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風雲際會 人才輩出

(2011-08-27 16:11:06) 下一個
夏威夷群島王國王朝風雲(11)



   沒有立下遺囑就驟然去世的威廉
.魯納裏努皇帝,留下了一場夏威夷王國皇位爭奪戰禍亂。這場夏威夷王國曆史上第二次皇位爭奪戰,導致一場流血衝突暴亂,最後以外來武力幹預解決之,那就是愛瑪.魯棋和戴維.卡拉庫雅的最後武力對決。 

   有限的鯨魚資源被無限的、長期不停地濫捕濫殺,沒過幾年,繁殖量並不大的鯨魚數量就理所當然地衰落,鯨魚在夏威夷王國外海裏近乎絕種。夏威夷群島一度因捕鯨船而帶來的經濟繁榮也一去不複返。   

   國際利益集團是不會放棄夏威夷王國這塊肥肉的,檀香木砍完了,獸皮剝光了,鯨魚殺絕了,於是乎,唯利是圖的國際商人們又把視野,放到夏威夷王國那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來。他們發現夏威夷王國由於有著極佳的氣候和充足的雨水,正是種植甘蔗和大米的理想農耕地。

   誤打誤撞,蔗糖業和大米業,後來雙雙成為夏威夷王國的主要農產品,夏威夷王國人民也因此找到一條長久而正確的經濟出路。水果、大米和蔗糖業成為夏威夷王國主要農產品後,對夏威夷王國經濟效益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段時間,美國人在夏威夷王國的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美國人在短短的數十年間,將夏威夷王國三文治島,發展成為一個商業重鎮。

   此時,夏威夷王國的六大外商中,有四個是美國公司,一個是英國公司,一個是法國公司。由這個現象可看得出來,借助地緣政治的優勢,美國人的經濟勢力已經有著超過英法兩國而獨霸夏威夷群島的架勢。

   美國基督教隨著美國人的商業活動,也逐漸風行起來,三文治島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基督教傳教的基地。從此以後,夏威夷王國的命運就和美國人,以及從美國傳過來的基督教捆綁到一起,美國基督教的到來,使夏威夷王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地緣政治使夏威夷王國人民慢慢地開始習慣於遠英而親美。

   美國長老會基督教有計劃地向夏威夷王國傳播基督福音始於1819年的秋天。美國波士頓〝海勒姆.賓漢傳教團〞在出發前往夏威夷王國之前,其總部給團員們下達一個重要的指示:在夏威夷王國的基督教,必須要徹底本地化。

   他們必須要學會夏威夷群島土人的語言和文字,要用當地土人的語言和文字來傳播耶穌的天國福音,要用當地土人的勞動力和材料,建築崇拜上帝的教堂。

   即使是在興建學校以後,也要用當地的語言和文字來教育當地的人民,和培訓當地土人傳教士,更要用當地的語言和文字,印製《聖經》供當地土人使用。

   這支來自美國麻省的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團,雖然改變了夏威夷群島的麵貌,但其組成的人員,卻不是想象中那麽的龐大。在事實上亦非如此,當年來自美國麻省的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團隻有七對夫妻,五個小孩,和三位在美國受過訓的夏威夷群島土人而已,這就是整個的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團的組合。

   海勒姆.賓漢牧師是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團的中流砥柱。就是他們這幾個人,不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夏威夷群島土人,真是不可思議。

   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團傳教士來到夏威夷王國時,才發現事情並不是他們想象中那麽簡單:因為夏威夷群島土人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但是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士有的是毅力和決心,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風雲際會,在這個關節眼上,出來了一位足以影響整個夏威夷王國人民世世代代的人物,他就是已經在南太平洋群島上居住了六年,來自英國的威廉.埃利斯基督教牧師(Reverend William Ellis)。

   威廉.埃利斯是一位來自英國倫敦的傳奇人物。他於1794年8月29日在英國倫敦出生,父親與早歿的哥哥也都叫威廉,父親是一位工人;母親的名字資料不詳,多種文獻俱以她的姓〝柏德斯伯勒(Bedborough)〞稱之,威廉.埃利斯從少年開始,就在花圃裏工作,所以對養花種樹,特有經驗。

   威廉.埃利斯的全家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特別向往到海外去傳播耶穌基督福音的任務他得到了雙親的同意後報名參加了〝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Christian missionary for the London Missionary)〞,被破格錄取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夏威夷群島土人的命運。 

   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是一個成就非凡的基督教宗教團體,這個宗教團體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派別性,沒有排它性,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一致地堅決反對蓄奴製度。

   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是在1795年,由一批以約翰.賴蘭德牧師(Reverend John Ryland)和威廉.凱裏(Reverend William Carey)等有遠見的英國聖公會信福音主義者在倫敦創立的。

   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主要的對象,是整個非洲大陸和南太平洋群島的原住民,它現在依然存在,更名為〝全球使命理事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威廉.埃利斯就是在1816年,被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派到南太平洋群島從事宗教服務的第一批傳教士。為了掌握住與當地土人的溝通技巧,他首先在大溪地群島外一個叫做〝伊艾美歐島(Eimeo)〞住了下來,開始積極的學習當地的語言、曆史和風俗習慣。

   伊艾美歐島就是現在的法屬摩裏亞島(Moorea),離開大溪地群島隻有九英裏,根據2007年八月的統計,雖然人口隻有一萬六千一百九十一人,但是由於天然風景幽雅,是最好的旅遊度假勝地,其中最美麗的海灣,叫做庫克灣(Cooks Bay),是被詹姆斯.庫克所命名的。

   與威廉.埃利斯同來的尚有另外兩位英國牧師那是約翰.厄斯敏德牧師(Reverend John Orsmond)和約翰.威廉斯牧師(Reverend John Williams) 

   1818年六月大溪地群島的普瑪裏皇帝誤以為這三位衣光整潔的英國牧師有能力為自己從法國人手上奪回江山特意親自帶著人馬跑到伊艾美歐島迎接他們回大溪地群島的華翰尼島(Huahine)當他們三人抵達華翰尼島時所有島上的土人全部湧向碼頭用鮮花和微笑給予他們三人前所未有的盛大歡迎。

   威廉.埃利斯牧師在華翰尼島一住六年,與當地土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學會了大溪地群島土人的語言,為他的傳教工作,奠定了平坦的道路。

   1823年,威廉.埃利斯把家人從華翰尼島搬到夏威夷島,決定在此定居,這個決定,使他與夏威夷群島土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威廉.埃利斯在知道了美國海外傳教團意圖為夏威夷群島土人創建文字係統時,即自動請纓,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根椐夏威夷王國人民的語言和文化,創造一套全新的夏威夷群島文字!

