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洛克史冰斯在美華人種族大屠殺

(2011-07-14 12:13:52) 下一個
瑟穀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62)



   1923年,美國開始拒絕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理由是窮學生們沒有提供將來學成後回國的旅費,真是一雙好漂亮的政治小鞋,又有哪個國家的留美學生有那種經濟能力來著?

   1925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地標式的《張晨 對 約翰.內格爾案(Chang Chan V John Nagle)》一案中,裁決美國公民的中國妻子,無權進入美國。反華妖風,居然吹到了以伸張正義為招牌的美國司法殿堂。

   1927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林默 對 內格(Lam Mow V Nagle)案》中裁決,在公海美國船上出生的孩子算不得是美國公民,因為孩子的父母是中國人。

   由於淘金熱潮能找到的金子越來越少,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年後逐漸消熱,中國人留在美國西海岸,教導美國人農業和捕魚的技術,然後全力投入興建美國的鐵路鋪建工程。

   中國人的勤奮和儲錢是聞名於世的,他們以低微薪水和長時間工作為生存之道,這些民族特點招來歐洲移民的妒忌和打擊,種族歧視的問題從中國人來到美國的第一天就開始了。

   美國白人製定了一係列的歧視中國人法律,不但要他們多付稅金,還不允許中國男性與白種女性結婚,也不允許中國人置買土地產業。

   中國人並沒有像非洲裔美國人那樣的群起而反抗,但是他們忠厚、溫和和仁道換來的是直接了當的種族屠殺。在美國曆史上,在美華人有著數次的被集體暴力屠殺記錄。在美華人為了自保,被逼互相團結起來,比鄰而居,自成體係,這就是美國中國城(Chinatown)的曆史典故與起源。

   僅在1885年一年之內,美國西部就有〝懷俄洛克史冰斯〞、〝華盛頓塔科馬〞和〝華盛頓西雅圖〞三場反華排華種族大暴動。

   1885年的懷俄洛克史冰斯反華排華種族大暴動是在美華人受到第一次有計劃、有預謀、有幕後白人黑手參與的冷血大屠殺。

   懷俄明州是美國中西部一個人煙稀少的內陸大州。根據美國聯邦政府2000年的人口調查記錄,在總麵積九萬七千八百一十八平方哩的廣闊版圖上,全州隻有五十四萬四千兩百二十七人,住在總共是七千三百四十八棟房子裏,其中白人占了全州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點一九,而亞洲裔隻占全州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

   洛克史冰斯是懷俄明一個人口隻有不足七千人次幾乎全是白人的小鎮,在1870年時還沒有任何的中國人生活在那裏,中國人是在1850年才開始到懷俄明謀生和定居的。

   中國人從一開始來到懷俄洛克史冰斯就是不受歡迎的,因為這些無知的中國人,被扯進了當地的勞工武士工會和煤礦公司的勞資糾紛中,中國工人被巧妙地利用為當地白人們之間利益鬥爭的替罪羊。 

   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的煤礦後台老板是與中國人有著深遠關係的美國太平洋盟鐵路局。1875年,太平洋盟鐵路局聘用了五百名白人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煤礦地盤為挖煤工,他們的薪水是從每天六美元到十美元不等,但為了控製工人,每周隻允許工人們有著三個工作天,這個政策引起了挖煤工人和勞工武士工會的不滿,經常發生爭吵,勞資雙方關係日漸緊張。 

   在那段風雨飄搖的動蕩時代裏,在美華人日子並不好過。反華的集會和聲浪在美國大地上此起彼伏,尤其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聲勢浩大的反華大合唱,更是鑼鼓振天,鋪天蓋地,經過了美國新聞媒體的誇大渲染,也正在美國各地方興未艾。

   1876年,在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舉行的全美反華大會上,剛卸任的第十三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威廉.(Governor William Irwin),代表第十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亨特.(Governor Henry Huntly Haight)宣讀歡迎詞時放毒說:

   〝中國人不會也不肯與我們混為一體,他們是和我們觀點截然不同的特別種族,是一些古怪的民族,他們不說我們的語言,不學我們的儀態、風俗、習慣和嗜好,他們是些無宗教信仰的異教徒,他們占據滿了我們的監獄、醫院和庇護所,是美國納稅人嚴重而充滿悲傷的負擔。〞

   連前後兩任的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都在跟著瞎起哄,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十萬的在美華人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就在這一年,大清帝國兩廣總督張之洞為了越南的問題與法蘭西帝國翻了臉,開始調兵遣將,買馬備糧,準備與法國開戰。在美華人同仇敵愾,共禦外侮,華僑們共募得五十萬美元,匯回中國,作為軍費。

