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自由之地與勇者之家

(2011-06-01 15:12:14) 下一個
瑟穀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47)




   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上,有兩個扮演主要推手的組織,一個是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一個是
美國人民權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在幾乎所有的美國近代重大民權事件中,都可以看到這兩個百年老店的民權組織的介入。

   目前的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民權組織,年前因為當年年齡隻有三十五歲的黑馬班傑民..傑亞盧厄斯(Benjamin Todd Jealous)突然於20085 17日當選為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總裁而陷進了信心危機。

   根據美國聯合社新聞社(The Associated Press)2008518日發布的新聞稿說,班傑民.傑亞盧厄斯是被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全國董事局以三十四票同意,二十一票反對的微弱優勢票當選的。 

   根據美國CNN電視新聞報道,經過了八個小時的激烈角力,當大家聽到是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當選為他們的新總裁時,沒有人鼓掌,也沒有人喝彩。看來,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的未來之路,並不是一條順暢的大道也。

   這倒與民心沒有太大的關係,最主要的是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的年齡,由於他隻有三十五歲,大家都很難對他有太多的信心。

   班傑民.傑亞盧厄斯於1973118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叢林市(Pacific Grove,Caloifornia)出生,他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母親,是有著西印度群島與歐洲血統的一位善良老師,當她在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教書時,遇到並嫁給了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的白人父親。

   班傑民.傑亞盧厄斯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裏主修政治學,但在牛津大學以比較社會學取得了碩士學位。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的妻子莉亞.埃珀(Lia Epperson)是一位了不起的時代女性,她不但是加利福尼亞州薩塔.克萊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的法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美國著名的民權律師。他們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叫做摩根.傑亞盧厄斯(Morgan Jealous)  

   在班傑民.傑亞盧厄斯出任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總裁之前,他是羅辛堡基金會(Rosenberg Foundation)的總裁,那是一個專以幫助新移民和低收入工人為訴求的私人小型基金會。 

   在這之前,班傑民.傑亞盧厄斯曾在國際大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負責國際人權事務。他唯一引起人們注意的,就是他在2004年時,領頭出版了《威脅與恥辱:美國的種族檔案,國內安全和人權(Threat and Humiliation:Racial Profiling,Domestic Security,and Human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這是一本使全世界都為之吃驚的美國人權報告。

   班傑民.傑亞盧厄斯曾經一度是美國所有非洲裔美國人報紙組織全國報紙出版協會(National Newspaper Publishers Assocaition)的行政總監,他對全國報紙出版協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他的任內,全方位地推動了非洲裔美國人報紙的電子報紙網絡化,使之更快更廣地為全美國二百多個非洲裔美國人社區服務。

   班傑民.傑亞盧厄斯在九十年代中,擔任美國密西西比州最老資格的非洲裔美國報紙《傑克遜主張(Jackson Advocate)》的主編,他敢言敢行,揭發了美國監獄中高層官員的貪汙腐化,備受世人肯定和支持。

   我們無法預知班傑民.傑亞盧厄斯將來的發展,但從他過去的記錄來看,如果僅僅用年齡來作為判斷他能力的標準的話,那將會是一種錯誤,也是對班傑民.傑亞盧厄斯的一種不公平,別忘了當年馬丁.路德.小金恩牧師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千錘百煉出深山時,年齡還沒有他大。 

   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並不是由非洲裔美國人創辦的,那是由幾位有遠見、有理想和有愛心的美國白人發動起來的。要研究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就必須研究一位美國曆史上出色而偉大的婦女瑪麗.歐溫特頓,因為如果沒有當年瑪麗.歐溫特頓義無反顧的奮鬥,就沒有今天的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民權成就。

   1905年七月,由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哈佛博士威廉.杜保伊斯領導的第一個美國非洲裔民權組織〝尼亞加民權運動〞問世,為了全美國非洲裔美國人的平等和正義,而向美國主流社會與美國法律強行挑戰。