   充滿了宗教熱情的威廉.埃利斯承先啟後,選用羅馬拚音,利用夏威夷群島土人類似大溪地群島土人口語為基礎,為夏威夷群島土人開始造字。

   威廉.埃利斯的愛心、耐心和信心,掀開了夏威夷群島文明曆史的新篇章。經過多少個日以繼夜,多少次反複論證,多少失敗煎熬,夏威夷群島土人第一套完整的夏威夷群島文字,終於大功告成。

   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士利用新建的教堂和學校,全力地推廣這套新文字,他們邊教邊學邊修,整套比英語還容易學習,更容易掌握的夏威夷群島文字逐漸成熟。 

   夏威夷群島文字的印刷品也多了起來。根據夏威夷王國政府文獻記錄,在1825年他們印刷了一百五十萬頁,1830年是五百萬頁, 1837年是一千八百萬頁,1840年首次突破一億頁,兩年後 是曆史性的一億兩千萬頁。

   此時這套夏威夷群島土人文字,已在夏威夷群島被普遍地接受和運用。1873年,十多種夏威夷群島文字雜誌,和超過了一百五十種書籍出版上市。

   1839年5月10日這一天,是夏威夷王國新文字的裏程碑,也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第一部全部采用夏威夷群島文字印刷的《聖經》麵世!

   同一年,在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士的帶領和努力之下,有十三種用夏威夷群島文字印刷刊物,由一家叫〝瓦胡使命出版社(Oahu Mission Press)公開發行。

   令人驚訝的是,1840年時,在夏威夷王國學校和教堂圖書館裏的藏書,已經遠遠超出美國新英格蘭洲的兒童圖書館,成績斐然,有目共睹。這真是了不起的文化建樹!真是了不起的開創文明!夏威夷群島土人及他們的後代都會因此而受益匪淺!

   1824年八月,威廉.埃利斯病重,不得不返回英國倫敦治病,可是病情反反複複,始終不見徹底痊愈,因而不敢返回使他魂牽夢掛的夏威夷群島。

   威廉.埃利斯借著在家休養的機會開始整理有關大溪地群島和夏威夷群島的資料出版了數本如《波利尼西亞研究報告(Polynesian Researches)》、《馬達加斯加再訪記(Madagascar Revisited)》和《馬達加斯加教堂的殉道者(Martyr Church of Madagascar)》似的大部頭著作為世人留下許多珍貴的第一手參考文獻。

   經過了五年的養息,威廉.埃利斯再度遠渡重洋,前往非洲東南海岸,屬於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傳教。可是馬達加斯加政府視他為洪水猛獸,拒絕他進入首都塔那那利佛市(Antananarivo)

   威廉.埃利斯並不放棄他的理想和任務,經過了四次的懇求和聲請,才在1861年得到了隻允許在塔那那利佛市一個月的特準。威廉.埃利斯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在馬達加斯加厘定了基督教的傳播根基,使當地人聽到了耶穌基督天國的福音。

   威廉.埃利斯帶著榮耀返回倫敦,受到空前的盛大歡迎。四年後,他的努力見到了成果:新登基的馬達加斯加女王,就是一位受洗的虔誠基督教徒。

   1830年,威廉.埃利斯出任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總部海外傳教部副秘書長,兩年後出掌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總部海外傳教部。1835年1月11日,與他育有四個子女的妻子瑪麗.莫爾西.埃利斯(Mary Mercy Ellies)因病謝世,他於次年,出版《瑪麗.莫爾西.埃利斯自傳》紀念之。

   威廉.埃利斯在倫敦基督教海外傳教團總部擔任高職一直到187269日在英格蘭赫特福郡(Hoddesdon,Hertfordshire,England)謝世為止享年七十八歲。

   1872年夏天威廉.埃利斯乘坐火車時被窗戶的熱風吹得過久導致熱感冒187269日不治而亡與他結婚三十五年的妻子莎拉.埃利斯(Sarah Ellies)哀傷不已亦於七天後無病而終。 

   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在夏威夷群島創建基督教,也因此在夏威夷群島上成為主要的宗教。美國長老會基督教傳教士並沒有因為取得初步成績而停止更上一層樓的腳步,他們知道,在開發夏威夷群島土人文明大業上,這隻是個開始而已。

   繼之而來的是開辦學校推廣全民教育。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從夏威夷王國王朝皇家子弟開始,到王公大臣的子弟和政府各部門主管子弟,最後是全夏威夷王國上下的青年人,進行係統性的現代化教育。

   這一年,又應夏威夷王國政府的要求,一座於馬尾島拉海那區(Lahaina)雙語教學中學剪彩落成,開始投入運作。由於供不應求,夏威夷王國皇室要求基督教傳教士新建一所更大的酋長子女學校,亦在檀香山落成,投入使用。

   1846夏威夷王國將之收歸為政府所有是為〝夏威夷王國皇家學院〞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極負盛譽專為夏威夷王國政府培養行政官員的〝蓬納侯學院(Panahou School)亦即是後來的瓦胡大學(Oahu University)的前身。

   在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渾然忘我的努力下,夏威夷群島土人的普遍教育事業如日中天,為這個幸運的太平洋群島小王國,奠下了朝著現代文明大步前進的基礎。

   夏威夷群島土人的教育水平突飛猛進,令人驚訝,有些科目的學術水平,甚至比美國大陸的學府還要超前四十年!更把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遠遠地拋在後麵,輝煌成果,於此可見。

   短短的幾十年間,夏威夷群島土人,由一個連文字都沒有的土著部落,快速地擺脫落後,學會文明,驕傲地一躍而成為世界性學術重鎮。這是夏威夷王國人民的驕傲,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無私奉獻的結果,更是人類曆史文明發展的奇跡。

   這段傳奇曆史故事震撼了整個世界,一個宗教對一個國家,甚至於對一個民族的影響,在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下激發出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如此的無法估量。

   美國基督教牧師對夏威夷群島人民的文明建樹,有目共睹,然而更偉大的是功而不驕,既沒有借機提出政治要求,也沒有任何壟斷夏威夷王國的教育事業的意圖,完全大公無私,無條件奉獻:

   1840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將他們在夏威夷王國各地發展和興建成的所有學校,連同產業全部無條件地移交給夏威夷王國政府,這對夏威夷群島王國和其人民來說,是一項無法估計的財富,也是一項無法估計的功德。

