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正文

閑話美國電影業

(2011-01-24 15:20:44) 下一個

美國電影業的運作過程,一個最大特點是高度商業化和產業化。商業化不用多說,除了拍攝目的是為了獲獎的聲譽電影以外,其它所有影片都是衝著票房去的;產 業化,是指美國電影業象一套健康運轉的血液循環係統,電影則類似血管裏的一個紅細胞。隨著一部電影流經血管的每個角落,它所能產生的經濟利潤和社會影響, 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消化,並返過來融入整個肌體,幫助持整個肌體健康地的發展。本文將對這個體係作個大致的介紹。
  
   首先,所有影片都來自一個構思。這些構思大部分來自暢銷小說,漫畫作品,國外影片,或者是由一個簡單的想法發展成的劇本。在好萊塢, 每家大電影公司的劇本部門, 每天都要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業餘作者的幾十部劇本, 其中的98%都將石沉大海, 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拆開就被扔進了垃圾箱。對成千上萬指望靠寫一部暢銷劇本而從此一舉成名的業餘作者們來說,這是個令人沮喪的事實。但是劇本部門的工作人 員也有苦衷,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每件投稿都仔細看。他們知道什麽樣的故事具備賺錢或者獲獎的潛力,如果一個劇本的故事大綱吸引不了他們,這個劇本的生命也就 基本上結束,盡管它也許耗費了作者幾年的時間。基本上在好萊塢,出自業餘作者之手而最後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數量很少,電影圈內的職業編劇統治了絕大部分“領 地”。他們或者被電影公司委派撰寫或改編一部劇本,或者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寫一個自己喜歡的題材,然後通過圈內的關係,努力讓某位電影公司的實權人物看中自 己的劇本,並將它投入拍攝。
  
   電影公司或獨立製片人一旦看中了一部劇本,就會買下影片拍攝權,剩下的工作就是根據劇本的類型,決定影片的預算,以及尋找製片和發行的合作夥伴。在今天的 好萊塢,隨著電影製作的成本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投資風險也日益增加,已經很少有電影公司完全獨立地製作並發行一部電影了,一般都會尋找合作夥伴共同投 資。對獨立製片人來說,尋找發行商的工作,會出現在影片拍攝結束以後。無論如何,影片的資金到位,萬事具備後,電影公司會指派一位製片人負責影片製作全過 程的資金調配。製片人的第一項工作是選擇導演。對成名導演來說,他們一般有權決定是否接拍公司指派的電影,當然也不可能總是拒絕;而其他導演就沒有這樣的 麵子,有時他們不得不接手一部自己很不感興趣的電影,初出茅廬的導演新手都經曆過這個過程。
  
   導演一經確定,下麵的工作就比較順利了。製片人會與導演商議影片的主創人員,製片人對影片的男女主演的選擇擁有比導演更大的決定權,而導演則在配角演員,攝影,美工,服裝,作曲主創人員的選擇上,擁有較大的自主,有些資深導演甚至本身也是製片之一。
  
    主創人員確定後,影片就進入了製作過程,包括選景,拍攝和後期製作。一般來說,這也是整個運作流程中耗時最久的一個。電影拍攝開始後,導演成為類似執行 經理這樣的角色,全麵負責整個藝術創作過程,製片人則在資金配合上盡量滿足導演的要求,以期達到最佳的影片效果。一般來說,一些實地拍攝的大製作影片, 尤其是在國外拍攝的影片,會多少超出原來的預算。在某種程度上,製片人監督著導演每天的工作,如果影片拍攝效果不能令人滿意,製片人會在中途撤換導演。 《雨人》的導演巴裏。雷文森就是中途接替被撤掉的導演匆匆上陣的,不過他的確不付眾望,《雨人》公演後,被公認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榮獲四項奧斯卡 獎。
  
   影片拍攝完畢後,送回製片公司,公司接下來將決定影片的上映時間,並與發行公司簽訂合同,確定發行時間和利潤分配等事項。合同一但生效,剩下的事情就與影片公司關係不大了,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發行商為影片作宣傳,再就是在影片上映後,忐忑不安地盯著票房。
  