   曇花一現的尼亞加民權運動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上是一個信號,是一個突破,而談不上有什麽功勳和成就,這個介乎暴力與和平手段的初期美國民權組織,由於一來組織鬆散,二來缺乏經費,三來也得不到美國主流社會的支持,因而其自生自滅的失敗命運,是可以預料得到的。

   瑪麗.奧文1908年加入了尼亞加民權運動,成為該組織成立三年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美國白人婦女,她的到來,不但為死氣沉沉的尼亞加民權運動帶來了朝氣,帶來了新血,帶來了熱情,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希望。

   瑪麗.奧文1865411日在紐約州的布魯克(Brooklyn,New York)出生。她來自康乃狄州布魯克林市的祖母艾米琳.法蘭克林.凱查(Emeline Franklin Ketcham)是一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女性,艾米琳.凱查在基督教聖公牧師賽繆.約瑟.美伊(Unitarian Minister Samuel Joseph May)的影響和協助下,成立了反對蓄奴組織,終身奉獻在解放黑人奴隸的民權運動裏。

   賽繆.美伊牧師是美國十九世紀的女權運動與廢除奴隸製度運動的先鋒和旗手,他是美國廢除奴隸大將威廉.加裏遜和.伍斯(Noah Worchester)的同誌和好友。

   賽繆.美伊於1797912日在波士頓出生,畢業於哈佛大學,創辦了多個反對奴隸製度的組織,他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包括自衛在內的暴力行為,主張廢除種族隔離的製度應該從學校開始。

   賽繆.美伊牧師於1823年創辦了《開明的基督徒(The Liberal Christian)》雙周刊,作為現代基督教義的輿論基地。周邊惡劣的環境使他在晚年時的思想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他越來越不相信美國的奴隸製度可以不使用暴力革命手段而能達到廢除之目的。

   187171日,賽繆.美伊牧師病逝紐約州錫拉庫紮市(Syracuse,New York),他在遺囑上聲名將自己畢生收集超過一萬多份有關廢除奴隸製度的文件和檔案,全部無條件募捐予康奈爾大學圖書館(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瑪麗.奧文從事瓷器生意的父親西奧多.特維迪.奧文(Theodore Tweedy Ovington)和母親安.露易莎.凱查(Ann Louisa Ketcham),都是美國聖公的虔誠基督教徒,都是反對蓄奴運動的大將,也都是解放黑人奴隸的先鋒。 

   瑪麗.奧文從小就成長在一種帶有濃厚宗教色彩而充滿了正義的家族裏,使她自孩童時候,就明白了人間的不公,世上的不義,這既不是耶穌基督之允許,也不是唯一真神的旨意。

 瑪麗.奧文全家每個星期天,都會到紐約州布魯克林市聖公基督教教堂作尼撒。在教堂的大門口內,有一塊釘在柱子上的牌子,寫著簡單的幾個字:〝真理必定使你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這幾個簡單的草字,變成了瑪麗.奧文終生不易的座右銘,變成了她永遠奉守的信條,變成了她追求理想的動力。  

   除了家庭外,另外一位影響瑪麗.奧文一生的是比聖公基督教還要激進的約翰.懷特.查德威克牧師(Minister John White Chadwick),他認為黑人奴隸製度是對人性、自然的最大羞辱,必須要用一切的手段來廢除之。  

   年輕時幹過修鞋匠的約翰.懷特.查德威克牧師去世後,瑪麗.懷特.奧文寫文章懷念他時說:
 

   〝約翰
.查德威克牧師是我的牧師、詩人、男人和朋友。〞〝他無論是在寫作或演講,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對有色人種同情看法的機會。〞

   瑪麗.奧文畢業於全紐約州最有聲望的派克女子學院(Packer Institute),然後到哈佛大學攻讀社會學,1893年,她的父親由於生意和健康的同時崩潰,導致她的學費落空,隻得中途停學回家,照顧老父。  