   夏威夷群島土人自此與基督教文明結下不解之緣。任何事情,有其利就必有其弊。雙語教學的成功促成了夏威夷王國人民的現代文明,但也為日後美國吞並夏威夷王國鋪平了道路。

   隨著教育普及,夏威夷群島土人的科技、農業、工業和機械等產業,也都跟著商業起飛,長期的耕耘播種,春風化雨,播下令人喜悅的果實。 

   夏威夷王國的蓬勃發展,吸引著世界其他宗教和商業。其得天獨厚的農業環境,吸引許多的農業投資,許多美國大陸農業機構,紛紛遷移到夏威夷王國作長久定居。

   一位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丹尼爾.張伯倫農夫,隨同家人,帶著各種各樣的種子,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工具,跟著第一批美國基督教傳教士來到夏威夷王國定居。他的到來,將夏威夷王國的農業現代化,推向了另一個層次。

   夏威夷王國因為改革開放出現了量與質的變化。用石頭和木材蓋成的建築物,一棟一棟地豎立拔起,夏威夷王國土著慣以木枝和草蓬蓋起來的陋居,也越來越少。

 夏威夷王國土著很快地學會了利用盛產的土產品大賺外快,也參與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一位美國建築師在業餘時間,將如何設計和修建美國式現代化房子的技術,傳授給了一位夏威夷群島土人助理。

   數月後,他被邀請到那位夏威夷群島土人助理新家作客,他驚訝地發現,這位夏威夷群島土人助理利用現成的木條和草蓬,修建了一棟似模似樣,有菱有角,五內俱全而極有藝術美感的夏威夷群島式現代化住宅!夏威夷群島土人的聰明伶俐和天賦悟性,由此可見一斑。 

   1836年,由於人手有限,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有計劃地從美國大陸,邀請高科技農業專家,根據各島的天然條件,設計出不同的農產物種植法。這一農業改良計劃的成功,把夏威夷王國國力和農業提高到領先世界水平。

   這些無私、熱情、奉獻、虔誠而偉大的美國傳教士和農業專家們,受到夏威夷群島土人的熱烈歡迎與真誠擁戴,他們也因此更愛護這個美麗的世外桃源。

   1838年的前後兩年間,有七十七對美國夫婦將全家搬到夏威夷王國長期定居。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是夏威夷王國的公民,他們在當地長大成人後,融入夏威夷王國主流社會,在農、工、商、政等領域擔任舉足輕重的職位;但是最後掘夏威夷王國王朝墳墓者,也正是他們。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

   夏威夷王國王朝七帝一後,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君主都是一篇精彩絕倫,蕩氣回腸的故事。1820年對夏威夷群島土人來說,是關健性的一年。美國白人勢力越來越大,掌控著夏威夷王國上一切農、工、商、政的重要位置。

   來說,剛從茅草屋裏走出來的夏威夷群島土人,自然而然地成為弱勢群體,美國白人和夏威夷群島土人之間的磨擦與矛盾,已時有所聞,益發緊張,常有一觸即發之勢。

   美國基督教經過這麽多年來的播種和奮鬥,他們的門徒和後代已經全麵地溶入夏威夷王國社會,並且把持著夏威夷王國政府的每一個部門,其影響力已是不可輕視。這種不健康的政教不分政治,導致最終之政局動蕩與混亂,乃是曆史發展之必然性結果。

   威廉.魯納裏努皇帝在1824年英年早逝,影響所及,整個夏威夷王國政治權力版圖重新洗牌。在此敏感時刻,美國政府並不想太露骨地幹預夏威夷王國內部事務,為了國際聲譽,從台前退到幕後。

   但是生活在夏威夷王國上的美國後裔們卻不作如是之想。他們要求將夏威夷王國與美國合並的呼聲,此起彼伏,有如雪球,越滾越大,終於形成了一種盤旋於民間的共識,越發不可收拾,想擋擋不了,想按按不住。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盡量避開政治矛盾和幹預,不計榮辱得失,集中精神力量於夏威夷王國各種建設,普及教育和人文主義上。為了有效地解決因經濟效益過度飛快發展而帶來的種種麻煩與弊病,美國傳教士決定把西方文明國家賴以生存的司法製度和守法觀念等,介紹到這個發展突飛猛進的夏威夷王國來。

   在英國領事理查德.卡爾坦(Richard Carltan)的安排和協助下,於風景如畫的海邊椰子樹下,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召開了第一次法律常識宣傳大會,吸引了大量政府部門員工和普通人民參加。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在大會上,介紹了謀殺、偷竊、賣淫、賭博和走私等五大罪惡的理論與概念。

   美國傳教士也向群眾介紹在夏威夷王國建立司法獨立與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必須性。這些理論對當時的夏威夷群島土人來說,是一件滿好玩的新鮮事,是一件他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洋觀念。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堅定不移地相信,如果想夏威夷王國人民能夠脫離荒蠻,擺掉落後,走向文明世界的話,這是必需要跨出去的一步。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更進一步對夏威夷王國政府人員進行現代化教育。

   夷王國皇帝更禮聘德高望重的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洛林.安德魯斯牧師(Reverend Lorrain Andrews)為國師,專門培訓夏威夷王國王室皇家人員,與重要的部長大臣等的文明工作,成績斐然,世人側目。

   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們開班培訓,教導夏威夷王國政府官員有關國際基本禮儀和規矩,如何談話、談判、舉止、穿著、應酬,如何尊重對方並自我尊重等等現代觀念。

   用不著幾年,夏威夷王國政府官員尤其是外交官員,都變成一批批風度翩翩的紳士,倍受世人驚訝和尊重,再也沒有人敢輕視夏威夷王國這個太平洋小島國為荒蠻之地與化外之邦了。

   在夏威夷王國的曆史上,洛林.安德魯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了什麽是正義,什麽是智慧,什麽是仁愛,什麽是為理想而堅持。

   洛林.安德魯斯是夏威夷群島上第一位審理偽造鈔票案的刑事法官,第一位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的美國法官。他編出了一萬五千字的《英夏雙語字典》,印出了第一份夏威夷文字報紙,也創辦了第一所英夏雙語學校。

   1827年11月,一艘叫做〝揮別號(Parthian)〞的遊船,載著美國基督教海外傳教團傳教士的用具、書籍、清水、食物和信仰,從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港出發,朝著數千裏外的夏威夷群島楊帆。

