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黎

拿得起,放得下。
個人資料
BeijingGirl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追劇到底在追什麽

(2025-08-24 08:02:46) 下一個

對於很多人,追劇跟玩電腦遊戲上癮一樣,是一種及時的快感。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理想沒能實現;許多壓力又無法改變,有的便轉向虛擬世界尋求滿足和成就感。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 成癮高發期一般是在一個人壓力最大、挫敗感最強的時候。 沮喪的狀態下,人們容易遊戲成癮、煙酒成癮、追劇成癮。

追劇的上癮,因為追的不是劇,而是現實中虛幻的滿足。這點和煙酒打遊戲一樣。 生活中不如意壓力大時,追劇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可以帶來情緒補償。 劇情中的人物、愛情、友情、家庭、奮鬥經曆,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追現代劇感受戀愛甜蜜,追職場劇代入奮鬥和成長,追諜戰劇感受英雄情懷。現實裏沒有的,劇裏給你。

追劇也是一種社交話題,可以跟朋友同事網友交流。 人類天性喜歡故事。劇情的懸念、反轉、伏筆能強烈勾起興趣。 每一集的“未完待續”激發多巴胺,像獎勵機製一樣讓人上癮。 看偶像劇,想象愛情的甜蜜;看職場劇,幻想事業成功的樣子;看家庭劇,尋找認同或解決矛盾的方式。

我是個很少看劇的人。 沒時間。 現在寫博用去了不少業餘時間,還有社交、園藝和家庭生活。 好在自從寫博我發揚光大了一個看劇的方法, 就是一心二用甚至多用。 比如我做家務或者寫博,甚至做工作用的PPP時候,就開著電視機,有時聽音樂, 有時就看劇。

《玫瑰的故事》就是這樣看的。 《繁花》也是這樣看的。 都是跳著看+快進,一般看第一、二集,然後就跳到10、20、30、結尾。《繁花》看了第1、2集, 然後跳到第7集就 game over。 看不進去就沒往下看了, 連想知道大致劇情的意願都沒有。

我很少看中國的現代劇。 千篇一律淨瞎編, 不是煽情就是亂虐。 家庭劇就出軌,戀愛劇就劈腿,女人喊叫男人慫,要不就是黑社會。 不過前一陣子《我是刑警》看了。那裏麵都是真故事改編的。 喜歡這類男人戲,爽劇!

諜戰劇,是從《黎明之前》開始看的,覺得很不錯,後來又看了《潛伏》。 其他就沒看過了。 因為問過看劇較多的人說這就是頂峰了。《潛伏》中女人戲生活情節較多。 我更喜歡《黎明之前》,更男人,情節也更精彩。 

看中國曆史劇相對較多。 後宮劇不看,基本看男人戲,一般比較爽。 我從高中就理科班了,沒係統學過曆史。上大學時有一次和我媽媽聊天,秦始皇前的七國和後漢的三國時間線搞混, 把她樂壞了。 這些年為了解一些曆史,看了三國和大秦係列,宋、明、清的一些曆史劇。 看曆史劇,我對疑問的地方都去查看史料。 感謝網絡及應用的普及。

唐朝的《貞觀之治》。 再之前《楚漢傳奇》《漢武大帝》;大秦係列的四部劇不久前終於看完 -- 《大秦帝國之裂變》、《之縱橫》、《之崛起》,最後的《大秦賦》男主和第一部“裂變”的男主都頂不上勁。 但是“縱橫”裏的富大龍和“崛起”中的張博很棒很男人。 戰神韓信、霍光、霍去病、白起都在這些劇中令人印象深刻。

大秦係列電視劇講述了兩千七百年前,華夏民族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勝心的大爭之世,謙謙上古貴族君子風的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屍橫遍野的戰國時代隆重登場。 時為西北邊陲蕞爾小國的秦飽受六國欺負撻伐,幾近滅國。

秦獻公身死戰場,臨危受命的秦孝公,發誓變法。 之後曆經秦惠文王的縱橫捭闔,一代強秦在昭襄王嬴時期終於崛起, 最後統一了六國。 追劇是我娛樂中的學習過程。 好劇可以看兩遍、三遍。 把一心二用忽略的情節補上。 至少現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在頭腦裏更加清晰了。 大秦崛起遵循著和現在世界“文明”相似的路線:變法自強;外交謀略;戰神出現,國富民強,打! 

