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56)
2016 (1)
2025 (3)
鐮倉的海在“海街日記”裏慢慢出現,街邊的老房子,房子裏的四姐妹。原先是三姐妹,長姐如母,擔起了父母未盡的責任。房子裏供著外祖的牌位,鏡頭裏時有長姐幸跪下來上香的一瞬,凝神屏息。父親早年帶著情人跑了,母親憤而離家,她們是失敗婚姻的遺留者。那時候她們三姐妹多大,跟著外祖生活了多少年?這些都沒有交代,你慢慢看著就能夠猜到。
第四個妹妹是父親與情人所生。三姐妹與她相遇是在父親的葬禮上。四妹的生母已逝,父親後又再婚。隻有15歲的四妹如今的選擇是隻能與續母同存。過往的經曆讓三姐妹洞悉了四妹的處境,也許是血緣的好感,在分手的最後一刻,列車就要離開的刹那,由長姐幸開了口,邀請四妹同往鐮倉居住。
於是早年痛遭離棄從未體會過父愛的三姐妹,和滿滿的享受過15年充足父愛的四妹,住在了一起,並擔起了撫養四妹的責任。
鐮倉海邊的街,像一軸軸畫卷慢慢打開,給你我看姐妹們各自的生活,她們看似安穩如常的現在,其實藏著過去各種補丁破洞。父親頭七的時候,意外的三姐妹的生母也參加了。他們母女之間少有來往,怨恨都很遙遠了,生疏卻是實實在在的。母親提出要賣了鐮倉街邊的老房子,母親指出你們總不能永遠的住在這裏,不婚不嫁。母親說的很收斂,低眉順目的說。還是萬分激怒了大姐幸:“你有什麽資格來規劃我們的生活?你什麽時候在意過我們怎麽活?”———葬禮上的爭吵從來都是殺人一千自傷八百,從來都是沉甸甸的心裏話,真實得錐心,蝕骨,卻也是——終於說出來了!!爭吵中,二妹厭倦冷淡,三妹驚慌失措,四妹躲在自己屋裏縮成一團。 她甚至不能出現在爭吵的現場,她是一段關係的結果,裏麵包含著對這家人的破壞。即便隻是對街坊鄰居解釋她是誰,所有寧可遺忘的過去,就又被再一次血淋淋的晾曬出來。她知道這場爭吵不源於她,卻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她,她是一段關係的遺留者。
這麽多年了,似乎過去隨著時間萬事都平緩了,然而這種平緩就像蹺蹺板一樣脆弱。甚至一陣風過帶來遠遠相識的氣息,過往的種種,便又無限的蔓延開來。是枝裕和是個調味大師,擅長用最輕柔的手法,調製合適的味道。
我是搬到休斯頓居住以後,看的舊片“海街日記”,休城緊挨著墨西哥彎的海邊,休城的海水呈青渾色,不像坎昆不像加州更不像夏威夷,初看之下、咋看之間,令人失望。可長長的海灘上也是擠滿了人,令我不解,這樣的海,如何能enjoy?
我發了幾張大海的照片在moments裏,當然不驚豔,留言寥寥。隻有X說好像我老家舟山的海,隻有Y說好像我老家崇明的海,隻有Z說連雲港的海也這樣。
影片幾乎看到最後的時候,四姐妹擠在一個窗裏眺望遠處的海,我忽然發現鐮倉的海,其實也是青渾色。
葬禮的爭吵過後,鏡頭分別掃過大姐幸和四妹,她們都分別悄悄獨自來到供奉的牌位前,雙手合十,她們的神色表明了內心。苦痛隻有背著人才能最徹底的被表達吧!牌位代表了冥冥中的神靈,那是所有痛苦最後的去處。
四妹很艱難的說“對不起”,長姐幸不以為意,說不是她的錯。海街日記裏,我最喜歡長姐幸,她身上的的隱忍倔強與善良無助,無縫對接。多像我生活中遇見過的那些人,軟的外表有堅韌的內心,剛硬的殼下卻是包藏著不示人的脆弱。人字簡單明了,人性卻複雜多變,從來如此,日光之下無新事,可是人們還是喜歡各種各樣的電影,看各個層麵的人性,在他人的故事裏觸動著著自己的心事。
母女和解的那一段戲,也是既意外又自然。爭吵過後第二日,母親送過來預先準備的禮物包括四妹的,順便告別,順便淡淡的說她想明白了,這裏已經不是她的家了。就在她轉身離開之際,沉默的長姐幸忽然問她,家裏還有按照傳統每年都釀造的青梅酒,你要不要帶一點回去?
母親有點意外。這麽多年了,你們還在做這件老輩人一直做的事?母親有點意外,長姐幸拎著青梅酒送她,母女倆一前一後,不吭聲。普通人家的和解,就是這樣的吧,不是話劇,沒有大段的獨白。不是慷慨激昂,也不會深情款款。就像這鐮倉海邊的海水,不湛藍,不清澈,青渾,洶湧。
海水承載的歡樂隻是一個場景,大部分的時候,海水承載的是悲傷。“海街日記”如此,“小偷家族”也是,人們在海邊,不敢自誇與過去握手言歡,至少,容易達成諒解。
休城的夏天六月便開始了,高溫潮濕,疫情未完抗議四起,大人孩子的心失去了居家的耐煩,日子漫漫,熱而不烈。終於有一天,我自己提議:我們去海邊吧?
我也去看看這個電影,介紹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