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林科夫與華國鋒的韜略與結局

(2011-04-05 07:21:04) 下一個



     華國鋒


    
    馬林科夫


文/布裏亞特

近日閱讀,才第一次發現馬林科夫與華國鋒這兩個人之間有許多雷同之處。

我估計,當時華國鋒並沒有看到過馬林科夫如何將貝利亞處置的?但華國鋒懂得政治家不能講情感與知恩圖報,華國鋒出手了,站在他身旁的人,猶如當年站在馬林科夫身旁的人。

權力,隻在短期內屬於馬林科夫與華國鋒,然後,就轉移了,隻不過華國鋒比馬林科夫結局好些而已。

相似的地方還有:

毛澤東去世時,身旁沒有他人

斯大林去世時,身旁也沒他人。

馬林科夫,是斯大林欽定的接班人。

華國鋒,也是毛澤東欽定的接班人。

馬林科夫,在斯大林去世後不足一個月,就與他人結盟處置了貝利亞。貝利亞可是斯大林的親信,貝利亞完全可以先行解決馬林科夫,但他想采取黨代會的形式,而不是武力手段。如果貝利亞采取武力手段,馬林科夫等人不是他的對手了。貝利亞太自信了。

華國鋒,在毛澤東去世不足一個月,也與他人結盟解決了“四人幫”,“四人幫”可是毛澤東欽定與信任的嫡係。“四人幫”也是想通過黨代會形式名正言順將權力轉移到自己的手裏。華國鋒等人認為如果召開黨代會,眾多的新生力量不站在自己這一邊,還是先下手為強。

仔細再對照一下,馬林科夫與華國鋒的韜略差不多,都不是上策,隻是預感到危險正在來臨,就急於出手,結盟的對象也不甚理想,在政治舞台上轉了幾圈,就退場了。

貝利亞倒台了,權力並沒有像馬林科夫預期的那樣回到自己的手中,而是被赫魯曉夫得到了。

“四人幫”倒台了,權力也沒有像華國鋒希望的那樣回到自己的手中,而是回到了許多老幹部手中。

原因就在於:

馬林科夫與華國鋒都不能控製軍隊。

馬林科夫依靠朱可夫,華國鋒依靠葉劍英。

但馬林科夫與華國鋒都忽略了朱可夫與葉劍英身後的大人物。朱可夫,背後站在赫魯曉夫,他們一起共事多年,葉劍英身後站在鄧小平,他們的關係就不用說了。

華國鋒比馬林科夫結局要好得多,歸於華國鋒的品德勝於馬林科夫。

其實,在這兩個特定的時間段,假如,馬林科夫與華國鋒的韜略不是這樣驚人的雷同,完全可能出現另外的局麵,而這就應該是文學家演繹的情節了。

轉自:
http://www.douban.com/note/11995122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