   這是美國基督教海外傳教團的第三次派遣傳教士前往夏威夷群島,開展耶穌基督天國福音的傳播工作。在這條船上,有兩位後來雙雙成為影響夏威夷群島土人的年青美國基督教傳教士,這二位非凡人物,一位是格立特.賈德醫生,一位就是洛林.安德魯斯牧師。

   洛林.安德魯斯初到夏威夷群島,定居在馬尾島,接手威廉.理查德斯牧師(Reverend William Richards)的工作。洛林.安德魯斯在馬尾島一住就是十八年,於1845年才搬到檀香山定居。

   洛林.安德魯斯於1795年4月29日在美國康乃狄格州溫沙市(Winsdsor,Connecticut)出生,他在一個幸福而美滿的家庭成長,形成了他關懷、愛護世人的宏偉世界觀。

   洛林.安德魯斯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傑斐遜大學(Jefferson College)畢業後,進入賓夕凡尼亞州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進修,成為一位優秀的基督教傳教士。

   1827年8月16日,三十二歲的洛林.安德魯斯與來自肯塔基州華盛頓市(Washington,Kentucky)的瑪麗..威爾遜(Mary Ann Wilson)結婚並育有七個子女。

   長子是洛林.小安德魯斯(Lorrain Andrews,Jr.)次女是伊莉莎白.瑪麗亞.安德魯斯(Elizabeth Maria Andrews)三女是莎拉.安德魯斯(Sarah Andrews)四子是羅伯特.威爾遜.安德魯斯(Robert Wilson Andrews)五子是塞繆爾.安德魯斯(Samuel Andrews),六子是威廉.安德魯斯(William Andrews)幺女是瑪麗.埃倫.安德魯斯(Mary Ellen Andrews)

   在他這七個子女中,最為特別的是三女莎拉.安德魯斯,她嫁給了艾薩.瑟斯頓牧師的兒子艾薩. 穀德爾.瑟斯頓(Asa Goodale Thurston),兩人生了一個叫做洛林.安德魯斯.瑟斯頓的兒子,長大後成為推翻夏威夷王國,罷廢夏威夷王朝的急先鋒。

   美國基督教海外傳教團在1831年開始要在馬尾島建立一間叫做〝拉海納侖納學府(Lahainaluna Seminary)〞,任命洛林.安德魯斯出任校長,主持日常校務。鑒於沒有經費,洛林.安德魯斯就以一排排的簡陋茅屋為校舍,並在1831年9月5日正式開學,收有二十五名已經結婚的夏威夷群島土人學生。

   次年,洛林.安德魯斯帶領著學生們,用石頭蓋起了第一座夏威夷大學,學生人數也增加至八十五人。洛林.安德魯斯勤奮工作,親自教學,一教就是十年。

   安德魯斯的學校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中在學術方麵的,有著名的夏威夷群島詩人戴維.馬魯(David Malo)和作家塞繆爾.曼尼亞卡蘭尼.肯馬庫(Samuel Maniakalani Kamakau)二人。

   洛林.安德魯斯在他的學校開了一門印刷係,專門培訓夏威夷群島土人如何排字、美術、製板,印刷和裝訂成書,培養出了一大批夏威夷群島土人的印刷技術人才。

   1834年2月14日這一天,是夏威夷王國拉海納侖納學府印刷係的驕傲日子,人人喜氣洋洋,紛紛互相握手祝賀,因為夏威夷群島有史以來第一份報紙《夏威夷人知識份子報(The Hawaiian Luminary),在他們師生的努力下麵世了,雖然這份隻是有著四頁紙的周報,但象征著一種突破,一個新時代的降臨。

   1837年,《夏威夷人知識份子報》搬離了拉海納侖納學府,到自己設計和興建的〝印刷樓(Hale Pai)〞開始了夏威夷群島商業報紙的先河。

   1842年是洛林.安德魯斯生命有所變動的一年,因由於他無法忍受美國基督教海外傳教團繼續接受美國南部奴隸主們的金錢募捐,多次抗議無效,他決定不再同流合汙,不再使用美國黑人奴隸的血汗勞動力錢,憤而辭職,摔手而去。

   這種高尚品德,使夏威夷王國政府深受感動,1845年9月19日,瓦胡島州長馬泰歐.柯昆歐亞遂禮聘他為夏威夷王國法官,負責有關對外的法律糾紛。

   夏威夷王國沒有自己的鈔票,流通用的全是美元,他的印刷廠,是夏威夷群島上唯一的印刷廠,開始負責替夏威夷王國政府印刷五種不同麵額的紙幣。 

   1844年,洛林.安德魯斯的一位印刷係學生,因為貪婪而私自大量印刷鈔票來揮霍享受,導致了一場軒然大波。夏威夷王國政府立即廢除舊的鈔票,代之是一種印有秘密記號的新鈔票。 

   這件偽造假鈔案,是洛林.安德魯斯成為法官後的第一件大案,在人證物證俱全下,他下令將這位學生下獄,民心大快。

   那時的夏威夷王國,並沒有任何完整的法律體係,也沒有律師製度,人民也也缺乏法律概念,一直到了1844年,才來了第一位美國律師。到了1846年,整個夏威夷王國,除了夏威夷王國司法部長約翰.理可德(Attorney General John Ricord)外,全國隻有三名律師。

   洛林.安德魯斯深知法律之重要,他開始全力以赴地整理與建立夏威夷王國的法庭製度,1846年七月,他製定了《夏威夷王國法庭規則二十一條》成為夏威夷王國法庭係統的奠基石。

   1847洛林.安德魯斯被夏威夷王國政府正式委任為〝夏威夷王國最高法律與公正裁判(The Superior Court of Law and Equity of Hawaiian Kingdom〞。

   1846年開始洛林.安德魯斯被聘請為夏威夷王國王朝卡梅赫美亞三世皇帝的私人法律顧問兼行政秘書。洛林.安德魯斯開始用英夏雙語,建立了皇家檔案的製度。

   1852年,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成立,取代由夏威夷王國皇帝與酋長們組成的老舊最高法院,卡梅赫美亞三世任命威廉.李為院長,任命洛林.安德魯斯與約翰.李為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1854年開始,洛林.安德魯斯開始獨自處理夏威夷王國有關離婚和保釋的案件。

   約翰.李的資格是毫無問題的,他是在卡蒲教的熏陶下長大的典型夏威夷群島土人。他於1800年在瓦胡島威皮歐(Waipio)出生,父母親都是當地的土酋長。十歲那年,他的叔父帶著他到了檀香山,為卡梅赫美亞大帝工作。

