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論壇上有網友對西漢時期伏羲氏和女媧氏的人頭“人身而龍尾”,提出了質疑。認為看到的畫麵是蛇尾。這就牽扯到相關文字記載和龍形的曆史演變。《補史記•三皇本紀》雲:“太庖羲氏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皰羲;” 《山海經》雲:“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而《補史記•三皇本紀》稱,伏羲為“蛇身人首,有聖德 ”。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杜預注:"太嗥伏羲氏,風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命官。)。在新舊石器時代,很多龍形接近蛇,或說,龍蛇不分。
直至東漢,王充《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龍的尾巴即使似蛇,也是龍的尾巴;就如同龍頭似馬,終究不是馬的頭。東漢時期的圖案和現代印象中的“龍尾”的出現前後相差約一千年。平時我們常見的龍的形象,是唐宋以後才形成的。所謂什麽“頭似牛,角似鹿,眼似。。。”都是宋以後記載。所以,如果在東漢時期的出土文物的龍,擁有現代印象中的“龍尾”,就如同前一段時間天價拍賣的雕滿近代龍形的“漢代玉龍椅“一樣不可能。
龍形演變本來是在係列裏要討論的內容,常見過分三、四時期的分法。思想活躍的春秋戰國和文化繁榮的唐宋,都是明顯的分水嶺。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稱之為“古代龍”。有的分法叫“夔龍期“。古代龍多作匍匐爬行狀,結構形態比較粗陋,蛇身獸頭,保持著爬行動物的特點。但它們的形狀極為豐富,也異常怪異。或尖角,或齒角,或無角,或長鼻,或卷鼻,或無鼻,或多鰭,或一鰭,或無鰭,或一足,或前後有足,或無足……二或四爪。它們帶著一身粗野與狂放,暴力與恐怖,展示著神秘的威力。這不僅反映著上古時代大陸地方文化未經係統化之前的形態,同時也反映著野蠻的部落兼並戰爭時代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從戰國到唐代,可稱之為“中世龍”。有的分法叫“應龍期”。這是龍的形態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中世龍”開始脫去了爬行動物的特點,從匍匐走向飛騰。龍的體態多呈S形,顯得剛健有力。形態結構也開始複雜化,出現了頭發、節毛,角開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變為鹿角,羊須的特征開始突出,有時則表現為獸身。而且氣勢漸增,表現出不可一世的姿態來,足多為三趾。如漢畫磚上的青龍龍頭高舉,引頸長嘯,大有騰身欲飛之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世龍不管龍姿怎樣變化,形態怎樣不同,除圓形造型外,它們的頭大多奮力高舉,或引頸欲鳴,有引身向上的飛動趨勢。這一點與古代龍和現代龍,是大不相同的。這種造型藝術,乃深深植根於強盛的專製帝國與夷夏文化大融合的曆史運動之中。
第三期是宋以後,可稱之為“現代龍”。有的分法將宋至清叫“黃龍期”;清以後稱“回歸期”。宋以後,龍的形態基本定型,所以宋、元、明、清七百年,幾乎沒有什麽變化。現代龍的主要特點是蜿蜒多姿,通體華美,雖仍保持著不可一世的威嚴,但卻失去了中世龍的剛猛。它們的頭角由短變長,呈叉狀,但卻沒有進攻性,而展示的是一種“威儀棣棣”的容度。上齶由卷變直,口由深變淺,原始龍帶血的巨口,變成了滿足生存需求的覓食工具。身軀延長,須發長飄,身體的各個部分表現得極為協調,優美的姿態更富有神韻。它標誌著民族性格的成熟與民族文化的基本定型,標誌著一個曆史時代的終結。完美意味著不再發展,成熟意味著走向衰落。
宋,遼、金、元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隻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隻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清以後的現當代(回歸期)。由於龍與封建統治者脫離了關係,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製或塑造成三、四、五趾。當然,曆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如此,便可明白,天安門前華表柱上的蟠龍,是最完美的中國“現代龍”的形象,它與遠古的龍有著迥異的形態。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誠教授朱乃誠先生考證說,“最早將龍與炎帝、黃帝聯係起來大約是在漢代。