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正文

也談林粟

(2011-02-11 17:58:59) 下一個

前兩天回了一位網友的關於孟良崮戰役的貼子,在回貼中有些話沒能說盡興,於是在此另開一貼。完全是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粟是帥才,而非將才,其特長是戰略構想,舉重若輕,地圖前麵是他最佳的發揮場所。他本人不止一次對別人說自己最大的愛好是看地圖,而且其樂無窮。這 話恐怕是百分之二百的準確。粟雖然身材矮小,但內心裏敢於冒險,甚至有時候冒失地冒險。粟對具體戰鬥的指揮,並不願意多下功夫研究,也許是他的興趣幾乎都 上了。

粟的敢於冒險在孟良崮嚐到了一個大大的甜頭,此後有些驕傲輕敵。7月分兵後,手中僅有4個縱隊的他,想再次照此辦理,想一口吃掉國軍五大主力的另一 ---胡鏈的整編11師。要知道,圍剿74師可是動用了華野全軍的力量才做到的。4個縱隊,2支圍攻,2支打援,結果即攻不動,援也沒擋住,不得不撤 出。粟不甘心沒獲得任何戰果,在撤出途中再次指揮部隊進攻國軍第8師(番號也許記憶有誤),又未能得手,打成消耗戰,不得不再次撤出。這就是華野戰史上有 名的臨朐,南麻失利。

這兩仗,粟從戰略策劃到戰役指揮均有不小錯誤。戰略上首先輕敵,使得原本就不怎麽重視具體戰鬥戰術的他更沒有仔細做戰前準備,一味強攻的華野攻擊部 隊在胡鏈的地堡群麵前損失很大。第二仗進攻第8師期間正逢雨季,戰士們每天吃不到熱飯,衣服濕透,十幾天幹不了,加上上一場失利的戰鬥,士氣低落,身心俱 疲。這種情況下,粟裕仍然倉促發動進攻,甚至沒考慮到(或者準備好)大部分炸藥包和攻堅設備被雨淋濕,無法使用的情況。

不重視戰鬥技戰術的直接後果,就是華野在解放戰爭中的戰果雖然是各野戰軍之冠,但是他們每戰役的平均傷亡也是全軍第一。華野的一線指揮員,包括縱隊 級的指揮官葉飛,陶勇,許世友這些,對手下戰士每戰傷亡過大都頗有些微辭。這裏不能不提到一個情況,就是華野的即戰即補策略,就是對每次戰役俘虜的國 軍士兵立刻實行戰場教育,把他們轉變成解放軍戰士,然後立刻投入戰鬥。粟本人對這個做法頗為滿意,解放後口述回憶錄時不止一次提到這個辦法很好。這個 策略的優點當然顯而易見,華野在解放戰爭中雖然損失大,但是補充也快。殲滅黃百韜一仗,在華野戰史上也是一次少有的硬仗,但是戰役結束後,華野不僅沒有減 員,反而比戰前多了幾萬人,使他們有充足的兵力即參加圍攻黃維(而且是主攻),又同時看住徐州的30萬國軍,就是即戰即補帶來的效果。但是,這個策略 的一個副作用在當時看不出來。軍隊裏是講山頭的,在軍隊上層如此,下麵也一樣。解放軍雖然情況好些,但是也並不例外。基層戰士,包括營團級別的指揮官,大 部分人在心理上對自己服役多年部隊的老上級(注意這個字)有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培養起來的。一旦離開原來的部隊加入一支陌 生的隊伍,歸屬感會消失,新的歸屬感卻不是那麽容易建立起來的。解放戰爭結束後,華野部隊裏原國民黨士兵所占比例超過三分之二,這些人加入華野最長不過兩 三年而已,他們在心理上對粟是不可能有多少歸屬感的,華野(粟)的赫赫戰績給他們帶來的榮譽感,恐怕還不如一種微妙的尷尬心態來的強烈。

