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在血淚交流中演變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

(2011-12-04 18:55:31) 下一個
瑟穀德 . 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 75


  一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就是一部美國民族文明演變史,也是一部美國人民反抗獨裁暴政、特權貪汙、種族屠殺、膚色歧視、職業歧視、性別歧視與住家歧視的奮鬥史。

  1620年,以白人為主的美國人先祖們為了躲避宗教和政治壓迫,乘著〝五月花號〞從英國來到美洲新大陸,這批基督教信徒們在船上簽署了後來成為美國立國精神之一的〝五月花宣言〞,標榜著正義、和諧、負責、情、民主與尊重生命六大訴求,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後代並沒有做到這個要求,他們對待非洲裔的黑人是奴役,對待亞洲裔的黃種人是歧視,對待本地土著(indigenous peoples)美洲印第安人則是凶殘和屠殺。

  土著印第安人的起源眾說紛紛,至今沒有定案。根據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大約在兩萬五千年至六萬年前,在如今的百靈海峽形成前,美洲大陸與歐亞大(Eurasia)是連成一體的,西伯利(Siberia)阿拉斯加是一片大陸,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成群的黃種亞裔〝古代美國人(Paleoamericans)〞徒步從西伯利亞移居到阿拉斯加定居。  

  由於種植和生存的壓力,使這些原始的〝美國人〞從阿拉斯加分散到全美洲各地,演變成後來的徹羅基族奇克索族喬克托族克裏克族塞米諾爾族、皮安肖族(Piankeshaw)帕薩馬科迪族(Passamaquoddy)卡陶巴族(Catawba)塞內加族(Seneca)塔斯卡洛拉族(Tuscarora)奧奈達族(Oneida)莫希幹(Mohegan)佩科特族(Mashantucket Pequot)萬帕諾亞格族(Wampanoag)馬什皮族(Mashpee)考沙塔族(Coushatta)特族(Ute)派尤特族(Paiute)、曼努米族(Menominee)納瓦霍族(Navajo)薩族(Kans)克裏克族(Creek)穀族(Kaw)波塔沃托米族(Pottawatomie)歐塞奇(Osage)克拉馬斯族(Klamath)邁阿密族(Miami)蕭尼(Shawnee)勒納佩(Lenape)易洛魁族(Iroquois)多特(Wyandot)渥太華族(Ottawa)等數五百五十餘個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

  目前在美國境內包括阿拉斯加土著(Alaska Native)在內的美土著印第安人共有兩百五十萬人,連同其他的各種大小美土著印第安人共有一百六十萬人,與在美華人的總數相近,占美國總人口的1.3% 

  在十七世紀初期,美國人口稀少,不存在生存環境和土地競爭的問題,隨著歐洲移民日增,與歐洲白人的傲慢和驕大,他們與美土著印第安人間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麵。美國獨立後,國勢日強,人口快速增加,如何使用更多的土地問題成為美國聯邦政府主要的施政主題,美印第安人土著的領土,自然成為美國聯邦發展的目標和障礙。    

  土著印第安人的武力反抗成為歐洲白人移民的夢魘。美國聯邦政府從來就不敢輕視這種內部的暴力行為。1775年,在與英國打其獨立戰爭期間,美國第二次大陸會議(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為了不讓勇猛的美土著印第安人拖住後腿而能夠集中力量對付英國人,特別成立了一個〝美印第安人土著關係委員會(Native American Relations)",委任本傑.福蘭克 (Benjamin Franklin)帕特裏.(Patrick Henry)兩位重量級人物為代表,負責與美印第安人土著談判,許以優厚的條件,來換取他們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中立" 

  1789年,美國聯邦國會將〝美土著印第安人關係委員會"歸屬於新成立的戰爭部之下,1832年,美國聯邦國會設立〝印第安人事務專員(Commissioner of Indian Affairs)"來領導",並委任.塞繆.(Ely Samuel Parker)出任首任專員。  

  在美國近代史上,出身自美土著印第安人塞內加族的.克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人物。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他追隨尤利西.格蘭特將軍南征北戰,討伐叛逆,當南方軍將領羅伯.李將軍於186549日在弗吉尼亞阿波馬托克斯小鎮兵敗投降時,其投降書的條約,就是出自.克之手。 

  .克深得尤利西.格蘭特將軍的信任,是他統帥總部的左右手。在尤利西.格蘭特當選為美國總統後,.克成為他在白宮的總統班底人馬之一,被委任為美國聯邦國會新設立的〝美土著印第安人事務專員"首任專員。1867年,與白人女子.薩基(Minnie Sackett)結婚時,尤利西.格蘭特是他的伴郎,兩人非比尋常的交情和關係,於此可見。  

