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電影裏的“壞蛋”們 (下)

(2011-06-21 06:58:34) 下一個





《暴風驟雨 》裏的小糜子

周婷,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曾用名周聰華,1921年3月出生,江蘇徐州市人。建國後曾在西安五曲鎮五曲劇社、西安中國戲劇家協會、北平天鷗劇團、北平偽中央電影製片廠三廠擔任演員。1949年進入北影廠。從影以來參加拍攝的主要影片有《小二黑結婚》(飾三仙姑)、《紅旗譜》(飾春蘭媽)、《革命家庭》(飾祝媽媽)、《暴風驟雨》(飾偽婦聯主任)、《紅河激浪》(飾四姨太)、《紅雨》(飾演老中醫妻)、《春暖花開》(飾小業主妻)、《駱駝祥子》(飾演接生婆)、《龍年警官》(飾女模特的保護人)等以及多部電視劇,善於塑造壞女人形象。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暴風驟雨》裏的大老婆

李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擅長扮演地主婆形象。





《春苗》裏的賈月仙

高淬,上海電影製片廠老演員。演壞女人很出彩,1975年在謝晉導演的電影《春苗》中,飾演“江湖郎中”賈月仙一角,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經典的銀幕“壞女人”形象,為七十年代的觀眾所津津樂道。





《黑三角》裏的於黃氏

淩元,1917年2月生於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失學,後在長春百川醫院任助產士。1937年入滿洲映畫協會表演訓練班,同年在影片《壯誌燭天》中飾演母親一角。1946年起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1951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60年在影片《紅旗譜》中飾演忠厚、善良、賢淑的中國北方農村婦女的形象。1962年主演影片《錦上添花》,表演輕鬆自如。從影五十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農村中老年婦女的銀幕形象,以喜劇見長。





李亞林(1931--1998)

電影演員、導演,遼寧安東(今丹東)人。1953年畢業於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演員班。曆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導演,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調到長影。在這裏,李亞林第一次參加了《虎穴追蹤》的拍攝,扮演一個狡猾、毒辣但又很虛弱的特務,由此走上銀幕。李亞林便連續參加拍攝,在《列車飛奔》、《蘆笙戀歌》、《神秘的旅伴》、 《患難之交》等影片中擔任角色。1998年李亞林因病去世,享年 67歲。





賀高英

在新中國影壇,是最早出現在銀幕上的女特務,大概是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鋼鐵戰士》中,由賀高英扮演試圖引誘被俘的我軍張排長的國民黨情報人員。在影片中,她特意脫掉軍裝,換上花旗袍,肩披卷頭發,足踏高跟鞋,給廣大觀眾留下了女特務形象的最初印記。






於紹康(1925.9.11.-1994.5.3)

原籍遼寧大連,生於沈陽。1944年畢 業於留日預備學校文科。後從事舞台 演出。1949年入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 任演員。1956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 演員。曾在《激戰前夜中飾演反麵角色。1958年被 錯劃為右派分子,脫離影壇,下放北 大荒農場做農工。1960年參加話劇《 北大荒人》劇本創作。1961年主演影 片《北大荒人》。同年入北京電影製 片廠。後相繼在《小兵張嘎》、《小 二黑結婚》、《大河奔流》、《一盤 沒有下完的棋》、《夜行貨車》等近二十部影片中飾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保密局的槍聲》中的劉嘯塵

陳汝斌,演員、配音演員 ,  北京人,在北平誌誠中學和中大附中讀書時,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進步劇團。1950年考入魯迅藝術學院,年底考入北京表演藝術研究所,後直接選送到東影。40多年來,他為20多個國家上百部影片的男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如《夏伯陽》、《複活》、《蝴蝶夢》、《舞台生涯》、《神秘的黃玫瑰》等。他多次獲得長影小百花獎最佳男配音演員獎和最佳譯製導演獎。除此之外,在《地下尖兵》、《兵臨城下》、《寂靜的山林》、《黃英姑》、《保密局的槍聲》、《解放》等10多部影片中飾演過角色。曾任長影演員劇團團長,譯製片廠廠長。