   1893年,瑪麗.奧文找到了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是在由弗雷德裏..派裏特(Frederick Bayley Pratt)創辦的派裏特學院(Pratt Institute)的辦公室文職人員。兩年後,弗雷德裏.派裏特將工作勤奮而負責的瑪麗.奧文,調到了在布魯克北邊新開張的分校,負責綠點互助社(Greenpoint Settlement)部門的社會服務。  

   瑪麗.奧文在這份社會服務工作上,一幹就是七年,長期與社會上的黑人貧窮社區打交道的親身經驗,使她清楚地意識到種族歧視和種族不平等的危害與殘忍,實在就是一種直截了當而赤裸裸的暴政! 

   瑪麗.奧文決定要為這個國家的文明和進步,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她參加了〝社會重建會(Social Reform Club)〞,作為她奮鬥的起點。

 有一次,社會重建會邀請到了布克.華盛頓前來演講,瑪麗.奧文聽完了布克.華盛頓真誠而堅定的理論後,使她感動得無以複加,從此更加堅定了自己以後要走的人生道路。1904年,瑪麗.奧文開始與威廉.杜保伊斯合作,同時在紐約市研究非洲裔美國人的各種社會問題。

   1911年,瑪麗.奧文出版了一本研究美國黑人問題的社會專著:《半個人類:紐約黑人的現狀(Half a Man: The Status of the Negros in New York),在書中,她直截了當地指出,由於白人的種族偏見,導致了黑人無法發揮他們與生俱來的潛力。

   瑪麗.奧文借助於替《紐約晚報(New York Evening Post)》做特派員的機會,大力介紹非洲裔美國人的民權狀況和發展,使世人開始對黑人有了正麵的印象,尤其是對威廉.杜保伊斯和尼亞加民權運動,進行了廣泛宣傳。

 1908年,一場規模龐大的反黑人動亂在伊裏諾斯州春田市爆發,許多善良而無辜的非洲裔美國人被殘殺致死。一位叫做威廉.英格裏斯.(William English Walling)有良知的新聞記者,在報道了這些人間悲劇後,在文章的結尾處,悲痛地向美國的良心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有良知和道德的美國人,是不是該站起來了?

   瑪麗.奧文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了,她立即與威廉.取得了溝通和聯絡,她告訴這位美國的良心說:

   是的!是該站起來了!凡是有良知和道德的美國人,都不應該再麻木不仁了!讓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卻是狗屁倒灶的偽君子們,活見鬼去吧! 

   瑪麗.奧文提議立即要采取實際的行動,組織一個多種族混合的民權團體,將全國散漫地方的小民權組織團結起來,進行有計劃、有主張、有目標、和有宗旨的抗議行動,威廉.同意之。

 瑪麗.奧文威廉.華爾靈的道德號召,獲得了非常積極而熱烈的回應,數天之內,就有了六十名地區領袖的簽字。 

   在黑人方麵威廉.杜保伊斯、弗朗西斯.詹姆.格裏姆(Francis James Grimke)和艾達.維裏斯.比爾.班尼特(Ida Bell Wells-Barnet)三人。

   白人方麵,則有瑪麗.奧文、珍.亞當斯(Jane Adams)、威廉..豪厄爾斯(William Dean Howells)、約翰.杜威(John Dewey)、約翰.海恩斯.霍爾姆(John Haynes Holmes)、詹金斯.勞埃德.(Jenkin Lloyd Jones)哈麗奧.斯坦頓.布拉(Harriot Stanton Blatch)、安娜.佳林.卡龐特.斯賓(Anna Garlin Carpenter Spencer)、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約瑟.聖皮埃.陸奮(Josephine St.Pierre Rufin)、瑪.伯內.塔爾伯(Mary Burnett Talbert)、瑪.楚茨.特雷(Mary Church Terrell).亞當(Jane Addams)、弗洛倫.特羅.(Florence Moltrop Kelley)索福尼斯.普雷斯.布雷肯裏(Sophonisba Preston Breckinridge)、瑪..麥克勞.白求(Mary Jane McLeod Bethune)、查爾.愛德.(Charles Edward Russell).弗朗西..格裏遜.維拉德(Helen Frances Fanny Garrison Villard)、奧斯瓦.格裏遜.維拉德(Oswald Garrison Villard)等。     

