”。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和基督教的上帝是等同的: 它是萬物的原因。唯一不同的是,黑格爾背離了上帝過於擬人化的形象,--上帝創世,就如凡人捏泥人一般,被創造物除了是上帝創造的之外,彼此並無關聯。黑格爾試圖揭示的,不僅是被創造物同一的根源。被創造物之間的聯係,更是遠為重要的課題。他力圖表明,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背後,有一種通過思辨就可以發現的秩序:世界是絕對精神在一個流動的,通過不斷自我否定而逐步外化的過程中的顯現。對這種恢弘但卻模糊的外化過程的描述占據了黑格爾著作的大部分。由於絕對精神在外化的過程中幾乎涵蓋了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哲學,科學,藝術,政治和宗教,他的學說所倡導的已經不再是一種知識論或倫理學,而是一種意識形態或世界觀。也許是黑格爾試圖把人性以及人類所有活動都置於一個哲學框架之下的野心吸引了德國哲學界,黑格爾的哲學在很短的時間一躍成為德國哲學的顯學,並且很快在世界各大學所向披靡。體係哲學達到了它的頂峰。
和開明的康德不同,黑格爾上位之後日趨保守。他和普魯士專製政權走得很近,還文鄒鄒地把當時的普魯士描繪為理想的社會。這種政治上的公然效忠使他日後倍受詬病。不過,對黑格爾哲學的批評還遠不止於此。黑格爾過世之後,那個由以解釋一切的“絕對精神” 很快就被放棄了。馬克思用 “生產力” “階級鬥爭”來取代了它。而分析哲學則把那種試圖用哲學來解釋科學的企圖一股腦否定了。他們回到康德,認為科學的事情應當由科學家說了算,哲學家應當閉嘴。如果哲學家如黑格爾畢竟說了什麽,那至多不過是他個人情感的表達,就像詩人的詩,隻是沒有韻腳。與這些刻薄的批評相比,黑格爾在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那裏獲得了更多的同情,而且他的方法論近來也有複活的跡象。
哲學脫離開由洛克,休謨倡導的平實樸素,基於常識的文風而背上晦澀難懂的罵名,黑格爾要負很大的責任。(當然康德也有責任。)也許這就是為什麽愛因斯坦把黑格爾哲學稱為“醉漢的胡言亂語”。如果說科學家不懂黑格爾哲學的話,哲學家們又怎麽說呢?黑格爾的最後一句話是對他的得意門生說的:“隻有你懂我。。。你弄錯了”。這樣看來,真正了解黑格爾在說什麽的,隻有他自己。
黑格爾流傳最廣的名言是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大白話,如果脫離了黑格爾講它時的語境,就象 “當下流行的都會過時”,“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一樣平庸,卻不知為何被挑出來代表黑格爾。在我看來,它是史上被用得最濫的名言之一: 它可以為濫權者辯護,為騙子開脫,懶人可以用它找到借口,傻瓜可以用它裝點門麵。它傳達的意思,完全取決於你引用它時的目的。
黑格爾的另一句名言很美:“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在夜幕降臨之後才開始飛翔。” 密涅瓦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她身邊的貓頭鷹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人們通常認為這句話是在說哲學的本質:哲學是對知識和曆史的反思。我卻覺得這句話正是黑格爾一生的寫照。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屌絲也是可以逆襲的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