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好的包子,放在案板上醒 15 分鍾。表麵抹一點水,沾上芝麻與香蔥。中高火,待煎鍋中的油六成熱時放入,底部煎至微黃,衝入水(也有的做法是加很稀的麵糊糊),沒過包子的三分之一,加蓋燜 4-5 分鍾。要是還有水,開蓋待水幹即可。要注意轉轉鍋,保證受熱均勻。
總有人掰持饅頭、包子和饃。生煎饅頭 , 簡稱為生煎;亦稱生煎包,有的地取叫“水煎包”。最初,“饅頭”是帶餡的,而“白麵饅頭”或者“實心饅頭”是不帶餡的。後來隨著曆史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北方話當中發生了變化。在北方稱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南方一些地區仍然維持比較老的稱呼。目前,中國在江浙滬地區,仍然把帶餡不帶湯的饅頭叫做“饅頭”,而不帶餡的叫做“白麵饅頭”。而“包”是指帶湯的。如湯包。這和北方不一樣。北方話中,帶餡的即為“包子”,不帶陷的叫做“饅頭”,北方沒有帶湯的饅頭。北方有的地區稱“白麵饅頭”為“饃”或“饃饃”。
饅頭的曆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亦有言,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麵起餅”,即“入酵麵中,令鬆鬆然也”。“麵起餅”可視為中國最早的饅頭。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用饅頭祭祀瀘水神的記述。宋高承《事物紀原 ‧ 酒醴飲食 ‧ 饅頭》:“稗官小說雲: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麵,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自諸葛亮以饅頭代替人頭祭瀘水之後,饅頭剛開始就成為宴會祭享的陳設之用。諸葛亮也成了麵塑行的祖師爺。
晉以後,有一段時間,古人把饅頭也稱作“餅”。唐以後,饅頭的形態變小。饅頭成為食用點心後,就不再是人頭形態。因為其中有餡,於是就又稱作“包子”。宋人王〔木永〕《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 不管有餡無餡,饅頭一直擔負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這樣多種饅頭,並附用處:“平坐小饅頭(生餡)、撚尖饅頭(生餡)、臥饅頭(生餡,春前供)、捺花饅頭(熟餡)、壽帶龜(熟餡,壽筵供)、龜蓮饅頭(熟餡,壽筵供)、春〔上爾下蟲〕(熟餡,春前供)。荷花饅頭(熟餡,夏供)、葵花饅頭(喜筵、夏供)、毯漏饅頭(臥饅頭口用脫子印)。”
我做的生煎饅頭不是用來祭祀的,吃吧。。。。
為什麽後來心情不好了?:)
我對這麵食確實外行,但是飯我做的還行,雖然不做,但是俺還是很會做飯的~~~吹一下啊~~~
要是可以在楓楓旁邊就好了,沒事去你那兒蹭個飯。你說這幾樣,我一定得練習一下:)
最近事情多,博客上得慢些~~連接下來的立春和元宵節都沒譜要不要專開火做應景吃食,其實也是哄孩子玩,小人家也不見得買賬~~
飄姐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很多人搞不清。我小時候看《水滸》裏動不動就“店家,來二斤饅頭”和孫二娘的人肉饅頭也搞不清。對了,有人考證出來:武大郎買的炊餅就是饅頭。
===================
又給掃一次盲~唉~活到老學到老。。。果真啊~
我感覺在江蘇,人們叫素菜包子,三丁包子,鮮肉包子什麽的,要是說小籠包,就是灌湯的,或者就叫湯包。有的江蘇人把饅頭發音為“饃頭”,不知他們到底用的是那個字。
===================
我老家那邊就是這樣菜包子肉包子三丁包的叫,那個灌湯的蟹黃湯包可是我們老家那嘎達的特產,聞名地球哦~吼吼,另外那個地方發音不能考證,因為方言講究的是發音而不是字(這一說沒錯吧~)是吧~
當時起名字對這個“禦”想了一下,擔心命格承不起。但是,這四個字裏麵有故事,最後就用了。名字就是符號,姐姐隨便叫,姐姐看樣子要君臨天下了~~
==============================
禦妹果真機靈~這陣子不是說龍體那啥了躺在龍床上將養著了嗎。。。所以想著找個機會整個“君臨天下”一番,這就逮著你了~吼吼。另外你可別小看了什麽名字就是符號,大多人的名字包括網名都不是人們常說的隨便起的呢~我就相信名字跟人的性格或者說某些性格是掛鉤的~
那啥,最近沒有換個口味?還包子那?我明天想整個甜煎餅吃吃。我媽媽拿手的早點~就是比較油膩,但是這陣子有點體虧需要補補,也就不在意油膩了好像,還特想吃甜的~唉~聽人說年紀大了的人愛甜食,不知道是不是~
我做麵食也就敢根飄飄這樣一點不會做的得色~~我要不是折騰掉幾個麵包機,至今也沒整明白~~
筋餅是冷水死麵有嚼頭,至今沒做過,但和千層餅或蔥油餅的做法還是相像~`我覺得要是人口少,春餅的餅好做些,但是裏麵的菜、肉、醬挺折騰;要是整體考慮,還是包子省事。。。
楓楓的麵食做的真好,俺望塵莫及...我那包子要是做了,不管成功與否,一定拿出來給楓楓嚐嚐:)
那千層餅是筋餅嗎?你說春餅難做還是包子?