《金沙江畔》中的特派員

衛禹平(1920——1988﹒3﹒7),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日本岡山。建國後,任上影廠演員,期間為《偉大的公民》、《欽差大臣》、《烏克蘭詩人舍甫琴科》等譯製片角色配音。1973年,調任上海電影譯製廠導演兼演員組組長,執導的譯製影片有美國片《大獨裁者》、《舞台前後》、英國片《尼羅河上的慘案》、法國片《沉默的人》、《基度山伯爵》、《悲慘世界》和日本片《望鄉》、《生死戀》、《華麗的家族》等。還為《遊俠列傳》等多部影片配音。





《紅日》中的張靈甫

舒適 (1916.4.19-),原籍浙江慈溪。1939年 肄業於上海持誌大學法律係。1938年 起從事戲劇、電影活動,曾任上海青 鳥劇社演員。後相繼加入大同攝影場 、國華、金星等影片公司,主演《歌 兒救母記》、《歌聲淚痕》、《花濺 淚》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 等影片公司主演《白衣天使》等影片 。1946年赴香港,先後在大中華、永 華、長城等影業公司任演員、導演。 曾任香港電影工作者協會福利部部長 、長城影業公司藝委會委員。相繼主 演《浮生六記》、《弱者,你的名字 是女人》、《清宮秘史》等影片。19 49年參與組建五十年代影業公司,並 參與導演《神·鬼·人》等影片。19 50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2年因參 加愛國活動被香港當局驅逐出境,回到上海,在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和上 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59年入浙江 電影製片廠,任導演組組長。1961年 回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雞毛信 》、《李時珍》、《水上春秋》等影 片中扮演角色,並導演《林衝》、《 綠海天涯》等影片。在塑造的眾多人 物形象中,以《清宮秘史》中的光緒 皇帝,《情長誼深》中的洪磊光,《 林衝》中的林衝,《紅日》中的張靈甫為代表。






《烏鴉與麻雀》裏的國民黨軍官

李天濟 (1921--1995),江蘇鎮江人。1940年畢業於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在校期間發表長篇報告文學《徐州突圍》,此文曾在貴陽的《精忠》雜誌上連載一年。1942年任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演員、演出主任,排演了法國薩杜的表現愛國主義題材的《祖國》,任編劇兼導演。1947年在吳祖光等人的鼓勵下,寫出了電影劇本《小城之春》,由費穆導演。之後又寫了喜劇《逢凶化吉》。解放後,他繼續探索喜劇電影的創作道路,寫了《今天我休息》,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警察馬天民這一藝術形象。他因長相特別,還被邀拍過多部影片如《魔術師的奇遇》、《烏鴉與麻雀》、《阿Q正傳》等。此外他還執導了《不夜的村莊》和《抓壯丁》。

 





《挺進中原》中的白建業

周楚,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1918年5月出生,籍貫浙江鎮海。1939年開始從事電影表演。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上海大同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風流天子》,飾演反麵配角。此後十餘年間拍攝的影片主要有《秦淮世家》(飾王麻子)、《李香君》(飾馬世英)、《梅妃》(飾楊國忠)、《夜深沉》(飾劉經理)、《天字第一號》(飾黃安)、《天橋》(飾王三爺)、《紅樓二尤》(飾賈璉)、《歡天喜地》(飾父親)等,扮演反麵角色為主。這一時期,他還參加了《嶽飛》等舞台劇的演出。1951年入伍,曆任總政文工團研究室研究員、總政文工團團員、總政話劇團演員、導演,1977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





《林海雪原》中的欒平

楊成軒,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1927年8月出生於吉林省九台縣,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曆任師宣傳隊員、副隊長、隊長,1950年進入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學院導演係學習。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誌願軍總部話劇隊隊長,1958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當演員。曾在話劇《楊勇立功》中飾楊勇並獲獎,《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飾聯絡員(獲獎),《大勢所趨》中飾主人公,《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飾連長;在故事片《分水嶺》中飾救火老漢,《回民支隊》中飾哈少福,《林海雪原》中飾欒平,《奪印》中飾陳廣西,《戰上海》中飾國民黨軍官,《秘密圖紙》中飾三輪車工人等。還導演過話劇《比翼齊飛》和軍教片等數部,創作過話劇和歌詞,並在文工團匯演中獲獎。他善於挖掘人物內心世界,表演含蓄深沉、樸實。因長期積勞成疾,不幸於1976年逝世,享年49歲。