    瑪麗.奧文威廉.為這個目標遠大的新民權組織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全國黑人協會(National Negro Conference),並於1909年在紐約市召開第一屆成立大會,全國各地反對種族歧視的民間領袖,群集紐約,為這個美國未來的希望加油和鼓勁。 

   一個美國有曆史以來最有組織、最有建樹、最有眼光和最能為非洲裔美國人爭取權利的民權組織誕生了。近一百年來,幾乎在美國境內的所有種族和民權案件,都會看到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介入的影子。

1910年的第二屆全國大會上,通過了將〝全國黑人協會〞改名為〝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已經有一百年多的曆史。

   瑪麗.奧文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這從她與威廉.杜保伊斯交往上就能看出來。當她在1904年與威廉.杜保伊斯開始相交時,她認為這位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哈佛黑人哲學博士將會是非洲裔美國人未來的希望,她用盡了所有的力量,來支持這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可是等到瑪麗.奧文發現威廉.杜保伊斯居然在1914年的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組織刊物《危機》上撰文,公開鼓吹要用武裝暴力手段來進行鬥爭時,她忍無可忍,於是寫了一封分道揚鑣的信給威廉.杜保伊斯說:

   〝我們的觀眾中,並非全是黑人,還有白人,我們更要鼓吹黑人和白人一起來奮鬥。〞〝我們是否要像社會主義那樣的搞階級鬥爭?還是繼續我們一貫的種族良心鬥爭?我們是否要教育黑人說,不論青紅皂白,所有的白人全都是我們的敵人?這是一個需要個人來回答的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組織裏的人,他們的答案將肯定是負麵的。〞

   瑪麗.奧文在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裏,從開始到1947年,她以八十二歲高齡退休時為止,一直都處在領導的崗位上,她為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運作經費,到處張羅,到處募捐,到處宣傳民族和種族的平等。 

 瑪麗.奧文一直都是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決策中心行政局(Executive Board)的成員,在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新領導人產生前,她義不容辭的站在領導崗位上,為大局掌舵。

 1910年至1911年,瑪麗.奧文出任代理總裁,1917年至1919年,她出任代理行政局主席,1932年至1947年,她出任長達十五年的財政長。   

   瑪麗.奧文對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最大的貢獻,是她的為組織開疆辟土的行為,在她1947年退休前,幾乎所有在美國境內的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各地分部,皆是在她手上完成的。

   瑪麗.奧文的文才非凡,大半生都在業餘寫作,她出版了數十本書,更長期性地為多份報紙雜誌包括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自己的機關刊物《危機》撰寫文章。

   《危機》的名字,不是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意思,那是瑪麗.奧文自己起的,除了有著一種警惕的意義外,是瑪麗.奧文為了紀念她最仰慕的詩人詹姆斯.羅素.洛厄(James Russell Lowell)那首《立即的危機(The Present Crisis)》而命名的。  

   1951715日,瑪麗.奧文病逝馬薩諸塞州她妹妹海倫.奧文(Helen Ovington)家中,享年八十六歲。

   所有瑪麗.奧文的文件、資料和書信,都完整地保存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韋大學勞工與都市檔案部(Archives of Labor and Urban Affairs,Wayne State University)內。   

   新聞記者亨.威爾勒(Henry Wheeler)在《聖路易士美國人(St.Louis American)》鼓吹說:〝美國應該有一個瑪麗.奧文假日來紀念她,因為沒有一個活著的靈魂,能將美國變得更像一個自由之地與勇者之家。〞  

   瑪麗.奧文死後的追悼儀式,在紐約市的聖公會社區教堂(Unitarian Community Church)隆重舉行,由德高望重的唐納.哈靈頓牧師(Reverend Donald Harrington)親自主持,她的骨灰,歸葬在教堂後院墓地。  