   此事在美國媒體曝光後,引起了美國白人社會的酸勁,使他們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為反華勢力增添了籌碼。

   1878年,大清帝國駐美首都大使館和駐三藩市領事館開業,大清帝國首任駐美全權大使陳蘭彬到任,等著他立即要處理的緊急事務有三:

   第一,在美國各地的法庭上,有著尚超過兩百件正在審判中有關在美華人權利的案件需要他的協助;第二,有超過三百名華人尚在美國監獄裏,等待著他的援助;第三,立即要與美國聯邦政府抗議《排華法案》的事務。

   陳蘭彬大使帶著他的助理,中國第一位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到美國國務院,與美國盧瑟.海耶斯總統的國務卿威廉.埃瓦茨進行當麵的溝通和談判。

   陳蘭彬大使告訴這位主管美國外交事務的國務卿說,美國聯邦國會目前正在辯論的《排華法案》,不僅對中國不禮貌、不尊重和不友善,而且違反了1868728日簽訂的美華伯林格姆條約》,中國政府是不會同意的。如果美國政府硬是要蠻幹,基於平等外交原則,中國政府也會在中國境內用同樣的手法來對待住在中國的美國人。

   陳蘭彬大使義正辭嚴,不恭不卑,據理力爭,在軟硬兼施的斡旋下,逼使美國盧瑟.海耶斯總統將美國聯邦國會通過的《排華法案》否決掉。

   鑒於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囂張跋扈,美國盧瑟.海耶斯總統不得不順從民意,設法修改以前與大清帝國立定的雙邊條約。他提名美國密西大學校長詹姆.伯裏.安傑(James Burrill Angell,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為全權代表,出使中國北京,與中國談判修改《伯林格姆條約》。

   詹姆.安吉爾率領著以約翰.法蘭克林.斯威夫(John Franklin Swift)和威廉.亨利.特雷斯科(William Henry Trescot)為主的外交代表團,前往大清帝國首都北京,與大清帝國派出的代表溥醇(Pao Chun)和李洪濤(Li Hung Tsao),進行兩大目標的外交交涉談判。

   詹姆.安傑爾於182917日在羅得島州斯思陲特(Scituate,Rhode Island)出生,在家中八位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父親安德.奧爾德裏.安傑(Andrew Aldrich Angell)是位農夫,靠著農場的微薄收入而將詹姆.安傑爾送進美國最高學府,母親艾米.奧爾德裏.安傑(Amy Aldrich Angell)是位家庭主婦。

   1849年,詹姆.安傑畢業於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1860年他出任《普羅維登斯雜誌(The Providence Journal)》總編輯長達六年之久,曆任弗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校長、密西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全權大使、美國駐土耳其全權大使等要職。

   詹姆.安傑爾是美國近代史上的教育家,在他的努力和經營下,密西大學成為美國最早期的公立大學之一,他的〝賦予平凡人非凡的教育(an uncommon education for the common man)〞教育理念,使他受到美國人民的普遍肯定和讚揚。

   1880年二月,美國第二十七任聯邦國務卿威廉.馬克斯韋.埃瓦(William Maxwell Evarts,Secretary of State)奉白宮之命,進行修改伯林格姆條約》,委任詹姆.安傑爾為全權大使,前往中國,便宜行事。

   188049日,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全票批準盧瑟.海耶斯總統之提名,委任詹姆.安傑爾為美國駐華全權大使,進行與大清帝國的談判事宜。

   1880年六月,詹姆.安傑爾啟程前往中國赴任。18801117日,詹姆.安傑爾與清廷達成協議,簽字成交,是為喪權辱國、允許美國人在華合法販毒的《安傑爾條約(Angell Treaty)》。

   安傑爾條約》簽訂後,代表團全數歸國,詹姆.安傑爾則留在北京,做他的全權大使。1881104日,詹姆.安傑爾厭倦了北京的暮氣沉沉生活,於是辭去了美國派駐中國全權大使職務,坐船經歐洲回國,重返美國教育界。詹姆.安傑爾於191641日病逝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市(Ann Arbor,Michigan),享年八十七歲。

   約翰.斯威夫特是一位仕途坎坷的加利福尼亞州州議會議員,他於1805年在弗蒙特出生。1848年,隨著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熱潮,約翰.斯威夫特在加州掘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黃金,發財後返回印第地安納州定居,由於他與美國聯邦國務卿威廉.埃瓦茨私交甚篤,因而被委以赴華談判外交事宜,與威廉.特雷斯科登兩人共同輔助詹姆.安傑爾完成赴華談判任務。

