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孝敬父母”可以使家運常勝不衰
儒學大師曾國藩先生對孝道文化很有研究,他根據自己當時的社會經驗,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仔細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大凡天下許多做官的人家,其福祿大多隻一代就享用完了。其子孫起初往往驕橫放肆,仗勢欺人,接著流落放蕩,最終被人拋屍野外,其家好運能夠慶幸綿延一到二代者不多見;做生意的人家,若能誠實、勤勞儉樸者能夠綿延三到四代;既耕作又讀書的人家,謹慎樸實者能夠綿延五到六代;孝順父母、友愛兄長的人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曾先生的意思是:隻有孝順父母,友愛兄長才能使你福祿增長,健康長壽,家勢好運經久不衰。
4、“孝道文化”可以使人成為善人
清朝道光年間,烈山集有一屠戶,叫張六子,一生殺牛無數。在他46歲那年,一次張六子從鄰村依便宜價買來一頭母牛和一頭小牛犢,一天張六子準備殺掉這兩頭牛,當他磨好刀,到屋裏去拿盛血的盆,回來後,刀不見了,這時隻看到老牛在流淚,小牛蹲在一個牆角也在流淚,這時張六子走到小牛跟前,把小牛拉開,發現刀原來在小牛屁股下藏著,張六子明白了,原來是小牛為了保護老牛把刀藏在自己屁股下,這種保護母親的孝道精神在畜牲中都存在著,小牛的行動感動了張六子,他流淚了,並當場發誓,從今日起永不作屠宰生意,並立即把刀扔到水坑裏。這時老牛在小牛耳邊低叫幾聲,隻見小牛馬上向張六子跪下叩頭以表感謝。從此張六子把這兩頭牛喂養起來,不再殺生,並走入佛門,信仰佛教,並終生吃素。母牛死後,小牛在張六子86歲去世時,不吃不喝,等張六子去世後的第七天它也死去了。
5、駁“不孝有理”論。
有的子女說:因為父母對我不好,所以我不孝是應該的!我們要告訴這些朋友,你要知道:僅就父母生你,養你之恩,你這一輩子永遠也報答不完,更不用說父母供你上學,安排工作,蓋房娶妻看孩子了。即使父母現在對你不好,你也永遠報答不完父母的養育之恩啊!更何況還不一定是父母有錯。
孔子說:天下什麽事最大?孝敬父母的事最大!古大德又說:“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不要因為一點小小磨擦而就疏遠自己親密的朋友,不要因為一點新矛盾而忘記過去的大恩大德。對朋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對父母呢。天大地大父母的恩情最大。
有一個故事名字叫《一碗麵》。一次一位女中學生放學剛回到家,就和母親頂了嘴,母親生氣把她趕了出去,並說:別再回來吃飯啦。小女孩在大街上垂頭喪氣地走著,走到一個麵館旁,站住不走啦。開飯館的老奶奶看出孩子是餓啦,便招呼姑娘過來,說:姑娘,餓了吧?來吃碗麵吧。姑娘說:老奶奶,我沒錢。奶奶說:沒事,沒錢也讓吃。於是姑娘就坐下,老奶奶給她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麵條。老奶奶問:姑娘多大啦。答:14歲。說著女孩哭啦。老奶奶說:哭什麽?女孩答:您不認識我,還給我做飯吃,俺親媽還不給我做飯吃呢,我真感激您啊!”老奶奶說:“不對,不對,您媽媽給你做14年飯啦,怎能說不給你做飯呢?感恩也要首先感謝你父母的恩啊!不能忘記父母之恩啊”,女孩聽後哭啦。老奶奶說:“吃完麵條,趕快回家,您媽媽一定到處找你呢!”。女孩吃完麵條,向家走去。她媽媽早已在大門外等她呢。並說:“飯做好啦,快回家吃飯吧!!!”
這個故事說明兩個道理:一,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大,絕不能因父母的一點小過失,而把大恩忘掉,況且還不一定真是父母有過失,往往還是自己的過錯。所以,“不孝父母有理”的說法是永遠站不住腳的,不孝父母永遠無理,不孝父母天理不容!!!二,在我們生活當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種情況:別人對我們有一點恩的時候,能想法去報答,但父母對我們之大恩,卻熟視無睹,好像一切都是應該的一樣,反而不想著去報恩,值得反思啊!
