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學的日子-我的第一輛汽車

(2021-03-12 12:53:20) 下一個

啊,我那第一輛車,估計這裏知道的人不多。  雪佛萊產的雪維特(Chevrolet Chevette), 聽說過嗎? 

80年代初來美國,剛開始頭兩年沒有車。那時有臨時觀念,想著上兩年學,拿個碩士就回家。又住在學校附近,學校地處城市,周圍不缺商店,出遠門就蹭上台灣同學的車。那時還不大聽到什麽統獨之爭,大陸台灣分得可沒今天清楚,大家都是哥們兒。  如此也就沒覺得需要車。  再者,那時淨想著攢錢給爹娘買幾件像樣的東西,什麽電視冰箱洗衣機之類,買車?好像太有點兒大手大腳!

可是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漸漸覺得好不容易出來一趟,混個碩士不過癮,怎麽還不得來頂博士帽戴戴。  兩年碩士拿好,回國探親一次,把該給爹娘買的大件統統都捎回去了,轉身又回到美國,換個學校讀博。  這新學校在鄉下,跟哪哪兒都不沾邊兒,住校舍太貴,住外麵太遠,最近的中國食品店也在幾十裏以外,沒轍,不買車是不行了。  頭兩年攢的錢大部分剛剛回國探親時花了,把錢包翻個底兒朝天,連鋼鏰兒算上統共掉出不到兩千大元。  刨去汽車登記、保險、吃飯、房租、學雜等等,真敢花在車上的也就一千多點兒。於是跟美國同學借來地方小報,在分類廣告欄裏上下求索。 

那時美國人對第一次石油危機記憶猶新,日式小車正火,二手日車也跟著賊貴,不是我等所能企望的。  德國車一向帶點兒貴族氣,盡管大眾的“兔子”出了名的不可靠,新車都能給你在地上漏一灘油,可那也不是咱能問津的。意大利車根本沒法兒買,我一個韓國哥們兒有輛菲亞特,新車買來的,白色,好是漂亮,可那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主兒,而且每次進車行,不多不少,125刀。  一回兩回就忍了,一年給你砍上個十會八回,誰受得了呀!  法國車的德行也跟意大利車差不多。  如今美國街上鮮少看見意大利和法國車,這消費大眾的眼睛其實真是雪亮,你車造得濫,人家甩你沒商量。

研究了半天,最後鎖定美國車。囊中羞澀,開始時凡自己看得上的,價錢一律超過預算,於是一再降低要求,終於,購買力和市場價格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把我引到這樣一個結論:符合我的“車子相對新”(5年) ,“裏程相對少”(50,000英裏) ,“價格相對低”($1,500以下) 的相對論的車隻有兩種,一種是雪佛萊產的雪維特,還有一種是克萊斯勒的一種現在已經記不得名字的車。  目標一旦清晰,搜索過程就簡單多了,一拿到報紙,直接就奔雪佛萊條目那兒去,很快就發現一輛1979年款的雪維特,說明外表有小恙,完全不妨礙駕駛,要價$1,400。  找上有車的同學過去一看,何止是“小恙” ,後廂左側撞破一大塊,好在隻是外層破,裏麵沒有穿,另外後廂蓋開關無礙,不會漏水。  車子其他情況尚好,居然還有空調。  考慮到每次看車請有車的同學幫忙太麻煩,破車也就忍了,經過討價還價,最終在付出$1,300以後,成為當時那所學校來自大陸的中國人裏第三位有車族。

打個岔兒,說說咱在買車以前唯一一次學開車的經過。不知為何,事先就信心滿滿,認定自己天生是開車的料,於是就先預約好考駕照的時間,臨到考試前一天才租了的一輛自動檔福特。那以前我開過的車隻有自行車,三輪平板和兩輪的手推車,汽車是從未開過。先是由同住一座樓裏的宋姓同學教我。  小宋也來自大陸,剛來時純粹土老帽兒,以為同屋留在廚房裏不粘鍋上的塗層是沒洗幹淨,用鋼絲棉給擦的鋥亮。  小宋的祖父早年去了台灣,於是小宋便靠了台灣祖父的財力最先買了車。 由他陪著我先在停車場轉了兩圈,他看我開得有模有樣,幹脆下車坐在馬路崖子上由著我自己轉。  轉到中午,小宋要去吃飯,另一個隻在香港按英國方式開過兩天車的同學想就著我租的車溫習技術,於是接過手陪我。  在停車場又轉了幾圈兒後,他居然就任由我開車上了高速公路。  一路那叫緊張,完全沒有自己的車相對於別車別物的位置的概念,好不容易熬到該下高速了,又不懂減速,差一點誤了出口,勉強拐出去,車子速度太高,輪胎打滑,360度轉了一圈,有驚無險地停在草地上,陪同的香港同學一頭冷汗,再不敢提練車的事。  晚上我自己又壯著膽把車開到考車場,把考車路線熟悉一番,第二天還車之前居然就膽大包天地前去考駕照。  回想起來,那時候膽子可真大!  整個考試過程一帆風順,考官一聲沒吭,可是最後卻沒讓通過,考官說我側方停車猶豫了! 