  .克於1828年在紐約州印第安瀑布市(Indian Falls,New York)出生,他的父親威廉.(William Parker)是一位磨坊工人和基督教浸禮會牧師,母親伊麗莎.(Elizabeth Parker)是一位思想開明的家庭主婦,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他在全家七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

  威廉.克雖然是出身自美土著印第安人,但是過人的遠見和成熟的智慧使他非常重視子女們的教育,次子尼科爾.亨利.(Nicholson Henry Parker)後來成為著名的辯論家和塞內加族的領袖,為塞內加族向美國聯邦政府爭取到多種利益的條約。   

  在他父親的熏陶下,.克自小就讀於教堂舉辦的傳統學校裏,在白人老師和家庭教育下,他優良的雙語能力,為他奠定了未來成為美國聯邦政府與塞內加族橋梁事業的基礎。

  中學畢業後,.克進入紐約州奧羅拉市卡尤加學院(Cayuga Academy,Aurora,New York)進修法律,取得學位後,按照慣例到紐約州埃利科特維爾市〝裏定律師事務所(Reading Law Firm,Ellicottville,New York)實習三年,但是在具備了所有律師的先決條件後,紐約州卻因為他〝不是白人"和〝非美國公民"的理由,拒絕了他參加律師執照考試。

  在他父親的白人好友劉易斯.亨利.(Lewis Henry Morgan)的協助下,.克進入紐約州特羅伊市倫塞勒工程專科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Troy,New York)就讀土木工程係,畢業後到傑納西穀運河(Genesee Valley Canal)埃裏克運河(Eric Canel)工程地服務。

  .克在伊利諾加萊(Galena,Illinois)為美國聯邦政府的工程監察官時,認識了同為美國政府工作的陸軍將領尤利西.格蘭特,兩人成為好友,這段交情,為.克日後在美國陸軍和政壇上的飛黃騰達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1852年,.克成為塞內加族的〝大酋長(Sachem)",負責代表族人與美國聯邦政府協商和平共處的雙邊條約。

  18623月,.克報名參加美國陸軍,又以他是美印第安人土著的理由拒絕之,.克寫信給美國聯邦國會〝印第安人事務專員"抗議這種歧視,並與尤利西.格蘭特將軍聯係,次月,在尤利西.格蘭特將軍的強力幹預下,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New York)征兵處奉命接納了.克,並於1853年升職成為紐約州軍隊上尉工程師。   

.克在塞內加族和易洛魁族裏的職位是〝特殊酋長(Donehogawa)",那是〝西方大門的守衛者(Keeper of the western door)"的意思,當他被美國陸軍接納的消息傳出後,在他入營前,有六百名塞內加族和易洛魁族美土著印第安人到他家外為他祝福和送行,視他為族人的驕傲。

.克本來就認識尤利西.格蘭特將軍,入營後被尤利西.格蘭特將軍以美國陸軍中校的軍階,提拔為軍事秘書,兼任他的隨身副官,參與軍務與文書工作。

南北戰爭結束後,.克在1869426日從美國陸軍中退休時,被追封為肩帶一顆金星的美國陸軍準將,美國陸軍史上共有兩位出身自美國原始土著的將領,.克是其中之一。尤利西.格蘭特就職為美國聯邦第十八任總統後,委任.克為美土著印第安人事務專員,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出任該職位的美土著印第安人。     

在任內,.克成為尤利西.格蘭特總統美土著印第安人政策主要的顧問,在他的圓滑運作下,數場在美國西部美國陸軍與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流血軍事衝突,得以化解。 

正在他試圖著與美國西部的美土著印第安人達成和平協議時,這位曾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最後五場戰役的北軍統帥副官,在脫下軍裝,轉任與總統內閣同等地位的文職後沒有多久,就陷進了貪汙醜聞的泥濘裏,這個指控使他無法集中精神投進繁忙的工作裏,也使格蘭特政府麵目無光,雖然在調查後認為他是無罪,但他的名譽已經受到無可挽回的損失,他無奈地隻好辭職回家。  

返回美國普通公民的日子並不平靜,紐約州警察局後勤與維修的工作,使他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歎,股票市場的投資失敗,使他終身的積儲化為烏有,經濟和生活上的壓力使他變得頹廢,難以振作,到1985831日病逝康乃狄克州費爾菲爾德市(Fairfield,Connecticut)為止,一直生活在極度的貧窮潦倒中,他的名字,幾乎被世人遺忘。

