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網址www.yes-chinese.com

朗朗中文—打造最好的海外少兒中文學習課程。 學生喜歡的好課程 老師選擇的好服務 家長認可的好效果
正文

文化鴻溝:移居國外幸福嗎?

(2010-10-29 00:46:25) 下一個

來源:啟德教育  作者:劉潤博】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些人住在自己國家才舒服,有的住在別人的國家才舒服。

 

    原因必定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但我迄今倒沒做過什麽科學研討。現在看到一位學者分析、量化這種不同心境,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社會學家大衛·巴特拉姆博士(Dr David Bartram)研究的對象,主要限於那些為了改善自己經濟狀況而遷居國外的人。

 

    他們和留在自己的國家裏努力改善生活條件的人相比,到頭來誰的日子更過的更稱心,更幸福?

 

 

    悖論

 

    巴特拉姆的報告發表在上個月的《社會指數研究》(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裏。

 

    按照他的說法,幸福包括幾方麵的因素,有認知方麵的,譬如人們怎樣評價自己的生活;也有對實際感受的測量,諸如每天的心理狀態。這些信息他通過問卷索取,但問卷上倒不說明何謂幸福,完全讓填卷人憑主觀而定。

 

    巴特拉姆的起點,是早就有人做的比較經濟條件和生活滿意度的研究。

 

    總體而言,富有的人比貧窮的人感覺幸福:你也許覺得這是明擺著的事。

 

    不過,他參照的美國加州學者理查德·依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30多年前那項研究發現,就一個國家整體來說,人們一旦滿足基本溫飽後,收入倘若繼續提高,幸福感通常並不會再有相應的提高。這就是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

 

 

    留住還是出走?

 

    巴特拉姆在此基礎上推斷,那些由於經濟原因而移居他鄉的人所得到的實際滿足,並不大於留在自己老家利用其它手段改善生活處境的人。

 

 

    移民的生活充滿挑戰……難道滿足感真的不如呆在老家?

 

    他帶著這種推斷選擇去美國做驗證。美國的經濟移民人數多,與其他移民國家相比,經濟移民的比例也最大,而且以往的調查早就發現很多人確實覺得去了美國就必有發財的機會。

 

    巴特拉姆設想,去美國謀生的這些人動力大,有抱負、有理想,他們比留在老家的人,或者那些出生在美國本土的人都更看重物質享受,因而也就會由於物質生活的改善而獲得更大滿足。

 

    調查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抱負

 

    但是他說,新移民和原住人口在這方麵的差距實際上很小,往往還不足以壓倒新移民因為人生地不熟等原因而產生的負麵感受。

 

    原因恰恰在於這些人的理想、抱負。出走前他們不滿足現狀,有了成就之後還是不滿足現狀。因此生活消費水平高了,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幸福。

 

    當然,人的起點有一定影響。那些來自非洲或南美的人在老家處境通常更窘迫,來自歐洲或加拿大的那些原來條件好一些,為此前者的滿足度,在美國改善生活後幸福感強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巴特拉姆還是發現,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仍然不及美國本土出生的人。

 

    原因就在於現實同他們的理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另有所圖

 

    想想我認識的那些選擇遷居異鄉的人,似乎尋找的往往是不同的文化氛圍或政治環境,也有的為的是找到更宜人的天氣。

 

 

    澳大利亞的陽光看似迷人,但也有人覺得太熱。

 

    後者當中包括多年前從加拿大到澳大利亞去的一個表妹。她覺得加拿大冬天太冷,到了澳大利亞發現舒服多了,便找到辦法留了下來,在郵局裏工作了多年。

 

    她說雖然離開父母,隔一兩年才回去見一麵讓她有些愧疚,但對自己的決定她一點不後悔,因為陽光裏的生活比冰天雪地裏的日子實在幸福多了。盡管頭十年稍微苦一點,因為開拓自己的天地,建築起自己的朋友圈子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但她相信有心人還是能堅持的。

 

    還有一個好友多年前跟我一起遷到柏林。我呆了不到兩年就回倫敦了,但他至今住在德國,覺得天天與德國人相處比天天同英國人相處自在多了。

 

 

    英國人的法國夢

 

    至於遷居法國的人,不光我認識,很多英國人在那裏也都有親友,因為如今有幾十萬英國人都僑居法國和西班牙,一兩年前我在這個欄目裏也已寫過一篇《告老離鄉》談論此題。

 

    布裏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學者米凱拉·本森(Michaela Benson)最近特別針對他們當中那些因為羨慕法國鄉間生活而遷往那裏的人做了一番研究。

 

    她說這些人出發前往往已經對法國鄉間有一種高度理想化的幻想,到了以後也往往繼續把那裏當作近乎於神話的地域。

 

    在他們心中的法國充滿了機會,這不光是住房比英國便宜,或者天氣好,而且帶有一廂情願的心理,以為去了以後自然而然會和鄰居結為好友,分享夢中構建的田園生活。

 

這些當然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為之付出的努力使不少人之前往往未曾想到的。不過她說,在她研究過程中碰到的多數人還是逐漸找到了辦法調整心態,適應了新環境。

 

    不知你若住在異鄉,或背井離鄉的念頭,是否認可此前麵提到的研究,還是另有高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