   約翰.李運氣很好,有機會被派去服侍儲君李厚利候.卡梅赫美亞王子,他在這份工作上,一直到卡梅赫美亞二世於1832年病逝英國倫敦為止,這種近水樓台的環境,為他的仕途,墊下了有利的基礎。

   卡梅赫美亞二世死後,約翰.李被調去夏威夷王國建國大臣皇太後伊莉莎白.卡胡蔓妞身邊為國策顧問,這使他更有機會接近夏威夷王國的政治權力中心。  

   約翰.李雖然自小就在夏威夷王國權力中心長大,但從不弄權囂張,他為人溫和厚道,謙虛好學,並彬彬有禮,是夏威夷群島土人中,最早開始學習英夏雙語的進步人士。卡浦教雖然完蛋了,而約翰.李從不跟風,跟著潮流猛打落水狗,隻是坦然處之。

   在卡梅赫美亞三世朝代,約翰.李出任瓦胡島教育部部長,全力推動教育平民化,居功至偉;1842年出任夏威夷王國財政部長;1845年出任夏威夷王國皇帝私人政治顧問兼夏威夷王國皇家土地管理局局長;1841年至1854年,和1858年至1868年,約翰.李被夏威夷王國皇帝委任為夏威夷王國國會貴族院議員,在這前後二十三年的議員生涯中,他深知法律對夏威夷王國和夏威夷群島土人的重要性,全力推動之。

   1852年,約翰.李代表夏威夷王國國會參與夏威夷王國第一部憲法的立法工作。1846年至1864年,約翰.李出任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長達十八年。八年後又被夏威夷王國皇帝再次提名,出任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一幹又是十二年,直到1864年自己退休為止。

   約翰.李沒有高深的正規學術訓練,但自修成才,其輝煌的資曆與實際的經驗,使他深得夏威夷王國朝野敬重和愛戴,是夏威夷群島上的異數。

   在夏威夷群島的司法史上,無論是當代還是後世,再沒有人比威廉.李更受敬仰和尊重了。威廉.李是典型的美國人,他於1821年2月25日在紐約州華盛頓郡汕地希爾市(Shandy Hill,Washington County,New York)出生。

   威廉.李在佛蒙特州諾威奇大學(Norwich University,Vermont)畢業後到弗吉尼亞州普次茅斯市(Portmouth,Virginia)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任教再轉返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取得學位後返回紐約州特洛伊市(Troy,New York)擔任律師業務。

   由於被肺結核的病痛所困擾,使威廉.李無法繼續在嚴寒的美國東部生活。1846年春天,經過醫生的推薦,他決定到天氣比較溫熱的美國西部生活,希望能夠對病情和健康有所幫助。

   威廉.李選擇了坐船到風景如畫氣候宜人的俄勒岡州(Oregon)定居,座船路過夏威夷王國時,因船底漏水,無法繼續航行,需要就地修理,遂上岸遊曆休息。

   既然來了,就順便探望剛於1846年6月24日才被夏威夷王國皇帝委任為檀香山法官的老朋友洛林.安德魯斯。洛林.安德魯斯慧眼識英雄,他知道自己這位滿腹經綸老朋友的學識與能力,夏威夷王國萬事待興,正當用人之際,他怎肯放走這位當代的蕭何? 

   洛林.安德魯斯第二天親自麵君,極力保薦。這一保薦,為夏威夷王國開創出一個司法新紀元,這就是曆史的偶然性。

   1846年12月1日,從美國紐約來到夏威夷王國才幾個星期的年輕律師威廉.李,被夏威夷王國皇帝委任為夏威夷群島王國法官。由於威廉.李在俄勒岡州尚有業務在身,他並沒有在夏威夷群島常住的計劃,所以隻答應臨時留下來,義務幫助夏威夷王國政府處理幾件棘手的訴訟案件。

   在當時的夏威夷王國,威廉.李是唯一接受過正規法律訓練的法官,加上他為人忠厚,性格謙和,法學修養過人,對朋友忠誠,所判決的案件,使人佩服。威廉.李博學多才,到夏威夷王國僅七個星期,便成為當地社群的領袖人物。  

   威廉.李出任夏威夷王國瓦胡島法官,有著劃時代意義。他的清廉公正的風格和他的法學修養,為夏威夷王國法官樹立一個優良榜樣。自威廉.李以後,夏威夷王國人民開始對法院和法官,有了信心與尊重。   

   夏威夷王國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威廉.李眾望所歸,被推舉為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負責解釋憲法和上訴案件,全力以赴地推行和改善夏威夷王國司法製度。

   根據夏威夷王國曆史記載,夏威夷王國法庭之文字紀錄和檔案庫製度新係統,是在1847年由這位年輕法官一手建立起來的。 

   夏威夷王國政府與王朝,同時請威廉.李來完成夏威夷王國民事法和刑事法的條文。威廉.李當仁不讓,慷慨地接受重任,展開繁重的立法條文修正工作。

   威廉.李借助美國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和馬薩諸塞州民刑二法體係為藍本,完成了夏威夷王國第一部民事和刑事訴訟法。  

   1864年威廉.李當選為夏威夷王國眾議院議員,又為夏威夷王國的立法部門,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在擔任眾議院議員期間,他是〝夏威夷王國眾議院憲法三人小組〞的主要成員。

   1852年在夏威夷王國人民千呼萬喚,在朝野殷殷期待之下,《夏威夷王國憲法政府草案》麵世,這是標誌著夏威夷王國走向現代文明世界的裏程碑。

   威廉.李是道道地地美國人,但他不是一個盲目愛國者,他愛美國,但更愛真理。在威廉.李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夏威夷王國憲法政府草案》中,有一條格外令人注目的法律,其第二條說: 

   〝在任何情況下,奴隸製度在夏威夷王國裏,絕對不允許存在。任何國家的奴隸,隻要一踏上夏威夷王國領土,立即自動地恢複自由之身。〞這在當時來說,是一種眼光遠大思想前衛的傑作。

   時間實踐證明,威廉.李的觀點和行動是正確而偉大的,尤其是在當時帝國主義橫行霸道於天下之際,這種遠見卓識的開明思想,又豈隻是公平與文明?憑這一點,夏威夷王國人民,就可足以傲視世界! 