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作家約翰.沙利文大力鼓吹〝顯然天命論",主張美國應該無條件地、甚至於不惜動用武力地來擴張領土,由南至北,從東到西,都〝應該"是美國的〝天命"領土,這種典型的帝國主義思想,深得美國的朝野欣賞並盲目地執行之,不肯低頭認命和舉手投降的美土著印第安人,無可避免地成為〝顯然天命論"的掃除對象。

  後來當選為第十九任美國聯邦總統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President 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在他185711日的日記上寫道:〝尤其是對在美國的英國白人來說,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成長,就這麽發生了!什麽時候才能將美洲大陸上的野蠻分子和附近的島嶼?不需預言就可知道,表麵看起來可能是種浪費,但從將來的成就的角度來看,則是一種對現實的平等。"這種對美土著印第安人土地〝理所當然"的赤裸裸掠奪思想,就是最佳的顯然天命論理論寫照。

  現在美國的〝美土著印第安人事務局(Bureau of Indian Affairs)″歸屬美國聯邦內政部管轄,其基金會擁有的五千五百七十萬畝土地,占地是整個美國大陸土地的2.3%,開發為310個〝印第安人保留區(Indian Reservations)",服務對象為阿拉斯加土著(Alaska Natives)、美印第安人土著(Native American in the United States)和美國土著部落(Native American Tribes)中的550餘個被美國聯邦政府承認的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    

在這310個美土著印第安人保留區中,有些保留區的幅員是驚人的,比如其中有十二個保留區的土地,比羅德島州還要廣大,有九個保留區的土地比德拉瓦州還要大,在美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區是〝納瓦霍國(Navajo Nation)",這個橫跨亞利桑那、他和新墨西哥三州的〝國",麵積27425平方裏,擁有自己的首都、總統、副總統、國旗、國璽和形同國會的理事會(Council)、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時,總數是173,987人。

納瓦霍國"的來源是有其曆史性背景的。1864年,美國聯邦政府派出全副武裝的軍隊,強力將亞利桑那州的納瓦霍族人,驅趕出他們自十六世紀以來就在那裏定居的土地,曆經十八天的徒步,全程450英裏,半途因饑餓和意外而死亡的美土著印第安人,多達兩百餘人,才到達了新墨西哥領土地的納瓦霍族印第安人保留區。

這個武力驅趕的行動,種下了納瓦霍族印第安人仇恨美國聯邦政府的種子,帶連著也仇視驅趕他們的美國白人。美國曆史學家稱這次的強逼大遷移為〝納瓦霍族大搬遷(The Long Walk of the Navajo)"

186861日,美國聯邦政府與納瓦霍族簽訂《和平條約》,將位於新墨西哥領土地內的一百平方裏方形土地劃分出來,定名為〝納瓦霍族印第安人保留區(Navajo Indian Reservation)",由1923年開始,交由保留區內新成立的〝納瓦霍族部落理事會(Navajo Tribal Council)"來自治管理。自1868年至1934年的66年間,美國聯邦政府為了平息來自納瓦霍族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怨氣,前後十五次修改增大〝納瓦霍族印第安人保留區"的版圖,麵積增加了二十七倍。

  1969415日開始,一夜之間,〝納瓦霍族印第安人保留區"突然自我改名為〝納瓦霍國",其反美心態和仇視白人的動機,昭昭在目。

  美國聯邦通過法律手段來奪取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的土地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最為著名的案例是美國聯邦國會於1887通過的《移植法案(General Allotment Act of 1887)》,因為這條法案是由來自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亨利.勞倫.達韋(US Senator Henry Laurens Dawes)提出,因而亦稱之為《達韋斯法案(Dawes Act)》。  

  達韋斯法案》的主要內容有四:第一,授權美國聯邦總統可以重新組合和安排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的土地;第二,加強加快地促使美土著印第安人的美國化,盡快地融進美國主流社會;第三,任何願意在新的保留地耕耘者,不但該土地屬於耕耘的美印第安人土著所有,並允許成為美國公民;第四,允許美國聯邦政府可以搜購美土著印第安人的土地,並可轉賣予非美土著印第安人者。       

  在美國諸位聯邦總統運作的〝美土著印第安人保留區″的障眼法把戲下,光是從1887年至1934年的四十七年間,美國聯邦政府就從美國土著印第安人手中奪取了九千萬英畝的土地。  