追劇無疑是上癮的。 有人可以一部接一部地追, 一年看40-50部劇。 八小時的全職工作, 一年也就2080小時。 一般公司一年有十天左右的國家假期, 需要上班的時間是2000小時。 一部電視劇40集左右, 一年追劇用掉一個全職工作的時間。 對於缺時間的人如我,是沒有這種“奢侈”的, 隻能羨慕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4)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對西方曆史的知識有很多是從看電視劇得來的。

《The Bible》
從那裏,我知道了舊約裏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Samson 力大無窮。可是前提是他的頭發得在。
他的敵人說服他的情人 Delilah 在他睡覺時把他的頭發剪了。
Samson 醒來,打架時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大衛王(就是米開朗基羅在佛洛倫斯雕刻的那個)愛上了他一個好哥們的老婆,於是派好哥們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打仗。等好哥們戰死以後,就娶了好哥們的寡婦當自己的老婆。

《Vikings》
講維京人怎麽劃船渡海征戰,在殺戮、搶劫以後,在一些地方定居下來,把他們的基因和語言帶到了歐洲各地。

《The White Queen》
講英國愛德華國王怎麽在森林裏遇見一位帶著幾個孩子的絕色寡婦,娶她為後,並開始約克王朝和蘭開斯特王朝之間的玫瑰戰爭。

《The Tudors》
講英國亨利八世怎麽娶了六個老婆,怎麽為娶 Anne Boleyn 而創立了英國新教,後來又怎麽砍了 Anne Boleyn 的頭。看了這個連續劇以後,我有一次去倫敦,還特地到倫敦塔看了 Anne Boleyn 被砍頭的地方。

這幾個劇拍得都很棒。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我幾乎不看劇,也鮮少看電影。劇情大多現實不現實的,虛幻不虛幻的,弄地人很分裂。我最受不了的是一個人身上巧合太多了,不生活。我喜歡相對生活的,可以在身邊找到影子的。