   在威廉.李看來,夏威夷王國王朝皇權並非是絕對的,應該有法可依才對,所以他在《夏威夷王國憲法政府草案》第八十八條說:〝國王和大臣們,以及各部門首長們,遇到重大事故而難以解決時,應該向最高人民法院谘詢相關性的法律事務。〞威廉.李通過立法,將夏威夷王國王朝皇帝的特權,限製在一定的法律範圍之內。

   1857年,卡梅赫美亞三世批準這部夏威夷王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文件。第一個夏威夷王國憲法政府,正式成立,這又標誌著夏威夷王國另一個層次的政治升華。

   1857年威廉.李又被委任為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院長,同時擔任夏威夷王國王朝最高法律顧問,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1855年威廉.李忠心耿耿地為夏威夷王國服務,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他隨即向國王請假回美國老家治病。一向對之依賴過深的夏威夷王國皇帝舍不得他,要他借著回家之便,再為夏威夷王國辦點差事。

   卡梅赫美亞四世請他全權代表夏威夷王國政府和美國、法國與英國談判雙邊貿易條約,期許透過雙邊貿易條約來達到夏威夷王國的外交承認和主權獨立。

   在英美法三國勾心鬥角和各懷鬼胎的國際環境下,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外交突破的,威廉.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而盡力為之。

   威廉.李此行,唯一的收獲就是與美國國務卿威廉.馬爾西(Secretary of State William Marcy)簽署了一份雙邊貿易條約備忘錄,不然的話,可就空手而歸了。

   威廉.李的忠誠與清廉,深受夏威夷王國朝野敬重,皇室更對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帝王國師言聽計從,從不說一個不字。在整個夏威夷王國的曆史上,若論到外國人對夏威夷王國和皇室的影響,威廉.李可謂千古一人也。

 1857年5月28日,威廉.李英年早逝檀香山,享年三十六歲。夏威夷王國朝野上下全民哀悼,舉國同悲,夏威夷王國以國禮葬之。

   1855年洛林.安德魯斯辭去所有的政府工作,返回他喜愛的印刷廠,從事翻譯英夏兩種文字的翻譯工作。1855年他完成並出版了一部對美國人與夏威夷群島土人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的《英夏字典(English-Hawaiian Dictionary)》可謂功德無量也。

   洛林.安德魯斯的晚年健康開始日漸失調,尤其是視力的消失,使他隻能靠聘請助手來抄寫他的口語。1868年9月29日,病逝檀香山,享年七十三歲。

   戴維.馬魯是一位典型的夏威夷群島土人,原來的名字叫做戴維達(Davida),他於1793年,在夏威夷島棋亞侯(Keaohou)出生。他的父親叫做奧敖(Aoao),母親叫做赫歐尼(Heone),都是純正的夏威夷群島土人。

   戴維.馬魯的成長期間,正是夏威夷群島政治版圖劇變之際,卡梅赫美亞大帝已經掃平群雄,建立夏威夷王國王朝,領導著三十萬夏威夷群島土人,朝著現代文明進軍。 

   戴維.馬魯人品端正,個性豪爽,好學上進,人緣極佳,卡梅赫美亞大帝的妻子伊莉莎白.卡胡蔓妞皇後的哥哥約翰.庫亞金尼酋長,就是他的生死之交。

   戴維.馬魯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一位妻子是比他自己大十五歲的寡婦艾賴洛亞(Aalailoa),三年後去世,兩人沒有子女;第二位妻子是帕西婭(Pahia),二年後又謝世,也是沒有子女;第三位妻子叫做拉比卡(lepeka)生活美滿,育有一女,為了紀念他的第一任妻子,名之為〝艾賴洛亞〞。

   1823年戴維.馬魯搬到馬尾島定居,成為洛林.安德魯斯的第一批學生,專攻寫、讀英語和夏威夷語。他的啟蒙老師是大名鼎鼎的夏威夷王國法律之父威廉.理查茲。

   在洛林.安德魯斯的影響下,戴維.馬魯受洗為基督徒,將〝戴維達〞改名為〝戴維〞。戴維.馬魯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後來更進一步成為基督教牧師,以發揚耶穌基督精神為終身的訴求。

   1832年夏威夷王國監國大臣皇太後伊莉莎白.卡胡蔓妞病逝,戴維.馬魯寫了一首《He Kanikau O Kaahumanu》長詩悼之,此詩在夏威夷群島流傳甚廣,路人皆可朗朗上口。他前後出版了多本有關夏威夷群島土人曆史、風俗和文化的書,他是夏威夷群島第一代的文學家。

   戴維.馬魯用了幾年的時間,將英文《聖經》翻譯成夏威夷語《聖經》,並將之出版。他又用了幾年時間,寫成夏英雙語的《卡梅赫美亞大帝傳》,詳細記載了卡梅赫美亞大帝一生的英雄事跡;可惜這書的原稿,還來不及出版就被小偷竊走後毀之,實在是夏威夷群島學術界的重大損失。

   1841年在他的同學塞繆爾.肯馬庫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成立了夏威夷群島第一家〝皇家夏威夷人曆史協會(Royal Hawaiian Historical Society)〞,從事收集與整理有關夏威夷群島土人資料的工作。

   皇家夏威夷人曆史協會的來頭非小,其會員包括許多夏威夷王國的權貴精英,比如會長是卡梅赫美亞三世,副會長是威廉.理查茲,會員更有約翰.楊格、戴維.馬魯等。

   1841年,戴維.馬魯代表馬尾島,出任夏威夷王國國會眾議院眾議員;1853年10月25日戴維.馬魯在東馬尾島卡勒普勒普村(Kalepolepo Village)老家中去世,享年六十歲。

   塞繆爾.肯馬庫是夏威夷群島的曆史學家,終身致力於夏威夷土人文化、曆史、風俗和語言的整理與保存工作。他是戴維.馬魯的老學弟,也是他的好友,兩人曾多次合作撰寫大量有關夏威夷群島土人的文章,目前大多數有關夏威夷群島的資料,都是出自此君之手。

   塞繆爾.肯馬庫的背景,類似戴維.馬魯,都是夏威夷群島土人。他於1815年10月29日在瓦胡島北邊慕庫勒伊亞(Mokuleia)出生。1833年來到馬尾島的拉海納侖納學府,成為洛林.安德魯斯的學生。他的啟蒙老師是謝爾登.迪保爾牧師(Reverend Sheldon Dibble)。

