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正文

過譽的《社交網絡》

(2011-02-10 18:42:19) 下一個

奧斯卡在即,《社交網絡》無疑是最大熱門之一,但是俺感覺,作為一部之前已獲獎無數的電影,它並不特別出色。

影片一開始 Mark 和女孩對話, Mark 如同機關槍一般的語速,是整部影片第一個抓住俺感官的刺激點。之後直到影片結束, Mark 的語速一直沒慢下來,但是俺被調起來的胃口卻一直在逐漸冷卻中。

影片的情節有一條完整的時間鏈,被大衛 . 芬奇一截兩段,采用交叉敘述的方式,講述了 Facebook 創始過程中的一係列有關奮鬥,競爭,友誼和背叛的故事。這些故事在商業世界應該說並不罕見,但是作為一部電影的題材,它有些先天不足。

首先,整個故事的情節張力和情緒張力都不夠,即使導演有“文火煲濃湯”的本領,也煲不出一鍋香噴噴的湯來,因為能出味的調料太少。影片前本部分主要講述 Facebook 的創立過程 , 雖然有情場失意,涉及侵權等情節,但在總體上顯得平淡,缺少戲劇衝突,如同看開場第一個小時的春晚,有唱有鬧,但沒味道。等到張力開始緊繃起來的時候,影片已經快結束了。

其次,影片中有關友誼和背叛的一些表達,並沒有超過其它類似電影的深度,比如《華爾街》,因此在人文層麵給全片帶來的提升十分有限。俺的看法,為《社交網絡》贏得眾多讚譽的,其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 Facebook 。試想一下,如果本片情節不變,隻把 Facebook 換成一個虛構的網站名,再把人物名字全部換掉,這部影片的影響力恐怕不會比《 21 點》大多少。

說白了,有兩點決定了《社交網絡》受到熱捧:一是 Facebook 的火爆;二是除了必要的藝術處理,從人物到情節全部真實。

大衛 . 芬奇應該是意識到了影片故事性偏弱這一點,大量節奏感和時代感很強的對話正是為了彌補這一弱點而作的努力,公平地說,效果不錯。情節中 Mark 和 Eduardo 鬧翻,尋求法律解決那一大段內容,基本上是在會議室裏發生,大衛 . 芬奇以此為斷點將情節的時間鏈一截兩半,用交叉敘事的手段展開故事,是為了避免讓這一大段缺少變化的室內戲不至於顯得過於令人厭倦。這兩點,俺認為是影片在導演上的僅有的出彩之處。

並不是俺對大衛.芬奇有偏見,正相反,他是俺最喜歡的幾位好萊塢導演之一。但是《社交網絡》這樣的題材,對任何導演來講都缺少可發揮的空間,基本上是靠劇本和表演在挑大梁。說到這裏,不能不提《盜夢空間》。作為一部科幻片,《盜夢》票房大贏,但是它在人文內涵上,沒能達到《黑客帝國》和《蝙幅俠:黑騎士》的水準。盡管如此,諾蘭把具有如此複雜結構的一個故事,交代得條理清晰,張弛有度,著實不易。如果單從導演難度和發揮水平來看,俺認為《盜夢》要超過《社交網絡》。也正因為這點,俺始終無法理解諾蘭竟然未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沒辦法,隻能說評委們對純粹娛樂性質的影片多少存在偏見。

 

前麵說過,《社交網絡》之前獲獎無數,但是,越臨近奧斯卡,《社交網絡》的領先優勢卻越來越小,《國王的演講》正在快速趕上,而且大有超越之勢。前不久,美國導演工會的年度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都給了《國王的演講》,這對《社交網絡》來說絕對不是好消息。導演工會的每位成員都有評選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投票資格(除非自己放棄),雖然他們並不是該獎唯一的投票群體,但是顯然,他們的選票投給湯姆.霍普(《國王的演講》)的可能性更大。

 

《社交網絡》是部純粹的美國電影,而《國王的演講》則是英國風味,在奧斯卡評選中英國風味戰勝美國風味,不僅出現過,而且還不止一次。太遠就不說了,《火的戰車》是俺能想到的最近的一次。不知道這次能否重演。

 

扯得有點遠,說回《社交網絡》。幾位主角的表現可以用合格來概括,倒是Justin Timberlake 演的配角吸引了觀眾不少注意。他在攝影機前的表現十分輕鬆自如,外形帥氣,卻在舉手投足間有股壞孩子的邪氣。如果他將來有一天繼承了肖恩.潘的衣缽,俺一點不會吃驚。

 

順便說點花絮。影片裏演比爾.蓋茨的那位老兄雖然沒露正麵,但是實在是很像比爾.蓋茨本人,俺差點以為製片方請來了比爾.蓋茨演自己。之所以提這點,是因為俺之前看過的所有好萊塢出品的傳記片或曆史片,凡是其中有曆史人物或者仍在世的名人,沒有一個是使用我們常說的“特型演員”來演,找的都是外形大致符合要求,並且相對出名的演員,巴頓,林肯,華盛頓,拳王阿裏,伊利莎白女王,拿破倫等等,都是如此。找一個外貌如此相似的演員來出演名人,在俺的觀影範圍內《社交網絡》是第一部。這位酷似蓋茨的老兄名叫Steve Sires,目前演過兩部電影,扮演的都是比爾.蓋茨,他算是到目前為止,俺知道的第一位好萊塢特型演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