林楓俺來給你祝賀《林家鋪子》開張!
嘻嘻~~和月朗姐姐的調侃~~俺的鋪子裏國貨主打,兼代理相關洋貨~~《林家鋪子》作為民族商業的寫照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倒閉了~~請網親多多抬愛捧場,林家鋪子永不倒,千裏黃河水滔滔~~
喜歡就吃。鍋裏還有~~前一段整了個生鐵煎鍋,正燒得慌~~剩下的麵做了發麵千層餅;聖誕節後烙春餅消滅剩火雞~~要不是最近事情多,還沒耍夠呢~~等你的大包子哈~
過年的時候,我吃大包子了,是我姨媽做的,好吃極了..我也跟著學了一下,改天我自己試一下,到時候根楓楓顯擺一下~~~
好久不見了,問候楓:)
這不奇怪:在直到70年代初,美國也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就是70年代中後期,立法後的全民教育和公檢法部門以及社會相關的教育、醫療、保障幹預部門的培訓才建立的對家庭暴力的正確認識。
台灣的孩子如今在學校就會學習家庭暴力知識。在大力宣傳下,在立法3年後的調查80%的台灣民眾就認識到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
美國立法是基於心理學新發現上的。對於新發現,要政府方麵的支持,宣傳才能更深入民心。如果今年兩會通過專項立法,接下來的宣傳和培訓應當是大力度的。受害者在法律、社會幹預和輿論的幫助下,才能真正得救。
深切期望姐姐把這些事寫出來,我會配合事實內容進行分析,讓大家了解社會進步的必然規律。
俺在國內啊·看了好多家庭的不幸。國人還真“嫵媚”竟然不知道叫做家庭暴力。上你這裏孔一聲家暴知識要下很大功夫來普及。有機會俺會說個故事給大家聽。問好這裏的親親們!
飄姐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很多人搞不清。我小時候看《水滸》裏動不動就“店家,來二斤饅頭”和孫二娘的人肉饅頭也搞不清。對了,有人考證出來:武大郎買的炊餅就是饅頭。
我感覺在江蘇,人們叫素菜包子,三丁包子,鮮肉包子什麽的,要是說小籠包,就是灌湯的,或者就叫湯包。有的江蘇人把饅頭發音為“饃頭”,不知他們到底用的是那個字。
當時起名字對這個“禦”想了一下,擔心命格承不起。但是,這四個字裏麵有故事,最後就用了。名字就是符號,姐姐隨便叫,姐姐看樣子要君臨天下了~~
嘿嘿,不寫~~這種牛角尖鑽不完,神經稀稀地寫了人血饅頭,是否還要寫紅樓夢裏饅頭庵的饅頭有沒有餡~~
【對了,昨天在我家自說自話的將之前的林妹改為禦妹了。。。不準怪我啊~·~】
說一句不怕禦妹笑話的,我一直以為包子是包子饅頭是饅頭饃饃就是那個實心的扁扁的用爐子內壁生烤成熟的東東~
這下真是給掃了白案的盲了~龍年第一大收獲。謝謝禦妹的吃文化~
是。趕快去寫吧~
中國人吃的就是文化~~我用的生鐵鍋,要是用不粘鍋賣像可能好些~
算了,我隻讀前麵怎麽生煎。整個一個快老年癡呆的樣子了。
中華飲食也是文化,說文化就離不開曆史和地域~吃也要明明白白地吃~~在個別娃眼裏,裏麵有菜已經忍無可忍,竟然還頂在頭上~`俺家娃不好對付~~
這曆史讀起來沒有林妹妹的生煎包子帶勁,haha。
我的確是想了一下:我去過魯迅在紹興的故居,那裏把包子叫饅頭,可是在《藥》裏,一點也沒提到有餡啊~~
後來查了一下《藥》的創作日期:1919年4月;這是他在北京時期創作的,那麽,人血饅頭很可能就是北方沒餡的饅頭~`
寫一篇《論人血饅頭有沒有餡》是不是比“茴字有四種寫法”還瘋狂?
按癟的包子就是餡餅~~哎呀~~這更掰不清了~~
'生煎饅頭'的ID好美味,我要考慮去注冊一個“菜肉餛飩”的馬甲~~
絕對沒有!
要是兩麵都煎成金黃就是餡餅了,掰不清的饅頭包子饃。。。包滿了媽媽的愛心,抱抱兩個寶貝(^O^☆♪
可見'生煎饅頭'的魅力,嗬嗬。
好香哦,太有熱乎誘人了。~~
問林妹妹和樓下的親們好!~~
這次是香菇素菜餡~放了些豆幹丁~~
到現在還沒弄清魯迅先生筆下的人血饅頭有餡沒有~~
合著俺做的是“考饅頭”~~
什麽事要考證清楚,不要亂講~~這對反家暴這種嚴肅話題來說是最基本的態度~~
對不起,有點餓暈了,打錯了字,應該是“考據”。
啥話不說了,生煎饅頭拿走了,我還沒吃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