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正文

家族四季:驚蟄(5)

(2011-03-02 16:53:05) 下一個

隊伍雖然最終組成,但是戰鬥力反而不如過去,原因很簡單。每次隊伍接到任務,隊員們隻在本村本鄉附近執行任務時表現積極,一旦離開本村較遠,則敷衍了事,或者偷偷開小差溜回村。新堂也不例外,他自從第三個孩子出生後,對打鬼子的任務仍然會響應,但已經遠不如以前積極,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家裏和村裏。

 

抗戰進入中期以後,八路軍的力量迅速擴大,根據地的支前任務也越來越重。一個傍晚,在村打穀場上又召開了一次支前動員會,提出了每戶在原來基礎上多交一份公糧的要求。要求講完,全場一片沉默。村支書反複動員了幾次,無人響應。他環視了一下人群,在人群後麵看見新堂斜靠在一棵樹下,正閉著眼打盹,就喊道:“新堂,你是咱村的抗日先進,你先表個態。“

 

新堂站直身體,停了片刻,說:“現在每家繳的公糧已經夠多了,還要加?大夥兒還怎麽生活?”新堂的話立刻引來一片響應之聲。

 

支書看了一眼大家,不緊不慢地說:“不趕走日本人,咱大夥兒過不上安省日子。部隊在打日本,不靠咱支持靠誰?這個道理不用我多說,大家心裏都明白不是?”

 

“話是這麽說,可是也得讓老百姓過日子嘛!”台下有人說。

 

“那好,大夥嫌每戶加一份太多,那你們提個辦法出來。”支書一邊卷著紙煙一邊說。人群再次陷入沉默。

 

打破沉默的還是新堂。“我看,多加的公糧不應該每戶均攤,應該讓地多的出,地少的不出。”新堂話音剛落,人群中立刻出現一片讚同之聲。

 

人群中的聚龍聽到新堂的話,用不滿的眼神看了新堂一眼。村裏地相對較多的隻有三四戶,其中最多的就是聚龍家。這幾年,每次村裏開荒,平灘,修渠,他家都是出錢糧最多的一戶;村裏為軍屬烈屬和其他地少的戶調劑土地,他家總是犧牲最大的一戶;繳公糧,他家自然也是繳得最多。聚龍對這一切即不滿又無奈。

 

支書其實也在犯難。當初他和村幹部們商量的時候,有人提出過新堂的這個主意,但是支書比別人考慮得更長遠,否定了這個提議。他心裏清楚,如果現在就把擔子壓在富裕戶們身上,此風一開,以後怕是很難收住。而以後的仗會越打越大,支前的任務會越來越重,長此以往,富裕戶們遲早會被壓垮。支書考慮再三,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按照每戶的土地麵積分攤。雖然大多數人心裏仍然反對這個方案,但是不得不接受下來。

 

回到家,定枝對新堂的作法有些埋怨:“怎麽說聚龍也是跟你從小一塊兒長大的,你帶頭跟他家過不去,不覺得對不住他嗎?”

 

新堂用滿不在乎的語氣說:“再多繳一份公糧,咱家怕是連口糧都要繳出去了,五口人吃什麽?難道還去管大哥借嗎?再說了,他家不出誰出?誰讓他地多。”

 

散會後,聚龍心情鬱悶地回到家,老婆迎上來問開會的情況,聚龍簡單地告訴了她。老婆氣得罵了一句:“他奶奶的,出糧的時候光想到咱家,選幹部的時候全是那些懶漢!咱家的地也是咱家幾輩人辛辛苦苦掙來的,憑什麽?”

 

聚龍歎口氣,一句話沒說。這時,村裏的另一個富裕戶陳同貴來串門,他對聚龍說出了心裏的想法:“咱們的這些地,弄不好以後要麽被調劑出去,要麽比別人多繳幾倍的公糧,咱餓不死也得累死。我看,咱們不如幹脆把自家的地隻留幾畝足夠交公糧和口糧,其餘的全部賣掉,省得一天到晚被別人算計著。”

 

聚龍聽完,想了想,搖搖頭:“我家的這些地,是我祖輩六代傳下來的,我舍不得賣掉。”看他態度堅決,同貴隻好說:“那好罷,我自己賣。”

 

聚龍在後來的歲月裏,看著自家的地一天天減少。土改的時候,他被定為富農。對此,聚龍還有些心有餘悸和慶幸,他對老婆說:“幸虧分出去不少地,現在才定了個富農,要不然肯定是地主。你知道嗎?劉莊的那個地主給槍斃了。”

 

1945年初夏,久未露麵的懷裕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一隊偽軍來到趙各莊,挨門挨戶要東西,不給就搶,鬧得雞飛狗跳。百姓們對他們怒目而視,但是他們手裏明晃晃的刺刀讓所有人不敢反抗,隻能在心裏咒罵。大家注意到,這些偽軍都不是本村的人,有人還看見,偽軍們搶完東西,都拿到了村口,放到了兩架馬車上。等到馬車沿大路向前走了一段,不知道從哪裏鑽出來一個人,跳上了馬車,這個人就是懷裕。自從懷裕當上了偽軍,這麽多年裏人們幾乎沒有在村子裏見到他,偶爾會在臨村被人看見。懷裕跳上馬車的時候,正好被一個回趙各莊的村民看見,於是懷裕帶人回村搶東西的事在村子裏迅速傳開,每個人都用各自的方式問候了懷裕的祖宗八代,早就在村裏抬不起頭來的懷裕父母這下更是能不出門盡量不出門,怕見到任何村裏人。

 

兩個月以後,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中國大地上所有的百姓在為勝利歡呼的同時,都以為永久的和平終於來臨。但是,平靜日子隻維持了不到半年,內戰的烽煙再起。

 

還在重慶談判的時候,中共領導層曾經對實現全國和平抱有真誠的希望,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晉察冀根據地和軍區開始響應中央的號召,縮減部隊的編製,大批老兵退伍還鄉。等到內戰再起,冀中地區的部隊一下子麵臨缺員的窘境。地區政府作了大量工作,號召年輕人參軍,但效果不好。不得已,政府改變策略,開始在各村成立民兵組織。在趙各莊,由於在抗日期間的經曆,新堂被選為民兵隊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