   珍.亞當斯是美國近代民權曆史上的女性大將,研究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的人,不可能不研究美國近代的女權運動,研究美國近代的女權運動,就無法不研究熱情如火而胸懷壯誌的珍.亞當斯。

   也許有人不太了解誰是珍.亞當斯,但是如果提起她就是在1931年曆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女性的話,則一定會有人知道她是誰了。

   .亞當斯原名是羅拉..亞當斯(Laura Jane Adams),於186096日在伊裏諾斯州西達維爾市(Cedarville,Illinois)出生。她富有的父親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是一位當地政客,曾出任伊裏諾斯州議會參議院參議員長達十六年之久,是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至交好友,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出任北軍的中級軍官。

   .亞當斯的母親莎..亞當斯(Sarah Weber Addams)則是一位溫和而識大體的典型美國女性,但她在珍.亞當斯兩歲病逝時,珍已經有了六個兄弟姊妹。後來她父親又再婚,新的繼母,帶來了兩個孩子,所以她全家共有九位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八。

   1881年,珍.亞當斯畢業於羅克福特女子學院(Rockford Female Seminary)。畢業後即繼續攻讀藥物係,但由於身體不佳,被逼退學在家養病。病好後,她到歐洲遊曆了二十一個月,眼界大開,閱曆飛增,回家後在家潛心養晦兩年,思考著國家、社會和人生的各種難題。

   1887年,時年二十七歲的珍.亞當斯與她的好友伊林.史達爾(Ellen Starr)共同再遊歐洲時,兩人訪問了在英國倫敦東邊貧民區的一間叫做〝托因社會中心(Toynbee Hall Settlement House)〞的民間慈善機構,對她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也讓她看到了自己未來的道路,開始改變她的思想和人生目標。

   .亞當斯從歐洲返回美國後,立即模仿著英國倫敦托因社會中心,著手在芝加哥市的貧民,用她自己個人僅有的那點經費,開設了一間很小很小的社會中心,開始為社區提供服務,也開始了她偉大的人生路程。  

   1889年,珍.亞當斯與伊林.史達爾準備要在服務社會的領域裏大幹一番,她們在芝加哥赫爾斯特德街(Halsted Street)和普勒克街(Polk Street)交界處,租下了一間由查理斯.胡爾(Charles Hull)自建的大房子,作為她們一展身手的舞台。

 珍.亞當斯與伊林.史達爾兩人不但搬了進去住,還為這個已具雛形的胡爾社會中心定下了這樣的目標:〝提供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樣板、推動與維護教育慈善業務、調查和改進芝加哥工業社區的條件。〞    

   她們的開銷,全部來自珍.亞當斯與伊林.史達爾兩人的到處演講,及各界社會人士的募捐。她們的真誠與努力,使這家小小的胡爾社會中心,有著用之不盡的經費。她們照顧孩子,醫療病患,提供法律服務,聆聽麻煩家庭的苦惱。在運作到第二年時,這家遠近馳名的胡爾社會中心,已經可以每星期服務超過二千人次。 

 充足的經費,使珍.亞當斯的視野,開始朝著多元化進軍來服務社會,她們在胡爾社會中心裏早上開設幼稚院,中午出租為社區會議場所,晚上為夜間學校。

   第一次的胡爾社會中心擴大經營範圍是藝術展覽會,再接著是加了一個大眾食堂,然後就是咖啡屋、室內體操會、兒童宿舍、遊水池、和釘書間、藝術學校、音樂學校、話劇學校、圖書館、職業介紹所和勞工博物館。

   隨著自己的聲望日隆,珍.亞當斯利用自己的號召和影響力,開始介入美國的民權運動。1905年,珍.亞當斯被選為芝加哥市的教育局(Chicago Board Of Education)董事,再被推選為芝加哥市的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School Management Committee)