   威廉.特雷斯科登於18221110日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出生,畢業於查爾斯頓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曆任律師、外交官、代理美國聯邦國務卿、助理美國聯邦國務卿等。

   南北戰爭開戰前夕,南卡羅來納州叛亂之始,急於攻打美國聯邦駐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堡(Fort Sumter)基地來激揚士氣,威廉.特雷斯科登知道隻要薩姆特堡開火,即將點燃全麵內戰,因而他運用自己與南卡羅來納州政要的關係,說服他們盡量避免攻打薩姆特堡。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威廉.特雷斯科登一直是南北雙方保持聯係與傳達消息的中間人。

   1880年,出使中國歸來後,威廉.特雷斯科登又被美國聯邦政府委以重任,出使美國派駐智利全權大使,又被尤利西.格蘭總統委任為與墨西哥政府談判商業條約的全權代表。189854日,威廉.特雷斯科登病逝南卡羅來納州彭德爾頓市(Pendleton,South Carolina),享年七十六歲。

   美清兩國於18801117日達成協議並簽署文件,美國聯邦參議院於188159日認可,美國總統於1881105日批準,當日開始生效,是為影響中美關係極大的《安吉爾條約》。

   安吉爾條約》的條款隻有四條,但可以綜合成為兩點:第一,允許美國政府單方麵修改《伯林格姆條約》中清美兩國自由移民的限製,從而達到控製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數量。第二,允許美國商人有權在交付以船重量為單位的關稅後,有權自由在華從事鴉片貿易的權利。

   這是在美華人和新來中國移民噩夢的開始,自此以後,美國一連串的通過了一係列的反華排華條例和法案。詹姆.安吉爾在外強中幹的大清帝國首都,觀察出了幾件足使美國政客肆意侮辱中國人而毫無風險的現象:  

   第一,大清帝國虛有其表,亡國在即,根本經不起一戰;第二,大清帝國外交部沒有能人,全是些貪官汙吏,所謂的抗議,隻能限於文字書信,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證其政策的執行;第三,整個大清帝國,根本沒有人在乎在美華人的處境,因為在大清官員們的眼裏,在美華人隻是一些社會上不足道哉的低層刁民,不值得去操心;第四,按照雙邊條約辦事,是美國人的看法,而不是中國人的看法,中國人並不會去尊重這些看起來近乎可笑的條約,即使美國單方麵毀約,那又如何?

   這些看法一點也不新鮮,也一點都不奇怪,美國的新聞界早就看穿了大清帝國的紙老虎把戲了。1880226日,《紐約時報》就中美雙方的外交談判事宜,發表其尖銳的意見說:

   〝中國能夠強逼著我們去執行那些雙邊條約嗎?如果不能的話,那麽,我們是否真格的要去執行呢?既然中國沒有強大戰艦可以侵略我們的海岸,大炮也打不到我們的城鎮,我們當然可以不必理會那些什麽條約了。〞

   大清帝國雖然是腐敗無能,但是中國人的龐大經濟市場,還是使美國商人念念不忘的。自從美國第一艘商船〝中國皇後號(Empress of China)〞帶著棉花、皮革和人參、於1784年八月到達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換得瓷器、茶葉、絲綢、幹果和高等家具而得到百分之二十五的高厚利潤後,美國商人們就再也忍耐不住了。

   美國著名商人如約翰.庫勝(John Cusing)和約翰.福布(John Fobes)等人又因為赴華經商而發財後,於是在美國掀起了中國熱,這些冒險家從中國帶回來的良好印象,使一般的美國人民仰慕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1839年至1842年的六年,是中國全麵崩潰的年代,鴉片戰爭的失敗,暴露出大清帝國的無能致命傷,包括美國在內列強決定要瓜分中國。由於藐視中國的無能,於是一場場的冷血屠殺,一件件的反華大會,一案案的排華法案戲碼,就接二連三的在美國大地上上演了,究其原因,國窮民弱,任人宰割而已。

   1856年至1860間,英法兩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的鴉片戰爭,逼使大清帝國再開商阜,讓鴉片和毒品到中國〝自由貿易〞起來。英法兩國在中國所發的橫財,使美國政府眼紅起來,他們不敢落後,連忙派出戰艦,拉下炮套,還未開打,大清帝國就要談判了,於是中美之間的另一條不公平條約產生了。

