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堅強的京叭, 就是比你強~_~!
正文

四十二章經

(2005-10-05 03:39:47) 下一個
太虛大師 ──十五年六月在北平社稷壇講── 甲二、正說分 乙一、三乘共教行果 丙一、證出世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 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 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 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複用之。』 (第一章) 先明三乘共教行果: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乘。共者,通教義。菩薩乘中包前 二乘,而前二乘不能包菩薩乘義。共教中有所修之行,所證之果,故曰三乘共教行果。 向來依天台宗講法,此三乘共教,是藏通別圓中之通教義。三乘同證生空無為,鈍根 依證偏真涅盤,利根亦可進悟中道。 沙門是梵語,此土謂出家修行者。印度並不專指佛教徒,凡出家修行者皆曰沙門; 此中沙門則專指依佛法出家修行者。此有二義:一、積極勤修戒定慧,二、消極息滅 貪嗔癡,故沙門亦譯曰勤息。息滅貪嗔癡即斷煩惱,煩惱既斷則了生死,然此非勤修 戒定慧不為功,故先必辭親出家。辭親有二義:一、奉父母之命,或得其許可;二、 辭離親族以斷纏累。又家者,該家族財產而言;出家者,辭別家族舍離財產也。然深 言之,出家須出三界之家,遠離六道,永脫生死;眾生無始流轉諸趣,認三界以為家, 常受有漏業報,故法華喻三界為火宅、為牢獄。深義出家,須出三界始為究竟。是故 欲得沙門果須習出家行,故須識心達本解無為法。雖辭親出家而不能識心達本,不得 為沙門。所謂識心者,識自心源;達本者,達佛深理。識心達本亦即明心見性之謂。 蓋心為萬法之王,生死輪回惟由心造,故心能變化一切,造作一切,領受一切;如心 不覺,則心不能作主隨業流轉,故必識心達本乃能轉一切業而自作主。世出世間一切 諸法皆因緣生,而因皆由心之活動造作而成;蓋心能藏萬法,而萬法互為增上即是緣。 所謂明心者,即明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故修佛法者須識自心。達本者,謂了達本來 麵目,即一切法本來如此之真實相,所謂諸法實相。諸法皆因緣生而無實體,如一團 體,其活動並無一自體,故其體性是空;諸法性空,空性即諸法本來如此之真實相, 能通達此,是曰達本。能識心者,即達因緣生俗諦義;達本者,即達無性空真諦義。 不但菩薩須悟此義,即二乘亦須知此義。無為法有二義;一、即一切因緣生法以無自 性故其性本空;此空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法性無所生滅、無所作 為,此本性涅盤之無為法義。二、識性空故,一切煩惱生死皆可解脫。須依識心達本 所生之慧,息滅煩惱,以煩惱滅故業滅,業滅故即了生死得常住涅盤,即無為法。此 果上所證無為法之義,能達此者是曰沙門;由修行而得勝果者,曰沙門果。故阿羅漢 等四果,亦曰四沙門果。 二百五十戒,謂增上戒學,即比丘戒。比丘、梵語,此雲乞士,乞世人資生故。 此二百五十戒為出家人法律,在家人則持五戒、十戒等簡單之戒。進止清淨,即由戒 生定,戒有止惡作善之兩方麵,惡止善行,以無過故心則安樂,心安樂故則得靜定。 四真道行,即四諦行。一、觀有漏皆苦,二、觀煩惱業集,三、觀擇滅諸苦,四、觀 滅苦修道,能修此四諦觀即可生慧。又、四真道行亦即四念處:一、觀有漏皆苦,二、 觀諸有為法皆無常,三、觀諸法無我,四、觀三界依正皆不淨,此皆慧行。由此三無 漏學,現證無為法性,可斷分別所起煩惱;由此增進盡斷煩惱,則可得成阿羅漢果。 阿羅漢、梵語,此土曰應。依法華論釋,應有十九種義,簡為三種:一、應已永 斷煩惱結故,二、應不複受後有生故,三、應受人天妙供養故。以羅漢已超出三界, 及能教授三界人天使發出世修行之心,為人天師及人天福田故。阿羅漢有六神通:一、 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境通,六、漏盡通。此中飛 行變化,即神境通。變者轉變,由此轉彼;化者化無為有。上五神通非羅漢亦可有, 然不如羅漢神通之大,如鬼神亦有天眼、天耳等通,而漏盡通惟羅漢有之。漏即煩惱 別名,喻物不完滿而破敗;煩惱如貪嗔癡及邪見等,是即眾生心中之破敗。蓋有漏心 所造之業,其結果終不能完滿,諸業果皆由心生,心未無漏,行果豈能完滿?人天業 果仍是有漏,小之造業受報,煩惱之火乘時竊發。語雲:厝火積薪之下,火未及燃自 謂之安;人天福報亦複如是。至阿羅漢始得漏盡,不受三界業報。又阿羅漢始能存歿 自如,如願住世者即以定通持其色身,願滅度者即以三昧火自焚其驅體是也。佛世時 羅漢多如此,如迦葉尊者自願入定以俟彌勒之出世,以故壽命曠劫,住動天地。羅漢 果之前尚有下述三種果位,皆非究竟也。 阿那含,梵語,此雲不還,即第三果。長生“十九天”上。依佛法言,三界天共 二十八層;欲界六天,由此上至第十九無想天之上,是為五不還天,以生五不還天再 不退還為人故,斯陀含,此雲一來,死後生天上,複一生再來為人,然後成阿羅漢。 須陀洹,此雲預流,即預於聖人之流,此與儒家道家所雲聖人不同,此言超出人天之 聖人,可證阿羅漢故曰預流。七死七生者,七次於人間天上生死往還,其與凡夫不同 者,以彼永在人天中修行,永不墮入三惡趣也。 以上謂之四沙門果,沙門能識心達本,即為證須洹陀果,自然七死七生證阿羅漢。 然勇猛精進者,不必七死七生,亦得於一生中修行而證阿羅漢果也。愛欲者,謂於三 界中依正果報起有愛著,愛著故生欲,有愛欲故,即當於所愛欲之道中受生死。故生 三界六道中者,皆由自心也。餘喻可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