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介入放射科醫生在輕度鎮靜下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進行的手術可以緩解由骨關節炎引起的慢性膝蓋疼痛。
眾所周知,隨著膝關節逐漸受損,骨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會出現炎症,從而引發小血管生長(血管生成),增加關節血流量。這項名為膝動脈栓塞術的研究手術,阻止了這種異常血流進入導致炎症和相關疼痛的免疫細胞。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影像引導的塑料管將化學珠(生物相容性水凝膠)輸送到膝蓋滑膜內膜的六條動脈中,阻斷其中任意一條動脈的血流。在曼哈頓的醫療機構接受該手術的25名男性和女性中,超過60%的人在一年後獲得了顯著改善。
該研究結果於 8 月 12 日在《血管介入放射學雜誌》在線版上發表。
“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於伴有骨關節炎的中度至重度症狀性膝關節疼痛患者,膝動脈栓塞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本研究聯合研究員、介入放射科醫生Ryan Hickey醫學博士說道。 “這項研究還證明,膝動脈栓塞術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改變疾病進程。”
“這種手術特別適合那些尚未準備好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或者由於年齡或其他風險因素(如肥胖、不受控製的糖尿病或心髒病或吸煙)而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放射學係副教授希基補充道,他還擔任該校血管和介入放射學科主任。
他說,迫切需要替代性的、侵入性更低的骨關節炎治療方法。據估計,美國每年診斷出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例約為2400萬例,他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長。
該研究的其他關鍵結果包括術後一年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的血液水平顯著下降(平均下降 12%)。 VEGF 是一種刺激新血管生成所需的蛋白質。過去的研究也將 VEGF 與骨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其他結構性變化聯係起來。另一種蛋白質生物標誌物——白細胞介素 1 受體激動劑 (IL-1Ra) 也顯示出類似的下降(15%)。 IL-1Ra 以其抗炎作用而聞名。對其他六種與炎症相關的免疫分子的測試尚無定論。
“我們的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下降可以作為確定膝動脈栓塞術成功率的有價值的生物標誌物或化學痕跡,提供衡量其有效性的急需的客觀基準,”研究首席研究員兼主要作者、醫學博士、文學碩士 Bedros Taslakian 說道。
塔斯拉基安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如果進一步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證明膝動脈栓塞術成功,那麽通過觀察術後一年信號蛋白(特別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受體激動劑)的顯著下降,或許能夠減緩骨關節炎的進展。” 塔斯拉基安曾任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放射學係副教授,現任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介入放射學係研究副主任。
本研究中,25名患者的改善情況是通過標準患者調查評分來衡量的,這些評分涵蓋了膝關節疼痛、僵硬以及彎腰、站立或上下樓梯自由行走的能力。 Hickey表示,雖然主觀調查有助於監測病情進展,但像NGF這樣的獨立血液檢測更準確、更便捷,可以幫助患者追蹤病情隨時間推移的細微下降或改善。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小組計劃進一步研究栓塞如何減輕炎症並緩解疼痛。
希基還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確定該手術的益處能持續多久,以及哪些骨關節炎患者最有可能受益。
所有研究誌願者均被診斷患有中度至重度膝關節骨關節炎,且對一線治療無效。一線治療包括:膝關節注射皮質類固醇以減輕炎症;關節穿刺抽吸多餘液體;注射富血小板血漿以修複受損組織;以及物理治療。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從50歲到78歲不等,所有參與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間接受了栓塞手術。
作為手術的一部分,介入放射科醫生通過大腿上的一個小切口進入每位患者的動脈,並利用視頻X射線引導導管到達先前選定的用於栓塞的精確膝蓋動脈。隨後,研究參與者在至少一年的常規檢查中接受監測,並接受二十多項指標的評估,包括疼痛、膝蓋僵硬程度和活動能力。患者需要在20分製的評分中達到4分的差異,才能確定疼痛在臨床上顯著減輕。
研究人員表示,該手術的副作用很小,僅限於膝蓋上的深色皮膚瑕疵和切口附近的輕微疼痛。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8-minimally-invasive-procedure-relieves-painful.html?utm_source=nw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w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