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還怕小兔會成為"Mommy's boy", 很快他就整天"no 媽媽, no 媽媽", 隻要爸爸在場就過來把我推開. 現在發展到早晨不要我抱, 我進他房間, 他說: "不要媽媽抱, 要爸爸抱!" 告訴他爸爸上班去了. 他就大哭.
昨天爸爸把他抱進我的房間來換尿片, 他一見我竟然緊張得大叫: "不要媽媽, 不要媽媽!"
每天晚上睡覺時親他, 對他說: "媽媽愛兔兔, 爸爸愛兔兔." 小兔把頭偏過去, 說: "不要媽媽'嘛'腦袋! 不要媽媽愛兔兔, 要爸爸愛兔兔." 兔媽的小心靈很受傷!
我對他不差呀, 除了偶爾嚴厲地告誡他不許打媽媽. 整天伺候孝順著這小祖宗, 結果他對我的感情還遠不如兔爹這個貢獻沒我大的人! 兔爹對小兔唯一做的事就是周末帶他出去玩. 平時一到五, 兔爹早出晚歸地上班, 很少見麵.
平時教育他, 吃飯要多吃點, 不要自己按開車座的安全扣等等, 他根本不聽我的. 抬出兔爹來, 說: "爸爸說的, 兔兔要怎麽怎麽......" 他居然就聽了!
也許就是因為太少見麵所以他很珍惜? 可是也沒必要這麽排斥媽媽吧?
上個周末小兔有點發燒, 人很萎靡不振. 兔爹要帶他出去玩, 不停問他: 要不要這個, 要不要那個. 他不耐煩了, 哭著跑過來說"媽媽抱, 媽媽抱". 我對兔爹說他現在就是想安靜, 要多休息. 好了, 一整天就又恢複了以前對我的依戀, 偎倚在我懷裏, 很愜意的樣子.
餓了困了也會來找媽媽, 因為兔爹常常意識不到他的需要. 夜裏他醒了, 媽媽進去給他喂夜奶換尿片, 就對媽媽很溫情脈脈, 把頭貼近媽媽脖子, 不停地念: "媽媽, 媽媽." 有時我到隔壁去拿幹淨衣服給他換, 他痛哭不已, 回來他就抱著我責備: "媽媽不要不見!" 我很高興, 小兔還是對媽媽有感情的嘛.
可是白天, 我給他做好飯, 端上桌, 寶貝兒子就一把把我推開, 很堅決地說: "不要媽媽! 媽媽不見!" 意思是叫我自動消失.
感情我就隻是個保姆的幹活?
今天帶他去playground玩, 跟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聊天. 朋友的先生也來了. 小兔一見到這位叔叔, 就極親密地湊上去, 要人家陪他玩, 離開我視線也在所不惜. 走的時候我把他抱起來, 他掙紮著撲向叔叔, "叔叔抱!"
這也不是第一次要"叔叔抱"了. 哪個叔叔抱過他一次, 他會念叨幾星期. 好像他對所有戴眼鏡的華男都特有好感, 因為跟兔爹有點像.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生活中出現的成年男性太少了的緣故. 如果這樣還真是個問題 - 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 都是女性老師居多.
都說三歲看老. 我都能想象得到這小白眼狼將來teen 的模樣, 就是: 媽媽你能滾多遠就滾多遠, 別在我跟前出現!
再將來......還用說, 肯定還沒娶媳婦就先把娘忘得一幹二淨了, 因為他不再需要娘了.
現在誰要跟我說, 男孩會跟媽媽更親, 我就跟誰急!
後記:2013.09.17
今天, 看到有篇轉載的文章是這麽說的:
"心理學早已證明,愛是從母愛開始的。美國的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Margaret Mahler)解釋人的頭一個三年,包含著一個人的出生從與母親的共生關係,到與母親的分離關係。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完成這個分離過程,是一個人未來成熟的基礎。
英國精神病醫生安達利(Ann Dally)列出好母親應具有的三項條件:第一,對孩子的需要必須敏感,並且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在孩子的身上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能力在其他地方讓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第二,必須持續地、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無條件的愛,是媽媽不按照自己的願望,朔造孩子成為她想要成為的人,或者期望孩子達到什麽樣的成就。第三,必須知道界限在哪裏,甚麽時候該“放手”;她不擁有她的孩子."
讀完我心情好多了嗬. 我不再內疚是我做錯了什麽讓小兔對我沒感情了. 相反, 小兔跟我的分離說明我一直做得不錯, 讓他正常發展, 開始了"成熟的基礎".
隻是媽媽要接受這個分離的事實, 該放手就得放手, 改變自己的情感模式, "不在孩子的身上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能力在其他地方讓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
哎, 指望有識父母給點高招怎樣讓兒子愛上我呢.
是有意思. 可是, 媽媽很傷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