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脫胎換骨 走向聯邦

(2011-10-07 14:47:08) 下一個
夏威夷群島王國王朝風雲( 27)

  美國新上任的威廉.麥金利總統,是位才智過人而務實之士,他既不像民主黨斯蒂芬.克利夫蘭總統那樣的同情前夏威夷王國,但也不盲從於共和黨對夏威夷群島的野心勃勃。

  1898年三月初,威廉.麥金利總統就職後,曾與夏威夷共和國副總統兼合並會主席亨利.庫珀見了一麵,並且言談甚歡,彼此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僅此一次,為了避嫌,威廉.麥金利總統再也沒有接見過亨利.庫珀,或者任何其他夏威夷共和國官員。          

  威廉.麥金利總統已經決定要將夏威夷群島據為己有,因此更加有意地與夏威夷共和國的政府官員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以免留下話柄。夏威夷共和國司法部長威廉.史密斯對他的政府同僚們感歎說:〝現任美國政府和前任美國政府的不同,就像白天與黑夜一樣。〞

  威廉.麥金利總統為了穩定住夏威夷共和國的政治與經濟,他運用影響力,使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了對夏威夷共和國的貿易優惠待遇法案,使夏威夷群島的主要產品,比如原糖和水果等,可以免稅自由進口美國,從此以後,夏威夷群島的經濟和政治兩大命脈,更深更廣地依賴著美國,同時也為美夏兩國的合並墊定了進一步的堅實基礎。

  夏威夷群島問題自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開始,漸漸地成了美國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從政客到老師,從總統到商人,從曆史學者到新聞媒體,都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威廉.麥金利總統雖然不想一下子就將夏威夷群島合並到美國的聯邦體係來,但卻是絕對的不允許任何其他的強權政治插手夏威夷群島的內外政治。他為了確保夏威夷共和國不被歐亞列強侵略起見1900430將美國國會通過了的《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組織法(The Territory of Hawaii Organic Act)》簽署成美國的公眾法律,自此,夏威夷群島的命運,就與美國綁捆在一起。  

  由於有了《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組織法》,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清除了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道路上的所有障礙。美國政府也根據同一法案,開始向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派遣州長和官員,自此以後,美國政府已經用實際上的行動,將夏威夷群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按照《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組織法》,隻有美國總統有權委派夏威夷州長,美國政府從1900年至1959年的五十九年期間,前後總共由九位美國總統派遣委任了十二位州長。  

  十二位州長是由威廉.麥金利總統派遣委任的桑福德.杜爾(1900-1903)在威廉.麥金利總統被無政府主義狂熱活動分子利昂.爾戈什(Leon Lzolgosz)刺殺斃命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派遣委任的喬治.卡特(1903-1907)和華代爾.菲爾雅(Walter Frear1907-1913)伍德羅.威爾遜總統(President Woodrow Wilson)派遣委任的盧修斯.平克姆(Lucius Pinkham,1913-1918)和查爾斯.麥卡錫(Charles McCarthy,1918--1921)美國總統史上最貪汙腐化的華侖.哈定總統(President Warren Harding)派遣委任的華萊士.法靈頓(Wallace Farrington,1921-1925)任期滿後喀爾文.柯立芝總統(President Calvin Coolidge)將他留任又幹了一任(1925-1929)赫伯特.胡佛總統(President Hebert Hoover)派遣委任的羅侖士.賈德(Lawrence Judd,1929-1934)美國曆史上唯一四次連任的弗蘭克林.迪蘭努.羅斯福總統(Presiden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派遣委任的約瑟夫.波因德克斯特(Joseph Poindexter,1934-1938)任期滿後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又將他留了一任(1938-1942)約瑟夫.波因德克斯特兩任屆滿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又派遣委任了英格拉姆.斯坦巴克(Ingram Stainback,1942-1946)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病逝任上,哈裏.杜魯門總統(President Harry S.Truman)將他又留一任(1946-1951)另派遣委任歐爾仁.朗戈(Oren Long,1951-1953)赴任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派遣委任的塞繆爾.金恩(Samuel King,1953-1957)和最後一任派遣委任的威廉.奎恩(William Quinn,1957-1959) 

   對於美國應否合並夏威夷群島的問題,美國朝野並沒有共識。美國政府方麵亦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理由;許多沒有遠見卓識的短視政客他們反對美國與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合並的理由說起來叫人覺得幼稚和可笑。

  他們擔心的倒不是美國的領土或版圖,也不是什麽美國的安全或利益,而是擔心美國一旦和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合並後,美國聯邦國會裏會有東方人種的國會議員代表。  

  在這批為數眾多的種族主義議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首推來自密蘇裏州(Missouri)的錢普.克拉議員(Senator Champ Clark),這個充滿種族歧視和認為白人至上的封建家夥,居然在美國聯邦國會的大庭廣眾上,不知羞恥地咆哮叫囂道: 

  〝如果在美國國會大廳裏,忽然間出現一位來自夏威夷州的的中國參議員,那該怎麽得了?這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種羞恥和侮辱嗎?中國人是永遠不配作為美國公民的!當我們看到一位背上拖著一條豬尾巴辨子,手持念珠的異教徒,從國會議員的椅子上站起來,操著清朝式的英語來和我們談論我們的國家大事時,我們該如何的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呢?我們又如何去向我們的子孫後代交代呢?〞 

  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在錢普.克拉克之流的眼中,還不如一條狗。他們很清楚地知道中國人在夏威夷群島上占了大多數,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的一部份後,那裏必然會產生華裔聯邦參議員,雖然這將是他們的夢魘,故且不論他們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但這一場夢魘都遲早會發生的。 

  曆史是順著兩條方向來發展的,那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曆史亦是諷刺性的。我不知道錢普.克拉克參議員是如何向他的子孫後代交代,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調整他那充滿種族偏見的心態,但是我知道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成為美國第五十個州後,不但第一位民選副州長是中國人,而且第一位被夏威夷人民派到華盛頓的民選聯邦參議員,也是中國人。  

   曆史之神會毫不客氣地諷刺那些無恥之流的。在這裏,我們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位代表著夏威夷群島人民利益的中國聯邦參議員,到達國會山莊後,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意,他的辦公室,居然就在那位叫囂得最厲害的錢普.克拉克正對麵! 

