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ism

科學哲學社會發展古往今來經濟政治社會評論
正文

zt; 張洞生:必須大力反對極右派和極左派,為大眾爭取權力、尊嚴和自由

(2011-08-29 09:56:56) 下一個

張洞生:必須大力反對極右派和極左派,為大眾爭取權力、尊嚴和自由,

==兼評‘超越左右’口號==

 

 

中國的現實和主要問題是什麽?這是大多數關心中國前途的學者和民眾必須首先麵對的問題。如果能對此達成某些基本的共識,就能較好的避免空談的和繁瑣的左右意識形態之爭。現在中國的根本問題是尖銳的‘貧富對立’、‘官民對立’和‘黑社會與民眾的對立’,其中以‘官民對立’最嚴重。根源就是形成了高層掌權的少數新舊權貴家族和階層,他們是極右派。他們不僅是靠世襲權力而爆發得大富大貴,還貪汙腐化,非法侵占掠奪民眾、社會和國家的財產。他們壟斷朝綱,左右政策,還在大搞世襲製,企圖富貴N代。極左派就是打著毛的虛偽旗號,企圖複辟毛式封建社會主義的毛派份子。其中的領頭羊是極少數高官和知識精英,他們是要奪取大權的野心家和陰謀家。這2派當前的共同利益和目標是維護現有的‘一黨專政’和繼續擴大‘國進民退’,反對‘政治體製改革’和‘憲政民主’。他們結合成肮髒的同盟,是阻擾‘經濟政治社會轉型’的主要阻力。他們一起造謠汙蔑打擊鎮壓黨內外的改革派、民主派和維權人士,是破壞‘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罪魁禍首。朱厚澤說,中國既沒有資本主義所宣示的自由和憲政民主,也缺乏社會主義所標識的公平和社會公義。李厚澤先生講得更透徹:‘中國是有封建特色的資本主義。’這就是必須麵對的現實。

無論現在和未來,左右觀點和具有左右立場的人或群體的存在、它們之間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現實,隻要當權者不像老毛一樣,挑起群眾鬥群眾以轉移鬥爭的方向,左右觀點和派別的存在和矛盾對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是無害有益的。比如,主張農民有土地的所有權,從土地私有化觀點講,是右派觀點。但從維護廣大農民利益講,屬左派觀點。又比如,茅於軾為了緩和貧富對立,主張替(合法的)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這是右派還是左派觀點?我認為,凡是有利於緩和貧富官民對立,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言論和事請,不管是哪派的觀點,大家都應該努力去說和作,這就對了。我相信正常的左派或者右派會達成這樣的共識。鄧小平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際中,判別觀點的左右性質有時是相當難的,也無必要,更困難的是判別左和右的好壞得失。在實際中,一個人的思想觀點,一個政黨和政府的政策,在一定的範圍內左右震蕩或搖擺,隻要振幅不超過允許的幅度,是正常的現象。反之,如果一個勁地向左或向右走,不撞南牆不回頭,那才會造成巨大的社會災難。現在,無論正常的左派或右派,誰不想增加廣大底層民眾的收入和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誰不要求天賦人權?隻有底層民眾要求天賦人權,而茅於軾辛子陵艾微微不要求天賦人權?

蘇中傑先生說:《什麽的也好,的也好,我哪邊都不是。我有的隻是普世價值:人的價值至上;人的權利至上;社會公正至上;民主自由至上!誰反對這個而來,我就批誰,特別是那些在民間話語圈製造政治迷奸粉、把中國民主往邪路上引的人,更要批!》這話說得多好!這是很典型的符合大眾利益的觀點。就是說,在現實中,對現實不滿而真正為國為民的左派或者右派,大多數並不是堅持走極端觀點的,是較易於妥協而達成共識的。而真正巨大的的分歧是民眾中的左右派與極左派和極右派之間的分歧和對立。這種對立是難以消除的,它反映的是國家的路線和政策應向哪個方向發展和調整,利益應向哪些階層傾斜、傾斜多少?

我不讚成說,左與右的真正含義和矛盾應當是精英與大眾的代名詞和矛盾。我不知人們如何定義精英的。我認為這不符合中國的現實,有混淆真正矛盾之嫌。賴昌星是什麽精英?沒有權貴家族和貪腐的高官,賴昌星就是個農民,是個P。說穿了,賴昌星隻不過是權貴家族和貪腐高官所豢養的一條哈巴狗而已。艾微微算個精英吧。他與大眾有什麽矛盾?他觸犯了誰的利益?因此,現在中國社會裏的窮與富、貴與賤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大眾與貪腐權貴家族和官僚的矛盾,即大眾與極右派的矛盾。由於極左派要複辟毛式封建社會主義,極力維護‘一黨專政’和‘國進民退’,他們實際上甘願充當極右派的打手和惡狗,並想從極右派手中分享一些權力,以便最終實現他們騎在人們頭上作威作福的美夢。因此,極左派附帶的成為大眾的難以調和的矛盾。民眾對現實的不滿和抗暴維權言行是正當的,他們絕不願意回到毛式封建社會主義,他們是在為反抗掠奪和壓迫而爭取自己的權力、尊嚴和自由。這與極左派毛左利用人們的不滿情緒而企圖奪權陰謀是背道而馳的。

廣大精英與民眾求同存異地聯合起來,反對極右派權貴搞貪腐、特權和世襲製,反對他們壓迫和掠奪民眾,維護民眾的合法權利、尊嚴和自由;揭露極左派混淆是非的欺騙宣傳和奪權陰謀,支持被極右派和極左派聯合打擊的黨內外的民主改革派,克服極右派和極左派的阻擾,共同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和政治體製改革,希望能促使中國在‘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軌道上前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