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家分晉:“德”定乾坤--智瑤無德遭滅

(2011-04-07 13:12:39) 下一個




春秋末期,晉國公室衰落,大權被範氏、智氏、中行氏、韓氏、魏氏、趙氏等六家卿大夫把持。其中實力最強的莫過於智家,智家的老主智宣子年老了,想立智瑤為接班人,於是就和智果商量。智果反對道:“還是智宵比較合適。智瑤這個人有五個過人之處和一個短處。相貌出眾、武藝高強、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強毅果敢這都是他的優點,但他為人十分的不仁厚,如果他以這五項長處做不仁不義的事情,那還有誰能與他相處,若智瑤做了智氏的首領,我們智氏一定會滅亡的。”智宣子沒有聽從智果的勸告,仍然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果無奈隻好脫離了智氏家族,改姓為輔,從此與智家劃清界限。

智宣子死後,智瑤繼位,他先後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滅了範氏和中行氏,瓜分了兩家的土地,一時間驕橫的是無以複加。有一次智瑤宴請韓氏的首領韓康子和魏氏的首領魏桓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智瑤得意忘形,戲弄了韓康子,並侮辱了韓康子的家臣段規。智國知道了之後,就告誡智瑤說:“主公如果不提防著惹出災難,災難就一定會來的!”智瑤很不以為然道:“不給別人降臨災難就是好的了,誰還能給我降臨災難!”智國反駁道:“您說的不對,古人說過:‘一個人多次犯錯誤,他所積累的仇怨往往隱藏在暗處,應該在災難還沒有爆發出來的時候,加以提防。’君子能夠謹慎的處理小事,所以不會招致大難。現在主公在宴會上侮辱人家的首領和家臣,又不加防備,還說不敢製造災禍之類的話,這是不對的。小如蚊子、螞蟻、蜜蜂、蠍子都可以給人帶來傷害,更何況是首領和大臣呢?”智瑤根本就不聽。

後來,智瑤分別向韓、趙、魏三家要土地,韓、魏兩家不想得罪智瑤就把土地給了他,可趙氏的首領趙襄子卻堅決不給。智瑤大怒,遂聯合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三家聯軍將趙氏的軍隊重重圍困在晉陽。智瑤引晉河之水灌晉陽城,使得晉陽一下變成了一片澤國。眼瞅著趙氏就要完了。智瑤在城外巡視的時候,對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水也可以滅亡一個國家。此言一出,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心裏都“咯噔”了一下。原來,韓氏的都城平陽和魏氏的都城安邑分別臨絳水和汾水,引二河之水同樣可以將兩座都城變成澤國。

回營之後,智瑤的近臣絺疵對他說:“韓、魏一定會背叛我們的!”智瑤問:“你怎麽知道的?” 絺疵答道:“我們聯合韓、魏共同伐趙,約定趙亡則三分其地,如今趙氏眼看就要完了,韓、魏二伯不但沒有喜色,反而憂心忡忡,那不是要反叛我們是什麽?”第二天,智瑤就把絺疵說的話告訴了韓、魏二子,兩個人連忙說:“這是小人在離間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們放著快要到手的趙氏的土地不要,卻去做不能成功的事,這怎麽可能呢?”智瑤就相信了他們,韓、魏二人離開的時候,正好碰見了絺疵,絺疵質問智瑤道:“主公為何將我說的話告訴了他們兩個人?”智瑤問:“你怎麽知道的?” 絺疵說:“我看見他們兩個,一見我就快步走了,因此我知道是因為我看穿了他們心思的緣故!”智瑤仍是不以為然。絺疵看大難將至就請求出使齊國。

就在智瑤等著趙氏徹底滅亡的時候,趙襄子派家臣張孟談去遊說韓康子和魏桓子,本來就對智瑤極度不滿的韓、魏二人與趙氏一拍即合,約定三家裏應外合共滅智氏。到了約定的日子,趙襄子先派人殺了智瑤守大堤的士兵,將大堤扒開,使河水反灌智瑤的軍營,使智軍陣腳大亂,韓、魏二軍趁機從側翼進攻智軍,趙軍則從正麵衝擊智軍,三家聯合大敗智軍,並將智瑤殺死,然後將智家男女老少全部殺光。隻有早先已經脫離了智氏的智果因已改姓輔得以保全家小的性命。

這是《資治通鑒》開篇的第一個故事,讀來耐人尋味,而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個故事後麵司馬光所寫的一段評論。司馬光認為智瑤的滅亡在於其才能超過了道德的緣故。司馬光把人分為四類,即有才有德的人是聖人,德勝過才的是君子,無才無德的是愚人,才勝過德的是小人。選擇人才首先應選取的是聖人和君子,如果找不到,退而求其次寧選愚人,不可選小人。君子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所以他會用才能來行善;可小人沒有道德的約束,因而他會用自己的才能作惡。可愚人即便想要作惡,因為他的才能不足,也不可能造成太大損失並且也好製服他。曆史上那些敗家亡國的人,大都都很有才能,但因為德性太差,任意妄為,最後落一個國破身亡的下場。所以分清才能和道德的界限才能選拔到真正的人才。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a9b0010007j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