   塞繆爾.肯馬庫畢業後,即從事有關夏威夷群島土人文化與風俗的整理和研究。從1866年至1871年之間,他在二份叫做《Ke Au Okoa》和《Ka Nupepa Kuoko》的報紙上發表一係列的論文和傳紀。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卡梅赫美亞大帝傳(A History of KamahamehaⅠ)》、《卡梅赫美亞皇朝(A History of House of Kamehameha)》、《古老時代的人民(The People of Old)》、《古老時代人民的工作(The Works of the People of Old)》、《古老時代人民的故事與傳統(Tales and Traditions of the People of Old)》和《夏威夷史(A History of Hawaii)》等,這些文章,為後世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塞繆爾.肯馬庫的一生是平淡的一生,太平盛世,風調雨順,他當過馬尾島的地區法官,也當過馬尾島的夏威夷王國國會眾議院眾議員。1994年10月29日,夏威夷州州立圖書館特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其中的一部分,用為紀念這位優秀的夏威夷曆史學家前輩。

   2005年,夏威夷州第二十三屆議會通過《眾議院第五十五號法案(House Representative#55)》,定2005年10月29日為〝塞繆爾.曼尼亞卡蘭尼.肯馬庫日(Samuel Maniakalani Kamakau Day)〞,來表揚這位夏威夷群島立法先鋒。

   塞繆爾.肯馬庫、戴維.馬魯與約翰.李,被後世譽為夏威夷群島三大曆史學家。 

   約翰.寇金尼全家與夏威夷王國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約翰.寇金尼自己是夏威夷王國的開國大臣,是卡梅赫美亞大帝的左右手,夏威夷王國建國後,他脫下戰衣,翻落馬鞍,在辦公室裏替卡梅赫美亞大帝負責夏威夷群島民間的建設工作。    

   約翰.寇金尼的父親是棋亞烏摩庫.帕裴亞希亞希大酋長(High Chief Keeaumoku Papaiahiahi)是卡梅赫美亞大帝的忠貞大將1782,他幫助卡梅赫美亞大帝在馬尾島打了一場名揚全國的〝摩庫歐海戰役(Battle of Mokuohai)〞,為卡梅赫美亞大帝拿下馬尾島從而奠定了夏威夷王國的建國基礎居功至偉。 

   約翰.寇金尼的兄弟姐妹們在夏威夷王國政府裏都是官居要職,他妹妹是名震夏威夷八大群島的夏威夷王國監國大臣,兼夏威夷王朝皇太後伊莉莎白.卡胡蔓妞。在約翰.楊格死後,約翰.寇金尼繼承其瓦胡島州長職位,直到他自己去世為止。  

   一位夏威夷群島土人酋長會有一個美國人的名字,在夏威夷群島的曆史上,是不尋常的。事情是這樣的,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為了盡快使夏威夷群島土人脫離迷信和落伍,在說服他們成為基督徒時,多鼓勵他們取一個英文名字,從而達到全麵美國化之目的。

   約翰.寇金尼亦不例外,當他受洗為基督徒時,時值約翰.亞當斯為美國總統,為了表示敬仰,遂以名之。約翰.寇金尼是個跛子,但他的殘廢,不是來自戰場,也不是出於報國,而是由於他的風流個性所致。

   提起約翰.寇金尼的個性,倒使我想起中國的才子唐伯虎。約翰.寇金尼的確是個後天性的跛子,他長得魁梧高大,英俊瀟灑,身高六尺三寸,體重四百餘磅;他一生有三大喜好:醇酒、佳肴和美女。這三種喜好,使風流成性的他不斷地荒唐放蕩,縱情聲色,迷失人性,造成悲劇。   

   有一次,約翰.寇金尼和瓦胡島州長的老婆偷情,被州長撞個正著,他嚇得連褲子都來不及拿,光著屁股就從窗戶往樓下跳,結果腳底一滑,滾了下去,跌斷了小腿;雖然經過醫生搶救,保住了小腿,沒有鋸掉,但終其餘生,隻得靠拐杖走路。

   約翰.寇金尼對夏威夷群島土人最大的功勞是以身作則,全力以赴地推動美國基督教的教義,他利用自己的手上權力,劃出了一片土地給美國基督教艾薩.瑟斯頓牧師,興建現在依然存在的〝摩庫艾庫亞教堂(Mokuaikaua Church)〞。

   夏威夷王國朝野與美國基督教傳教士,走過漫長的患難與共歲月,深深地建立一種特殊關係和深厚友誼,這從其中的一件小事中,就可看得出來。1836年,德高望重的基督教傳教士威廉.理查德斯牧師宣布退休,並返回美國老家養老。

   老傳教士走後,夏威夷王國全島朝野上下都有種若有所失無所適從的茫然感覺,大家都在蹩手蹩腳複憋氣;結果,還是由國王、大臣與老師們出麵,聯盟寫了封請願信給美國基督教教會總部,請求允許威廉.理查德斯牧師再度歸來,擔任夏威夷王國主教、皇室國師與夏威夷王國皇帝英語翻譯。

   老傳教士人情難辭逼於無奈,隻好收拾行李,重披征袍,於1838年初重返夏威夷王國,為夏威夷王國和夏威夷群島土人服務。正是:  

         老馬無懼黃昏近,自我鞭策返征途,隻為蠻荒一孤島,魂斷力盡誓不辭!

   威廉.理查德斯牧師是位非比尋常的傳教士,雖然身為夏威夷群島王國王朝的國師,和夏威夷王國大主教,但他每年隻肯花三個月的時間在皇家人員身上,把另外九個月用在他一生都魂牽夢掛的夏威夷群島土人那裏。 

   後來繼任者都以威廉.理查德斯牧師這種高尚品德為標準,模仿而行之。諸多繼任佼佼者如格立特.賈德醫生、斯蒂芬.格雷特博士(Dr.Stephen Garret)、理查德.阿姆斯壯牧師、洛林.安德魯斯牧師等等,都是些傑出而備受朝野敬重的美國基督教傳教士。    

   尤其是那位傳奇的格立特.賈德醫生,在夏威夷王國曆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觀之整部夏威夷王國史,獨此一人矣。

   格立特.賈德不但是位奇人,更有奇事。他沒有任何公職官銜,卻是夏威夷王國王朝的三朝元老,是夏威夷王國王朝幕後的首相、財政部長、內政部長,也是外交部長。上至帝王將相,下及販夫走卒,無不對他畢恭畢敬,影響力之巨,無人可比。

   江山輩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曆史之神給夏威夷王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更多的際遇和機會;眾多風流人物,在適當的時間出現在適當的地點,神奇地造就出驚人的功勳。