問好京妞。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現實裏沒有的,劇裏給你。======哈哈哈,太透徹了。缺啥想啥,想啥看啥。心理上的虛擬補償,聊勝於無。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沮喪的狀態下,人們容易遊戲成癮、煙酒成癮、追劇成癮。=======總結的非常好,現在還有小視頻上癮。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大秦帝國》我在Netflix下架之前看的,確實了解了那段曆史。《生萬物》剛剛追完,我追劇都是放鬆時有看沒看的,並不認真,有時在家上班聽劇:)有些連續劇確實胡編亂造,浪費資源。以前拍過一些好劇,印象深刻的,如《白鹿原》、《大江大河》等。問候京妞!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你說得真好。 知道張譯比較多。 確實精彩的部分值得好好看。 豆瓣評分高的劇, 還一直維持高, 肯定是不錯的。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表演藝術光聽是不夠的,那不如去聽廣播劇。有些廣播劇製作精良不輸電視劇,我覺得《三體》廣播劇質量就高過電視劇。推薦你去喜馬拉雅上聽聽根據真實案件《魯榮漁事件》改編的廣播劇《太平洋大逃殺》挺不錯的,是張譯王學兵演播的。一般的劇可以幹活時邊幹邊聽,經典劇目我會一眼不落的坐下來好好欣賞。剛才提到的兩部劇都是豆瓣評分常年前二十的經典,值得一看。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謝謝京京的看劇分享。 這兩部劇我都沒看過。 看來我在看劇方麵有點偏激了, 錯過很多人生的體驗啊。。。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 很多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 看似簡單, 但無解。 隻能使用計算機。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四色定理的文章我不記得了。 隻記得在伯克利的時候, 數學係的一位美國男生說過。 他說證明“五色地圖”容易, 但是四色很難。 在我們讀研的時候還沒有。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阿基米德測體積這篇文我記得。 和浮力定理聯係在一起的。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記得你說過你也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麽。 十萬個為什麽有一集物理,有講天體的。 把織女星和牽牛星, 銀河都講了。 有些天我老吵著讓大人帶我上山看星星。 後來我媽媽帶我去了動物園旁邊的天文館。 我至今都對天文感興趣。 在DC的飛行博物館也有天文電影, 是湯姆漢克斯配音。 我們有一次去趕上了。 電影拍得真好。 配音也好。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追劇不光看故事情節還能欣賞表演台詞配樂攝影等,看好劇確實給我帶來多方麵的享受。像《父母愛情》裏劉奕君微醉後在酒桌上那句“我是歐陽昱我是歐陽譽啊”一句台詞的經典表演道盡人物半生的不堪際遇,還有張譯在《雞毛飛上天》裏火車上重逢殷桃那段磚頭戲也是看了無數遍還會被感動的好戲。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麽》, 我家有一套。】
我家也有幾本《十萬個為什麽》。
還記得物理那本裏有一個插圖,阿基米德用一個杠杆把地球移動一點兒。
還有阿基米德用巧妙的方法知道自己身體的體積:把浴缸裝滿水,自己再泡進去,溢出來的水的體積就是他自己身體的體積。
還記得數學那本裏介紹了“四色定理”(用四種顏色可以給任何一個地圖上色,使得沒有兩個相鄰的國家是同一個顏色)。當時說尚未證明,但也尚未有人找到反例。一轉眼到了現在,有美國數學家聲稱他證明了“四色定理”,但是用計算機證明的,所以還是有爭議:能證明那個程序沒錯嗎?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一心二用看劇法”,我以前不寫博時, 看劇時做運動, 拉伸呀,舉重呀。 現在加進了寫文。 看劇不幹點什麽, 覺得浪費時間似的。 握手康康, 你也看古裝曆史劇吧? 記得我們聊過《漢武大帝》。 @康康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共鳴。 你說得真好。
==“追劇上癮,其實很多時候追的不是劇情本身,是現實生活中缺失的情緒滿足感和成就感”。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是不是男人比較喜歡曆史? 我家那位, 除了文學名著, Ulysses, Shakespeare, Hemingway,Mark Twain 之類, 就是曆史書了。 你說看曆史書很有道理。 我覺得我就是以前看小說看多了,所以對現代電視劇不敢興趣了 - 書裏的故事精彩多了。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是辛棄疾的詞裏麵的, 書裏肯定是講了這個典故。 不過故事是戰國時代。 光是一個韓信, 就給中華文字貢獻了40多個成語。 你真是博聞強記啊。
==“放了學,沒事幹時就看一個故事。沒想到,它居然成了我對中國古代曆史了解的基礎。
“荊軻刺秦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等,都是看那兩本書一直記到現在的。”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網上一個人談到這兩本書時說的話,正好是我想說的,轉載如下,代表我的評論:
“小時候看過林漢達寫的《春秋故事》《戰國故事》《東漢故事》,真的非常非常喜歡,裏麵的文字很棒,故事也很清楚,而且我最初的那些成語都是從那學來的,真的很懷念那些書。”
讀它們比追劇省時間多了。”。 哎呀, 恨不相逢追劇前! 等我下次回國, 看看能不能買到/網購這些書, 我現在回國, 還是習慣性的會逛書店, 買書。 可能應該把這習慣給斷舍離了?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哇。 你是早慧啊。 我上小學時, 放了學除了做作業,就在院裏瘋跑。 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麽》, 我家有一套。 西遊記,
==“我的中國曆史知識,大多是來自上小學時讀過的兩本書,《春秋故事》和《戰國故事》。
它們是為兒童讀者編寫的。”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劇現在真是進步很多。 大秦崛起中的白起, 演得非常棒。 男兒鐵血,依然惜香憐玉。 這才是真男子呢。 不拘言笑,意誌彌堅,卻也有似水柔情。 看來你對他了解較多。 @京京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問好京京。 謝謝臨帖留言。 有些日子沒見。 想你肯定又周遊世界去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追劇上癮,其實很多時候追的不是劇情本身,是現實生活中缺失的情緒滿足感和成就感。尤其你提到的“一心二用看劇法”,高效又現實。你對曆史劇的熱愛,把娛樂和學習結合起來,既能放鬆,又能增長知識,真是雙贏。大秦係列的分析的精彩,讓人感受到曆史與策略的魅力。確實,很多現代劇千篇一律,有些讓人厭煩,像你這樣挑剔而理性地選擇,才更能享受追劇的樂趣。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從高中就理科班了,沒係統學過曆史。上大學時有一次和我媽媽聊天,秦始皇前的七國和後漢的三國時間線搞混,】
我也沒係統學過曆史。
我的中國曆史知識,大多是來自上小學時讀過的兩本書,《春秋故事》和《戰國故事》。
它們是為兒童讀者編寫的。
網上一個人談到這兩本書時說的話,正好是我想說的,轉載如下,代表我的評論:
“小時候看過林漢達寫的《春秋故事》《戰國故事》《東漢故事》,真的非常非常喜歡,裏麵的文字很棒,故事也很清楚,而且我最初的那些成語都是從那學來的,真的很懷念那些書。”
讀它們比追劇省時間多了。
放了學,沒事幹時就看一個故事。沒想到,它居然成了我對中國古代曆史了解的基礎。
“荊軻刺秦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等,都是看那兩本書一直記到現在的。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演白起的邢佳棟是我心目中《三體》中章北海的最佳人選,無論是張藝謀籌拍的電影《三體》還是電視劇《三體》續集我都希望導演能選他出演章北海,從他以往表演十分出色的遠征軍將領和現代軍人形象來看他就是章北海本海。我喜歡看十幾年二十年前的老劇,那時的演員是演員不是明星,近些年的劇沒幾個能入眼的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戰神韓信、衛青、霍去病、白起都在這些劇中令人印象深刻。 錯了一個人名。 霍光是漢武帝之後的權臣。Sorry。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上癮人群是那種,每天必得看的人。 沒有好劇就看爛劇,不看劇就看電影。 隻要是影視劇就行的。 嘻嘻。 @小樹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你講得很是。 感覺你看劇也是非常有節製的。 不屬於“上癮”人群哈。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給小樹上茶。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妞妞總結的有道理,對我而言,追劇就是放鬆,還能欣賞表演藝術和尋找與自己靈魂共鳴的故事,這是一種無聲的交流吧~~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希望讀文的同學, 比我的曆史好。 知道文中的劇基本是按照曆史順序來寫的。 :) 抱歉啦。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因為發文後, 我在劇照中加了注釋。 從新貼圖發文。 可能貼圖時把舊的刪掉, 連朝代圖都刪了。 看其他的文,留評, 也沒好好檢查。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哎呀,忘了一張曆史朝代圖。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是劇照。 我加了注釋。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