   那位叫囂著反對中國人最厲害的錢普.克拉克,每天進出辦公室,都要看見這位背上並沒有什麽豬尾巴辮子,也沒有什麽手持念珠的異教徒,而是一位風度翩翩、灑脫出眾的華裔聯邦參議員時,其中滋味,真是冷暖自知了。  

  時間飛逝,光陰荏苒,歲月不留情,夏威夷群島就在各路勢力的激蕩之下,江河日下的一天天的過去了。夏威夷共和國政府領導人用盡全力,在美國各地推動著美夏合並運動,尤其是夏威夷共和國的代表洛林.瑟斯頓,更在理論上猛下功夫,大作文章。

  洛林.瑟斯頓為了在輿論上有個統一觀點,特意出版了一本專著《合並夏威夷手冊(A Handbook on The Annexation of Hawaii)》。從曆史上、實際上和利益上來證明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的正確性,同時有力地回答了反對者的挑戰。  

  在美國軍隊中,尤其是在美國海軍中那些高級領導者,更是對夏威夷群島必得之而後快,這可以首推當時擔任美國海軍助理副部長的西奧多.羅斯福為代表。西奧多.羅斯福高瞻遠矚,遠見卓識,他很清楚夏威夷群島珍珠港的軍事價值,和夏威夷群島對美國本土的戰略價值,是任何地方都沒法取代的。

   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一個並非空穴來風的假設:如果夏威夷群島落到了日本人或者英國人手上的話,美國還能睡個好覺嗎?世上之事,真的是萬般皆天定,半點不由人。當時又有誰知道,西奧多.羅斯福此話竟然一語成讖,若幹年後,日本人果真偷襲了夏威夷群島海軍軍事基地珍珠港!

  西奧多.羅斯福就曾對著紐約的一大批共和黨大佬們發表演說:〝況且,美國並沒有發明或者是刻意的去創造出夏威夷群島,而是夏威夷群島與生俱來的就在美國的身邊。〞西奧多.羅斯福力排眾議,堅持不懈地主張美國與夏威夷群島應該盡快合並,以免夜長夢多。

  1897年四月,時來運轉的西奧多.羅斯福官拜美國海軍副部長,負責編排發展美國超級巨無霸戰艦,兼負責太平洋艦隊的擴充,夏威夷群島的去留問題,正好落在他的手裏。新年過後,西奧多.羅斯福為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事件發表了一篇專論,《美國海軍的需要(The needs of the Navy)》文中直截了當的說:    

  〝我們必須要將夏威夷群島拿下來,就像我們必須將美國海軍按照美國強盛的需求不停地擴大建設一樣,夏威夷群島是不會永遠就這樣孤立著的。我們可以盲目地忽視自己的利益,但是我們卻沒有權利去預期其他強權們也會效法我們忽視他們本身的利益!假如夏威夷群島不成為美國的一部分的話,那麽我們將無可爭辯地看見夏威夷群島成為歐亞強權的領土。〞 

  美國海軍中有一位德高望重又素受朝野敬重,叫作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Captain 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軍戰略專家,他多年來一直極度重視夏威夷群島的軍事價值。阿爾弗雷德.馬漢為夏威夷群島的將來與其軍事價值,寫了一篇論文《二十世紀的展望(A Twenty Century Outlook)》西奧多.羅斯福看後,大為讚賞,感同身受。 

  西奧多.羅斯福在答複阿爾弗雷德.馬漢的建議書中說:〝如果我有權力的話,我明天就將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為一國。〞由此可見西奧多.羅斯福對夏威夷群島之重視程度。西奧多.羅斯福之夏威夷群島政治立場,是堅定不移而旗幟鮮明的。

  被美國人譽為〝美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軍事戰略家"的阿爾弗雷德.馬漢於1840年9月27日在紐約州西點市(West Point,New York)出生,他的父親丹尼斯.哈特.馬漢(Dannies Hart Mahan)是美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的教授,他的母親瑪麗.海侖納.馬漢(Mary Helena Mahan)是一位護士。

   1890阿爾弗雷德.馬漢在他的論文《1660-1783年以來的海上力量(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1660-1783)》中指出〝海上力量越大的國家對國家間的影響越大(Countries with greater naval power will have greater worldwide impact)的理論。

  其餘的主要論文如《海灣與內陸水湖(The Gulf and Inland Waters)》、《海上力量在1660-1783年間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1660-1783)》、《美國海軍與未來的關係(The Future in Relation To American Naval Power)》、《1812年戰爭與海上力量的關係(Sea Power in its Relations to the War of 1812)》、《海軍戰略:陸地實戰和策劃的比較(Naval Strategy: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ilitary Operations on Land)》和《美國獨立戰爭中海軍的主要戰役(The Major Operations of the Navies in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等一百餘篇海軍軍事觀點,至今依然是主宰美國海軍的中心戰略思想和信條也成為美國海軍將領與領導層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國海軍為了肯定和紀念這位眼光遠大的海軍戰略家,將海軍學院的大廳命名為〝阿爾弗雷德.馬漢大廳",另外以數條軍艦命名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馬漢號(USS Mahon)"。