   1844年3月9日,是一個特別值得夏威夷王國人民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一位年輕有為而飽學的美國人威廉.理查茲,以外籍客卿身份被邀請加入夏威夷王國立法小組,著手起草《夏威夷王國憲法》大業。

   威廉.理查茲於1793年8月22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平原市(Plainfield,Massachusetts)出生。被派往夏威夷王國為基督教傳教士後,即全力以赴的開始建設夏威夷群島的社會倫理工作。

   1825年,由於他深知酒精為夏威夷群島土人帶來的禍害,所以積極在夏威夷王國推動全國禁酒法律,導致靠洋酒為生的商船水手們的暴動,威廉.理查茲和妻子,幾乎遇害。他以一人之力,將英文版的《聖經》,翻譯成為夏威夷文,可惜在翻譯了七成時就病逝了。

   這位年輕的傳教士,平常就擔任著夏威夷王國王室人員政治顧問和英語導師,及夏威夷王國皇帝的英語翻譯,深得王室上下宮廷內外的信賴。1842年,卡梅赫美亞三世委任他代表夏威夷王國,出任駐英國倫敦全權大使。

 其實威廉.理查茲早就已經開始夏威夷王國的立法大業。自1840年開始,他靜靜地著手關於《夏威夷王國憲法》、民事法和刑事法的起草工作。

 威廉.理查茲根據夏威夷王國皇帝、監國、酋長等三大部門的實際情況,以《美國聯邦憲法》、大陸法、《英國大憲章》等法律精神為基礎,厘定《夏威夷王國憲法》的大前提和總原則,墊定《夏威夷王國憲法》關於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部門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基礎。  

   威廉.理查茲知道立法一事任重道遠,不敢輕舉妄動,事事小心謹慎,遇到不明白,或者不能肯定的地方,就寫信到美英兩國的法律專家們那裏虛心請教,請他們提供意見和建議,然後反複推敲,再三論證,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夏威夷王國立法大業因而受益匪淺。  

   令人遺憾的是,威廉.理查茲又是一個天不假壽之人,於1847年11月7日,病逝馬尾島,得年五十四歲,夏威夷王國政府以國禮葬之。

   一直到威廉.理查茲死時,這些法律條文尚沒完成,後人根據他留下來的資料,發展成為夏威夷王國早期的憲、民、刑三大法。威廉.理查茲嘔心瀝血努力,得到影響深遠的結果。夏威夷王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司法先賢,譽之為〝夏威夷王國法律之父〞。     

   夏威夷群島是塊福祥之地,出了如許之多的地靈人傑,這真是個人才薈萃的時代,真是個產生風雲人物的年頭。

   曆史發展的規律,不是偶然性,就是必然性。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一個專案,雖然是特殊個案,但卻其影響力,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是何等巨大深遠。威廉.裏土.李死後,他遺留下來的空缺由他的好友以利沙.艾倫(Elisha Allen)接任,繼續為夏威夷王國和王朝服務。

   那倒不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以利沙.艾倫的威望和聲譽,當然不可能與威廉.李相提並論。說起來蠻有意思,以利沙.艾倫之被重用,是與他的職業背景有關的。

   在美國學法律出身的以利沙.艾倫,原來是美國政府派駐夏威夷王國的外交官。由於工作關係,他與夏威夷王國政府朝野上下混得很熟,建立起良好互動關係。外交職務任滿後,以利沙.艾倫沒有返回美國,留下來為夏威夷王國政府服務。

 對於以利沙.艾倫在威廉.李之後繼任最高法院院長和皇室最高法律顧問一職,招來許多怨言。他與洛林.安德魯斯的情況相比,就可見到分別了。

   洛林.安德魯斯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優秀法官,他之所以能被夏威夷王國政府朝野上下尊重和依賴,不是因為他是美國人,也不是因為他是夏威夷王國王朝國師,而是他廉潔奉公的精神,深厚的法學修養和對夏威夷王國人民的無私奉獻。  

   1845年,夏威夷群島土人經常為經濟利益和政治矛盾與夏樂們發生爭執,甚至訴諸法律。夏威夷王國政府極需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調和,以免雙方走到更不可收拾的地步。由於洛林.安德魯斯能說一口流利的夏威夷群島土語,加之夏威夷群島土人對他的信任,遂成為這個職位理所當然的人選。

   洛林.安德魯斯個性溫和謙恭,處事公平,是位原則堅持者。為了原則,他甚至與瓦胡島總督發生直接衝突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洛林.安德魯斯。1846年,夏威夷王國上訴法院成立,洛林.安德魯斯被委任為院長。

   次年,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成立,威廉.李出任院長,洛林.安德魯斯與約翰.李同時被委任為夏威夷王國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  

   洛林.安德魯斯的夏威夷群島土語流利,深知土人的獨特文化風俗習慣,他就專門處理夏威夷群島土人的離婚和保釋案件。夏威夷王國各級法院的檔案與文件,是用夏威夷文和英文雙語寫成,這種〝一國兩語〞的司法製度,就是由洛林.安德魯斯建立起來的。

   談到夏威夷王國人民的普及教育,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他就是夏威夷王國教育之父威廉.阿姆斯壯牧師(Reverend William Armstrong)。 

   威廉.阿姆斯壯是夏威夷王國出生的第二代美國人,他對夏威夷王國基督教福音傳播的貢獻和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貢獻,同樣的等量齊觀,功德無量。在他日以繼夜的努力下,一座座小學、中學、大學,從夏威夷王國地平線上拔地而起。

   從一件小故事裏,可以見到公正自在人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可以看到威廉.阿姆斯壯的影響力是如何深入人心。威廉.理查茲牧師死後,夏威夷王國的輿論界都在猜測,誰將接任威廉.理查茲牧師遺留下來的夏威夷王國皇室司法大臣的國師職位?大家居然得出同一的結論:隻有威廉.阿姆斯壯才能勝任。

   除了威廉.阿姆斯壯之外,大家居然找不到另一個合適人選。沒有人知道如果威廉.阿姆斯壯不肯出山的話,夏威夷王國王朝該何去何從?研究夏威夷群島王國的曆史專家都認為,威廉.阿姆斯壯是夏威夷王國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八大外籍人士之一。

   英雄創造時勢,時勢也成就英雄,兩者互激互蕩,相輔相成而共同創造曆史。這些當代精英,各顯其能,各盡其職,都沒有辜負曆史給予他們千載難逢的良機。(待續)

  




2011827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