亨利.達韋斯是一位典型的美國知識分子,他於18161030日在馬薩諸塞卡爾明頓市(Cummington,Massachusetts)出生,183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曾任法學院教授和《格林菲爾德公報(The Greenfield Gazette)》主編。1848年至1852年,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州議會眾議員,後又於1852年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州議會參議員。1853年至1857年,他出任美國馬薩諸塞州西區聯邦檢察官,1857年至1875年,當選為代表馬薩諸塞州的聯邦眾議員;1875年當選為代表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連任兩次,共在位十八年。

  亨利.達韋斯算不上是政治家,充其量隻是個政客而已,1868年,他私下接受了美國莫比利亞信用公司(Credit Mobilier of America)的兩千股股票,作為他協助在美國聯邦國會遊說《鐵路法案》的酬金,這就是典型的用權換錢式的貪汙。

亨利.達韋斯在美國聯邦國會裏有三大業績,使後世人沒有將他的名字忘掉:一是通過了奪取美土著印第安人大量土地的《達韋斯法案》;二是他在美國南部戰爭前後,都是反對奴隸製度的先鋒;三是他大力支持美國聯邦眾議員威廉.賀拉.克拉格(US House Representative William Horace Clagett)1871年提出的《奉獻法案(Act of Dedication)》,後來美國聯邦政府根據這條法案,建設了世界聞名的〝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奉獻法案》在美國聯邦國會通過後,尤利西.格蘭特總統於187231日將之簽署成美國法律,在美國陸軍的武裝保護下,費時數十載而建成。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它橫跨懷俄明、蒙塔納與愛達荷三州,跨越三千四百六十八平方英裏、占地兩百二十餘萬英畝、每年遊客高達三百六十萬人次。

美國聯邦國會的第二次透過立法來促使美土著印第安人美國化是1898年的《柯蒂斯法案(Curtis Act of 1898)》。《柯蒂斯法案》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全麵修改《達韋斯法案》中的不合理條款;第二,美國聯邦政府承認喬克(Choctaw)奇克(Chickasaw)馬斯科 (Muskogee)切羅(Cherokee)塞米諾(Seminole)五個〝文明″的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的合法地位;第三,廢除這些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自設的法院和政府;第四,許諾將來以〝州(statehood)″的形式繼續存在。這個法案為俄克拉何馬美國領土地(Oklahoma Territory)19071116日歸化成美國第46個聯邦州奠定了法律基礎。      

柯蒂斯法案》的原名是〝印第安人地區原居民保護法(Ac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 of Indian Territory)",因為議案的提議人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美國聯邦國會眾議員查爾.柯蒂(US House Representative,Charles Curtis),因而亦稱之為《柯蒂斯法案》。

查爾.柯蒂斯在美國政壇上的崛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位身上流著四分之三美土著印第安人、四分之一法國人血統,在印第安人土著保留區長大的美國公民,曾在兩個美國聯邦政府中爬升至最高的位置,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查爾.柯蒂斯於1860125日在堪薩斯美國領土地首府托皮卡市(Topeka,Kansas Territory)出生,他的父親奧林.柯蒂(Orren Curtis)是蘇格蘭與威爾士人(Welsh)的後裔,典型的英國白人,他的母親艾琳.(Ellen Pappan)的家族在印第安人土著中則是聲勢顯赫。

  艾琳.的曾曾祖父是穀族的大酋長懷特普盧(White Plume),外曾曾祖父是歐塞奇族的大酋長波哈斯卡(Pawhuska),她是擁有四分之一法國人、四分之一穀族人、四分之一歐塞奇族人和四分之一波塔沃托米族的混血兒。

  整個青年時代,查爾.柯蒂斯跟隨著疼愛他的外祖父母在穀族印第安人保留區長大,從他母親家族那裏,查爾.柯蒂斯自小就學會了法語、薩族語和其他多種美國土著印地安族語,與一身優秀的騎馬功夫,在他六歲時,就能在飛奔的無鞍壯馬背上飛矛射箭,開槍打靶。

  查爾.柯蒂斯三歲喪母,父親再婚多次,越婚越糟,在他親祖父母的關懷和鼓勵下,不但在當地的托皮卡公立中學(Topeka High School)畢業,還繼承了他母親遺留下來的大批美土著印第安人保留區土地。 

查爾.柯蒂斯天資聰明,努力好學,憑著自修法律,於1881年,以二十一歲之年,通過了司法考試而取得堪薩斯州的律師執照,成為稀有的美土著印第安人執業律師,這在美印第安人土著來說,是一種使全族驕傲的大事,為他的未來事業,奠定了平坦的大道。 

