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報”尋根又九十篇。
要說創造力,除了“社交媒體”源於“微信”,wink-wink, *_*,其他的有用創造,像社交媒體、互聯網、航天、電子通訊、電話、飛機、電報、電、引擎、馬斯克與馬克思,都是“敵對勢力”搞出來的。(不要抬杠說“蘇聯航天”,修正主義當時是最大的“敵對勢力”,^_^。)
可是,“敵對勢力”搞文字就差遠了。比如,在21個可能的“愛克”中,
Bike,Cike,Dike,Fike,Gike,Hike,Jike,Kike,Like,Mike,Nike,Pike,Qike,Rike,Sike,Tike,Vike,Wike,Xike,Yike,Zike .
隻有大約半數是能正式“領糧票”的,*_*。(其中的 bike, hike, mike, nike 是近、現代創造。)
這與文革時“爆炸性”的“文字思維”創造力無法比。想看嗎?
好,上“小報”:
當時,許多“小報”的名稱直接從“辦報”的“組織”名搬過來。像這個,“組織”名為“八二四”,報名也是“八二四”。這個數,一般是“幾月”與“幾日”的縮聯,而此“月”與“日”應該與該“組織”有某種關係,例如,成立於8月24日。
也不全是,比如:
3月當然沒有33日。這個“三三三”的含義不詳。
有可能類似下麵這個:
“鋼”,“省”與“柴”,每個字是三個“組織”中之一名稱的一個字,三合一,就有了“鋼省柴”。(不是便宜鋼,*_*。)
當時最時髦的名字,是以“紅”開頭:
“西大”,“囚徒”,“反軍”,*_*。
最有“創造力”的“紅”,是下麵這個:
(以前在別的帖子裏上過此圖)
說到“紅”,下麵這個讓人不易忘記:
在當時的印刷條件下,這個向下滴的“血”是怎麽印出來的?不清楚。此“名稱”帶出的仇恨,不可太錯怪小將們,因為當年咱軍在青海用衝鋒槍“屠城”來著,當場殺死小將169人,是為“青海二.二三”事件。
不是都“血淋林”,有些很搞笑:
(北京的“首都貧下中農紅色造反者”所辦)
與下麵這個合著……
還有:
“幹代會”與:
“幹報”。
還有些“專屬性”的名稱:
(聾人從來急)
有些就很“咱宣部”或是法西斯化了:
上麵的“文字思維”創造力,都受“報頭”限製,字不能多。不受字數限製的呢?看個例子:
取自1968年初,江蘇的“常州工人”。
此處,隻是用這些名稱說明“文字思維”創造力,因為是“工農學”一方的“對手”在“議事”,內容的準確度未曾考證。
當然,文革時“文字思維”創造力並非可以隨意發揮,在有的範圍是受限製的,比如事涉“領袖”。前後匯總,隻有“偉大領袖”,“人民領袖”,“革命領袖”與“英明領袖”這四個被認證的“領袖”,^_^。
文革開始,北京有些不識趣的給弄出個“五大領袖”,後來這五個都被唯一的“領袖”給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