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當前油價與中國經濟走向

(2011-04-24 13:05:08) 下一個

石油是美國的命根子,是美元的實物基礎。油價是全球經濟的杠杆。

 

但美元的石油屬性隻是美元屬性之一。美元還有其它屬性,如美元的糧食屬性,美元的軍力屬性等。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其實是石油,糧食,和對他國的軍事承諾。沙特和科威特提供美國盟邦大部分的石油供應,這兩個主要產油國的人口稀少,石油生產的成本相對固定,約為十美元/桶,石油利潤收入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資產,可看作是美國的國內收入,高油價帶來的大眾心理通漲預期是美國經濟複蘇的興奮劑。大家知道,玉米是畜牧業的主糧,也是甜味劑的主要來源。美國玉米轉汽油的機製將主糧也摻入到美元屬性裏,糧食價格不再與糧食產量負相關。當世界人口對肉類和糧食的需求與石油那樣形成依賴的時候,石油美元將加上糧食美元,以及長久以來的超強軍力美元,成為美元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中流砥柱。

 

中國經濟的最大困惑是其發展方向。當前的世界工廠模式把中國經濟與他國經濟捆綁起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頭在外的民營經濟加上資源壟斷的國營經濟使中國經濟成為依附型經濟。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就是中國經濟替代日本經濟的結果,是中國依附型經濟的有力旁證。

 

目前中國城市的高房價對應的是對國家未來經濟走向的樂觀預期,以及人口遷移的壓力,土地的緊俏,和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的有效對衝。現代的中國人從未經曆過西方資本世界蕭條所帶來的痛苦和恐懼。長期的貧窮落後讓中國人對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有耳目一新之感。中國人的這一心態可用世紀之交的互聯網發展來作類比:當互聯網剛興起時,人們對這一全新的技術可謂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NASDAQ的網絡公司股票用瘋狂來形容並不為過。中國房地產這一本屬經濟發展產物的消費性產業卻因依附型經濟結構而變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實屬本末倒置,用狗尾巴來拉狗。地方政府用高地價來支撐城市建設,購房群體成了市政成本的最大買單者。合理的經濟應是從第一到第二,再到第三產業的發展次序和布局,但中國的經濟是依附型的兩頭在外的外資/合資加工產業,加上為其服務的第三產業。這樣的經濟結構是脆弱的,是任人擺布的。

 

一國的貨幣發行量是國民財富的尺子。固定匯率用的是美元這把尺子來衡量中國的財富,有其方便的一麵,但失真度很高。經濟管理層對這把尺子的誤讀會導致貨幣發行的紊亂,應該緊縮銀根時卻大肆放貸,應該放鬆銀根時卻收緊信貸規模。依附型經濟是原料和市場在外的經濟,應與外部經濟同步。當歐美經濟因金融海嘯都步入衰退時,中國也應該步隨其後,降低發展速度,並同時利用低迷的經濟環境,市場化地淘汰落後的企業和削減過剩的產能。但2008年的四萬億的經濟刺激卻讓中國經濟脫離了原有的經濟步伐,當兩頭在外的主體經濟因外部市場降溫而衰退時,逐利的天量資金無法在實體經濟中找到安身之處,便落腳於本已虛高的房地產業。當政府擔心堰塞湖危局而打壓房地產時,這些資金便進入管理層最不願意看到的原材料產業,導致了目前的成本型高通漲,並給與外人操縱的良機。

 

中國並非台灣,韓國,日本這類美國的盟邦,外向型經濟的弊端就是受製於人,需要政治和外交的無作為,與經濟的全麵配合。但這與中國傳統和立國時所追求的中央之國地位不符,中國的前途應是美歐以外的一極。獨立自主的國策本是合理的基本國策。經濟政策無論何時都應該是以我為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日本,台灣,新加坡學習的結果使中國放棄了獨立自主的經濟政策,過深的依賴外資和外部市場帶來的是現今的依附型經濟,加上為其服務的第三產業。原料和市場都在外資手裏,完全受製於人。RMB的升值是無奈之舉,是原料和市場的雙重壓力的結果。

 

通貨膨脹是個螺旋型的漩渦,是會自我推動的。美國八十年代的經濟就是很好的旁證。當時的利率曾高達20%。抑製成本輸入型加貨幣增發型的雙重通貨膨脹需要極大地降低經濟活動及需求,麵臨的是經濟硬著陸。經濟管理層的對策是提準,加息,和緩慢升值三管齊下,加上行政幹預房地產,堵截熱錢流往房地產業,加高堰塞湖水位,希望能引熱錢流往鐵公機那長期,微利的無底洞裏,實現經濟的軟著陸。目前,金融大鍔雲集香港,大有風起雲湧之勢。如果各位壇友重溫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現今中國的經濟狀況的確不容樂觀:房地產的堰塞湖之勢,出口產業的RMB升值困擾,巨額基建投資產生的大量銀行債務,和高通漲導致的居民消費萎縮;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同時遇阻,經濟硬著陸的幾率很大。管理層最擔心的是蝴蝶效應的發生。

 

中國的前途應是恢複獨立自主的經濟政策,把依附型經濟轉變成為自主型經濟,放棄貿易順差,維持貿易平衡,以發展替代能源,改善民生為發展目標。並放棄固定匯率(讓RMB的升降與中國經濟聯動),為獨立的中國經濟建立一道經濟自主的防火牆。

 

脫離目前困境的方法是把依附型經濟轉成為自主型經濟,放棄貿易順差,維持貿易平衡,以發展替代能源,改善民生為發展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