  阿爾弗雷德.馬漢的中學就讀於在馬裏蘭州西部的聖詹姆斯學校(Saint James School),畢業後轉至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由於各人興趣的關係,他不理會雙親希望他從商的願望,轉至美國海軍學院(Naval Academy)攻讀,1859年以全班第二名的優秀成績畢業。

  畢業後,阿爾弗雷德.馬漢開始在美國海軍服役,積功升至〝沃楚瑟號(USS Wachusett)"艦長,1906年,升為美國海軍少將。但是他的興趣並不在指揮戰鬥而是在美國海軍曆史和戰略思想上。

  1885年開始,阿爾弗雷德.馬漢執教於海軍戰爭學院(Navsal War College)。1886年6月22日,阿爾弗雷德.馬漢接掌退休的斯蒂芬魯斯海軍少將(Rear Admiral Stephen Luce)的職位,成為海軍戰爭學院院長,任期於1889年1月22日任滿。1892年7月22日,阿爾弗雷德.馬漢再度接掌海軍戰爭學院院長職位,直到1893年5月10日為止。

  阿爾弗雷德.馬漢的極力支持複興美國前賢的〝顯然天命論"觀點,深深影響著整個美國海軍的霸權主義思想,在他的理論鼓吹下,美國在1900年時,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海軍大國。阿爾弗雷德.馬漢的海軍戰略思想威力,超越了地域,甚至影響了日本、法國和英國等的海軍思想。

  1887年,西奧多.羅斯福到海軍戰爭學院進修,與阿爾弗雷德.馬漢成為莫逆之交。阿爾弗雷德.馬漢的遠大戰略思想,使這位美國未來總統更加堅定了要吞並夏威夷群島的決心。1914年12月1日,阿爾弗雷德.馬漢因心髒病謝世,得年七十四歲。

  美國是一個尊重人才和專家的國家。由於阿爾弗雷德.馬漢的權威海軍戰略專家地位,因而他的言行,必然受到美國輿論界和聯邦國會議員們的重視和尊敬。阿爾弗雷德.馬漢在美國國會的外國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作證時說:

  〝夏威夷群島在美國全球性巨大戰略價值上,是其它地方不可取代的。前陣子美國為了幫助古巴擺脫西班牙的殖民地統治,不惜與西班牙宣戰。1898年5月1日,美國海軍戰艦在美國高級海軍將領喬治.杜威艦長(Captain George Dewey) 的英勇指揮下,於菲律賓馬尼拉港灣(Manila Harbor)外,將西班牙海軍艦隊,一舉擊沉,一個不漏的將之全送進了海底。

  此一漂亮的遠洋海戰,更為從十六世紀以來就被西班牙王國霸占的菲律賓解放奠定了基礎。數星期後,美國海軍戰艦亦在加勒比海,朝著西班牙戰船開炮,同時打響解放古巴的戰鼓。

  這些活生生的實例可以證明一點,海島國家尤其是在美國身邊的海島國家,美國是必須要緊緊地控製住。因此夏威夷群島問題,已不是什麽國際問題,也不是什麽法律問題,而是美國自己的切身問題,更是美國沒有選擇的內政問題。〞

  阿爾弗雷德.馬漢這番遠見卓識的公開雄辯,為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行動鋪平了意識形態方麵的道路。來自南達科他州的詹姆斯.亨德森.凱爾聯邦參議員(Senator James Henderson Kyle, South Dakota),就阿爾弗雷德.馬漢的理論,公開提出四個問題請他解析: 

  第一,美國如果占領夏威夷群島,是加強還是減低美國的國力?第二,假如戰爭發生,美國是否因為有夏威夷群島而需要更多的海軍力量來保護美國的太平洋海岸線?第三,如果發生戰爭,強敵可否繞過夏威夷群島,而尚能直接突擊美國的太平洋海岸線?第四,這種突擊,會否使美國運煤船對美國戰艦的供應,產生不良的影響?

  阿爾弗雷德.馬漢就這四個問題回答說:

  〝站在美國的軍事觀點來說,將夏威夷群島歸為己有,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隻會加強而不會減弱美國的國力。假如沒有夏威夷群島的天然保護屏障,美國需要增加大量的海軍軍事力量來保護其長達數千裏的太平洋海岸線邊界。

  夏威夷群島的軍事價值,在於使任何入侵者得不到其軍事行動所必須的煤炭供應,而任何戰艦沒有了這種後勤補給線,將不會也不敢對美國本土冒險犯難。夏威夷群島本身並不具備任何的軍事力量,所以幾乎是不可能抵擋住任何的軍事進攻。夏威夷群島如果被任何強權占領的話,那將會是美國國防夢魘的開始。

  美國不但需要增加大量的軍事力量來保護自己,還得為夏威夷群島不被其他強權占領而疲於奔命。夏威夷群島位於美國和亞洲的中間,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天然軍事基地,誰掌握住夏威夷群島,誰就是掌握住整個太平洋的戰略霸主。

  另外在經濟的觀點上來說,夏威夷群島亦是整個亞洲貿易的轉運站,替美國帶來的潛在利益是無法估計的。所以,站在美國的切身利益和國防戰略來說,美國對夏威夷群島的合並,已經是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

  阿爾弗雷德.馬漢堅定有力的國會證詞,滔滔不絕的雄辯,無可爭辯的論證,使坐在美國國會外國關係委員會的議員們,無一不連連點頭稱是。他的夏威夷群島理論和證詞,通過美國新聞記者的廣泛宣傳,立即起了立竿見影的功效,美國人民覺得已經可以接受夏威夷群島了。 

  在美國國會裏,也有與西奧多.羅斯福和阿爾弗雷德.馬漢等人持有相同觀點的議員。其中共和黨參議員亨利.卡伯特.羅德茲(Senator Henry Cabot Lodge),就是位遠見卓識的積極推動者。美國國會順水推舟,借力打力,順天應人的召開關於美國與夏威夷群島的公開辯論和表決會議。