  1885年至1889年,查爾.柯蒂斯當選為堪薩斯州尼縣(Shawnee County,Kansas)檢察官,他彪悍的執法態度和認真的取締非法活動使他成為當地的英雄人物。

  1889年至1892年,當選為代表尼縣選區的州議員,1893年至1899年當選為美國聯邦國會眾議員。1906年,堪薩斯州州議會推舉他出任美國聯邦國會參議員,1907年至1913年,他自己高票當選為美國聯邦國會參議員,1915年至1929年,再度高票當選為美國聯邦國會參議員。

在美國聯邦國會參議員任內,查爾.柯蒂斯由1911124日至19111212日,出任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副議長,雖然前後隻有八天的時間,但卻是美國國會史上第一位美土著印第安人參議院副議長,也是美國國會史上第一位非歐洲白人後裔的參議院副議長。

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副議長一職位重權大,不但主持美國聯邦參議院的日常議政程序,還是美國聯邦總統的第三位順位繼承人。  

  1915年至1925年,查爾.柯蒂斯出任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黨鞭(US Senate Minority Whip),強硬和超人的領導能力,使他由192539日至192934日的四年間,出任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權傾朝野。

  1928年,曾任第三任美國聯邦商業部長的赫伯.克拉.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查爾.柯蒂斯同被共和黨全國大會提名為美國聯邦正副總統候選人,並以贏得全國58%選票的壓倒性勝利當選。192934日,查爾.柯蒂斯宣誓就職美國第三十一任聯邦副總統。

  雖然赫伯.胡佛與查爾.柯蒂斯兩人由於美國國內經濟大蕭條的原因而成為政治替罪羊,隻幹了一任就被民主黨的法蘭克林.羅斯福和約翰..嘉納(John Nance Garner)趕出了白宮,但是查爾.柯蒂斯之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歐洲白人後裔的美國聯邦副總統,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美土著印第安人聯邦副總統,意義重大。   

  查爾.柯蒂斯從美國聯邦副總統的職位上退下來後,就結束了他的公眾服務生涯,他決定留在首都華盛頓,繼續他的律師業務,除了繼續從事推動美印第安人土著接受教育和盡快融進美國主流社會的運動外,就是用書寫的方式來撰寫自己的回憶錄。

  193628日,查爾.柯蒂斯因為心髒病爆發,病逝美國首都華盛頓,享年七十六歲,他的三位子女,將他的遺體歸葬回老家堪薩斯州托皮卡市,埋在早他十二年去世的妻子.伊麗.貝爾.柯蒂(Annie Elizabeth Baird Curtis)墓邊。

  2009年,我在佛羅裏達州旅遊,途經40號公路旁的美土著印第安人保留區時,看見一家的大門外,豎立著一塊木板,上麵寫道:〝小布什,滾回英國去!這片美麗的美洲是我們的土地!"我在木牌前躊躕良久,思索著土著印第安人與美國聯邦政府間的種種恩怨是非,成敗得失,感慨萬千。       

  土著印第安人沒有統一的組織,沒有中央政府,沒有一種可以將他們凝結為一體的信念,在五百五十餘個土著印第安人部落裏,幾乎是各自為政,甚至是互相歧視排斥,彼此敵對。有些眼光遠大而比較文明的土著印第安人部落,知道惟有在美國聯邦政府的保護下,他們才有安全和發展,於是領導著部落,遺棄迷信,麵對現實,走向共和。    

  美國聯邦副總統查爾.柯蒂斯的曾曾祖父,美土著印第安人穀族大酋長懷特普盧姆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懷特普盧"是〝白色羽毛"的意思,他的原名是〝南帕瓦拉(Nom-pa-wa-rah)、或〝曼山斯查(Manshenscaw)"或〝莫周西亞(Monchousia)",他大約在1765年出生。  

  1825年,懷特普盧姆與美國聯邦政府簽署了《1825年條約(Treaty of 1825)》,將一千八百萬英畝計的穀族土地,永遠地割讓與美國聯邦政府,換取美國聯邦政府對穀族每年三千五百元共二十年、兼許諾向穀族提供直到全部的穀族能夠自己掌握為止的農業、畜牧的技術顧問,同時每一位穀族的成員,都可以得到一塊足夠維持生活的農耕地。

  美國聯邦政府根據《1825年條約》,劃分了在堪薩斯河(Kansas River)與密蘇裏河(Missouri River)匯集處的三十平方哩土地為穀族保留區。美國聯邦政府在接收了穀族的廣大土地後,將之整理成兩個州,那就是現在的堪薩斯州和密蘇裏州的曆史來源。