對講究血統的解放軍來說,這是個足以被另眼相待的理由。華野出來的將領,軍銜普遍比其他野戰軍要低一級,很難說不是吃了這個虧。粟解放後因為“教條主義”被整, 幾乎沒有老部下站出來替他說句話,除了政治原因,其它方麵的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在這一點上,林彪做得遠好過粟裕(後麵會講)。

話扯遠了。粟不重視戰場技戰術,直到碾莊一戰才有所改變。黃百韜一被圍,粟還是沒做好充分準備一上來就猛攻,結果在付出重大傷亡後卻進展甚緩,不得 不停止進攻商量對策。黃百韜的戰術,與臨朐胡璉的辦法幾乎如出一轍,就是地堡群,這招後來黃維在雙堆集(指揮的就是原來的18師)又用了一次。粟之前已經 吃過一次虧,一年多時間,卻一直沒有去找(不是找不到)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直到前線火燒眉毛才著了急。幸虧一名基層參謀提出了挖壕溝的主意,這才解決了這 一大問題。後來這個辦法同樣被陳毅討教了去,用在了黃維身上。戰場技戰術這一點,林彪同樣做得遠好過粟裕(後麵會說)。

說完了粟,再說林。林和粟在軍事上的特長正好相反,在戰略大局觀上粟勝過林,但在戰場戰術和部隊訓練水準上,林則強過粟。與粟喜歡主動冒險相反,林 生性謹慎,除非萬不得以決不冒險。他自己後來有次對劉亞樓說(大意),粟裕同誌打的仗,其中六七成換了我是下不了那樣的決心的。

林成名遠早過粟,粟在解放戰爭前,幾乎沒指揮過兵團級別的大仗。為便於比較,咱們不妨隻關注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後,林奉命去接手東北的軍政指揮,實際上他幾乎完全專心於軍事,政治全交給了羅榮桓打理。剛進東北的時候,林的部隊是以一連串的敗仗開場 的,最後林除了有一部分部隊在南滿活動以外,其它主力被一直趕過了鬆花江,說不狼狽那是假的。不過仔細推敲這些失利,林所負的軍事責任其實不多。從各解放 區開赴東北的部隊號稱十萬,實際上其中相當一部分沒帶任何武器,空著手去的東北。原因很簡單,當時幾乎所有人(包括毛和劉少奇)都以為,東北有大量日軍投 降後留下的武器和物資,蘇軍會全部交給我們,因此不必帶武器,輕裝進東北。除了從山東出發的黃克誠命令部隊仍然帶上武器以外,其它進東北的部隊,少有帶武 器的,重武器就更不用說。結果一去傻了眼,老毛子一點不象咱們想象中的那樣有社會主義大家庭風格,武器彈藥完全不給,一車皮接一車皮地運回了蘇聯。

林的部隊(東北聯軍)正在幹瞪眼,國軍就來了,而且全是精銳。沒什麽懸念,這仗沒法打,於是就出現新一軍一個團擊垮東北聯軍一個縱隊這樣的戰例。這 個時候,東北是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劉少奇已經開始構想把東北當作大本營了,對東北勢在必得。在這種壓力下,林作出撤出戰鬥的決定。

之後的兩年多,林除了三下四保這樣相對小規模的戰事以外,沒有大的戰役。而到了遼沈戰役開始,東野的戰鬥力幾乎脫胎換骨,被杜聿明稱為共匪中最強悍之一股。這樣的變化哪來的?除了蘇聯後來提供了武器裝備的支持以外,秘訣就兩個字:訓練。

作為一個擁有多年前線指揮經驗的將領,林對步兵的戰術頗有些心得,三三製等步兵進攻戰術就是他心得的具體實施。這些戰術並不是林的首創,但是四 野是第一個在全部隊裏全麵推廣係統步兵戰術訓練的野戰軍,訓練效果在三下四保戰鬥中得到實戰演練,然後在兩年後的遼沈戰役裏全麵展示。一向重視軍隊正 規化的劉伯承解放後為了解第一手情況視察各部隊,認為四野的戰術水準和訓練居全軍之冠。

