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心花
清晰記得聽到噩耗的那天——因為約定晚間請上海出差來的一位長輩吃飯,清晨頂著凜冽的寒風去買菜。走到樓下轉角處,聽到同事家收音機中傳出哀樂,心中一驚;接著便聽到最怕聽到的宣示:周恩來總理逝世。刹時間我淚如泉湧!
如果說文革前毛的威望是官方長久灌輸而形成;今天,多年身處毛的狂憊造成的水深火熱,從比較中便可看出盡心盡力為中國人民做事的就是周恩來!文革中多少次危難關頭,都是周總理力挽狂瀾;文革中每一段略為合理平靜的日子,都是因為周總理出麵說了什麽或做了什麽。由於周總理忍辱負重,由於他的周旋緩頰使‘大革文化命’能不完全按發動者的意願行進。人們期待著憑借他的智慧能將災難延緩終能消彌待盡。
雖然從報紙上偶見的鏡頭中依稀發覺總理可能身染沉屙,心裏卻暗暗祈望他能堅持到毛的後麵。但是一月八日他逝去的噩耗像一記悶棍砸下,讓暗藏的希望破滅,眼前一片黑暗,陷入深重的悲痛與絕望中。
林彪事件後兩三年,是十年文革中稍有轉機的一段。雖然‘最高指示’還不甘寂寞地不斷發出,‘鬥爭’卻總不如發動者的預期。在百業蕭條中‘抓革命促生產’的口號得以進行。學校多少要上點課,學生多少能學點知識,老師相對少了些戰兢。但一九七四、七五年,也許是趁周總理病重之際,上麵從批林批孔扯到了批周公,又從什麽講《水滸》宋江,拉上批‘投降主義。就安慶來說,幾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自認領了江青的聖旨,從暗指到公開地把矛頭直指周恩來。可是這次陰風卻遭到安慶群眾自發地強烈地抵製,街上旗幟鮮明的大標語,白紙上碩大的黑字:‘誰敢將矛頭指向敬愛的總理我們就和它拚到底’……,是啊,打倒這個那個,老百姓真的什麽也不知道,當謊言太多的時候,再愚鈍的人也要有所悟了吧?
從一月到清明,沒有任何官方的主導,安慶市中心貼滿了群眾自發貼出的大批挽聯與哀悼的詩篇。滿城盡戴孝,人人心凝重,最能表達大家心情的句子便是:‘春節思總理,家家少一人!’
古語有雲:人心是秤。為中國人民鞠躬盡瘁的周恩來,贏得了有良知的中國人心,億萬朵心花所構建的總理紀念碑,比什麽紀念堂更珍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