總之,“新車”有了,因為從未開過手動,上坡啟動不熟練,第一天開車去同學住處,車子開到小路兩個高坡之間的窪地後就怎麽也開不出來了,隻好步行走到同學家,請人家幫我開出來。蒙此奇恥大辱,痛定思痛,於是自己把車開到學校最僻靜的一個停車場裏有上坡的地方,苦練上坡啟動。  練了半天下來,終於做到百試不爽,於是在擁有“新車” 不久,一個人就開車從駐地經紐約500英裏遠征匹茲堡,回老學校取東西。 車子開到紐約喬治.華盛頓大橋上,因為技術生疏,做不到一邊開車一邊看路牌,結果走錯路。繞回來時居然又鬼使神差地上了大橋,如此往複,交了兩次過橋費才終於上了正道。  到了晚間,總覺得後麵車的燈光照到後視鏡上晃眼不堪,卻不知道那鏡子可以撥動一檔減少反光,最終是耍個小聰明,把身子矮下來繼續向前開。  那一趟,來回一千多英裏,曆盡驚險刺激,在戰爭中學戰爭,及至回到家,車技也已經很過關了。  再以後我也曾教過不少同學開車,逐漸發現學開車的快慢和車技的好壞確實和天生資質大有關係。  有人幾乎是上車就會,開幾下就熟,有的人則開多少年也還是個半吊子。

說遠了,再回來說咱那輛車。這雪維特乃是雪佛萊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推出來同日製小車相對抗的第二種小排量(1.6升) 四缸兩廂車,用來替代非常失敗的維嘉。  說是同日車對抗,那時的日車除了較大馬力的跑車以外,基本都是前輪驅動了,而雪維特卻仍是後輪驅動。關於這後輪驅動的缺點我後麵還會提到。 也正是因為這種技術上的落後,雖然雪維特曾在1979至1980年取得小型車最高售出量的成績,但馬上就後力不接,迅速跌了下來。  我買的這輛是1979年款的最基本型,兩門,兩廂, 四速手排檔,深紅色,引擎70馬力。 

70馬力當然很可憐,高速公路上坡時都會掉速,更不用說一些小路上的大坡,那就更是氣喘籲籲,往往要降到三檔才爬得上去。  不過平地或小坡時還是很威風。那時年青氣盛,雖然公路速限還是55英裏,不像今天的65,我開車時車速卻經常保持80以上。有一次在紐約市裏,居然和一個出租司機比賽,看誰能一次走過更多的路口而不被紅燈停下,最後開得他直朝咱翹大拇指!嘿嘿,不是中指,咱看得很清楚的。 也不知是運氣好還是車裏那隻雷達報警器管用,反正一直沒有被逮過超速。

車子雖然又破又小,功勞可真立得不少。每天往返學校用它,出去采買用它,去機場車站接人用它,旅遊用它,後來找了份校外夜班工作,上下班也用它。  那時中國學生買車的少而又少,所以我這車就很有點兒公車的意思,被抓差是常事。1985年學校來了一批國內來的新同學。某天我剛下夜班回校園就被一個哥們抓了差,陪新同學,先長驅100來英裏,去位於和紐約交界處的“瘋狂艾迪”  趕一個電視甩賣,再到新澤西州上海遠洋公司駐地幫一位新同學取包裹。  兩門小車裏塞了5個人,5個人又買了3台電視!大夏天,空調還不工作,車裏塞得滿滿的,車窗開得大大的,那真是一趟艱難遠征。不過本人收獲也大大地:我由此結識了同去的新同學,其中一位,就是那個去新澤西取包裹的,如今正是我家領導。   