  1897年6月23日,約翰.摩根參議員在美國國會參議院遞進《參議院二二六三號議案》,要求美國國會立法,規範美國和夏威夷群島合並的程序,和要求美國認可夏威夷群島為美國國家領土。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來自密西根州(Michigan)的喬治.斯波爾丁(U.S.Congressman George Spalding)和威廉.金恩(U.S.Congressman William King)聯手遞進此類的提案要求美國盡可能快速地與夏威夷群島合並提案同時要求如果美國總統不同意合並夏威夷群島的話美國國會將會對夏威夷群島加征兩倍的生糖進口稅。

  1898年3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國關係委員會》發表政治報告,主張美國應該無條件地與夏威夷群島合並;1898年5月1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外國關係委員會》亦同時通過相同的提案,主張美國應該無條件地與夏威夷群島合並。

  1898年6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就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提案,進行全院表決,結果是四十二票同意,二十一票反對,輕舟過關。1898年6月1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也就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提案,進行全院表決,結果是兩百零九票同意,九十一票反對,輕鬆成功。

  曆史發展至此,夏威夷群島的前途和命運,已經不由自主地被美國人確定下來了!美國與夏威夷群島的合並,大勢所趨,遂成定局。

  對夏威夷群島來說,1898年是一個宿命之年。整個政治形勢,急流之下,狂瀾激蕩,波濤洶湧,莫與能擋。來自內華達州的美國聯邦眾議員弗朗西.格裏菲.紐蘭(US Congressman Francis Griffith Newlands)向美國聯邦國會提出美國立即與夏威夷共和國合並的議案,於189874日通過,是為將夏威夷群島脫胎換骨,走向聯邦的《紐蘭茲決議案(The Newlands Resolution)》。

  紐蘭茲決議案》通過後,美國聯邦參議院議長,即美國第二十四任聯邦副總統加勒.奧古斯圖.霍伯特(Vice President Garret Augustus Hobert)與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議長佩因.西裏舒(Payne Serexoe,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Pro Tempore)當天就簽字認可,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威廉.麥金利總統在三天後189877將之簽署成美國聯邦公眾法律。

  紐蘭茲決議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立法,建立〝美國領土夏威夷(Territory of Hawaii)",附加三條決議:

  第一,美國總統委任成立其中最少要有兩位是夏威夷居民的五人委員會,來處理有關夏威夷群島的立法和行政職務;第二,該五人委員會是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認可始得上任;第三,美國總統支付一百美元,使《紐蘭茲決議案》成為有效的美國公眾法律。

  五人委員會的成員是前桑福德.杜爾、華代爾.菲爾雅、約翰.摩根、謝爾.默爾.庫洛(Shelby Moore Cullom)羅伯.羅伯.希爾(Robert Roberts Hill)。這五人都市是當時的重量級人物:桑福德.杜爾是前夏威夷共和國的總統,華代爾.菲爾雅是前夏威夷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約翰.摩根是美國民主黨聯邦參議員,謝爾.庫洛姆是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他曾是伊利諾州的第十七任州長,羅伯.希爾是美國第十三任聯邦副國務卿。

  1898年8月12日,在檀香山的艾奧蘭尼皇宮的台階上,舉行了主權移交儀式,美國海軍陸戰隊儀仗隊在美國國歌悠揚的音樂下,將艾奧蘭尼皇宮屋頂上的夏威夷共和國的米字旗降下,升起了美國國旗,自此以後,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利堅合眾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對夏威夷群島的土人來說,1898年8月12日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因為他們的皇朝和王國,已經自此一去不複返,他們沒有參加在艾奧蘭尼皇宮台階上的主權交接儀式,也沒有參加任何的慶祝,就像他們的前夏威夷王國王朝廢後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一樣,全都自我封閉在家裏,默默哀傷。

  紐蘭茲決議案》的立案人弗朗西.紐蘭茲是一位平庸的政客,沒有什麽業績可言。他於1846828日在密西西比州納切茲市(Natchez,Mississsippi)出生,畢業於耶魯大學,在首都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n College Law School)"—現在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School)"--進修法律,1869年畢業後從事職業律師。

  弗朗西.紐蘭茲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好律師,但卻是位有遠見的商人,他看準了美國首都房地產的前景,於是和家人傾盡全力,大量收購在華府近郊的馬裏蘭州蒙哥馬利縣(Montgomery County, Maryland)的便宜農家土地,曆史的演變證明了他的確是眼光獨到,舍維(Chevy Chase)貝塞斯(Bethesda)和洛克維爾(Rockville)等地的飛快發展,使弗朗西.紐蘭茲成為富甲一方的財主。弗朗西.紐蘭茲於19171224日聖誕平安夜,在華盛頓安詳謝世,享年七十一歲。

  就在美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聯席通過夏威夷群島和美國合並案後的兩天,美國前總統斯蒂芬.克利夫蘭心中百感交集,黯然神傷。他給他的前美國司法部長理查德.奧爾尼去了一封私人信函,說出他積壓在心中多年的憂慮和傷感:

〝現在夏威夷群島是我們的了!我回顧前塵往事,從第一天我處理夏威夷群島亂七八糟的事情開始,我就倒足了胃口,我為這件事務而感到羞恥無比!〞

  美國前總統斯蒂芬.克利夫蘭雖然對此覺得〝羞恥無比〞,但是現任的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卻正好相反,他不但絲毫沒有〝羞恥無比〞,反而顯得興奮無比,甚至於興奮得有點迫不及待。美國國會通過夏威夷群島和美國合並案的第三天,也就是美國國會秘書長將議案正本送到他辦公桌上的當天,他就大筆一揮,將之搞定了!   

