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友們對外匯儲備中的美債白條論,廢紙論的分析爭論不休,但似乎都忽略了中國主體經濟的本質。如拙文所簡述的:中國目前的經濟主體是兩頭在外的依附型經濟,外加為其服務的原材料業和第三產業。三萬億外匯儲備中的相當份額並不屬於中國,而是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時在央行的信托。
舉一簡例,為打破德資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乘用車的壟斷地位,上海汽車公司引入美資通用汽車公司為另一戰略夥伴,通用的一期投資規模為五億美元。如果這筆資金全部換成人民幣,央行將付給上海通用汽車公司40億人民幣,中國的經濟體增加了40億人民幣,而五億美元則以外匯儲備中的五億美國國債為代表。假如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年增長率為10%。十年後,通用的40億人民幣變為80億人民幣。如果美資此時決定撤資,按合同,央行從中國的經濟體中收回80億人民幣,並將付給美資10億美元,這10億美元將全部來自外匯儲備中的10億美國國債。
簡例中的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不會,也不可能拒收美元。所以說,外匯儲備中的美債並非白條。外匯儲備的美債廢紙論成立的前提是外資永遠留在中國,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假設:外資和任何資本一樣是逐利的,是沒有國界的,當中國的投資環境突然變壞時或政治不穩時,外資企業會蜂擁而出,如同九十年代初的日本和本世紀初的南美(阿根廷)一般。目前中國需要做的是逐步提高工資成本,讓低效和落後的外企離開中國,或到大西北去尋找投資機會。
另外,外匯儲備並不是投資,與它相對應的是占GDP很大比例的外資在中國的投資資金。保值是外匯儲備的唯一要求。投資是企業的事,與外匯儲備無關。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對應的是近六萬億美元的GDP(2010)。但因中國的主體經濟是外資加合資企業。除去外資在外匯儲備的份額(本金加利潤),中國的外匯並不多。假如所有的外資同時撤資,中國的外匯會立刻蒸發大部分,皆因中國自身的外匯積累靠的是極為廉價的勞動力和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
雖然十年中人民幣的升值將給美資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帶來更多的收益,但是外匯儲備中的美國國債也是有年收益的。隻要人民幣的年升值幅度少於美國國債的年收益率,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是保值的。同時,充沛的外匯儲備給外資企業的長期投資戰略是極為正麵的。外資企業不必擔心將來本金和利潤的人民幣與美元兌換問題。再說,外資進入時帶來的是美元,撤資時拿走的也是美元。美元的升貶值與中國外匯儲備無太大關係,而且,目前美元的貶值使外資更不願意撤離中國,提供給中國經濟轉型良好的機會。
中國經濟的減速,或衰退,也許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催化劑。目前的格局帶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和紛爭,如貧富懸殊的加深,經濟結構的錯置,新三座大山的壓迫,等等。經濟轉型後的中國應擺脫兩頭在外的依附型經濟。隻有經濟的獨立才能帶來國家和人民的真正的獨立,這也是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傳統和共和國的追求。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自由,生活的富裕,國人之向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