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看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很好看,但很費腦。我需要一本紙質書,可以握在手裏前後翻看,可以折一頁做標記~放下書本,立地成廚娘。
圖書館裏很難找到合適的書了,豎版的又看不來。這本書還是老爺拖出來給我的,我猶豫一下,有點不情願的接受了。畢竟是三毛嘛,畢竟三毛於我的那個年輕時代,實在是無法忽略的一種標識。
書的作者是三毛的侄女陳天慈~老爺當初拖出來這本,他就說看作者的名字,像是出於基督徒家庭~還真是,三毛有一對雙胞胎侄女天恩天慈,而三毛的父母都是基督徒。天慈寫的這本書,是非常理性的文字表述,我認認真真看了大部分。
我攫取了幾張照片,說說我的感受。
圖一 ,三毛和父母合影
三毛生於一個友愛溫和的家庭,父母寬容,家境寬裕。14歲輟學,籠統的理由是“不合於當時的教育體係”,這個理由看似有點“任性”,而父母給請了各式家教,容忍她在家自學6年,這樣的父母也是難得的。合上書以後,我在網路上深究,才知道三毛退學的原因是,她數學不好,偶爾發現了老師出考題的範圍,於是死記硬背,得了好分數。老師懷疑她作弊,另出一張卷子,三毛自然是考不出。老師於是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邊畫上兩個大大的“零蛋”,讓她遊走示眾,引來滿堂哄笑。14歲的少女啊,如此對待,讓她情何以堪?
三毛48歲自殺謝世,這個老師不知道是何種心情?有句話說,你的過去就是你的未來,不知道該怎麽理解這話,聽到時我是不自主打了一個寒噤。
圖二 ,三毛弟弟陳聖
三毛稱她的大弟弟經商的陳聖為“俗人”,實際上她曾在留給父母的信中,也曾明確表示“和兄弟姐妹無話說”,願意盡量不來往。
弟弟陳聖也表示不懂三毛的“飄忽和作態”,互相都看不入眼。1976年荷西死後,三毛隨父母回台灣,陳聖送三毛一輛白色古董老爺車,是標會標來的,頗有破費,獻寶一樣,希望逗姐姐開心一刻。然而三毛看也不看,兩三個月後,隻能割肉賣掉,本來也沒有什麽錢,三毛的爸爸補貼了虧損的部分。
後來三毛稍稍從悲痛中走出來,自己買了一輛車,也是白色~間接的表示弟弟的好意,她知道。三毛對兩個侄女極盡寵溺,用她自己的方式。送她們書,陪著一起閱讀,講各樣的故事,替她們選了聖心女中作為初中時學校。
也帶著她們進山,看望各樣的原住民。白色的車開在彎彎曲曲山路上,三毛開車技術不好,時常出差錯,誤時耽擱時,兩姐妹如果事先不準備好吃的,就得餓肚子。她們深知小姑三毛不是媽媽那樣會照顧起居日常的,小姑的照看是另外一些。
兩姐妹在爺爺奶奶臥室搭鋪寄宿時,深夜也能聽到奶奶的歎息,擔心小姑因為久坐常常疼痛的背,而爺爺湊近燈光,正在檢查小姑出門需要攜帶的藥物。
三毛的遺書裏有寫給父母的信,這是我在看了這本書以後,臨時起興,去網上深究究出來的。三毛對世俗生活看透了後的”空”,她遲早都要走,不論以何種方式,關於這一點,三毛的父親內心早已得知,所以三毛的謝世,除了悲傷,父親也有一份坦然。
人生所有的選擇,無關對錯,都是不得已。
圖三~圖 五,三毛和兩侄女
兩侄女對這個頗有異域風情的小姑,當然是充滿了好奇,她們時常在奶奶家遇見三毛~孩子氣的三毛最喜歡與她們鬥嘴,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她的家庭生活最現實的體現就是與兩侄女無畏的相處,簡單快樂,充滿著隱隱的煙火氣。
弟弟陳聖25歲意外的有了孩子,而且還是兩個,他隻能一肩挑起養家的重擔,經商並不順利,四處拮據的日子常有。三毛有次提起弟弟年輕時有過做電影的夢,弟弟矢口否認,仿佛那是上輩子的事,而且說來丟人。然而,當三毛做成了“滾滾紅塵”,陳聖一句稱讚話也沒有,卻自己偷偷去看過電影,然後自己掏腰包買票,四處拉人去看。
三毛與弟弟受邀去聖心女中做畢業演講,弟弟說“我是三毛弟弟四毛,三毛曾說好的演講,就像女孩子的裙子,越短越好………”,三毛負責勵誌,弟弟負責搞笑。我在腦子裏構想普通一家人的那一幕,父母旁邊看著,一定開心極了。
圖六,及其他
本書的後半部分,寫了作者作為侄女,怎樣的在小姑一路走來的路上,探訪她的故居,體會她的心情,解讀人們對三毛的懷念。我覺得這部分意思不大。我特別喜歡前半部分,寫他們的家居日常。三毛的形象,不再僅僅是我年輕時以為的恣意灑脫,不再僅僅是撒哈拉沙漠裏的女人,也不再僅僅是困在與荷西愛情裏麵悲傷不已的妻子。
據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三毛的讀者。印象中的三毛是年輕的,遠行的,坦率真誠,容易感動,也容易悲傷,我從來沒想過三毛的年紀,這一次突然在文中讀到“1967年,小姑24歲時去西班牙留學”~我算了算,天,她竟然比我媽媽還大!
這讓我一時不能接受,很不自在。在有些人的身上,其實是不能觸及年紀的,那會引起記憶中感覺的錯亂。
在網路上深究的時候,關於三毛與荷西的那一段感情,似乎有另外一些解讀,有人質疑三毛“入戲太深”,自己騙了自己。我不禁想起最初質疑三毛作弊的老師。有些原委得不到落實的解釋,人們便自行命名了“罪名”。
最初讀三毛的觸動,我還記得。那時我們什麽還沒經曆過,現在,我沒有再去讀了~我不會巴巴的再去重溫。我也不太會質疑,但我會跳出來,跳到一邊看,我會說,關於婚姻,關於愛情,喔,原來你是這樣想的。
三毛是個在寫作時,敞開自己心扉的人,那時候我能夠讀到她,讀過她,何其幸運。
作者陳天慈在書裏透露,電影“滾滾紅塵”裏戀人隔著絲巾擁吻的哪一幕,正是出於小姑曾經習畫的靈感,那是比利時畫家 Rene Magritte的Lover,去年在紐約的MOMA看過那幅畫。
聰慧的三毛,習畫不成,最後她找到了文字,那是她宿命的表達。
昨天看了田田介紹的《完美的日子》, 太有味道了,看到了東京塔。回頭寫寫。:)
三毛是幸運的,在她成長的年代,大概隻有她父母那樣的基督徒會盡所有的愛。這是讀時最大的感受。
“作者陳天慈在書裏透露,電影“滾滾紅塵”裏戀人隔著絲巾擁吻的哪一幕,正是出於小姑曾經習畫的靈感,那是比利時畫家 Rene Magritte的Lover,去年在紐約的MOMA看過那幅畫。”,哇,這個還真不知道呢。
博主歲月沉香寫過一篇從心裏學上解讀三毛的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Print&blogId=78604&date=202210&postId=17796,
讚田田如此詳盡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