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經濟與道德底線的關係

(2011-04-24 12:50:48) 下一個

中國文化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化,如柏揚的“醜陋的中國人”裏所描述的醬缸文化。五千年封閉的國家,至高無上的皇權,統一的文字,孔孟的精神枷鎖,養育了一個獨特的民族。過度耕作而貧乏的土地養育了極其眾多的人口,自然資源的長期貧乏使自私自利的人性深深地融入到中國的文化中。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私自利是人們的最佳生存之道,是人們的最佳自我保護之道。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中國的經濟原本是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和人人平等的。人們的收入差距不超過一個數量級。由於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經濟競爭,人人都是清心寡欲的清教徒。道德底線可以設在極高的位置。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貧富的日漸分化,中國人心目中原有的道德觀便開始動搖了,道德底線也隨之下降,很多原來不可接受的不道德行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種現象與中國的貧富分化是相關的。在一個自然資源貧瘠而人口眾多的社會裏,要維持一個較高的道德底線是極為困難的。人均貧瘠的資源使更多的人為爭得自己的那一小部分而挺而走險,道德底線自然是一破再破,直到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人都得到應得的資源。解決道德底線的關鍵是提高可供分配的資源的總量和縮減貧富懸殊的程度。前者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後者就是通過累進稅率將已有的資源重新分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