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賞景

隨波逐流看風景,優哉遊哉度人生。
個人資料
打魚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灶台邊的開心時刻

(2025-10-23 14:02:28) 下一個

    歲月悠悠,總有一些記憶在時間的河床裏閃閃發光。它們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那些細微而真摯的瞬間,如春風化雨般溫暖著我們的心田。

   七十年代中期在農村當知青,村裏有一棟大躍進時候建的長排屋,住有二十多家村民,村裏將知青安排住在長排房子的中間一間。從我們住進去,每天都有小孩擠在門口觀望,好像看稀有動物。我一直喜歡小孩,而且我發現這些農村小孩都長得很清秀可愛,就是頭發亂糟糟,小臉髒兮兮的。我忍不住便給他們洗臉,梳小辮,用我帶來的藥膏給他們弄破的小手搽藥。這似乎更是激起了他們來這裏的熱情,他們也以他們的方式回饋我。我們的廚房就在進門處,我做飯時,小孩便熱心地輪流幫我拉風箱。

   物質極度匱乏的七十年代中期,對普通人來說,肉、油、都是奢侈品。得益於一位中學老師冒死向領袖進言,政府開始給農村的知青每月一斤肉的特供。一斤肉,男生們一頓就幹掉了,女生也最多能分兩頓吃,然後就是一月的無葷腥的日子。

   一位老知青告訴我一個法子:買一斤豬板油,熬成豬油,再買一罐豆瓣醬,趁熱把豬油倒進與豆瓣醬混合,這樣的豆瓣香、鮮、鹹,既下飯又解讒。不但解決「饞肉」問題,還彌補了沒有蔬菜下飯的缺憾。豬油豆瓣果真如她所說的那樣美味。就著豆瓣,食欲大增,每次都能吃掉一小鍋米飯,望著那空空如也的鋼精鍋,讓我自己都難以相信,我的胃居然還有這樣大的潛力。 香鮮的滋味,每一口都是一種享受,恨不得連舌頭都要一起吞下,那種美妙的滋味至今難以忘懷。

   我買來一斤豬板油,切塊放進鍋裏,當鍋中發出「滋滋」的聲響,白淨的板油塊慢慢從飽滿縮成幹癟的油渣,獨特的油香彌漫了整個屋子,也引來了鄰居家的孩子們,他們擁進屋裏,圍著灶台,瞪大可愛的雙眼,盯著那黃橙橙的油渣垂涎欲滴。我知道他們除了在過年時吃一點肉,平時也是難得沾一點油葷的,看著他們企盼的眼神,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在一隻小手上放下一粒油渣,幾乎瞬間,所有小手都伸出來了,有的拿到油渣一口塞進嘴裏,有的則用細細的牙齒一點點撕咬,但無一不是開心地享受著油渣的味道,似乎在品味著人間佳肴。看著他們滿足的笑臉,既欣慰又心酸。即便現在小孩有豐富的想象力,也難以想象低賤又貌似不健康的油渣,會令一群孩子如過節般的快樂。

   後來我與孩子們更是一起度過了許多在灶台邊共享美味的歡欣。我們那裏燃料很缺,收獲糧食以後所有的莊稼廢料,都成了我們寶貴的燃料。在收黃豆的季節,燒黃豆秸稈的時候,藏在秸稈裏麵的黃豆被火一烤,劈哩啪啦蹦出來,孩子們就歡呼著在屋裏追逐蹦跳的黃豆,喧囂的笑鬧衝出屋子,蕩漾在田野之中。

   因為我的自留地沒有種玉米,在嫩玉米成熟的時候,常有小孩懷揣嫩玉米到我家,把它們放進灶火堆裏,我們一起啃那又香又甜的烤玉米。能夠長時間共享的美味是烤紅薯,雖然叫紅薯,但我們紅薯的品種叫「勝利白」,是一種白色的薯,特點是又甜又沙,尤其是山坡上的紅薯。烤出來的紅薯因為有外皮包裹,比煮出來的要香甜得多。烤玉米和烤紅薯,讓每個人吃得嘴巴都是黑乎乎的,但亮晶晶的眼睛裏,是掩飾不住的開心。

    在當時,稻穀小麥大部分都要上交給國家,紅薯就成了村民們最重要的口糧,為了能夠保存到春季,農民會在山坡向陽處挖一個深洞,叫苕窖,將紅薯晾幹後放進窖裏密封。收獲紅薯的時候,雖然人人都吃得想吐,但是到了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誰家還有紅薯果腹,那是令人羨慕不已的。而我們知青因為有政府政策,必需保證知青不會餓肚子,所以我們想吃任何糧食,都可以到村裏倉庫去領取,包括紅薯。所以,春季的每一次烤紅薯,對孩子們來說都格外珍貴,不僅是共享的喜悅,更是填飽肚子的實在。

   行文至此,那烤玉米,烤紅薯的香氣似乎又縈繞在我的周圍,那份在艱苦歲月中共同感受的快樂,再一次讓我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