前麵說過,這車是後輪驅動,也沒有今天大多車裏都有的諸如煞車防鎖死等標準安全裝置,遇到惡劣天氣,特別是下雪時,那是非常容易出事。記得有一次,周末大清早4點來鍾,外麵正下大雪,我在被窩裏睡得正香,電話突然響了。拿起來一聽,原來是求救電話。  那時我住學校8英裏以外小鎮上,住校園附近的中國人本有兩輛車,其中一輛出交通事故報廢,隻剩一輛。頭一天好幾個中國同學塞進車去,集體到紐約采買。  傍晚開始往回趕,遇上大雪路滑,驚險百出,一般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竟然開了大半夜。好不容易開到距離駐地還剩1/3路程的地方,因為能見度太差,在一條胡同裏迎麵撞到一條水泥欄杆上,車子徹底不能動了。幾個人費盡心機也修不好,隻好向全學校大陸同學中剩下的唯一有車的我求救。  這種事義不容辭,我三腳兩把穿上衣褲,跌跌撞撞衝出去,開上車就走,心裏急,腳下重,才出街口要拐彎,車子就滑飛出去。幸好那裏地形空曠,車子360度轉了一圈兒居然沒有撞到東西,否則我救人不成,自己先犧牲了。出了一身冷汗,再接下來就格外小心,一搖三晃開到同學們出事的地方,他們那個感激,我那個慶幸,那情景至今記得。這種打滑轉圈兒的事後來還有過幾次,有一次就在高速公路上,好在都是有驚無險。

也真出過事。一次也是下雪天,車子打滑撞到小樹上,坐在旁邊前座上的同學沒係安全帶,腦袋撞到擋風玻璃上,他腦袋沒事,擋風玻璃撞裂了一條縫。過了不久,一天我正在一條小路上開車,對麵來了一輛警車,從後視鏡裏看見他拐了個彎跟了上來,接下來就是警燈亂轉警笛齊鳴。我慌忙停下車,心裏直打突,左思右想不知犯了哪條交規,卻原來警察大人看到了我擋風玻璃上的縫,發給我一個書麵警告,要求我必須在1周內修好。我自己不會換玻璃,沒辦法,隻好送店,花了將將99大元,換好還要到交通局檢驗,證明已經按書麵警告的要求修好了才算完事。  

車子買來頭兩年一帆風順,再後來就開始出毛病。先是空調不幹了。那時候窮得叮當響,車子出毛病也沒錢往車行送,夏天沒空調就開窗戶。 因為是最基本型,車裏座位裝飾都是人造革,大熱天泊在太陽地裏一曬,燙得根本不敢沾,剛進去前幾分鍾都得學大蝦米,向前弓著腰開車,盡量和滾燙的座椅後背保持距離,等到車裏溫度被窗外刮進來的風降下來了,人才敢坐直。就那個狼狽勁兒,開車出去還是能充分感覺到生活的美好,自由的可愛。1986年,如今我家的領導,那時我的女朋友,她的妹妹也出來上學,我們三人於盛夏時分開著沒空調的車直闖普林斯頓和費城!外麵赤日炎炎,車裏熱風呼呼,那種興奮,那份兒快樂! 後來多次開車出去遠遊,大瀑布,加拿大,千島湖……  說實話,如今錢多了,車好了,可是想起來,日子就是少了那份兒當初作學生開破車時無憂無慮的樂趣。  

沒有空調的日子過了兩年。後來朋友跟我說,大概是空調機裏的弗裏昂跑光了,充一點兒沒準兒就行。於是我去附近鎮上小店裏買來兩罐弗裏昂,再買一個連開罐器帶加注管的工具,又費了半天勁兒,琢磨清楚哪是高壓管,哪是低壓管,最後把弗裏昂加了進去。一啟動,還真靈,出冷氣了!合著過去受的熱罪都是白受的!