  懷特普盧姆並不是盲目仇視白人的野蠻民族,他有三子三女,但是他的妻子和其中的兩個男孩子都因得了天花傳染病去世,1807年,法國人路易斯.岡維(Louis Gonville)來到堪薩考斯莫特(Kawsmouth,Kansas)打獵,與懷特普盧姆的大女兒恒特.占美(Hunt Jimmy)墮入愛河,結婚後育有兩個子女,這段婚姻維持了十一年,以離婚收場。

  懷特普盧姆的小女兒維恩西(Wyhesee)也嫁與法國人翻譯官約瑟.詹姆(Joseph James)為妻,兩人育有多名子女,但隻有兩名活到成年。

  懷特普盧姆的家族好像與法國人特別有緣,多名穀族女子都嫁與法國人為妻,因為穀族人不懂得農業,甚少種植,全靠獵殺到處皆是的水牛為主要食糧,因而有大量歐洲國家需求的牛皮與獸毛,這幾種物質成為穀族與法國貿易的主要產品,來換取他們需要的武器和物資。

  懷特普盧姆是一位有智慧的酋長,他將自己另外一位的女兒嫁給歐塞奇族酋長波哈斯(Chief Pawhuska)為妻,於是在聯姻的關係下,穀族與歐塞奇族成為堅定的盟友。

  1821年,〝美土著印第安人事務委員會"主席威廉.克拉(Superintendent of Indian Affair,William Clark)為了達成與穀族的談判條約,也為了向懷特普盧姆表現美國聯邦政府的誠意和友善,特別邀請了懷特普盧姆和其主要的小酋長們訪問首都華盛頓、費城與紐約,這幾個雄偉的城市形象堅定了懷特普盧姆要帶領著他的族人融入美國大家庭的決心,美國聯邦總統詹姆.門羅(President James Monroe)親自在白宮熱情地招待了這些稀客,宴會後,懷特普盧姆也在白宮的草坪上,即時以穀族的傳統〝戰舞"來娛樂美國聯邦政府的高級官員們,杯酒之間,所有的恩恩怨怨,全部化為雲煙。  

  懷特普盧姆在寫信給美國聯邦〝美土著印第安人事務委員會"主席威廉.克拉克道謝這次的邀請時說,〝我認為自己就是美國人,我的妻子就是美國女人,我想就像一般的美國白人一樣帶她回家。"

  懷特
普盧姆會說幾句簡單的英語,為人熱情開放,愛好旅行,與之相交的人,無不稱讚他的好客,美國聯邦政府為了感謝他的合作,特為他興建了一所現代化的豪宅,但是習慣於住在簡單木屋的懷特普盧姆並不喜歡,於是以〝太多"為理由搬了出去。

  就像不知道懷特普盧姆的生日一樣,世人亦不清楚他的死日,傳說他是在1838年慶祝豐收時醉死在大樹的底下。

  根據201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顯示,目前在奧克拉荷馬州歐塞奇(Osage County,Pklhoma)歐塞奇族人口,隻剩下3,589人,較之2000年的普查記錄,下降了1.2%

  在美國近代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民權運動發展史上,另一位與懷特普盧姆齊名的部落酋長是他的女婿歐塞奇族酋長〝白發(White Hair)",為了方便,美國曆史學家將之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來稱呼之。

  白發一世的名字是〝波哈斯",如今奧克拉荷馬州的波哈斯卡鎮(Pawhuska,Oklahoma),就是以白發一世的名字來命名的,他原是歐塞奇族流派中一個叫做〝森尼穀人(Thoeny Vally People)的地區酋長,為人凶殘英勇,視死如歸,為了保護自己祖宗傳下來的土地,他采用絕對的武力來打擊任何進侵的外人。

  波哈斯卡的〝白發"外號是有來源的。1791年,因為土地的矛盾,波哈斯卡領導著由邁阿密族的小龜酋長(Chief Little Turtle,Miami)蕭尼族的蘭布袋酋長(Chief BlueJacket,Shawnee)和特庫姆塞酋長(Chief Tecumesh,Shawnee)、勒納佩族的巴克康伽赫拉斯酋長(Chief Buckongahelas,Lenape)、多特族的圓頭酋長(Chief Roundhead,Wyandot)和渥太華族的伊格沙瓦酋長(Chief Egushawa,Ottawa)組成的〝西部聯盟(Western Confederation)",對抗美國聯邦政府。