    發行公司在決定製作多少拷貝時,會是個比較痛苦的決策過程。美國電影界有這麽個說法: “拍電影不會比發行更難。因為發行電影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所以發行商必需對影片能產生足夠的回報具有信心。一般來說, 大公司出品的影片, 或者有明星參與的影片相對比較有贏利的把握,這也是為什麽好萊塢一流影星的片酬都在一千萬到兩千萬之巨的原因。而目前越來越流行的另一種方式,是影片公司 隻付給參演影星一筆不大的片酬,但是影星將參預影片利潤的分紅。
  
   對獨立製片人來說,影片拍攝完成後,他們隻完成了一半任務,任務的另一半往往更有挑戰性,就是為影片尋找發行商。因為獨立製片人之所以獨立,除了他們 拍攝的影片風格獨特之外,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大影片公司遍布全國的銷售渠道,使得他們看上去有點獨立於體係之外的味道。對他們來說,電影節是一個吸引發 行商注意的好機會,如果能獲獎,那麽被發行商看中的機會幾乎是百分之百。一旦發行商對他們的影片發生了興趣, 那麽雙方接下來會就利潤分配簽定合同。有兩種利潤分配方式:購買和利潤共享。購買方式,就是發行商一次性買斷影片發行權;利潤共享方式,則是發行商按照一 定比例(一般10%-50%)提成。兩種方式的優劣,取絕於影片的票房。如果票房較好,那麽購買方式更有利;如果票房較差,則共享方式更有利,因為損失有人分擔。
  
   大影片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發行公司,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影片發行的利潤可以自己獨享。問題是,一但影片收益不佳,甚至票房慘敗,沒有人可以分擔損失。因此,一部大製作的影片完全由一家公司獨立承擔的情況,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基本上都是由兩家或者多家影片公司合作完成製作和發行,頗有點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味道。發行商購買影片發行權的時候,一般也會連帶購買發行 DVD,錄像帶,電視播放,遊戲,玩具和其它相關媒介的發行權。
  
   發行商取得影片發行權後,一般要考慮下麵幾個因素來決定製作多少拷貝:影片公司的號召力,影片麵向的觀眾群,明星號召力,廣告效應,上映季節。這些因素缺 一不可,比如說,一部缺少明星助陣的影片一般不會特別賣座,除非它在出名電影節得過大獎;一部溫馨喜劇影片放在聖誕節期間上映會比其它季節有利得多。製作一個拷貝一般花費1500-2000美元,美國全國有大約3300家影院,大部分分布在郊區。美國的一家影院裏,有幾個到十幾個放映廳不等,換句話說,同 時可以上演十幾部影片。如果一部影片計劃在3000家影院放映,即使一家影院隻租進一個拷貝,發行商就需要花費6百萬美元的製作費用。所以,發行商在決定 製作多少拷貝之前,需要經過仔細衡量。
  
   美國的發行商們經常說:觀眾的心理比股票市場還難以預料。一部影片即使上麵提到的因素全部具備,也經常不被觀眾所青睞,弄不好還會賠得血本無歸。凱 .科斯納執導的《水世界》和約翰.屈伏塔的《地球戰場》就是前車之鑒,出品《水世界》的環球影片公司在債務壓力下好幾年才緩過勁兒來。在這種形式下,無 論是影片公司還是發行商,從投入第一分錢開始,就很有些賭博的味道。
  
   拷貝製作完畢,發行公司接下來將通過在全國各地的代理向影院推銷電影。一個地區的發行代理給影院經紀人放映影片。如果經紀人對影片感興趣,則與發行公司商 議分賬協議。拷貝在首映前幾天被送到影院, 影院按照協議放映電影數周, 放映周期結束後,影院送還拷貝給發行公司並付款。
  
   大部分影院都有經紀人代他們與發行商打交道,一些大的連鎖影院象AMCUnited Artists則有自己的專職經紀人。影院經紀人和發行商之間的談判常有些麻煩: 經紀人經常會租下一部他們感興趣,但影院卻不喜歡的影片;而發行商需要在一個地區的眾多影院中間,在拷貝價格和數量上盡量保持平衡,而不至於引起其它影院 的不滿。
  