   1858年六月初,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美國政府以征服者的高姿態,於1858618日在天津與大清帝國簽訂了《天津條約(The Treaty of Tianjin),美國借機要求在北京設置大使館和在其它中國的大都會設置領事館,但為大清帝國嚴拒之。

   1861年,大清帝國帝抵擋不住外交壓力,終於同意美國的建館要求,美國在1862年派出了曾經和大清帝國在1858年簽訂過伯林格姆條約》的安信.伯林格姆為美國首任駐華全權大使。

   安信.伯林格姆與大清帝國政府保持著相當良好的互動友善關係,於1868年《伯林格姆條約》期滿續約時,安信.伯林格姆主動的增加了中美兩國人民可以自動有權前往對方國家工作、讀書、貿易和居留等的條款。

   伯林格姆條約》生效後,隻有少數的美國人到中國定居和工作,但卻為中國人開辟出一條移民美國的康莊大道,幾年間,有超過十萬人次的中國人湧到了美國西海岸。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資料,從1849年至1880年間的三十一年間,共有三十萬人次的中國人湧進了美國西海岸,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人口是來自廣東省。

   可是這是一個沒有選擇好的時機,就在《伯林格姆條約》簽後三年,美國的經濟開始進入衰退的不景氣年代,歐洲移民和美國白人將他們的經濟困難責任,全推到新來的中國移民的廉價勞動力頭上。

   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大時代裏,任何自私和短視的政客都會認為在美華人是美國社會的嚴重負擔,而美國聯邦之必須修正允許中國人無限製地湧進美國的《伯林格姆條約》, 乃是一件當急之務。

   安吉爾條約》生效後,反華勢力的骨牌效應緊接著發生。隨著在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的經濟接近崩潰前,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約翰.弗蘭克林.米勒(Senator John Franklin Miller)向美國聯邦國會遞交了要限製中國移民二十年的《排華法案》議案。

   約翰.米勒的《排華法案》有三大特點:第一,要求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製定排除在美華人於社會和工作場合之外的法規;第二,要求立即多建監獄,將所謂犯法的在美華人,或者意圖進入美國邊境的中國移民關禁起來;第三,不允許在美華人歸化成為美國公民。

   由於《排華法案》在關鍵性的美國經濟消退時刻提出,立即造成風潮,在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裏皆輕易過關通過,但是美國第二十一任總統切斯..(President Chester Alan Arthur)覺得拒絕中國人二十年的時間實在是有點過於太長,將之否決掉。

   當美國聯邦國會發現美國總統不是反對排華運動,而是反對時間太長時,立即采取了協調作業,又在短時期之內重新通過了另外一種排除華人十年的《排華法案》。188256日,切斯.瑟總統將之簽成美國法律,在美華人自此掉進無底深洞的噩夢中。

   1902年,美國聯邦國會又再通過立法,將傷害中國人感情的《排華法案》伸延至包括中國人已經住在那裏幾百年的菲律賓在內,經過大清帝國抗議無效,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爆發了激烈的抵製美國貨物和反美示威大遊行,反美風潮瞬間蔓延至全中國各大城市。

   中國人在這件反美事件中吐出了一口惡氣,但卻苦了在美國還需要繼續居留和工作的華人,在美國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在美華人的處境是雪上加霜,越來越困難。

   美國聯邦國會的《排華法案》起了決定性的限製在美華人數量,由十九世紀中葉時的十四萬人次,降到了1940年時的七萬五千人次,在美華人聲弱人微,毫無作為。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任何的星星之火,足可燎原。洛克史冰斯是屬於懷俄明甜水縣(Sweetwater County,Wyoming)一個以煤礦工人為主的小鎮,在1870年之前,那裏的居民全是請一色的白人,故有白人城(whitemans town)之稱。根據187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顯示,懷俄明甜水縣住有九十七名中國人,占全縣人口的百分之四。

   太平洋盟鐵路局屬下的洛克史冰斯煤礦場,在1875年之前,挖煤工人全是白人。1875年是個不幸的年頭,也是個多事之秋的年頭,在勞動武士工會的鼓吹下,懷俄明甜水縣挖煤工人開始用大罷工的方式來爭取更多的權益。

   太平洋盟鐵路局的立場是強硬而堅定的,他們在談判桌上告訴勞工武士工會的代表說:

   〝我們是不會接受你們勞動力威脅的,你們也知道我公司與中國工人之曆史關係的,他們既廉價又勤奮,隨叫隨到,而且沒有麻煩。〞

   這本來隻是談判桌上的一種談判技巧,誰知道這句話卻在白人圈子裏種下了仇恨中國工人的種子。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後,太平洋盟鐵路局開始招聘中國挖煤工人,替代鬧事的挖煤白人,局麵開始有了變化,在188592日的種族大屠殺前,懷俄明甜水縣煤礦場共有挖煤工人四百八十一人,其中白人是一百五十人,中國人是三百三十一人。

   勞工武士工會是一個極端反華的組織,在美國的反華曆史事件中,由聯邦國會到各州的《排華法案》,到零散各地的反華集會,幾乎都與它脫不了關係,都可以看見它們背後的黑手。

   勞工武士工會是由尤賴.史密.斯蒂芬斯(Uriah Smith Stephens)18691125日感恩節那天,在他自己賓夕凡尼亞州費城的家裏,與其它的八位費城裁縫匠組成的。

   勞工武士工會一開始是一種黑社會式台底操作的秘密組織,經過了五年見不得光的日子,於188211日開始,將之公開化,這個龍蛇混雜的醜陋工會居然借風使帆,發展快速,成為美國十九世紀最有權勢的工會之一。    

   勞工武士工會的全名是〝諾布爾勞工階級武士工會(The Noble Order of the Knights of Labor)〞,這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組織,它支持美國婦女權利運動,後期還接受非洲裔美國人為會員,反對奴隸製度,勞工武士工會拒絕醫生、律師、護士和教授為會員,因為覺得這些人算不上是勞動工人。勞工武士工會大力排斥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在它們的組織裏,就沒聽到一句有關中國人的好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華派。  

   尤賴.斯蒂芬斯於182183日在新澤西州五月角市出生,從小希望成為一位基督教牧師,可是命運之神使他隻能成為一位裁縫匠。1846年,尤賴.斯蒂芬斯在賓夕凡尼亞州費城時是一位全職裁縫匠,1878年出馬競選美國聯邦參議院參議員失利後,再也沒有競選公職。

   1855年,尤賴.斯蒂芬斯到西印度群島、南美洲和墨西哥等國家遊曆,最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定居。1858年返回賓夕凡尼亞州費城,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尤賴.斯蒂芬斯堅定地支持美國聯邦政府,反對蓄奴製度。 

   尤賴.斯蒂芬斯將勞工武士工會搞成了形如黑道,鼓吹用武力解決問題,其理由是當一個政府在軟弱無力,而資方又經常使用武力手段來處理罷工問題時,自我用武力來保護是唯一的選擇。 

   1884年,尤賴.斯蒂芬斯發動了一次針對太平洋盟鐵路局的大罷工,1885年,又發動一次針對沃巴什鐵路(Wabash Railroad)的大罷工,都取得輝煌的勝利,使他在美國勞工界裏聲名遠播。1884年,在全國各地的勞工武士工會會員,共有七十萬會員之眾。

   尤賴.斯蒂芬斯的獨斷獨行而專製的領導方式,在某一個獨特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會有效,但是站在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是必然會以失敗收場的。就是他的暴力思想,將勞工武士工會帶進了窮途末路的邊緣,在暴力思想市場逐漸不容於文明世界時,勞工武士工會終於在1949年成為美國的曆史名詞。

   1886年芝加哥市幹草市場事件使世人開始厭惡這種非文明的蠻幹行為,幹草市場事件使世人明白了一個普遍的真理,那就是以暴易暴的結果是換來虛假的和平,最終施暴者必然自己也會成為暴力的犧牲品。

   尤賴.斯蒂芬斯在1886年芝加哥市幹草市場事件中虎頭蛇尾的表現,使他的權威領導受到無可挽救的損失,畢竟他隻是個江郎才盡之輩。

   當太平洋盟鐵路局屬下的洛克史冰斯煤礦場在白人地盤裏開始大量雇用中國勞工時,一場美國曆史上最為殘暴的種族屠殺就拉開了序幕。洛克史冰斯煤礦場的白人挖煤工人們是用敵人的眼光來看待前來搶他們飯碗的中國人的。

   1885年八月中旬,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股種族仇恨的火藥味,隨著貼滿了在甜水縣大街小巷歧視威脅中國人生命的標語而四處飄散。

   188591日,勞工武士工會暴徒們在屠殺前兩天,群集在甜水縣開會,討論如何處理和對付在洛克史冰斯各大煤礦場搶飯碗的中國人,大家決定要用一切手段驅走在甜水縣的所有中國人,杜絕後患。

   188592日淩晨七點正,十位穿著普通挖煤製服的勞工武士工會白人彪形大漢,來到了懷俄明甜水縣洛克史冰斯煤礦場第六號井,對著正準備開始工作的一群中國勞工宣布說:〝中國佬沒有權利在這個煤礦場工作,必須要立即離開!