  1898年7月7日,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立即批準了美國參眾兩院的夏威夷群島與美國合並議案,將之簽成美國公眾法律。在美國,按照美國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政治傳統,所謂的夏威夷群島問題,已成為昨日黃花,不必再多談論了。美國朝野都已經準備好了接受夏威夷共和國為美利堅合眾國大家庭的一份子,剩下來的是一個象征性的主權移交儀式。

  1898年7月14日,美國與夏威夷群島合並成功的消息傳到了檀香山。一時間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興奮有人悲,複雜的情緒籠罩在夏威夷群島上每一個角落。正在美國度假的前夏威夷王國王朝廢後莉迪亞.李琉歐卡蘭妮得知這個傷心的消息後,於1898年8月2日,夏威夷共和國將主權移交給美國的前十天,趕回檀香山。

  美國政府為了保證夏威夷共和國主權移交的順利和安全,特別安排了兩艘美國海軍戰艦,停泊在檀香山外海,艦上軍兵,全天候一級備戰,以防萬一。

  1898年8月12日,是夏威夷共和國在這個太平洋群島上行使職權的最後一日。這一天一大早,美國海軍陸戰隊派了兩支儀仗隊,踏著整齊劃一的軍步,從岸邊朝著檀香山帝王街的夏威夷共和國行政大樓,即以前的艾歐藍尼皇宮進發。

  國海軍陸戰隊儀仗隊在那裏與夏威夷共和國國民軍合並為一,共同迎接曆史性時刻的到來。在簡單而隆重的主權移交禮台上,身穿禮服的美國派駐夏威夷共和國資深全權代表哈羅德.馬爾什. 西沃爾(Senior Reprensentative Minister Harold Marsh Sewall),首先代表美國政府宣讀由美國參眾兩院聯案通過,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簽字批準的《美國與夏威夷共和國合並命令書》。 

  夏威夷共和國總統桑福德.杜爾接著站在講台上,作出簡短的禮貌性回應致詞,代表夏威夷共和國接受美國政府這個劃時代決定。夏威夷共和國國歌《夏威夷風情(Hawaii Ponoi)》作出最後一次官方演奏,算是替夏威夷王國王朝送終,也算是為夏威夷共和國的獨立,劃下一句漂亮的休止符。

  隨著夏威夷共和國國歌夏威夷風情的嘎然而止,夏威夷共和國國旗慢悠悠地降下。美國海軍陸戰隊禮儀官,用熟練手法將這麵夏威夷共和國國旗,疊成整齊的三角形,雙手捧著,走到前夏威夷共和國總統桑福德.杜爾麵前,恭敬地交給他,禮儀官立正,予桑福德.杜爾一個最高禮節敬禮。 

  這麵為夏威夷王國送終的夏威夷共和國國旗,應該是有保存價值的。可是桑福德.杜爾對這麵值得保存的國旗一點也不在乎,視之如破鞋,他將這麵國旗剪成了數十塊小片,現場就分給了白人小孩子們作為收藏品。

  美國海軍陸戰隊禮儀官一轉身,喝聲軍令,美國海軍陸戰隊儀仗隊,就整齊劃一地全體起立,開始演奏美國國歌〝閃亮的星條旗(The Star Spangled Banner)〞。隨著美國悠揚的國歌音樂,一麵全新的美國國旗悠悠升起。駐泊在夏威夷群島外海的美國海軍戰艦〝費城號(USS Philadelphia)〞和〝莫希幹號(USS Mohican)〞同時鳴放二十一響禮炮,以示慶祝從此以後,這麵莊嚴的星條旗,開始飄揚在夏威夷群島的大街小巷。

  桑福德.杜爾緊接著在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阿爾伯特.賈德大法官的監誓下就任為首任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州長(Governor of the United State Territory Hawaii)

  夏威夷王國王朝覆亡了!夏威夷臨時政府消失了!夏威夷共和國也退出曆史舞台了!夏威夷群島人民也隨著曆史之神的安排開始了美國公民的新生活。

 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的疆土後,並非即可自動地成為美國的一個聯邦州;美國領土(Territory)和美國州(State)是兩會子事。根據美國的法律,美國的州,一定是美國的領土;但是美國的領土或托管地,卻不見得就是美國的州。目前的關島(Guan)、波多黎哥(Purto Rico)和維京島(Virgin Island)等地,都是美國的領土或托管地,但都不是美國的聯邦州。

  夏威夷群島於1898年與美國合並後兩年,於1900年成為美國領土,這種狀況,總共維持了長達五十九年,一直到1959年8月21日,才正式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個州。美國有五十個州,但是有不少的海外美國領土。

  美國的海外領土分為合法實體(Incorporated)、未被承認的合法實體(Unincorporated )、未組成的合法實體(Incorparated unorganized)與租約(Lease)四種。

  美國海外的領土憲法必須經過美國聯邦國會通過認可後始被冠以〝合法實體美國領土"頭銜否則是為〝未被承認的合法實體美國領土"。合法實體美國領土被美國政府視之為美國不可分割的完整版圖的一部分。美國由1789年至1859年的七十年間,共有三十一塊海外合法實體美國領土。

  現在的波多黎各、關島、北馬裏亞納群島(Northern Mariana Islands)和美國維京島(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等即是實例也。  

  美國由1856年開始擁有了第一塊海外未被承認的合法實體美國領土直到如今依然有幾處的海外未被承認的合法實體美國領土存在比如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American Samoa Islands)、維克群島(Wake Islands)、中途島(Midway Islands)、約翰遜珊瑚島(Johnson Atoll)、貝克群島(Baker Islands)、赫蘭德群島(Howland Islands)、賈維斯群島(Jarvis Island)與京曼暗礁島(Kingman Reef)等即是也。 