   1908年,珍.亞當斯更上一層樓,創建了芝加哥公民與慈善學校(Chicago School of Civics and Philanthropy),全方位地推動教育和慈善事業。

   1909年,由於珍.亞當斯的無私社會服務,使她實至名歸地當選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全國慈善與安良大會總裁(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arities and Corrections)

   同一年,珍.亞當斯夾著如日中天的聲望,全力進行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創辦工作,籍以提升非洲裔美國人的教育水準和社會地位。

   在芝加哥地區,珍.亞當斯帶頭在冬至時令調查有關香煙、牛奶、衛生品等民生條件,芝加哥市政府發給她一年一千元的薪水,做為她監管芝加哥十七個地區垃圾處理的監督官。

   .亞當斯意識到光靠胡爾社會中心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絕對無法解決無邊無際的窮苦大眾的生活問題,要改良這種狀況,必須要從製造貧窮的製度上下手,於是她開始鼓吹製定保護婦女、童工和學校製度的立法工作,更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美國婦女的投票權利法案。

   這些前衛的思想和作風,激怒了大部分的胡爾社會中心金主,要求她不要再〝誤入歧途〞,要她趕快〝回頭是岸〞,可是珍.亞當斯是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女中豪傑,絲毫不在乎經濟上的抵製,她開始到處演講,募集資金,不讓胡爾社會中心就此倒下。

   幸運之神是不會讓善良之人窮途末路的。就在珍
.亞當斯的經濟要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她出品的自傳《在胡爾社會中心的二十年(Twenty Years At Hull House)》在全美國狂銷,幾乎是洛陽紙貴,人手一冊,這不但使珍.亞當斯成了國際人物,還替她帶來了足夠胡爾社會中心長期運作的資金。

   1911年,珍.亞當斯當選為第一位全國美國女性選舉權利協會(National American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的副總裁。1915年,珍.亞當斯預知世界大戰之即將到來,她全力以赴地設法阻止大戰的爆發。

   她創辦了〝女性和平黨(The Womans Peace Party)〞和〝國際女性代表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Woman)〞,動員全球會員一起努力,期望能阻擋戰爭。可是由於勢孤力薄,遂以失敗告終。1917年,美國正式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9年,耶魯大學將他們創校以來第一個女性榮譽博士學位,頒發給一直主張女性主義和權利的珍.亞當斯。她對美國的法律不允許女性擁有投票權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她認為美國女性的聲音和意見,應該在美國聯邦與州市的議會廳裏出現,而美國女性,不應該再繼續保持沉默。

   .亞當斯反對戰爭,更反對美國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1月她出任美國女性和平黨黨主席,第二年當選為〝國際女性和平與自由聯盟主席(Chairman of the Womans International League for Peace and Freedom)〞,她在這個職位上長達十年之久,辭職後,尚為終身榮譽主席。

   由於珍.亞當斯的堅定反戰立場,引起了美國新聞媒體的對她的惡性攻擊,使她被美國革命之女(Daughter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開除會員資格,但這些絲毫沒有阻攔了她關懷世人的善心,她越過了美國政府,將大量的藥物和食物,送到不論是敵是友的戰區國家,及時地救濟戰亂中的兒童和婦女。

   1915年開始,一生沒有被困難擊倒的珍.亞當斯,卻在晚年被病魔糾纏不休,使她長年在醫院與住家之間頻頻往返。

   19311210日,珍.亞當斯在挪奧斯(Oslo,Norway)得到了第一座美國女性的諾貝爾和平獎,一夜之間,世人無一不知其盛名。由於身體病重,珍.亞當斯無法親臨挪奧斯陸頒獎儀式發表得獎演講。

   1935521日,久被癌症纏身的珍.亞當斯,在開刀後三天,撒手塵寰,途歸樂土。她的告別儀式,就設在她一手創辦的胡爾社會中心的庭院裏,數以千計的哀悼者灑淚不斷,哭聲片連,哀動大地,其受世人尊重,由此可見一斑。(待續)

  





201161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