重視訓練,除了提高部隊戰鬥力這一顯而易見的初衷以外,還體現了林的另一個心理特點,就是他比較在乎前線戰士的生存,不輕易用戰士的生命冒險。而 且,戰前準備和單兵補給做得很好,林不止一次因為繃帶不夠而取消原定進攻計劃,也曾用雨具不足作為借口拒絕軍委攻打長春的命令。雖然誰都看得出是借 口,但從另一個側麵體現了林比較重視戰士生命的優點。如果是林當年在南麻,正逢雨季,他是不會下達攻擊命令的。以上這些,在四野老戰士裏幾乎有口皆碑。我 老父親年輕時在東北當過兵(解放後),對此深有體會。後來林71年出事,母親聽到父親不止 一次地搖頭歎氣:沒想到這麽關心戰士的人,竟然想害毛主席!

和粟有時候冒險過頭一樣,林有時候謹慎過頭。遼沈戰役錦州一戰,如果不是毛在後麵使勁推,他自己是絕不會出此險招的。不過,他畢竟是有軍事天賦的 人,一但對大局的掌握進入狀態,立刻變得得心應手,從容不迫。塔山阻擊戰,慘烈空前,戰前林也曾經多次因為對塔山防線的信心不足,而準備放棄進攻錦州。但 是一旦他下了打的決心,就表現出了對戰場局勢的出色判斷力和掌控能力。塔山形勢最危急的時候,連一向沉穩的羅榮桓都有點坐不住了,催促林調預備隊支援塔 山。根據劉亞樓口述的回憶文章所描述,林與塔山前線指揮員通電話,詳細詢問了敵人每次進攻的方向和人數,以及敵人炮火覆蓋的情況,然後放下電話,不動聲色 地告訴劉亞樓,不用派預備隊,塔山不會有事。

在為人處世方麵,粟和林都不擅長。粟的不擅長有點類似於一個缺乏社會經驗的人做出得罪人的事,有些他自己都全然沒意識到,或者沒意識到後果的嚴重 性。因此粟得罪的人,我的看法是,絕大部分不是他有意為之。陳毅說粟,以陳的寬宏大度,不會是空穴來風,但是究竟具體何指,國內資料眾說紛紜,但都 無法完全令本人信服,暫且懸之。從粟的性格來看,無心做出得罪人的事,不是有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別的不說,單憑淮海戰役他所作的突出貢獻就足以讓其他 元帥級別的參與者醋意頓生。淮海戰役的構想(包括這個名詞)是粟首先提出來的,從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戰略轉變,也是粟推動毛做出的,整個戰役中,差不多七成 的仗是華野打的。總前委他雖然排倒數第二,但看看他發出的電報的語氣,比如建議劉陳鄧如何如何依敵目前態勢,劉陳鄧當如何如何為上策等等,雖然 這些都是建議,但是誰都聽得出來,粟才是全局的推動者。劉陳鄧那封著名電報:我方(指劉陳鄧)應承擔指揮責任,唯電迅較弱,望軍委多直接與粟譚聯 絡。(大意),其中隱含著的想撂挑子的不滿,大概就來源於此。黃維被滅後,陳士榘依照粟的命令,把所有繳獲的武器送給了中野,顯然是粟在給對方送順氣 丸。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建國後很長時間,提起淮海戰役,就是劉陳鄧,沒粟什麽事。電影《淮海戰役》還曆史一個本來麵目(雖然不完全),當時任軍委副主席 的張震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許多場戲被推翻,完全重拍。

至於林,我的看法是,軍事的粟和政治的粟是一體的,但是軍事的林和政治的林是分開的。粟得罪人大都是在建國之前,與政治有關但關係不大;而林得罪的人都是在建國後,幾乎全部都與高層的權力之爭有關。林牽扯其中,有被動也有主動。折戟沉沙近三十九年後,今天看來,不該他背的黑鍋可以卸掉,但完全翻案卻無法服人。個中曲折,超過本貼的討論範圍,不說也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