再過一陣,發現離合器不大靈,踩到底,檔也摘不清。終於有一天,檔掛不上了。沒輒,修吧!打開車前蓋,毛病馬上就診斷出來了。如今的車,離合器都是液壓傳動,出毛病往往都是主液壓缸裏的橡膠活塞環磨損。我那個車則不同,那個設計非常的原始,離合器是鋼纜傳動,毛病出在鋼纜接頭磨損,鋼纜芯脫斷,隻剩鋼纜的外包纏線還連著了。要徹底修理,就得送車行,換鋼纜等等。  咱出不起那錢,於是找來幾隻鐵絲掛衣架,一把老虎鉗,寒冬臘月、冰天雪地,就在學校停車場裏修開了。如今都不敢想象當時怎麽那麽能湊合,居然七搞八搞就給接上了,從那以後就那麽湊合著開,一直開到最後。

還有懸的那!做論文的時候,我一個日本朋友幫我在一所濱海大學找了個教中文的臨時工作。那學校離我的學校挺遠,來回自然要勞動我那輛愛車。有一天下了課在高速公路上正往回趕,忽然聞到一股強烈的汽油味兒,朝儀表盤掃一眼,發現油量表正直線往下掉。鬧不清是怎麽回事兒,但直覺告訴我有危險。 正好已經開到該下高速公路的路口,就把發動機熄了火,順路滑入一家加油站。打開前蓋不要緊,機艙裏到處是汽油,卻原來是當初製造發動機時用過的一個加工孔不知怎麽穿孔了,直透到機器裏麵,一踩油門,汽油從裏麵直飆出來。如果剛才漏出的汽油碰上一丁點兒明火,不爆炸也會起大火,我大概不粉身碎骨也變成烤鴨了。想及此,嚇出一身冷汗。也不敢動那車,正好那日本朋友也下了課回來,被我攔個正著兒。我和他開車到學校附近小鎮上的汽車用品店買了一管矽膠,再給兩人各買一瓶可口可樂,喝光了,兩人拿著空罐和矽膠就去修車。用矽膠先把洞孔填了,上麵蓋一層空罐上鉸下的金屬,再在上麵用矽膠厚厚堆上。我們當時把雪維特留在那裏,兩天以後再去,矽膠已經幹透,加滿汽油,車又可以風馳電掣了。

小紅車在我手裏期間,除了那次換擋風玻璃,還真從來沒有進過車行,所有維護保養修理都是自己動手,包括換油,換前後閘片等等。那時換閘片,都要先把閘鼓搞開來,真麻煩。這些修理費時費力,但也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不過有兩個毛病我始終沒去修理, 隨著車齡漸長,車子上大坡時會有踩油門發動機加速,車子卻掉速的現象,換檔也沒用,估計是離合器的磨擦片磨損了。因為太麻煩,我也懶得修。就那麽湊合著開。  再後來水箱開始漏水。一打聽,買個舊水箱要99元,而那時我那車子要賣給舊車行,人家也才給我100元!不修了,反正隻是慢漏,車裏備幾個裝滿水的可樂塑料瓶,冬天水裏混上防凍液,過一段時間就查一下水箱水量,少了就加,如此這般地又湊合下去。

那些年裏,小紅車一直為我們盡心盡力地服務。 記得有一次為我換簽證, 那次是為了工作需要而給我換一個簽證,根據我的情況,簽證規章要求要到美國境外換,我和咱家領導隻好驅車500英裏,去加拿大多倫多美國領館辦理。 當天晚上到,搭上帳篷,宿營在城外安大略湖邊一個公園裏,第二天一大早趕到領館,好不容易見到簽證官,他卻對中國駐美紐約總領館為我們簽發的結婚證產生疑問,說中國領館沒有在美國發放結婚證書的權利,要我們必須回美國,再找美國地方政府領取結婚證。嗬嗬,我自以為是“已婚”,卻沒想到還是單身! 和美國簽證官沒有什麽可理論的,至少在理論上,他們可以就是否發放簽證自行其是,連總統的話都可以不聽。沒轍,我們馬上出發,飛車從大瀑布過界回到美國,闖進距邊界最近的水牛城市政廳領了一份結婚證,再掉轉頭開回多倫多。這回那個簽證官接受了我們的結婚證明,可是卻告訴我們他要審查材料,不能立即給簽證,要我們回學校等通知。有什麽辦法? 那顆簽證圖章攥在人家手心兒裏,咱隻能乖乖的聽從擺布。 於是我們垂頭喪氣地開了紅車回家。通知不到一星期就來了,這次我們決定我一人去,帶上帳篷我就又出發了。當天晚上還是露營在安大略湖邊,聽著湖水拍岸,好像和當年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在心靈上有了新一層的溝通。第二天順利拿到簽證,決定不從原路返回,而是走千島湖。 一路無話,順利到家,隻是千島湖的美國口岸辦事處居然隻承認返程簽證,拒不為我的新簽證蓋入境章。我隻好在回家後到設在州府的移民局去,請那裏的移民官員給我補蓋。猜那個官員怎麽說? 他說雖然簽證規章上講換我那種簽證要出境,但也不是不可以靈活處理,也就是說我當初根本不必去加拿大。 其次美國是承認外國領館對自己的公民的領事權的,就是說水牛城那張結婚證完全沒必要。 最後,所有的入境口岸都可以認證新簽證,所以千島湖口岸在我入境時就應該給我蓋章,我這趟州府本來也壓根兒不必來! 哎,官僚和無知,不管是姓美還是姓中,那都害人匪淺啊!為了那個簽證,小紅車在一個星期裏就跑了兩千多英裏。

