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初夏。 中國的網絡又暴起了。 我這次回中國, 和上海複旦大學的朋友聯係, 還說起了這事。 朋友是85後,在中國得到博士學位後, 參與了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大型實驗。 我在伯克利 LBL 做研究時的老師, 正好成了那個實驗的領頭人。
老師非常欣賞朋友的才華。 他工作的中國團隊都表現的非常優秀, 他在實驗中也有重要的發現, 被美國國家實驗室推薦,得到了全美青年科學家獎。 這個獎項每年隻有一個人可以得到, 全世界的年輕科學家都可以競爭。
美國國家實驗室想要朋友去做研究員,他可以留在美國, 但他拒絕了。說自己的根在中國, 實驗做完了就回國去了。 2020年1月我回中國去了台灣,在上海和他、後來還和他的家人再相聚。 那時他已經是複旦的教授了。
朋友在中國上的大學,我也非常熟悉。 他在美國做實驗的兩年,我們經常聚會。 這次他又邀請我們去上海,不過我真是沒有時間,“就在網上聚聚吧”。 網聚甚歡。 結束前我問他是否知道複旦數學係的薑文華事件。
他說知道的。 那件事在中國的網絡和文學城都掀起了一陣風暴。 薑文華也是80後。 2021年39歲,比朋友大好幾歲。 薑是新澤西的州立羅格斯大學2009年畢業的數學博士,後來在美國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工作,網上流傳他在美國談的中國女友也沒成。
薑文華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後,在 NIH 做了兩年博士後。 2012年海歸, 先在蘇州大學三年, 合同期滿沒有續約,2016年進了複旦。 2019年3年聘期滿,考核未合格, 複旦不再續聘。 之後每年簽一次合同,又在複旦工作了兩年。
當時中國很多大學和美國學,采取“非升即走”的學術機製, 5年聘期得不到終身教職就要走人。 結果那年暑假前,知道下學年不能在複旦繼續工作的薑文華瘋狂了, 用刀殺死了複旦數學科學院的的黨委書記王永珍。 之後在殺人現場等待被捕, 並承認自己殺人。
這個案子在2023年5月一審,朋友說直到去年才宣判。可見還是很謹慎的。我搜索看到了判決書。 薑文華被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被告人薑文華限製減刑”。 “限製減刑”不知是不是終身監禁的意思?
中國的法律,死刑緩期兩年是從宣判之日算起。 一般在兩年內如果沒有再犯罪, 可以減成無期徒刑。 再之後如果“表現好”, 可以減成有期徒刑。 兩年內如果另有故意犯罪,經查證屬實,由最高人民法院複核,可以執行死刑。
中國高校現在的終身教職, 特別是大城市的好大學, 競爭激烈。 其實美國也一樣。 很多博士都拿不到終身教職。 如果碰上執拗的人, 就可能發生慘案。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在薑文華案之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我寫過一篇 《被拒終身教職, 血腥殺人》 的博文呢。
其實以薑文華的才幹, 如果他繼續尋求別的教職, 比如願意去邊遠地區的省份,不是執意要留在複旦, 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朋友說他們係有不少的博士後做了好多年也不願意去外省。 因為上海生活條件好,薪酬優厚。隻要導師有錢支持,就能一直做下去。 薑文華顯然不屬於這種情況。
我家娃爹的一個手下印度博士, 前幾年應聘去了中國的蘭州大學。 其實也有中國人在美國的大學裏沒有終身教職,做博士後或實驗員,不也度過一生。退休福利還不錯呢。 薑文華鑽了牛角尖, 可惜了。
==“隻有改革開放才能培養出盧剛,孫衛東,薑文華這樣的大學生。”
==“我侄女在上海交大做了兩年博士後,也沒做上海高校拿到教職,現在去香港繼續做博士後。”
==“想進自己滿意的學校,隻能靠硬拚。”
2017年,報考人數940萬,錄取700萬人,錄取率為74.46%。
2018年,報考人數975萬,錄取790.99萬人,錄取率為81.13%。
2019年,報考人數1031萬,錄取820萬人,錄取率為79.53%。
2020年,報考人數1071萬,錄取856萬人,錄取率為79.52%。
現在的錄取率很高了, 大部分都能有個學上。 @康康
2001年:報考人數454萬,錄取260萬人,錄取率為59.0%。
2002年:報考人數510萬,錄取321萬人,錄取率為62.7%。 這時候逐漸開始要自費了。 @康康
1995年:報考人數253萬,錄取 93萬人,錄取率為36.8%。
1996年:報考人數241萬,錄取 97萬人,錄取率為40.2%。 後來越來越高了。 @康康
1977年,報考人數573萬,錄取人數27萬,錄取率4 .7 % 。
1978年,610萬人報考,錄取40.2萬人,錄取率6.6 % 。
1979年,468萬人報考,錄取了28.4萬人,錄取率為6.0%。 @康康
==“記得我當年高考,也是拚盡了全力。”,
==“如果條件允許,躺平不是一件壞事”
==“刀下留人,此人沒有十惡不赦之罪,判的還是重了。”
==============
刀下留人,此人沒有十惡不赦之罪,判的還是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