  西部聯盟在俄亥俄與美國陸軍將領.克萊(General Arthur St.Clair)發生了正麵的軍事衝突,在波哈斯卡的勇猛廝殺下,創立了美國陸軍曆史性的慘敗,史稱〝印第安人西北戰役(Northwest Indian War)"

  在一場近身搏鬥中,波哈斯卡從戰馬上用弓箭將一名白色頭發的美國陸軍將領射得倒撞下馬,他飛身下馬,準備用匕首把他的頭皮割下來,作為勝利紀念品,誰知他按住頭皮一拉,竟將該美國陸軍將領的白色假發扯了下來,從來沒見過、也不知假發為何物的波哈斯卡,不禁大吃一驚,捧著一把的白色假發,不知如何是好,該美國陸軍將領借著波哈斯卡稍微猶豫的瞬間,連滾帶爬,得以逃脫,撿回了一條性命。

  自此終其餘生,波哈斯卡都把那個假發戴在頭上,作為戰利品,族人見之,以〝白發"呼之,久後成為他的外號,其真正名字,反而逐漸被遺忘。

  在美國近代曆史上,.克萊爾雖然是美國陸軍的敗軍之將,但此人卻是一位值得書寫的人物,因為他是最早帶領著美國正規陸軍攻打美印第安人土著的美國將領,也是在與土著印第安人打仗時,導致死傷最多美國軍人的將領。   

  .克萊爾於1737323日在英國蘇格蘭出生,年青時參加英國陸軍,被派往美洲參加法國和美土著印第安人戰爭,離開英國軍隊後,在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為殖民地地方官員,美國獨立戰爭開打後,他毅然參加美國陸軍,由於美國陸軍中缺乏有經驗的軍官,因而他被官拜美國陸軍少將,由於為人狡猾與官僚,逐漸不為美國陸軍信賴而失去軍權。

  178393日,美國和英國的外交代表在巴黎簽訂了《巴黎和平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和〝凡是美國在美洲大陸控製的地區為領土",兩國正式結束了戰爭狀態。

178934日,聯盟國會自動解散,由於美國西北地區多為不承認美國政府的印第安人土著所占領,因而委任具有軍事經驗的.克萊爾將軍出任該地區的行政長官,期望能以他的威望而帶來和平。 

1785年,波哈斯卡與其它的五大美土著印第安人部落酋長在俄亥俄開會,結成〝西部聯盟",指俄亥俄河為邊界,要與美國聯邦政府談判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條約。由於一來美國聯邦政府不承認西部聯盟的法律地位,二來也絕對不會放棄大片西北地區的土地;這種無法調解的矛盾,做成了美土著印第安人與美國聯邦政府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場麵。

在《巴黎和平條約》簽訂後依然還賴在俄亥俄不走的英國軍隊,暗地為西部聯盟提供軍事顧問和武器供應,這使西部聯盟誤解為他們自此有了靠山,使美國聯邦政府與美土著印第安人的和平,更加的遙遠無望 

為了顯示決不屈服,自1780年中期開始,西部聯盟主動地派出武士遊擊隊,暴力襲擊美國前來俄亥俄和肯塔基定居白人的住宅區、運輸車隊和美國陸軍軍營,造成嚴重傷亡,五年間,美國白人傷亡高達一千五百人之巨。

喬治.華盛頓總統對於這種不停上升的美國白人傷亡數字已經無法繼續忍耐,決定用武力來徹底解決美土著印第安人的〝鬧事"問題。  

喬治.華盛頓總統寫了一封密信給美國西北區州長.克萊爾,詢問他該地西部聯盟的最後態度是什麽,.克萊爾回信說,解決西部聯盟問題的唯一手段是武力征伐,這個看法更加堅定了喬治.華盛頓總統要動用武力來征伐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決心 

  喬治.華盛頓總統之采取軍事行動來製裁美土著印第安人是有多種前因後果因素的。在美國對英國進行獨立戰爭的時候,以易洛魁族為主的美國東部的六大土著印第安人部落中,有四個是站在英國那邊的,他們雖然沒有主宰整個戰爭的力量,但是土著印第安人的〝拖後腿"遊擊戰術卻使美國陸軍無法集中全部的力量來對付他們的第一敵人,導致有六次的軍事行動功敗垂成。    

  1778年,美國陸軍喬治..克拉克將軍(General George Roger Clark)帶著178名精裝戰士,一舉攻破依然賴在俄亥俄軍營中的英軍,自此整個俄亥俄流域,歸為美國聯邦政府管轄。