   影院經紀人和發行商之間的租片合同一般有兩種模式:購買和分成。所謂購買,就是影院以固定價格買下影片4周的放映權。這種模式比較冒險,因為如果影片不賣 座,那麽影院賠得會很慘,所以很少有影院采用這種方式,而更願意采用分成模式。這種模式一般這樣運作: 影院先與發行商商定一個大致涵蓋影院一周基本運營成本的數目,計算淨收入的時候,從每周的票房毛收入裏扣掉這個數目。每周票房的毛收入和淨收入按照一定的 百分比算出各自的結果,發行商將拿走兩個計算結果中數額較大的一個,剩下的歸影院。分帳的比例每周是浮動的。一般來說,頭兩周發行商將拿走淨收入的95% 或者毛收入的70%,第三周拿走淨收入的90%或者毛收入的60%,第四周拿走淨收入的85%或者毛收入的50%。很明顯,影院能拿到的利潤很少。在影片 放映的頭兩周,如果上座率不到80%的話,影院注定是在賠錢放電影。隻有到了第三周和第四周,才開始逐漸贏利。一個放映周期(4周)過後,影院再根據放映 情況決定是否與發行商續租拷貝。影院也可以提前中止租賃合同,當然它需要支付給發行商一定的違約金。無論那種情況,如果影院決定不再放映該片,再將拷貝還 給發行公司,這意味著該片的第一輪放映期結束。
  
   如果單靠電影票房的收入,絕大部分影院的都將無法維持,這也是為什麽美國所有的影院都兼營副業,出售爆米花和飲料的主要原因,有的甚至還有遊戲廳。沒有這些副業收入的支撐,絕大部分影院將不得不關門大吉。
  
    影片的第一輪放映期結束後,該輪到第二輪影院上陣了。由於影片的放映高潮已過,這個時候的觀眾人數會遠少於第一輪放映周期,發行商也因此會給第二輪影院提 供比較優惠的租賃條件。等到影片放映期全部結束,發行商就開始準備DVD和錄像帶的發行,總之,盡可能地把影片能產生的利潤榨幹。
  
    美國電影業是全球電影製作水準最高,市場最繁榮的一個,其中原因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美國人愛看電影。且不說大製作影片,即使是一般的影片,平均上座率 也保持在一個令其它國家影院經理們羨慕不已的水平。幾年前有一次和老婆去看電影,讓她選。她對著一堆海報東瞅西瞧,最後挑中了Reese Witherspoon主演的Legally Blonde 2。這是一部輕鬆喜劇,沒有大牌明星壓陣 (注:當年Witherspoon尚未獲得奧斯卡影後),沒有大的賣點,沒有美國喜劇常見的噱頭,拍得流暢自然,節奏輕鬆,是那種適合全家周末放鬆時看的電影。我原以為放映 這樣的影片不會有太多觀眾,沒想到進去後發現竟然是滿場,找了半天才在最後一排找到兩個空位。 看完電影我直感慨,有這樣的電影市場,電影業不發達才是怪事。 當然,單是市場好還也不夠,觀眾的欣賞口味也很重要。印度的電影市場不亞於美國,但是印度觀眾喜歡的電影類型永遠是那一種,載歌載舞,百看不厭,這使得印度電影一直停留在一個不高的水平上。雖有大師出現,但整體藝術格調始終徘徊不前。
  
   在美國每年出口商品的價值排名表上,電影及相關產品常年來一直穩居前三名。基本上,一部全球發行的好萊塢電影隻要在北美地區能收回50%的成本,就能夠保證該片最終贏利,甚至海外市場贏利占全部贏利70%以上份額的影片也相當普遍。這就是為什麽在現在的好萊塢,來自海外的投資商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如何分攤製作成本和分配影片贏利幾乎成為各影片公司每天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湯姆。漢克斯就曾調侃過: 現在的好萊塢是會計師和律師的天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ross92 回複 悄悄話 Well-written! Time worth spent (vs.time spent on lousy negative arguement about piaono piece played by Lang in White House)
lunear 回複 悄悄話 不錯,寫得很專業。讓我們更多了解了美國電影業的細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