  未組成的合法實體的最好例子就是南太平洋的巴爾米拉珊瑚群島(Palmyra Atoll Islands),巴爾米拉群島是距離夏威夷群島檀香山南一千英裏外,方圓涵蓋一點五六平方裏的五十個大小群島。

  夏威夷群島於1898年成為美國的海外領土,並在1900年4月30日成為美國海外合法實體美國領土時,巴爾米拉群島跟隨夏威夷群島,亦成為美國海外合法實體美國領土。

  當夏威夷美國海外合法實體美國領土於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個聯邦州時,巴爾米拉群島並沒有跟進,它成為美國一直至今未變的海外一塊未組成的合法實體的領土。

  另外一種美國海外領土是屬於〝租約〞回來的土地,最好的例子就是因為美國巴拉克.奧巴馬總統一上任就下令將之關閉在古巴關塔那摩灣(Guantanamo Bay,Cuba)專關恐怖份子的監獄,麵積隻有四十五平方公裏大的關塔那摩灣是屬於古巴的領土。

  在美國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的大原則下,加勒比海被視為美國的天然勢力範圍,不容任何國際勢力參插活動。

  美國聯邦國會於1898年4月19日應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的要求,通過了《泰勒爾修正案(Teller Amendment)》,為了不允許被打敗的西班牙人回來鬧事和〝替古巴人看好古巴和保障古巴的獨立〞,允許美國海軍長駐古巴,來防止帝國主義小偷的紅眼症,並撥款興建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

  1898年4月19日美國聯邦參議院以四十二票同意,三十五票反對的結論,通過了支持古巴獨立的議案;美國聯邦眾議院在同一天以三百三十一票同意,六票反對的一麵倒意見,通過了同一議案;次日,即1898年4月20日,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將之簽成美國法案後,立即向盤踞在古巴已經四百年的西班牙帝國下達最後通牒,限期走路。

  西班牙帝國大怒,宣布與美國斷絕邦交。美國聯邦國會不甘示弱,於1898年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戰,一場由1898年4月25日至1898年8月12日的〝美西戰爭(Spanish-American War)"爆發。

  日落西山的西班牙帝國以全盤敗北告終。西班牙帝國於1898年12月10日與美國在巴黎簽訂了使西班牙帝國從此變為破落戶的《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 將古巴、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拱手讓給美國。 

  1868年10月10日,古巴宣布脫離西班牙帝國獨立。1902年5月20日,古巴宣布解除美國占領而獨立。1902年5月20日,在美國當選為古巴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的美國人圖馬斯.埃斯特拉達.帕爾瑪(Tomas Estrada Y Palma)宣誓就職。

  1903年2月23日,以每年兩千塊美國金幣,後來又把租金修正為每年四千零八十五美元的價格,租下古巴最東南角上的四十平方裏土地為軍事基地。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成功,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上台,就像所有的獨裁暴政一樣,第一件事是將古巴共和國的四年總統製該為無限任期製,然後就開始當其古巴土皇帝,大撈特撈,大貪特貪,假革命之命,富自己的腰包,現在菲德爾.卡斯特羅家族是世界上排名前茅裏的超級富豪。

  菲德爾.卡斯特羅上台後,美國不動聲色,照舊按時交付租金。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存了第一張支票到銀行後才發現有點問題,因為這表示新古巴政權已經〝承認了〞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合約的合法性,可是為時已晚,用木劍和大恐龍比武,結果就像唐吉.柯德與風車大戰一樣,菲德爾.卡斯特羅在上台後與美國交手,就吃了敗仗,古巴關塔那摩灣至今依然掌握在美國手裏。

   實力是所有政治的決定因素,美國與古巴沒有邦交,但是依然在〝租〞著古巴的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這成為菲德爾.卡斯特羅一生之最疼。

  美國一如其它的國家一樣有著海外領土的主權歸屬問題,到目前為止,在南美洲尚有三個島嶼的爭執還沒得到合理的解決,那就是與哥倫比亞共和國(Republic of Colunbia)與牙買加共和國爭奪的巴焦.努埃沃(Bajo Nuevo Bank)、塞拉尼亞(Serranilla Bank)和與海地共和國爭奪的納瓦薩群島(Navassa Islands)。

  美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凡事必須要依法行事,法治是美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是美國的立國原則,這也是為什麽美國的社會,能夠融合著全世界各種各樣人口於一地,而不至於混亂的基本原因。

  1900430美國威廉.麥金利總統簽署了關於夏威夷群島與美國關係的法律文件確認並且成立了《夏威夷美國領土法案》,開始委派行政長官到夏威夷領土政府首都檀香山赴任。     

  1959年年初美國聯邦國會開始就夏威夷領土政府歸化成為美國聯邦州議案進行研究和辯論。195924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美國國會眾議院內政與島嶼事務委員會(Commmittee of Interior and Insular Afair)首先搶灘就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歸化為美國聯邦一案舉行投票結果是無條件全票通過;195933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同樣的委員會亦毫無二致地通過相同的提案。 

  這個參眾兩院第一炮勝利的消息,使整個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陷進近乎瘋狂的興奮中!1959年3月3日,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州長威廉.奎恩,下令全島為此巨大的美好消息而大事慶祝。從電視鏡頭中可以看見滿街滿巷,都是喝酒跳舞的人群,七彩繽紛的氣球,掛滿了檀香山的每一條大街和小巷。

