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鮑勃. 迪倫

(2016-10-22 15:00:42) 下一個
瑞典斯德哥爾摩於十月十二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揭曉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得這一殊榮的既不是呼聲很高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也不是韓國國寶級詩人高銀,也不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而是美國音樂家、藝術家、詩人、格萊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鮑勃·迪倫。
 
諾獎委員會給出的授獎詞是“在偉大的美國音樂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這一獎項的頒出,不知道讓多少人感覺既在意料之外,卻又深覺耐人尋味。
 
鮑勃·迪倫成名於1960年代,是美國曆史上最動蕩的時期,迪倫趕上了美國的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以及“垮掉派”為主力的反主流文化運動。這些都對他的演藝生涯產生了決定性影響。迪倫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抗議民謠,例如《在風中飄蕩》(Blowing in The Wind)、《暴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變革的時代》(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在彼時美國民權運動和反戰抗議中被廣泛傳唱。而他於六十年代中葉放棄抗議民謠,轉而從事搖滾樂創作的舉動更是直接改變了西方搖滾史的進程。直到今天,鮑勃·迪倫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仍舊曆久不衰。
 
《時光靜靜流逝》也是迪倫的一首歌,這是一首純淨的、安靜的歌。詩中寫的,隻是兩個享受於靜謐的愛戀中的愛侶,是隻有兩個人的世界:“當你置身塵外,時光靜寂流逝。”即便“時光靜寂流逝,永不複返”,我活著的所有時間,願意全部用在與你一起的時候。
 
雖然鮑伯·迪倫今年獲得諾獎給很多人帶來了意外之喜,但是阿多尼斯卻是今年呼聲最高的諾獎得主。 對於純粹喜歡詩歌,並有自己判斷標準的小夥伴來說,阿多尼斯的詩歌的確不容錯過。
 
 
作為當代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阿多尼斯的詩初讀是有晦澀艱深之感,一方麵是其詩強烈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常涉及曆史、宗教、戰爭與城市,字裏行間可見這位對故土抱著強烈情感的流亡詩人,所感受到的厚重的苦難與深沉的歎息,另一方麵,他的詩又有很強的時空感,阿多尼斯仿佛站在人類、人生和時空之外,來俯瞰著整個大千世界,意象上常用日、月、晝、夜、風、水、天空、塵埃、死亡、時光等,閃爍著深刻的智慧和玄妙的哲理。
 
從生到死有多遠 呼吸之間
 
從迷到悟有多遠 一念之間
 
從愛到恨有多遠 無常之間
 
從心到心有多遠 天地之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