二、弘揚孝道身體力行
孝敬父母不能光說在嘴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兩千多年之前亞
聖孟子曾列出了五種不孝的現象。他說:“一般所謂的不孝有五種情況:四肢懶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賭博、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偏愛妻室兒女,錢財據為己有,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縱欲享樂,使父母因此丟人現眼,遭受恥辱,四不孝;逞勇敢,好打架鬥毆,常遭官司,危及父母五不孝。”這雖然說的是不孝,但從反麵也使我們體悟到什麽是孝,怎樣去孝?我認為要落實好孝道首先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孝敬父母,養身是基礎。
養身是指:對老人的吃、穿、住、行、醫等方麵,樣樣都要想的周到,做的周全,事事都應達到最佳狀態。無論那方麵都要做好,隻要條件允許,有好的絕不提供差的。例如,吃的要可口,要有營養,要易消化。住、穿的條件應達到,舒服、可體,作到冬暖夏涼;就醫方麵,對老年慢性病應常年預防,常年治療。另外還應做到經常體檢,早發現早治療。如若住院,更要護理好,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兒防老啊,老人有病時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絕對要做好。《弟子規》上有一句話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這是說老人有病臥床不起,作兒女的要親自喂飯,喂藥,白天黑夜不離開床。老人行走時更要注意看管,必要時還要把摻扶或者用車子帶著轉轉,樣樣都應達到體貼入微。
2、孝敬父母,養心是關鍵。
老人的需要,既有物質方麵的,又有精神方麵的,孝敬父母,既要養身,又要養心,而且養心更重要。養心是指作兒女的要從愛心出
發去孝敬父母,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做父母所需,經常使父母處於一種精神愉快的狀態。
曾國藩先生曾說:“養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不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養親以得歡心為本,意思是:“孝敬父母”應以讓父母歡心高興為目的。
子遊曾問孔子:“什麽是孝道?”孔子說:現在所謂的“孝”,一些人以為能夠養活爹娘就算孝了。如果這樣是孝的話,那麽你家也能養活狗馬啊,所以,如果對父母不是用愛心去敬去孝,那麽與你家飼養狗馬又有什麽區別呢?
孔子又說:作為子女雖然也為老人幹了一些活,也能讓老人吃上飯,但是在老人麵前經常沒個笑臉,這樣怎麽能算作孝呢?
前年春節晚會上有個小品,名字叫《糧票的故事》,講的是老年人經常愛講幾十年前的事,一件事往往反複講多遍,而且還說的津津有味,作為兒女的,為了讓老人高興,一定要細心聽,還要作好配角,並且要多了解當年的事,作為和老人聊天的資料,以達到讓老人高興的目的。老年人愛嘮叨,甚至一嘮叨就沒完,作為兒女一定要耐心地去聽,並要和老人一塊嘮叨,以讓老人心情愉快,這可以說是從心上去孝啊!
真正的孝順,應該是對老人既要有物質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顧,又要有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質上有保障,更要讓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倫之樂。作兒女的要時常把“愛心”作為孝敬父母的禮物!用愛心去孝敬父母。
3、孝敬父母常去探望
一位哲人說:世界上隻有一種愛是無私的,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父母幾乎把全部心血都無私地給了我們,我們給父母多少呢?我們若能把自己心血的一半乃至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留給父母,也可成為當今孝子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想一想,父母是如何對待我們的,而我們又是怎麽對待父母的,是不是我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
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閑,找點時間,讓漂泊的心靈回到永遠的客棧,讓心頭的牽掛化作圓月高懸,讓父母綻開歡喜的笑顏。帶上你的良善,帶上你的孩子,讓你的孝心印染孩子的心田,幾十年後,他便是今天的你,把那份孝心代代相傳。
三、弘揚孝道政府有責
去年在香港開了一個“全球華人孝親敬老研討會”,會上讀了一份對北京等七城市調研後形成的“孝心”調查材料,情況綜合得出的結論是:總的看子女基本尊敬長者,(一)、女的比男的孝順;年齡大的比年齡小的孝順。(二)、經濟援助較差,年青人對父輩援助最少,他們老認為經濟援助應由政府負責;(三)、收入對行孝影響不大,關鍵是孝心問題。
今年年初的兩代會上有很多代表都提出了弘揚孝道精神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同誌在政協會議上大力呼籲弘揚孝道。他說:“孝道是中華民族的珍寶,是調節代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劑良藥。一個連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難道會勤政為民、效忠國家嗎?”他建議,今後應把是否孝敬父
母納入幹部考核體係,作為入黨提幹的一個重要條件。要在全國各省、地、鄉、村和社區樹立實踐孝道的榜樣;政府和媒體也應該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讚揚孝敬老人者,譴責不孝子孫,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青島雙星集團妙用“孝文化”,他們把“孝道精神”納入企業文化,並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他們建立了“孝文化展館”、雙星孝文化掛曆。他們把體現孝道精神的典型例子搬到牆上。年終評選出孝賢榜樣登台領獎。
河南省新鄉市龍泉村多年形成了一個光榮傳統:“集中為老人曬被子”。就是指在某一個晴天,村幹部請村民把自己家老人的被子抱出來,掛在村頭曬一曬。五顏六色的棉被,在陽光下讓村民參觀,比一比誰家的被子幹淨、軟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隻表揚,不批評。
從被子上,村民一眼就看出哪家子女孝敬老人,哪家還存在差距。這項活動剛開始時,有些村民因為自家老人的被子髒、舊、薄,不願意抱出來。但不抱出來更是 “此地無銀三百兩”,最終還得抱出來。為此,有的村民專門買了新表新裏新棉花的被子。如今龍泉村的風氣大改變,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裏相助,遠近聞名。
當然,我們並不是希望大家都去照搬龍泉村“曬被子”的現成模式,重要的是都要象龍泉村的幹部那樣,動腦子,想點子,找到本村、本單位弘揚孝道精神的突破口,把中華民族孝敬老人的優良傳統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