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焦土抗戰?長沙文夕大火焚毀全長沙城

(2011-01-27 17:42:19) 下一個

1938年11月12日夜,長沙突然燃起一場全城大火。因12日的電報代號為“文”,大火發生在夜間,故為“夕”,因此稱這次大火為“文夕大火”。這場大火燒了五天五夜,使數千年的長沙古城毀於一旦。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燒。粗略估計約有3000多人喪生。


 


國民政府調查大火原因,追究起火責任,結果槍斃了湖南警備司令文重孚等3人。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了上海、南京,下旬又占了武漢,接著又逼近嶽陽。由於情報不準,蔣介石誤認為日軍會立即進攻長沙。蔣介石驚惶失措,11月上旬在長沙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決定放火焚燒長沙以阻擊日軍。參加會議的有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唐生智、張治中等高級將領30餘人。會上,蔣介石說:“我們麵臨日寇進犯,我們國弱,難以抗擊強敵的進攻。以弱抗強,隻有堅壁清野,才能以空間換時間,保存實力,取得最後勝利。”接著他對湖南省主席張治中說:“敵人來了,你們長沙怎麽辦?”不等張開口,他就直接道:“這還有什麽可思索的?用火燒掉!我軍不能住,敵人也住不成。糧食、器材,凡帶不走的全燒掉。”並叮囑說:“這是中央常委定的,誰也不能抗命!”於是,在長沙實行“焦土抗戰”便成了定論。11月12日,蔣介石還不放心,又從南嶽發來密電:“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勿誤。”軍事會議後,文重孚即按蔣介石的旨意部署。軍警在各主要街道均放置汽油及各種易燃物,並決定在日軍逼近長沙50公裏時舉火。最高指揮中心設在最高點的天心閣,隻要此處火起,四麵即刻響應。但奉命放火的官兵,卻早成驚弓之鳥,怕自己無路可逃,日寇未犯,便盲目點火。天心閣一起火,頓時四處火起,長沙就成了火的海洋。

國民黨政府的“焦土抗戰”導致的“文夕大火”,不僅給長沙古城造成了一場空前的火劫。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日軍繼續南犯,湖南由抗戰的大後方轉變為抗日的前線。11月9日日軍攻陷嶽陽,繼續向南推進至新牆河北岸,湖北門戶洞開。

在此嚴峻形勢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蔣介石在長沙兩次召集軍政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因對確保長沙缺乏信心,蔣介石指示實行“堅壁清野”和“焦土抗戰”的方針,在長沙淪陷前將全城焚毀。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據此於11月10日召開省府會議議決,由長沙警備司令部第二團團長徐昆任放火總指揮,組織放火隊伍,準備放火工具。放火時,以城南天心閣處舉火為號,全城統一行動。按此計劃,徐昆將警備第二團以 3人為一組,編成100個放火小組,分發放火器材,調集大量消防車,灌入汽油,作為放火車,並在主要街道堆放了大量易燃物。有些牆壁上用石灰寫著“焦” 字,或畫了其他縱火暗號,或用日文寫著對敵宣傳標語。

12日深夜,南門外傷兵醫院不慎失火。守候各處的放火隊員誤以為是放火信號,便一齊點火,一時間城中濃煙滾滾,火光衝天,熱浪灼人,人嘶馬叫,一片火海。大火延燒兩天兩夜,造成空前浩劫。被大火直接燒死的市民3000餘人,焚毀房屋5 . 6萬餘棟,占全城房屋的95 . 6%。原來繁華的街道成了斷壁殘垣,學校、銀行、工廠、商店毀於一旦,造成商業損失達5541億元(法幣),為全市財產的43%,成為 “二戰”期間世界上損失最為慘重的四城市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