《金光大道》裏的張金發

馬精武,生於新疆烏魯木齊。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後留校任教。先後在影片《風從東方來》、《豔陽天》和《金光大道》中飾演角色。1981年導演影片《端盤子的姑娘》、《被跟蹤的少女》等。1986年後編導電視連續劇《西廂記》、《馬周豔遇》等。






《六號門》中的馬金龍

謝添 (1914.6.18-2003.12.13),原名謝洪坤,曾用名謝俊。籍貫廣東番禺,生於天津,父親是鐵路員工。早年就讀於天津英文商務專修中學。1933年在天津開始業餘話劇演出。1936年參演《馬路天使》。1949年之後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他曾主演電影《林家鋪子》等多部影片,也經常飾演反麵人物。1959年開始做導演,導演了《水上春秋》等。1980年,在第三屆“百花獎”評選中,謝添因《甜蜜的事業》而榮獲“最佳導演”獎。1981年,在第四屆“百花獎”評選中,他導演的《七品芝麻官》榮獲“最佳戲曲片”獎。1982年,謝添成功將老舍的名著《茶館》搬上了銀幕,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1989年因導演的電視連續劇《那五》獲中國電影製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停戰以後》裏的美國談判代表

譚寧邦(GeraldTannebaum)(1916~2001),美國人。原名傑拉爾德·坦納鮑姆。生於美國巴爾的摩市。中國福利基金會總幹事、中國福利會顧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軍服役,先在軍隊報紙《戰爭中人》任編輯,後在軍隊無線電台設在好萊塢的總部擔任節目製作人,主編《軍隊無線電台回放》月刊。上尉軍銜。民國34年(1945年)被選為軍隊無線電台成員到中國重慶及中印緬戰區司令部工作,建立“軍隊網絡(中國部分)”任副主任,同時擔任上海XMHA電台指揮官。民國35年4月在中國從美軍複員,加入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公關部當記者。同年7月1日任中國福利基金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總幹事,兼任戰災兒童義養會中國分會總幹事。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後,任中國福利會顧問。1962年為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原著改編為兒童劇《哈克貝利·芬曆險記》。

譚寧邦在多部中國電影中演出了外國人的角色,包括《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林則徐》中的英國鴉片販子寶順洋行經理顛地、《風暴》中的英國駐漢口總領事和《停戰以後》中的美國談判代表等七部影片。由於他拒絕演出反派的美國人,因此戲路受到限製。

譚寧邦還參與了多部中國影片英語版本的工作,包括翻譯中國用英語譯配解說的第一部影片舞劇片《寶蓮燈》,為電影《聶耳》配音,翻譯解說《小蝌蚪找媽媽》等。

他也是最早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推薦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人,因為米勒說過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中最自由的。1983年米勒到中國執導了他的劇作《推銷員之死》。

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譚寧邦擔心被衝擊。1972年中美建交之後譚寧邦攜妻子回到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塔巴巴拉定居,在幾個大學教授國際關係,1987年退休。老年之後患帕金森氏症。2001年在加州病逝。






《平鷹墳》中的老地主


喬奇(1921—2007.6.29),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會員、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團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曾擔任上海市政協第三、四、五、六屆委員。

1939年參加中法劇社、上海劇藝社任演員工作。在話劇《原野》、《阿Q正傳》等劇中參加演出。1941年演出了《桃花湖》、《地老天荒》、《紅淚影》等電影。1942年起參加上海藝術劇團,擔任《鍾樓怪人》、《秋海棠》等話劇的主角。1945年曾演出《雷雨》、《蔡鬆坡》等話劇以及電影《天羅地網》、《國魂》、《海茫茫》等。1949年後,拍攝電影《生命交響曲》、《影迷傳》、《有一家人家》等,以及話劇演出《法西斯細菌》、《俄羅斯問題》等。1951年10月參加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出了《日出》、《無事生非》、《中鋒在黎明前死去》等話劇。1976年“文革”後演出了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鑒湖女俠》等話劇以及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子夜》、《苦惱人的笑》等。1985年赴日本及香港演出《家》,扮演了高老太爺這個角色。曾獲上海市教委藝教委市優秀藝術工作者獎。自己最滿意的影片:《苦惱人的笑》。