其實去加拿大換簽證的故事還沒完! 我們從水牛城領了結婚證書,那時也不知道證書需要有資格的人簽字才生效,就隨便找了個證人簽了。 後來才知道,隻有政府特別授權的民職或神職人員才能簽字,原來那場結婚又不做數。 當然領館的證書應該有效,但我們總怕以後又碰上個無知的官僚惹麻煩,所以在前兩年又巴巴的跑到鎮公所正經八百地結了一次。 所以我跟我家領導說,咱倆誰也甭怕對方打離婚,費死勁兒都離不掉的!

那些年裏,長途短途跑了無數,最遠的曾從學校到紐約經大瀑布開到多倫多,渥太華,魁北克,最後從佛蒙特回來,平時則上學上班,風裏來雨裏去,小紅車都忠實為我們服務。隻有一次,大約是1987年夏天,我們暑期借住在一位去加州探望母親的教授家。有一天在從學校回駐地的路上車子突然熄火,怎麽也啟動不了。經檢查發現是定時皮帶斷了!叫拖車太貴,於是向一位台灣女同學借了她的美製八缸大破車,趁晚上沒人時,一人開前車,一人坐後車裏掌握方向盤和閘,用一條尼龍繩把小紅車拖回了駐地。 最後那個坡度很大的車道拖不上去,急中生智,把大車調到後麵,硬把小車給頂上去了。第二天去買了條新的定時皮帶,打開前蓋看看,很幸運,不用吊出發動機就能裝,不過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皮帶換上,坐到車裏一擰鑰匙,隻聽砰的一聲巨響,又看見火光一片,好在那火沒著起來,瞬間自己熄了。這時才想起應該好好看看買了好久卻從沒有讀過的車子保養修理說明書。翻閱了有關章節,馬上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換裝定時皮帶事先要先校對好皮帶輪之間的相對位置,否則位置不對,各個活塞點火不協調,輕則不工作,重則發動機報廢。命運又一次照顧了我,發動機完好無恙,重新按正確方法裝上定時皮帶,小紅車起死回生了。  

沒給抓過超速,但也曾因為闖了停車牌和紅燈給警察抓住過。 其中一次,正和一幫同學開車去大瀑布,開進一個小鎮,被一個很複雜的路口搞迷糊了,沒看見停車牌就闖了過去,立刻被警車抓住。 警官先生走過來,看到車裏塞了一群中國學生,問明是放假去大瀑布,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給了個口頭警告,放我們走路。他的警告我至今記得:“照你這樣開車,你是開不到大瀑布的。” 誰說警察沒有人情味? 當然也有運氣不佳的時候。一次在校園裏的丁字路口,停車牌前沒停穩就走,給校園警察抓個正著。 要說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那天我還正好沒帶駕駛執照。 警察給開了個兩項違規的罰單,合共罰$200. 窮學生,$200可是個大事! 想起別人說的去法院的經驗,決定也去撞撞運氣。 果不其然,法官還沒來呢,法院的秘書一看我的罰單,問我願不願意交一項違規的錢,按沒帶駕照交$50,闖停車牌的事一筆勾銷? 我一聽,那還不幹,就當花錢消災吧。     