   雙方因為口角而引起了肢體衝突,一場混戰下來,三位中國勞工被毆打成重傷,其中一位在稍後時間因身體內部大量出血而死亡。十位勞工武士工會的白人彪形大漢在行凶後,咬牙切齒地怒罵而去,煤礦場經理立即緊急封鎖洛克史冰斯煤礦場第六號井,救護傷者。

   那十位行凶的勞工武士工會白人彪形大漢又在甜水縣鎮外集合開會,商量如何走出下一步。大家覺得應該將這班中國佬趕出甜水縣!於是拿著槍械武器,順著鐵路線,朝著洛克史冰斯煤礦場湧去。  

   早上十點鍾,大批的勞工武士工會挖煤白人工人群集在洛克史冰斯煤礦場行政辦公室大廳裏開會,群情洶湧,氣氛暴戾,叫囂之聲,遠遠可聞。下午兩點鍾,洛克史冰斯煤礦場行政辦公室附近的酒吧和雜貨店,被驚嚇得趕緊關門打烊,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這時,有大約一百五十名手拿槍支武器的勞工武士工會白人,朝著洛克史冰斯鎮的中國街衝去,在離開中國街外麵,暴徒們兵分兩路,左右包抄,穿過了木製的支橋,湧進了中國街。

   暴徒的先遣部隊提前到達了中國街,大聲警告那裏的中國人說:〝你們中國佬隻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滾出這裏,否則嚴重後果自負!〞三十分鍾後,離開中國街不遠處的洛克史冰斯煤礦場第三號井現場,一場冷血屠殺開始了!

   洛克史冰斯煤礦場水房前,爆起了一聲清脆的槍響,來自中國廣東省台山的勞動工人羅新啟(Lor Sun Kit)中槍倒地,鮮血從他的胸前湧出,旋即死亡。

   暴徒們剛離開洛克史冰斯煤礦場水房,正遇見了迎麵而來的中國勞工白岱(Leo Dye Bah)和葉阿曼(Yip Ah Marn),兩人還沒弄清楚是怎麽一回事就被冷槍射殺在黃土泥巴地上。

   暴徒們在謀殺了羅新啟後,開始失去理智,蜂擁到附近的中國街,與另一幫子暴徒會師。勞工武士工會的一百五十名暴徒派人將小鎮上兩條唯一的出口架橋把住,然後開始一場大規模的野蠻冷血屠殺。 

   暴徒們隻要看見在近處的中國人,就大聲喝住,全身搜查,搶走所有值錢的東西後,再大聲恐嚇,叫中國人快跑,不然就開槍。

   當被這幫子暴徒嚇得魂飛魄散的中國人死命的逃命後,這幫子暴徒卻在後麵手舞足蹈,開心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暴徒們看見遠處的中國人也大聲喝停,由於中國人聽不懂英語,繼續狂奔,暴徒們就立即開槍射殺之。

   一大批美國白人婦女,雖然沒有動手屠殺中國人,可是她們卻群集一起,每見一個中國人被射殺,就興奮無比,手舞足蹈,拍手叫好,擊節讚歎。有兩位美國白人婦女站在架橋頭上,用長槍瞄射在逃命的中國人,隻要射到一個,兩人即擊掌讚歎,互擁祝賀,其喪盡天良,其毫無人性,其野蠻凶殘,其草薦人命,一至於斯,一至於此。

   下午三點三十分,在洛克史冰斯中國街的中國居民,幾乎無一幸免。在橋底,在溪邊,到處是血飛肉飄,在家裏,在街上,到處是腥風血雨,在林中,在樹旁,到處是在美華人橫死的屍體。

   暴徒們看見在洛克史冰斯中國街的中國人全被殺光了,為了慶祝他們的冷血謀殺成功,將死掉的中國人屍體,拉進七十九號中國人的住家中,再放火燃燒,將之夷為平地。事後懷俄明政府的報告說,光這些房子,就價值十四萬七千美元,折合現在的市價,是三百五十萬美元。

