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關,張古城聚義純屬虛構

(2011-02-20 09:30:18) 下一個


《三國演義》這樣寫,曆史真實感強多了。另外,《演義》寫這故事,讓曹操劉備一個借題試探,一個巧為應付,暗中鬥智,隱藏殺機,看似不如《石榴園》熱鬧痛快,其實別有一種緊張氣氛,人們不能不佩服作者手筆的高明。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過黃河,又折向汝南,千裏迢迢尋找劉備,不意卻在古城遇見張飛。原來,張飛在徐州戰敗失散後,先在芒碭山中住了月餘,為探聽劉備消息,路過古城,趕走縣令,占住城池。關羽斬蔡陽,消除張飛的誤會,又往汝南、奔河北,找到劉備,同回古城,至此,劉、關、張主臣重相會,英雄再聚義。

曆史上並沒有張飛在芒碭山落草,占古城為王,劉、關、張主臣會古城的記載,蔡陽也並不是關羽斬的,那麽,《三國演義》是根據什麽寫成古城聚義這些情節的呢?

首先是根據《三國誌平話》和元雜劇,而《平話》、元雜劇又是根據民間傳說。《平話》寫張飛與劉備失散之後,來到古城,打敗了原來占著城池的一個叫鞏固的人,奪了古城,建了王國,自號為“無姓大王”。不久,劉備和趙雲路過古城,聽鞏固訴說,才知道這位“無姓大王”原來就是張飛。劉、張相會後,關羽也曆盡艱辛來到此地,於是主臣三人同會古城。元無名氏寫的《關雲長千裏獨行》雜劇,則說這古城原由張虎鎮守,張虎原是陶謙舊將,後歸劉備,因事被張飛打了四十大板,他便投降曹操,受命當了古城太守。徐州兵敗後,劉備和張飛一道破了張虎的胡同陣,奪取了古城,在這裏招兵買馬。爾後,關雲長千裏獨行來到古城相會。《演義》吸收了《平話》和雜劇的這些虛構故事,又刪去了鞏固、張虎這兩個過場人物的事跡,讓張飛占古城之前先在芒碭山呆上月餘,占古城後又先與關羽相會,爾後與劉備相會,使線索更集中明了,情節發展更合情理。

其次是根據了史實提供的一些材料。古城會屬虛構,曆史上徐州敗後張飛的行蹤是個謎,關羽千裏尋主的具體情形也是個謎,但劉備的行蹤卻比較清楚。《演義》寫劉備棄了徐州,經青州見袁譚,再往冀州投袁紹,爾後隨袁紹攻曹操,又往汝南會合劉辟攻許,複回河北,建議袁紹南連荊州劉表,又第二次往汝南,會合龔都,這都有史實根據。曆史上,劉備往荊州依劉表之時三人應該已經會合;簡雍、孫乾這些人此時也確是隨從劉備,四處奔走聯絡袁紹、聯絡劉表等等;蔡陽雖然不是為關羽所殺,而是為劉備所殺,但蔡陽確是受曹操派遣往汝南攻打劉辟,也確是在這一戰中被殺的。就是說,關羽、張飛之事為虛,劉備之事為實,會合的地點、方式為虛構,但會合之事確有,關羽斬蔡陽為虛,但蔡陽被斬之事為實,孫乾等人是否與關羽、張飛聯絡不得而知,但他們確在四處聯絡。或移花接木(如斬蔡陽),或以實襯虛,虛中含實,這就寫成了《演義》古城聚義的動人故事。

《演義》這樣寫,依據了民間傳說和史實線索,也有藝術構思的需要。這次主臣聚會,是劉備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劉備的基本力量在徐州,並且屢遭慘敗,在這之後,他的力量已轉移到荊州,雖也有失敗,但漸漸立住腳跟,逐漸發展。因此,曆史上隻是隱隱約約有過的聚會,到小說裏,則要濃墨重彩把它勾畫得有聲有色。關羽既然降過曹操,引起心直性躁的張飛的誤會是很自然的,既有誤會,讓死於劉備刀下的蔡陽讓關羽殺掉,也就順理成章。

史實隻有蛛絲馬跡,主要依據民間傳說,輔以合理的想象虛構,這是《三國演義》情節的特點,古城聚義就屬於這一類。

關羽降曹,雖受賞識和厚遇,但仍難忘桃園兄弟結義主臣之情。在殺顏良、文醜立下戰功報答曹操之後,掛印封金,辭別曹操,單騎匹馬保護二夫人,輾轉千裏北上尋找劉備,一路上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孟坦、韓福,過沂水關斬卞喜,過滎陽斬王植,過滑州黃河渡口斬秦琪,曆盡艱辛,終於在古城先後與張飛、劉備相聚。這是《三國演義》描寫的關羽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這段故事,《三國誌平話》和元雜劇也有描寫,但情節略有不同。都隻有千裏走單騎,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平話》寫關羽走後,曹操用張遼的計策,先在灞陵橋埋伏軍兵,再假裝送行敬酒,贈送錦袍,想趁關羽下馬受禮時一舉抓獲,不料關羽並不下馬,使曹操之計落空。關羽到冀州見袁紹,不料劉備已和趙雲投荊州去了。於是關羽又往南經太行山,過千山萬水,終於找到劉備、張飛。元雜劇《關雲長千裏獨行》情節與《平話》相似,隻是曹操與張遼定了三條計:假裝送行,騙關羽下馬,讓許褚抱住,眾將擒之;不成,則敬上一杯酒,酒裏下毒藥;再不成,則假借送錦袍騙關羽下馬。但關羽不下馬,遞酒不喝,用刀挑袍,三條計都落空。雜劇沒有關羽到冀州又經太行山往荊州的情節,而是直接便到古城與劉、張相聚。

小說描寫的關羽一生中,這是很值得炫耀的一段經曆。曆史上,關羽掛印封金,亡歸先主,實有其事,但是否如小說描寫的那樣過五關斬六將,由許都北上經洛陽、滎陽而過黃河,又折向汝南,輾轉千裏?這一經曆的具體情形如何?卻是個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