  1779年秋季,喬治.華盛頓總統命令約翰.沙利文將軍(General John Sullivan)率領著五千美國正規陸軍,開赴紐約上州(Newtown,New York),攻打易洛魁族根據地,在幾乎毫無抵抗的情況下,美國陸軍摧毀了五十個易洛魁族部落,燒毀了他們所有靠之過冬的糧庫,擊斃了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男子,趕走了婦女和孩子。掃蕩過後,冬天緊跟而至,由於失去了遮寒的茅屋和食物,數以百計的易洛魁族土著餓斃街頭。

  17909月,喬治.華盛頓總統的戰爭部部長亨利.諾克斯(Secretary of War,Henry Knox)下令約西.哈馬(Brigadier General Josiah Harmar)領著1,453名正規陸軍進攻與消滅俄亥俄流域的邁阿密族和蕭尼族,拉開了〝印第安人西北戰役"的序幕。

  179010月,浪得虛名與根本就輕視土著印第安人武士的約西.哈馬,認為他們隻是一些烏合之眾,所以派出了比他自己還要官僚的部下約翰.哈丁上校(Colonel John Hardin),領著400名驕兵前往征伐,自己則在指揮總部向亨利.諾克斯部長撰寫勝利報告書。

  可是事情並沒有按照約西.哈馬將的意願去發展,勝利報告書還沒寫完,約翰.哈丁被小龜酋長、蘭布袋酋長和特庫姆塞酋長率領著的1,050名美土著印第安人武士三麵夾攻,殺得片甲不留、大敗而回的噩耗就到了:400名軍士中,被波哈斯卡酋長的戰士殺死了129名,重傷了94位美國陸軍官兵,而據說連衣服都沒有了的約翰.哈丁上校,則被嚇得不知所蹤,等到土著印第安人武士凱旋歸去後,才敢回營報到以小龜酋長為首的陣容,亦傷亡了150名美土著印第安人武士。

  這場在.克萊爾少將比他敗得更慘之前,是美國陸軍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敗仗,美國曆史學家稱之為〝哈馬慘敗(Harmars Defeat)"。或〝南瓜田戰役(Battle of the Pumpkin Fields)"

  也許是宿命論的結果,約翰.哈丁雖然沒有在〝南瓜田戰役″戰死,但是因為與美土著印第安人結仇太深的緣故,還是死在美土著印第安人武士之手。

17924月,喬治.華盛頓總統對美土著印第安人采用懷柔政策,為了探索對方的底細,委派約翰.哈丁於179258日前往俄亥俄謝爾比(Shelby,Ohio)蕭尼族聯係示好,而蕭尼族的大酋長正是他的世仇特庫姆塞,他根本就不相信約翰.哈丁是來誠心談判,誤認他是來搞陰謀詭計,於是假裝友善,當夜就趁著約翰.哈丁三人入睡後,揮劍全屠殺之,得年僅三十九歲。

  美國聯邦戰爭部部長亨利.諾克斯在震驚之餘,下令西北區州長.克萊爾少將親征,限時破敵,以振軍威。1791114日傍晚,並不比約西.哈馬準將高明到那裏的亞.克萊爾少將,把920名的美國陸軍,安置在俄亥俄裏克弗力堡(Fort Recovery,Ohio)附近的兩百個軍營處休息,準備來日大戰。可笑的是,他居然沒有派出哨兵巡邏,也沒有周邊警衛布防,享受了晚飯後,大家就四平八穩地進入夢鄉。

   天黑後,小龜酋長、蘭布袋酋長和特庫姆塞酋長帶著兩千名久經戰陣的美土著印第安人武士,騎著高大威猛的戰馬,呼嘯著衝進了.克萊爾少將的軍營,猶如猛虎進羊群,劍拔弩張,大開殺戒,在半個時辰內,屠殺了美國陸軍632名措手不及的士兵和軍官,另外再加上重傷了264名的軍官和士兵,最後的死亡美國軍人總數達到832人之高,而美土著印第安人隻損失了40名人馬。

  .克萊爾少將還沒開打,就已經全軍覆滅,美國曆史學家稱這次軍事衝突為〝聖克萊爾慘敗(St.Clairs defeat)″,或〝沃巴什戰役(Battle of the Wabash)〞。

  沃巴什戰役〞是美國曆史上美國聯邦政府與美土著印第安人諸多次戰爭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也是最失敗的一次,至今為止依然被認為是美國陸軍軍事史上最大的羞恥,後世史學家稱之為〝克萊爾災難(St.Clairs disaster)"。(待續)





2011
124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