   有一位白人暴徒將一位中國工人們的陽莖和睾丸活活地割下來,以細竹串起,到附近的酒吧門外以火烤之,笑稱此乃世上最美味的戰勝品。有三位被生擒的中國人,被暴徒們用繩子捆成一團,動彈不得,澆以燃油,活生生的燒死在大街的當中。

   有些中國人沒有向外逃命,而是躲藏在家中的密室裏,結果被大火燒死在室內。有的老年人和病患者,因為沒有體力逃命,因而活生生的燒死在床上,人間煉獄,不過如此。

   一場種族屠殺的浩劫下來,根據美國《維基百科全書》的說法,被證實的死亡中國人有二十八人,重傷的中國人有十五人。實際上真正的死亡中國人是接近五十人,重傷者接近三十人。

   第二天,太平洋盟鐵路局派出了專車,將生還的中國人,安全地運送至離開洛克史冰斯向西一百英裏外的埃文斯頓(Evanston,Wyoming),暫時安頓,等待善後。

   在屠殺掉所有居住在洛克史冰斯的中國人後,當地的白人暴徒開始小人常戚戚地害怕起來。有幾位幸運地沒有被害的中國人在三更半夜摸黑回到洛克史冰斯自己的家找點值錢的東西時被白人發現了,於是一夜三驚,〝中國佬回來了!〞的謠言,傳遍了洛克史冰斯的大街小巷, 又是一番緊張不已。

  188593日,洛克史冰斯當地小報《洛克史冰斯獨立報(The Rock Springs Independence)》發表感歎說:〝如果中國佬真的是回來了,對洛克史冰斯的白人來說,那就等如是死亡!〞可見這些家夥是什麽心態了。

   188592日,這是洛克史冰斯種族大屠殺後的第一天,懷俄明州長弗朗西.安姆.華侖(Governor Francis Emroy Warren)來到屠殺現場,然後再到埃文斯頓看望在屠殺中生還的中國人。

   弗朗西.華侖知道這些事情是自己無法處理得了的,於是給華盛頓白宮發了一封緊急求救電報,要求美國聯邦政府立即派軍隊到懷俄洛克史冰斯,協助平定暴亂,維持治安。斯蒂.克利夫蘭總統立即下令出兵進駐懷俄明。

   188595日,兩批美國陸軍第七步兵營進駐懷俄明,一批進駐洛克史冰斯,一批進駐埃文斯頓,一來防止暴亂再度發生,二來保護驚弓之鳥的中國工人。

   188596日,另外四批從猶他州坎(Camp Murray,Utah)調來的美國陸軍亦到達懷俄明,其中兩營進駐洛克史冰斯,兩營進駐埃文斯頓,執行維持和平任務。

   188599日,在美國陸軍的武裝保護下,所有停留在埃文斯頓的中國勞工,心驚膽顫地返回已經麵貌全非形如廢墟的洛克史冰斯家園。在美國陸軍步兵營的嚴密保護下,洛克史冰斯恢複了以往平靜的環境。在弗朗西.華侖州長的要求下,美國陸軍步兵營於1885915日撤出洛克史冰斯。

   在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發生後,太平洋盟鐵路局立即將懷俄甜水縣所有的煤礦關閉掉,以策安全。等到事過境遷,在恢複煤礦挖煤工程後,所有的洛克史冰斯挖煤工人,全部清一色的是中國工人。

   餘波蕩漾,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的事情還未結束。1885930日,在懷俄明卡邦縣(Carbon County,Wyoming)的白人挖煤工人,在沒有通知太平洋盟鐵路局的情形下,突然集體離開煤井回家,抗議太平洋盟鐵路局在洛克史冰斯的挖煤工人全是中國人,這些離職回家的挖煤工人有兩個特點:一是多數是來自西歐芬蘭的移民(Finnish immigrants),二是清一色的勞工武士工會會員。

   懷俄明司法部認為勞工武士工會應該為洛克史冰斯大屠殺負法律責任,而正在調兵遣將雷厲風行地收集起訴勞工武士工會的證據時,勞工武士工會最高領導人的軟骨心態又出現了:拒絕支持這些勞工武士工會在懷俄明卡邦縣的罷工行動,這些群龍無首的挖煤工人,在沒有後台和沒有收入的雙重壓力下,隻得虎頭蛇尾地自動放棄罷工行為,厚著臉皮返回煤井開工。

   懷俄明司法部在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後拘捕了十六位凶嫌,其中包括一位叫做以賽.華盛頓(Isaiah Washington)在內的懷俄明議會民選官員,懷俄明司法部檢察官把這批謀殺嫌疑犯關進監獄後才知道自己遇上了麻煩,而且是一件極大的麻煩----全是由白人組成的懷俄明甜水縣大陪審團不肯合作。