  在威廉.奎恩州長和約翰.伯恩斯參議員的全力合作推動下,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在1959年3月11日,通過了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歸化為美國聯邦州的議案;第二天,美國聯邦國會的眾議院,亦通過了相同的議案。夏威夷群島的曆史發展,至此又再更上一層樓。夏威夷群島之繼阿拉斯(Alaska)後成為美國聯邦第五十個州,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幾分鍾之後,美國國會兩院通過的消息傳達到了檀香山,整個夏威夷群島開始歇斯底裏地熱鬧起來!在這個景色宜人的春天,全夏威夷群島的人們,已經沒心思上班,全都跑到大街上喝酒跳舞,瘋狂慶祝!商店裏的酒肉,全被慶祝的人群一搜而空,每一家酒吧,都是滿滿的狂歡人群。

  那一天,飲空的啤酒瓶子,在檀香山街頭堆積得如一座座小山丘,遍地皆是;繡有五十顆星星的新美國國旗,飄揚在千家萬戶門前,飄揚在每一棟建築物上,也飄揚在夏威夷群島人民的心海裏,夏威夷群島人民的人心去向,清楚地寫在此情此景上。

  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成為美國的新州之議案,剩下最後一道法律程序:必須經過夏威夷群島人民的點頭同意。1959年6月27日,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按照法律程序,依法舉行全民公投,共同決定自己和夏威夷群島的將來與前途。

  當天的投票結果就出來了:全夏威夷群島的兩百四十個選區裏,有兩百三十九區讚成,一區反對,正式的統計是一十七票讚成,一票反對。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聯邦州的公投提案,以絕大多數的同意票通過。

  夏威夷群島人民用選票告訴全天下,他們絕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將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歸化成為美國聯邦大家庭的一份子。唯一的一張反對票是來自尼胡島,原因很簡單,因為尼胡島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夏威夷群島土人,這個結果,如果從曆史的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也是不足為奇的。

  1959年美國版圖大豐收,一年進帳二大州。這年的1月3日,美國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President Dwight David Eisenhower)在首都華盛頓白宮簽字,將1867年3月30日以每畝二分美元(2 cents per Acre)價格,從蘇俄沙皇那裏買回來的阿拉斯加(Alaska)歸化為美國第四十九個聯邦州。

  對美國政府來說,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聯邦州的程序,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著美國總統的最後簽字成案。1959年8月21日,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在首都華盛頓白宮,為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的歸化舉行簽字儀式。

   簽字後,這位出身美國西點軍校,曾領導著盟軍擊敗德、意、日侵略者的五星上將,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宣布:〝美國國會要求就夏威夷群島歸化成美國聯邦一州的所有法律程序,全部依法完成。我僅在此宣布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自此與美國其餘之州一樣,完全平等地成為美國聯邦一州。〞  

   夏威夷群島走過了一千多年的驚濤駭浪,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淒風苦雨,熬過了五十多年的準州歲月,就像一位千嬌百媚的姑娘,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歸宿,懷著驕傲的心態,融向美利堅合眾國的懷抱。

  夏威夷群島本來就有著傳統性民主選舉的製度,歸化成為美國聯邦一州之後,美國政府基於地方自治原則,不再委派行政長官,所以大量的政府空缺,全是經民主選舉的製度產生。 

  威廉.奎恩州長是美國聯邦政府委派到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的最後一位行政長官。由於工作得力,深得民心,加上他親自挑選的華裔副總州長選人詹姆斯.基洛哈(James Kealoha),亦是一位深得民心的民間領袖,兩人輕易地當選為夏威夷州的首任州長和副州長。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首位華裔民選副州長。中國人的樸素耐心,勤奮忠誠,終於得到夏威夷州人民的認可與肯定。

  有趣的是威廉.奎恩州長的競選對手他的好友約翰.安東尼.伯恩斯(John Anthony Burns)的副州長候選人威廉.理查德遜(William Richardson)也是一位有華裔血統的民間領袖。

  約翰.伯恩斯和威廉.理查德遜雖然雙雙落選但是由於都是華裔的關係因而大大地提高華裔在夏威夷州的社會地位自此以後在夏威夷群島上在美華人更加使人刮目相看。 

  夏威夷州精彩絕倫的政治發展,並非全顯示在州長的競爭上,在激烈的美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爭奪戰中,亦打破了美國白人獨占美國政壇的神話。

  夏威夷州兩位當選參議員,第一位是美國委任的前夏威夷領土政府州長歐爾仁.朗戈。他財雄勢大,人緣口碑俱好,當選為夏威夷州首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乃眾望所歸,理所當然,毫無使人驚訝之處。 

  按照《美國聯邦憲法》規定,每一個州,不分大小,在美國參議院中擁有兩個席位。夏威夷州第一次美國聯邦參議員大選,有一個人的脫眾出線,具有劃時代的特別意義----鄺友良(U.S.Senator Hiram Leong Fong)。  

  鄺友良成功當選為夏威夷州首任美國參議員。鄺友良於1906年10月15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出生,在家中十一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他於2004518日淩晨一點四十分,因腎髒衰竭而病逝夏威夷檀香山,享年九十七歲。

  原來的名字是鄺友良(Yau Leong Fong)。他父親鄺紹豪(Fong Sau Howe)從中國廣東省到檀香山做農場工時隻有十五歲而與他父親同行來當清潔工的母親林詩(Fong Lum Shee)才是個隻有十歲的小孩子兩人都是典型的〝賣豬仔〞華僑。 

  在美國近代史上,鄺友良保持了幾個第一:他是第一位參加競選美國聯邦參議員的亞裔、第一位參加美國聯邦參議員並成功當選的在美華人、第一位至2007年為止唯一的夏威夷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第一位亦是唯一參加過的美國共和黨黨內初選的美國總統亞裔候選人、第一位在共和黨黨內初選中獲得選票的亞裔候選人,獲得了夏威夷州及阿拉斯加州代表團的選票的在美華人、第一位連任三次,在位十八年,曆經五位美國總統的在美華人美國聯邦參議員、也是第一位被自己的小兒子和媳婦在美國法院提起訴訟,導致宣布他們夫婦兩人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的在美華人公眾人物。