在司馬遷的《史記》和東漢王符的《潛夫論》中都有這樣的說法。而把龍和帝王聯係起來,進而成為帝王的象征,也是從漢代開始並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這同樣與司馬遷有關。而真正把龍作為皇帝象征,還從明代開始。皇帝穿龍袍,這個規則就是從明朝製定的。”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 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誌,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采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到了漢朝推繹的周崇尚紅、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漢文帝劉恒穿的龍袍第一次采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征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明清。
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征著高貴。清朝皇帝的龍袍繡有九條金龍,位置分別為前胸和後背分別有一條正金龍,下麵前後分別有兩條行金龍,肩部左右兩側分別有一條金龍,右麵內襟裏麵還有一條行金龍。每件龍袍從正麵或背麵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條龍,恰好與九五之數相吻合。 而且每一個皇帝龍袍上的龍與其父不同,曆史學家可以通過龍形來判斷龍袍的製作年代。一件龍袍有時會被幾代皇帝穿用。
這是兩篇並了一篇,把水分一去,就幹了~~有加上一開頭的答網友問,結果整得多嚇人似的~~
真的感謝飄飄看得這麽細致~~“我比較喜歡第二期的龍,雋詠飄逸灑脫率性,那個時候的龍才是真正的龍的精神。不知為什麽,我總覺得現代龍有點虛張聲勢的味道。”飄飄犀利~~很多專家認為唐朝的龍形達到頂點,到了清朝就呆板不已了~~
留著吧~~以後能回想起文學城的服務器曾經是如何不給力~~
嗬嗬。。楓楓,今兒俺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比上次看輕鬆多了~~~
這龍的演變要是不專門研究還真不會注意呢,如果按此理推論,電視劇中的龍袍肯定都是不到位的。
我比較喜歡第二期的龍,雋詠飄逸灑脫率性,那個時候的龍才是真正的龍的精神。不知為什麽,我總覺得現代龍有點虛張聲勢的味道。
嗬嗬。。楓楓,今兒俺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比上次看輕鬆多了~~~
這龍的演變要是不專門研究還真不會注意呢,如果按此理推論,電視劇中的龍袍肯定都是不到位的。
我比較喜歡第二期的龍,雋詠飄逸灑脫率性,那個時候的龍才是真正的龍的精神。不知為什麽,我總覺得現代龍有點虛張聲勢的味道。
嗬嗬。。楓楓,今兒俺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比上次看輕鬆多了~~~
這龍的演變要是不專門研究還真不會注意呢,如果按此理推論,電視劇中的龍袍肯定都是不到位的。
我比較喜歡第二期的龍,雋詠飄逸灑脫率性,那個時候的龍才是真正的龍的精神。不知為什麽,我總覺得現代龍有點虛張聲勢的味道。
嗬嗬嗬嗬~~~是啊。。和飄姐一同:)
很欣賞楓楓的學識!了不起,這麽dry的東西可以講的頭頭是道,是個人物,楓楓很多時候都是深藏不露的,是一本耐看的寶書。。
隻有電視劇裏的皇帝才天天事事地穿個禮服~~當年的《垂簾聽政》就被批評過,如今更不講究了~~
似乎娛樂大眾就是“不講究”?
桐兒姐姐可回來了~~把兩篇的內容精簡到了一篇,所以“放鬆”的部分就木有了,顯得學問罷了~~
圖上的龍袍隻有極重大慶典才穿,祭天地日月穿其他顏色的龍袍~~皇帝日常不見臣子時的常服和百姓家類似~~
記得多年前一個同事對比自己大一歲的同事玩笑說:強龍不壓地頭蛇~~
屬相裏沒有鱔魚、蚯蚓什麽的哈,要不長蟲們能開一桌麻將~~
祝福妹妹和寶寶們周末愉快(^O^☆♪
回複禦樹林楓的評論:
寶貝兒~你的這些學問和興趣都是哪裏來的呢?繼續仰視~~~~~
=================================
不要仰視,對頸椎不好~~妹妹好琢磨,不好看電視~~
你提到的那個不同黃龍袍的圖案我好像也在那裏看到過。。。真的記不起來了。
=========================
到處一大把呀~~如今清宮戲很多,但服裝卻不講究。也是,不能指望跟著還珠格格學清史不是?~~
還有禦妹有沒有興趣研究一下皇宮中皇上和皇後禦用碗,大多什麽品質和圖案?
我見過玉質的碗外包純銀龍鳳圖案的。。。
這是皇上和皇後專用的麽?
