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湖北人,這麽說咱們還是老鄉呢!”中校說到。
榮清其實早從此人的口音裏聽出一絲鄉音,聽到對方這樣說,他笑了笑:“我也聽出來了,沒猜錯的話,長官是不是襄樊人?”
中校點了點頭:“沒錯。這麽多年走南闖北的,口音早變得南腔北調了,沒想到遇到老鄉還是一下就能聽出來。”
說了兩句家常,中校回到正題。
“你為什麽想加入這個機構?”
“我對貴處的工作性質很有興趣一試,我相信自己是這塊料。”
“你認為自己的優勢是什麽?”
“冷靜,果斷,作戰經驗豐富。”
“你的弱點是什麽?”
“有時候會同情敵人。”
“你的家人也在株洲嗎?”
“不在。我太太在漢口死於日軍的飛機轟炸,我兒子目前在鄂城我太太的娘家。”
“你對時局有什麽看法?”
“國共之間,早晚會有一戰,所以我們必須盡早準備。”
“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為什麽我們把麵試安排在地下室?”
榮清略加思索,答道:“為了保密。”
“還有呢?”
榮清想了一陣,摸不著頭腦,隻好老實地回答:“不知道。”
從地下室回到一層,榮清仍然在琢磨最後一個問題。他沿著樓梯上到二樓,向走廊裏張望了一下,看到走廊兩側是一間間的辦公室,不斷有人進進出出。他繼續沿樓梯朝上走,三樓的結構與二樓一樣,四樓則不同,整個一層除了一間會議室以外,隻有一間當作倉庫的房間,會議室裏有十幾個人正在開會。猛然,榮清想到了一點,他憑直覺斷定答案與此有關。他有些懊惱,直恨自己為什麽剛才沒想出來。
半個月後,榮清被通知,他未能通過初選。
回到株洲後,榮清仍然每天按時去上班。從他的住處到軍輜處大樓很近,步行隻需要十分鍾,榮清已經習慣了每天出門沿著街朝大樓走,看到路邊有中意的小吃,就停下買點當早餐。不知道從哪天起,榮清注意到賣小吃的攤子裏多了一個賣粽子的,攤主是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子,聽口音是本地人。她生一張橢圓的臉,眼睛又大又亮,鼻子挺直,皮膚微黑,從她張羅生意的動作,能看得出是個利落的人。從第一次注意到她,榮清不知怎麽的就有點走神,他在女子的攤前停下,看著攤上的粽子,琢磨著該說點什麽。
“喜歡吃哪種?鴨蛋的,花生的,蝦仁的,還是豆沙的?”女子主動招呼。
榮清想有意磨時間,就說:“哪種好吃?”
“都好吃,看你喜歡什麽了。”
“我不知道喜歡吃哪種,你隨便給我挑一種罷。”
年輕女子瞟了他一眼:“真怪,自己喜歡吃什麽都不知道。那就豆沙的吧!”說著,拿起兩個粽子,用紙包好,遞給榮清。
“我隻要一個。”
年輕女子把眼一瞪:“你這人,哪有買粽子隻買一個的?”
榮清其實知道,當地的粽子比其它地方的略小,賣粽子的一般都是兩個一賣,既圖吉利,也好做生意。但是這位賣粽子的女子瞪起眼睛跟他說話的樣子,讓他十分喜歡。
“我為什麽不能隻買一個?”
“看你也不象是本地人,算了,給你兩個,隻收你一個的錢。你記住,以後買別人的粽子要兩個一買,要不然別人不賣給你,人家可不象我這麽好說話。”
“是這樣啊!那我還是別壞了你們的規矩。”榮清接過粽子,遞過去兩個粽子的錢。年輕女子接過去,沒說什麽。
“你叫什麽名字?”榮清問。
她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買粽子還要知道我名字嗎?”
“我下次來怎麽稱呼你?”
她笑起來,露出雪白的牙齒:“你叫我阿敏就好。”
認識阿敏以後,榮清的早餐不再買其它東西,隻買阿敏的粽子。等到有一天,榮清對阿敏說想請她吃飯的時候,阿敏一下漲紅了臉,猶豫了片刻,點點頭同意了。
吃飯的時候,榮清問起阿敏的身世,阿敏告訴他,自己的母親去世了,父親是農戶,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十七歲的時候嫁給了一個軍官,沒想到結婚不久丈夫就陣亡了。弟弟還小,父親年紀大了,田裏的活計對他來說越來越難應付,阿敏平時除了幫助父親下地幹活,還自己包些粽子出來賣,維持家用。聽著阿敏的敘述,榮清想起了陳峰和其他那些在田家鎮陣亡的士兵們,他們中的不少人家裏都留下了象阿敏這樣的未亡人。
一個月之後,榮清和阿敏結了婚。
榮清結婚半年後,他迎來了一位新的頂頭上司。一見麵,榮清驚訝地發現,他的這位新上司竟然是麵試他的那個中校,他的名字叫常升。
“真是沒想到,山不轉水轉,咱們又見麵了。”常升握住榮清的手,又拍了拍他的肩。“我聽說你又娶了媳婦,恭喜恭喜!”
榮清笑了笑:“真沒想到會是你,以後還要靠你多多關照了。”
“哪裏哪裏,我初來乍到,你要多幫我才是。”
兩人聊起那次麵試,榮清仍然有些耿耿於懷。“你問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出來不久就想出來了七八分,就差最後答案。”
“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