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因為“動態清零”是習新領袖的唯一“首創成功”,所以,在他能鐵腕的地方,必須一直“成功”下去。如果臨時停(“清零”)有可能演進成永遠停(“清零”)。
“清零”一旦不再,新領袖的“皇恩”無法被全時刻撒胡椒麵給所有“血肉長城”,於是“零常在、停無望”。
沒轍。
“動態清零”之下,就有了那個“做核酸”。動不動一個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要來個“人人過關”的“做核酸”,俗名“大篩”。城中每個人都要在某24小時之內被檢測一遍。
被測者已經失去“抗拒能力”,必須在“大篩”時貢獻出自己的“體液樣品”,口語化就是“做核酸”
“今天又大篩,你做核酸了嗎?”
甲:“做了。”
乙:“沒做呢。”
丙:“一會做。”
丁:……
“做核酸”成為“吃了嗎”類的日常問候語。
但是,“吃了嗎”是有事實支撐的一個語言再現。確是有某種食物類的東西通過口腔被一個人納入體內。
而“做核酸”?純屬鬼扯。
“做核酸”,是指曆史上一個美國人發明的一種試管生化反應,全名“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翻譯成中文是“核酸聚合酶催化的核酸‘鏈式’合成反應”。過程描述則是把體液內可能存在某核酸分子用鏈式方法多次複製,以確定某核酸(這裏是冠狀病毒的核酸分子)是否存在。
而被“口頭語”化的那個人人被強製的過程,是“獻體液”。因為此刻大多數是口腔液的沾取,所謂的“做核酸”是實實在在的“獻口液”。至於這些被強製獻了體液(此處是口液)的“血肉長城”們,根本與“做核酸”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獻體液”(此處是口液)就是“獻體液”。獻出你的體液之後,那個體液就是另外有主的“非你財產”了, “體液”到底被複製“做了核算”還是做了包子,獻者已無權管控。
等身“吃了嗎”的日常問候語該是這樣的:
“今天又大篩,你獻體液了嗎?”
甲:“獻了。”
乙:“沒獻呢。”
丙:“一會獻。”
丁:……
後注:所謂“爛尾工程”,就是沒有完結的一個以前建構。既不可後退,也無法前進。時刻提醒你,一種無奈的存在,^_^。
美國今年經濟增長第一第二兩個季度是負的2%多,第三季度是2%多,全年預計有可能增長不到1%,明年增長1%。
中國今年預計增長4%,明年增長4.4%。
所有這些數據都是出自IM F,更別提美國直到現在也是平均每天死400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三倍。
所謂的動態清零當然不是什麽理想的生活方式,但這種數據對比難道不說明什麽?世界應該慶幸中國還有經濟,因為中國的經濟引擎作用對於世界是39%左右,美國隻有18%。
世界失去美國經濟的影響遠小於失去中國經濟的影響,如果中國像美國這樣躺平,你還有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