   懷俄明甜水縣大陪審團以〝沒有目擊證人〞〝也沒有任何自願出庭證人〞為理由,拒絕允許懷俄明司法部起訴這批冷血凶手暴徒的要求。根據美國法律,沒有由人民組成大陪審團的允許,美國司法部不得以刑事罪名起訴任何人,懷俄明司法部無計可施,僵死在這個法律關口上,隻得在1885107日撤案放人。

   十六位殺人凶手出獄那天,居然有數百名白人在監獄外夾道歡迎,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心中的〝英雄〞脫險歸來。在美華人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被屠宰了五十條人命,卻沒有一個白人要負責任!時也,命也,誰叫你是個倒黴的中國人呢? 

   悲劇後遺症並沒有在這裏停止。消息傳到中國後,兩廣總督公開宣布要在中國境內用同樣的暴力手法對付在在華美國人,陰險的英國人忽然有了〝正義感〞起來,煽動著中國政府要挺直了腰杆與〝美國帝國主義〞對著幹到底。

   美國駐華全權代表查爾..(Charles Harvey Denby)致書美國國務卿托馬.白雅德,說明如果美國政府不妥善處理好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中受害中國人的賠償問題,美國在華包括貿易在內的利益會,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托馬.白雅德國務卿同意查爾.的看法,於是遊說美國聯邦國會通過立法,賠償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中受害中國人的生命與財產損失。

   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了一筆十四萬七千七百四十八元七毛四的特別經費,作為賠償美國政府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中受害中國人的損失,但是這裏留下了一條不漂亮的尾巴:美國聯邦國會否認這筆錢是〝賠償〞,而是充滿了花言巧語的什麽錢財禮物(monetary gift),真乃自欺欺人之談也。

   懷俄明州長弗朗西.華侖在這件種族大暴亂中的立場是堅定而公平的,他在悲劇發生後,立即發表抨擊暴亂的白人說:〝這是一場在任何國家都未曾發生過的最冷血殘忍的種族大屠殺。〞

   《紐約時報》在18851110日發表社論指責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中白人暴徒的〝可惡和殘忍〞。次日又指責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時站在橋頭上拍手叫好鼓勵屠殺的那些白人婦女是一些〝冷血幫凶〞。

   懷俄明當地的《查陶郡新聞周刊(The Chautauquan: A weekly Newsmagazine)》發表評論說:〝謀殺這些勤儉工作的中國人就是一種有如謀殺婦女兒童一樣的惡魔行為----因為他們是毫無反抗能力與無助。〞

   最無恥與可笑的是權威勞工武士工會(Powerful Knight of Labor)的頭子特倫.包華裏(Terence Powerly),他在懷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後,不但沒有指責屠殺無辜的勤奮中國工人,反而抱怨說這都是美國政府的不對,因為美國政府沒有將《排華法案》執行好,如果美國早早的就將所有的中國佬趕出美國的話,哪裏還會有這些種族大暴動發生呢?

   這等如說隻要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錢財的話,就不會有小偷了,天下間有這種使人失望和可笑的歪理嗎?

   1885年十二月,斯蒂.克利夫蘭總統在他的美國聯邦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的年度國情谘文裏麵說,他的政府有著全麵的善意來與他重視的中國打交道,而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的原因就是來自非法的種族偏見與仇恨。

   由於在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中殺人放火的暴徒們可以逍遙法外而不必接受法律製裁,這個錯誤的訊息,導致了在美國其它地區的暴力反華事件的不斷發生。

   在華盛頓州塔科馬市、西雅圖市、紐卡斯爾市(Newcastle)和艾薩克市(Issaquah)居住的在美華人,經常傳出被當地種族偏見分子以暴力驅逐出自己家園的事件,前後總共有三十六處的煤礦工地的中國工人被白人挖煤工人用暴力襲擊而導致倒閉。

   在俄勒岡州甚至遠在喬治亞州奧古斯塔(Auusta,Georgia),都有暴力排擠在美華人事件的發生。在公元十九世紀的頭五十年間,在美國這片美麗的大地上,有檔案紀錄可查的集體襲擊在美華人暴力事件,多達一百五十件之巨。

   懷俄洛克史冰斯種族大暴動事件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因為它是一件純種族偏見原因導致而成的最大血腥暴力事件,後人每讀這段痛史,無不扼腕歎息。(待續)






2011714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