《靜靜的山林》裏的李文英

白玫,四十年代從影的著名演員,解放後在長影主要從事譯製片配音工作。因年齡關係,參演的影片數量屈指可數。1956年,白玫與“英俊小生”王心剛一起聯袂主演了反特故事片《寂靜的山林》,在影片中她扮演的女特務李文英從海外回來,潛入東北某市進行拉攏、腐蝕幹部、物色和發展新特務,準備裏應外合,共同製造反革命事件。這個女特務外表偽裝進步,內心卻十分反動,根深蒂固的仇視和反對新生的共和國政權。可貴的是,白玫在塑造這個女特務形象上,首先把女性特有的柔情表演得絲絲入扣,她在與分離多年的幼子相見時所流露出的母愛情懷,真實自然,也是這個人物的亮點。而白玫在與男主角王心剛的對手戲中,又把一個女人的柔情蜜意,表演得非常得體到位。應該說,白玫演的李文英,一改那種“臉譜化”女特務形象的外在張揚,細膩地顯示出一個女演員對角色的滲透力。






《冰山上的來客》裏的假古蘭丹姆

穀毓英,以驚險樣式和鮮明民族抒情風格見長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來客》,故事背景設置在新疆邊境線上,由邊防軍戰士尋找昔日戀人為主線,引發出甄別真假古蘭丹姆的懸念。影片在反特“另類”區域的成功嚐試和突出的藝術特點,使其成為同類題材電影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假古蘭丹姆的扮演者是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穀毓英,長相很有少數民族特點,其實她是漢族人(事實上是俄羅斯和中國混血兒)。她在影片中演繹的女主角,是一個身穿民族服飾的女特務,主要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複雜的麵部表情,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後來,穀毓英也僅僅參演了《天山歌聲》等為數很少的幾部影片,八十年代初中期就已經移居國外(一直在新疆話劇團工作,文革期間因為曾扮演女特務又加上自己特殊的血統和出身深受迫害,白白荒廢了寶貴的藝術創作時期,後來一家人移民澳大利亞)。





《羊城暗哨》裏的梅姨

梁明,上影廠的知名演員,以專演“老旦”見長,她出演的女特務“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傭人身份出現,直到影片結尾處才原形畢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賦予了這一角色以極大的可塑性。從傭人的樸素著裝,到外逃時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變化隨著衣飾變化而轉化,梁明準確地把握了這一轉變,將人物做女傭時的內斂到陰謀破產時的張狂,清晰地表現出來。

I



《永不消逝的電波》裏的柳尼娜

陸麗珠,出生於北京的陸麗珠原名於淑珍,解放前即考入北平唐槐秋領銜的新中國話劇團,期間在《茶花女》中扮演歐蘭普,《家》中扮演瑞玨,並和孫道臨合作主演《梅蘿香》;南北影星車軒,蒙納,徐楓等合作演出《日出》,《雷雨》。解放後加入北京實驗話劇團,曾飾演話劇《原野》中的金子,《啊Q正傳》中的吳媽,《秋海棠》中的羅香漪,《我的一家》中的陶承,《啼笑因緣》中的沈風喜。一九六零年隨團調到大慶,一九六三年以後又隨團調到河南與鄭州市文工團合並成立鄭州話劇團,這期間在《夜店》飾演賽觀音,《膽劍篇》中的西施,《千萬不要忘記》中的姚母,《豐收之後》中的趙五嬸,特別是在《釵頭風》中的唐惠仙,備受觀眾讚賞。

陸麗珠外表形象豐腴性感成熟,而且集美麗,冷豔、高雅不凡的氣質於一體。她多年來的舞台表演功底,練就了紮實的塑造各類角色的技巧,表演層次分明,矜持而不做作, 在人物造型上灑脫,俊逸,特別是善於運用眼神刻畫人物內心世界,語言造型清亮,準確而富有音樂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