  鄺友良在經濟上雖然遭遇到被自己的小兒子馬文(Marvin Fong)夫婦的常年訴訟而近乎全軍盡沒,但夏威夷人們並沒有遺忘這位使他們驕傲的政治家;除了馬文夫婦外,多達七百餘人參加了他的葬禮。

  鄺友良去世後,夏威夷州長琳達.林格爾(Governor Linda Lingle)下令所有在夏威夷州內懸掛美國國旗和州旗,全部降半旗致哀。美國聯邦參議員井上建(Daniel Ken Inouye)懷念這位老朋友說:〝鄺友良是他那個時代的傳奇,他將永遠活在人們愛戴的記憶裏

  鄺友良從小就吃苦耐勞,樸素自強。四歲開始就在街邊擦皮鞋、送報紙、摘豆子賺錢幫助家庭。自小就讀公立學校,1924年在威廉.麥金利總統中學(President William McKinley High School) 讀書後,在珍珠港海軍基地商業區打工,賺錢準備自己的大學費用。

  鄺友良中學畢業後轉到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攻讀法律,畢業後轉到美國哈佛法學院專修法律,1935年在美國哈佛法學院取得學位後,返回檀香山就任檀香山司法部特別檢察官。

1938年,鄺友良在檀香山成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從事律師業務。可是這種簡單的律師生活,無法滿足他的雄心壯誌,他決定介入公職,參與當地政治。

  同一年,鄺友良代表夏威夷共和黨參加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眾議院議員競選,順利當選。十年後又當選為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眾議院議長(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Hawaii Territorial)。

  鄺友良在擔任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眾議院議長的六年期間,大力推動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成為美國聯邦州的活動。夏威夷美國領土政府成為美國第五十個聯邦州後,鄺友良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     

  1964 年和1968年,鄺友良二度宣布參與美國共和黨美國總統提名競選,並且在美國共和黨大會上得到了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黨代表的全票支持。

  鄺友良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宣布競選美國總統職位的華裔,是第一位夏威夷群島出生的美國公民競選美國總統者,也是第一位獲得美國主要政黨投票的唯一華裔美國總統候選人。

  鄺友良從美國參議院退休後,返回檀香山他的家族擁有的七百二十五英畝農場花園,雖然麵臨著經濟極度的困難和壓力,但他依然每天耕田養花,自得其樂。直到他在2004年8月18日去世前幾天,還在勞動工作。現在他的農場花園,已經向公眾開放。

  世人沒有遺忘鄺友良為夏威夷州和美國所做的貢獻。2005年十一月,在他去世一年後,夏威夷州人民將他確認為夏威夷群島近一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夏威夷人物之一。

  2006818在他去世兩周年紀念日那一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檀香山卡帕拉馬站 (Kapalama Station)的郵政局大樓(Hiram L.Fong Post Office Building)開始投入服務。2006125鄺友良就讀的威廉.麥金利總統中學用他的名字來命名新蓋的商業大樓。 

  鄺友良雖然是夏威夷群島土生土長,但是從來不忘本,一直以自己的華裔背景為榮。他在檀香山白手起家,經商致富,從一無所有到身價百萬,全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他是華人移民夏威夷群島成功的典範。

  商而優則仕,鄺友良從年青時代就積極介入檀香山的政治活動。鄺友良為人豪氣不跋,待人接物,謙和有禮,客氣大方,從來不擺架子。

  這從一件小故事裏,就可見到他高貴人品的一麵。有一次,在美國國會休會期間,鄺友良返回檀香山的老家度假。他穿著一件破衣爛衫,戴著一頂草帽,在自己家的農場花園裏鏟草修花,自我娛樂。

  有一位市民,路經他家農場花園口,看見這位〝園丁〞正在工作,於是大聲呼之:〝喂!鄺友良在家嗎?快去通報一下!〞鄺友良放下鋤頭,摘掉帽子,向他微笑著說:〝我就是鄺友良,有什麽可以幫你忙的嗎?〞其為人之踏實和樸素,由此可見一斑。

  鄺友良之堂而皇之的進入美國聯邦國會的立法殿堂,開創了美國華裔參政的先河,也打破了華裔隻知開餐館洗衣店的古板形象。

  鄺友良用事實告訴全世界,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並不比任何其他民族差。最有意思的是,鄺友良在美國參議院的辦公室,就是設在兩位大名鼎鼎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正對麵。

  那兩位美國參議員是來自美國南方的詹姆斯.斯特羅姆.索爾蒙(Senator James Strom Thurmond),和詹姆斯.伊斯特蘭德(Senator James Eastland)。這是美國參議院中最反動最種族歧視的兩個家夥多年來他們曾經三番五次的發表藐視非洲裔美國人言論極盡種族歧視之能事。

  詹姆斯.索爾蒙是一位保守、封建而公開鼓吹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的美國南方政客,是一位老當益壯的典型官僚主義者。七十年代後,大勢所趨,美國人的民權平等意識開始覺悟,他也隨著無可抵擋的民權潮流而收斂自己的言論。

  詹姆斯.索爾蒙在美國參議院中由1956年11月7日起到2003年1月3日止,共做了長達四十七年之久,一直到一百零二歲才因為行動不便而辭職。他於2003年6月26日乘鶴西歸。在美國國會的資格,無人出其左右,也算是個異數。

  鄺友良和他們兩個人隔著一條走廊的正對門辦公,他們又氣又恨,可是毫無辦法,絲毫奈何他不得。鄺友良在美國聯邦參議員位置上,從1959年8月21日開始至1977年1月3日退休為止,共三任十八年。(待續)

 




2011年10月7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