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正文

家族四季:雨水(5)

(2011-02-17 18:06:48) 下一個

“是樓梯。那座大樓有點不同尋常的是,一樓以上的樓梯都是水泥的,隻有通往地下室的是木樓梯,踩上去有聲音。每個麵試的人必須經過那段木樓梯才能下到地下室,麵試官能聽到每個人的腳步聲。我覺得,你們一定是根據每個人的腳步聲在做什麽判斷,但是具體怎麽判斷我就不知道了。是這樣嗎?” 

“你說得沒錯。”常升點了點頭。“一個合格的間諜必須是任何時候都不引人注目的人,這不僅靠訓練,更靠天生。具有這種天生本能的人走在木樓梯上,會盡量放輕腳步減少聲音;沒有這種本能的人,走上去就會‘咚咚咚’地發出很大聲音。我們要找的是前一類人。這個主意最早是日本人想出來的,用來招收情報人員,據說挺管用,後來讓咱們學來了。” 

榮清繼續問:“武漢有木樓梯的民房很多,為什麽不找間僻靜的民房來麵試?” 

“僻靜的民房?你能在武漢三鎮找到一間沒有任何鄰居的民房嗎?”

 榮清想想也對,默默點了點頭,然後又問:“我是因為這個問題落選的嗎?” 

“差不多。你們這批麵試的人,最後隻有一個通過了三層選拔被招收,是個姓徐的。不過你也不錯,我本來想幫你通融一下,可是上麵有硬規定,我也沒辦法。” 

常升為人處世頗為圓熟,加上兩人又是同鄉加舊識,彼此的關係除了上下級之外,比其他人要親近許多。榮清一直很想知道,常升為什麽會離開原來的機構,跑到軍輜處來任職。在原來的那個機構裏,升遷顯然要比在軍輜處這個不關痛癢的部門容易得多。榮清私下裏聽到過同事間的傳言,說常升是因為營私舞弊行為而受到處罰,被調離機構;但是也有人說,常升是自己主動提出申請離開原機構,來到株洲軍輜處,至於內中隱情,則無人知曉。 

幾個月後,榮清被升為少校,他知道,常升在其中起了不小作用,心裏對常升頗為感激。但是同時,他也逐漸察覺出了常升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常升沒來軍輜處之前,從株洲前往萍鄉拉煤的火車一周一趟,每趟來回花三天,這個時間表在榮清進入軍輜處前就已經開始實施,甚至在日軍占領株洲期間也沒改變,已經保持了將近十年。常升上任之後沒多久,榮清從出入庫記錄上注意到,跑萍鄉的火車有的時候比平時多用了一天,一趟來回花四天。榮清雖然覺得有些詫異,但並沒太當回事,直到他發現蹊蹺的事情越來越多。株洲開出的每一趟運送軍用物資的火車,軍輜處都會派一個人去監車,而且基本上是人車固定搭配。榮清發現,在株萍線上監車的那個人已經不知道何時被悄悄地替換,換成了一個叫劉武成的少尉。這個劉武成也是常升介紹進來的,聽說是他的一個親戚。一次喝酒,喝醉了的劉武成無意中透露,他上星期在武昌六渡橋認識了一名歌女,如何如何漂亮,當晚就和她睡在一起。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榮清記得上星期劉武成監車回來後就沒離開過株洲,那麽他隻能是在監車期間去的武昌,而上星期那一趟去萍鄉的車偏偏花了四天!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嗎?至少榮清不這麽認為,他試圖尋找更多的蛛絲馬跡,但是毫無收獲。 

一個月後,榮清接到一項任務,派他去湘西某地接收一批剛發現的日軍物資。榮清知道,抗戰期間長沙和武漢輪陷後,大批由長沙和武漢撤出的機關,企業,學校遷到了以懷化為中心的湘西地區,其中包括漢陽兵工廠等重要軍火企業,美軍在芷江甚至建有兩座軍用機場,儲存和轉運了大量軍用物資。抗戰勝利後,機關企業忙於遷回原址,將相當一部分軍用物資留在了湘西。一年多來,榮清已經不止一次接到過同樣任務,每次去的具體地點不同,但任務內容都一樣,就是把儲存物資轉運出來。 

榮清乘坐的軍用吉普進入辰溪境內後,道路兩邊除了常見的土家吊腳樓,會時不時出現一座兩三層高的磚石建築,依著地形地貌建在相對隱蔽的位置。這些建築曾被機關學校用來作為臨時辦公場所,如今它們大部分已經人去樓空。道路彎彎曲曲向山裏沿伸,遠處山巒起伏,滿眼的綠色在藍天的映襯下蒼翠欲滴。 

吉普沿著進山的路行駛了二十多分鍾,在一個兩山環抱處停下。榮清下了車,吩咐司機等在車上,自己朝深處走去,在一個隱蔽的山凹裏看到一個不易被發現的洞口。榮清走進洞,擰開隨身攜帶的手電筒四下查看。這個洞形狀不規則,大約三十米長,五六米寬,最高的地方有十幾米,洞裏整齊堆放著一排排木箱,箱子上覆蓋著帆布,榮清從箱子的大小形狀判斷出裏麵裝的都是武器彈藥。走出山洞,榮清決定第二天找沅陵行署借用兩輛軍用卡車,運走這批軍火。 

第二天去行署的途中,汽車拋了錨。司機打開前蓋檢查了一陣,告訴榮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才能修好。榮清站在路邊往前後望了望,這裏正好是兩個市鎮的中間地帶,人煙稀少,隻能在前方一棵大榕樹下看見一座吊腳樓露出一角,除此以外,四周都是稻田,再沒有其他人家。榮清跟司機打了招呼,朝吊腳樓走去。 

這是一座從外型到體積都不同尋常的吊腳樓,比一般土家的樓麵積大一倍,也高出許多。搭建樓頂的材料除了竹子,木頭和茅草,中間還有一層防雨氈,從伸出的樓簷能看到防雨氈的毛邊。樓的二層比一層長長地伸出一塊,隻用了不多的幾根木腳支撐,還明顯多開了幾扇窗戶。一樓的門廳也比普通人家的寬敞明亮,地麵還鋪了層薄薄的水泥,整座樓看上去不象是土家的風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