小紅車1983年買的,當時表上已有五萬英裏,在我手裏開了7年,7年裏共開了七萬多英裏。 1990年,家裏領導要去學校附近的小鎮上工作,需要第二輛車,於是去附近鎮上買了輛因事故報廢後又修好的1986年型豐田卡羅拉。緊接著擔心小紅車壽命不久了,我們又在同一年跑到紐約州雪城,從拍賣會上買了輛1988年型帶渦輪增壓器的馬自達 MX6 GT。  

我倒也沒有喜新厭舊,新車買來後,我仍然開了一段時間的舊車。但是小紅車畢竟是老了,上坡喘氣的毛病越來越明顯,常有掙紮不上去的危險,水箱漏水也越來越快,電池也快不行了。於是我們擔心有一天小紅車會再也啟動不了,到那時再叫人來拖,要交幾十元拖車費,於是我們決定趁著小紅車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把它送去了廢車回收場。

汽車這個東西很奇怪,開過一段時間,人會和它有感情。到了小紅車裏程表剛過12萬英裏不久,我把小紅車送走了,那以後的兩輛車子質量都大大好過雪維特,後來都是開到20多萬英裏才結束自己的使命。如今我們開的是第N代車了,都是買的新車,都比前兩代好了很多,但是我如果想起以前的舊車,最經常的還是想念我那第一輛車,那輛雪佛萊產的小紅車,那輛$1,300買來的,屁股後麵破了一大塊,伴隨我們渡過無憂無慮的青年時代的雪維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timing belt都能自己換,你是文科生中的工匠啊!
山裏人家168 回複 悄悄話 想起了我們的第一輛車, 紅色的Nissan二手車, 還是手排擋的。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1

給第一次的文來點個讚。我的第一輛車也是二手車,Honda 的wagon 從韓國人手裏買的。:)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那時的窮學生買車都是很便宜的舊車。有意思的回憶。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有意思。窮開心其實還真是最開心。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Pan_DE' 的評論 : 可以總結為“年輕就是好”哈。:)
XiaoPan_D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太好玩了!剛出國雖然沒有錢,但是那陣好開心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QQ' 的評論 : 無憂無慮=幸福 :)
XQQ 回複 悄悄話 “窮並快樂著”, 剛出國的日子挺讓人懷念的。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有車可以豐富生活,熱愛生活的對於車也會愛屋及烏嘛。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愛車如命。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羽音好! 發這篇之前看到你的“杏兒”看得差點落淚,寫得真好!讚!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王妃好! “雪弗萊”聽著順耳哈!可如果你看到我當初那輛破車,一定會說:這這這怎麽能配叫雪弗萊?!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podslave' 的評論 : 哈,居然找到一位“同車難友”:) 如果雪維特是你第二輛車,我在想像你那第一輛車又是啥:)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生動有趣,謝謝分享。特別要感謝“買車相對論”,那將是“放之四(處)皆準”的真理。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車咱不懂但是覺得雪弗萊的翻譯很好,聽著順耳,寫出來順眼。我要買雪弗萊就買白色的:-)
ipodslave 回複 悄悄話 知道這車,是我的第二輛車,當年90年代初400塊買的,沒空調,從猶他開到加州,也在下雪天,紅燈刹不住,360轉了圈。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uanZhongHan' 的評論 : 謝謝! 是Dodge Omni, LeBaron 太好了,那時買不起。 不過曾經那時曾經和兩個同學租了一輛LeBaron開到Lehigh 大學去玩。記得是在那車上第一次用cruise control, 對長途駕駛有幫助。
GuanZhongHan 回複 悄悄話 那個克萊斯勒車是Chrysler E-Class,或者Chrysler LeBaron, 1983 年左右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5428' 的評論 : 不是“也許”, 而是正是。 我猜你那輛車也滿是故事,希望有一天能看到。
5428 回複 悄悄話 那個“還有一種是克萊斯勒的一種現在已經記不得名字的車。”也許就是我的第一輛-Dodge Omni.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ge' 的評論 : 謝謝啦!窮並快樂著,窮開心啊!好留戀那些無拘無束的時光。
ibelie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可不是嘛,回頭看,真的是物美價廉了。
xiaoge 回複 悄悄話 邊看邊笑,太有趣了,許多事我們也經曆過,那時窮,但是很開心。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八九十年代美國加拿大,這種車很普遍,一般十幾萬公裏就不行了,而你開了快二十萬公裏,很夠本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