=============================
我娘家有宮裏的龍盤龍碗:有瓷的和景泰藍的~~見過但沒有研究過~~姐姐說的“玉質的碗外包純銀龍鳳圖案的”,這等品質隻在博物館或皇家園林見過。清朝規製極其嚴格:從龍趾的數量和周邊的陪襯圖案,可以看出是什麽級別用的器具。清朝的三四趾龍其實是蟒。
我倒~聽著像是分派任務啊~汗一下
==========================
要是玩古董,光看書也不行~~俺還差遠了~~
俺也怕蛇,鱔魚都害怕~~去以前沒孩子時去動物園從不看爬行館,但是不耽誤吃~~
“虯”是有角的小龍~~這個名字是不是起“大”了,要看一家人的八字。“母龍曰蛟,子曰虯”管你飄姐姐怕不怕,搞醫古文的老教授就把姐姐龍龍蛇蛇了~~
寶貝兒~你的這些學問和興趣都是哪裏來的呢?繼續仰視~~~~~
你提到的那個不同黃龍袍的圖案我好像也在那裏看到過。。。真的記不起來了。
還有禦妹有沒有興趣研究一下皇宮中皇上和皇後禦用碗,大多什麽品質和圖案?
我見過玉質的碗外包純銀龍鳳圖案的。。。
這是皇上和皇後專用的麽?
我倒~聽著像是分派任務啊~汗一下
楓楓啊。。這大周末的,你上了一篇這麽深奧的文章,太辛苦了~~~
我這個人啊,很直,你別介意啊。。我今天努力看了兩次也提不起精神來研究這個龍,所以說不出東西來。。
給我點時間,明天再來研究研究,再評:)今天就當來看看楓楓:)
========================================
來看看,我就挺高興~~“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俺知道文化題材不招待見,但也不願沒有文骨地討巧~~飄飄,等明天上班了,你會發現上班更沒勁,回頭再看~~
謝謝飄飄提醒,以後要把要骨頭留給工作日~~
楓楓啊。。這大周末的,你上了一篇這麽深奧的文章,太辛苦了~~~
我這個人啊,很直,你別介意啊。。我今天努力看了兩次也提不起精神來研究這個龍,所以說不出東西來。。
給我點時間,明天再來研究研究,再評:)今天就當來看看楓楓:)
========================
哈哈哈~
寶貝兒,是不是叫飄的都對這些龍龍蛇蛇的不感興趣啊?我家老大88年生的,龍年,取名“虯”是一位搞醫古文的老教授取的。
家中雖有龍兒,但是我不喜歡龍,不受“待見”,不過這龍是“帶蛇受過”而已。因為我懼怕蛇,而龍的形狀龍蛇不分亦龍亦蛇,如此這龍在我眼中跟個蛇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隻要見到“龍”我大多粗粗欣賞一下,萬不敢去“深究”。。。所以對禦妹的才學,我仰視的緊~
寶貝兒~估計你也怕蛇對吧?吼吼
小時候,外婆常責怪我們急不可待地直接用手抓吃美食:“快去洗手拿筷子,不許用你們的‘五爪龍’!” 龍爪成為五爪,是不是把人的“手段”放進去了呢?(瞎掰哈~~)
=====================================
還是姐姐的外婆水平高:能上升到民族圖騰的高度;俺外婆隻能上升到《西遊記》:豬八戒的五齒釘耙~~
林楓好有學問啊~~這些俺都不知道的。要好好在你這裏學習一下!今天周日俺在屋裏什麽也不幹了就研究你這文章了!O(∩_∩)O哈哈~周末愉快!
=========================
姐姐過譽了~~任何東東都是越看越多~~可能兩個話題應當分開寫~~難怪飄飄在抱怨~~
林楓俺在俺家給你留的言你看到了嗎?
=================================
俺這就去看看~~
“很有研究”不敢當,粗知一二而已~~這是精簡了一下,把兩篇並了一篇~~
上茶~~以前見過一個把康熙、雍正、乾隆的龍袍的龍騰圖案放大對比的片片~~到要用時,竟然找不到:( 所以,所手保存資料,還是很重要~~
我這個人啊,很直,你別介意啊。。我今天努力看了兩次也提不起精神來研究這個龍,所以說不出東西來。。
給我點時間,明天再來研究研究,再評:)今天就當來看看楓楓:)
==============================
有意思的好文! 原來我們民族的龍圖騰也是由具象到寫意的~
小時候,外婆常責怪我們急不可待地直接用手抓吃美食:“快去洗手拿筷子,不許用你們的‘五爪龍’!” 龍爪成為五爪,是不是把人的“手段”放進去了呢?(瞎掰哈~~)
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