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尼比是八位幹草市場暴動事件中唯一沒有被十二位陪審團要求死刑的被告。1886年8月19日,在幹草市場暴動事件芝加哥市法庭上,十二位陪審團向約瑟夫.加裏法官與所有的旁聽席上的聽眾宣布說:
〝我們,陪審團,裁決奧斯卡.威廉.尼比被起訴的謀殺罪名成立,並認為他應該得到十五年的有期監禁。(We,the jury,find the defendant Oscar William Neebe,guilty of murder in manner and form as charged in the indictment and fix the penalty at imprisonment in the penitentiary for fifteen years.)〞
奧斯卡.尼比於1850年7月12日在紐約市出生,他的雙親都是來自德國卡塞爾市(Kassel,Germany)的移民,而且都是法國胡格諾派教徒(French Huguenot)。法國胡格諾派教徒是歐洲極端左派的基督教流派,對奧斯卡.尼比影響極大。
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奧斯卡.尼比和他的兩個兄弟康拉德.尼比(Conrad Neebe)和路易斯.尼比(Louis Neebe)被雙親送回德國卡塞爾市老家接受基本教育,於1864年才返回美國生活。十多年的德國生活與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的教誨,使奧斯卡.尼比與美國的製度和社會格格不入。十四歲的奧斯卡.尼比在紐約一家首飾工廠當雜工,不到一年就因病辭職。
1866年他來到芝加哥市,在一家與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為鄰居的飯店裏當服務員。由於職業的關係,他對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的工人們的苦難開始有著貼切的了解。
1868年,十八歲的奧斯卡.尼比返回他的出生地紐約市工作,他親眼看到了美國工人的悲哀和童工們的可憐,在這段時期,他知道了美國工人每天八小時工作的重要性,和第一次聽到了共產黨徒們的左派激烈演講,使他的政治興趣與日俱增。
1873年,奧斯卡.尼比在賓州費城找到了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更在那裏遇到了他的未來妻子安娜.蒙西斯(Anna Monsees),婚後兩人育有三個孩子。
1877年,個性從不穩定的奧斯卡.尼比帶著全家回到芝加哥市,他在一家工廠找到一份普通的差事,可是沒有多久,就因為無理幹擾他人工作而被炒魷魚,自此到他參與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止,再也沒有工作。
他在閑時,就在奧古斯特.史皮斯擔任總編輯的德文報紙《艾比特日報》為義工辦公廳主任,這一年是改變奧古斯特.史皮斯一生的一年,因為他在芝加哥市正式宣誓加入共產黨,成為一位典型的社會主義者。
1886年5月5日,奧古斯特.史皮斯與邁克爾.施瓦布雙雙被芝加哥市司法部拘捕後,《艾比特日報》群龍無首,奧斯卡.尼比立即全方位地接管這份德文的無政府主義報紙。這件事被芝加哥市司法部檢察官認為他就是陰謀集團一份子的有力證據。
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發生時,奧斯卡.尼比並不在場,也沒有參與任何的煽動和演講。他在法庭上辯稱他從來就不知道任何的陰謀,而芝加哥市司法部檢察官也拿不出什麽有力的證據來指控他。
隻不過整個由資產階級掌控的芝加哥市輿論界的一片殺聲,和奧斯卡.尼比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和共產黨黨徒,於是就裁決他一個十五年監禁。
在量刑法庭上,約瑟夫.加裏法官在宣判之前,問他有什麽話要說,奧斯卡.尼比說出了一段使到他所有的同誌都要失望的話: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那個炸彈與我有任何關係,或是甚至有所接近它,或任何的間接關係。所以我真的是很抱歉,尊敬的法官,你可以製止它,或者幫助我,我會要求你將我吊死,痛快而榮耀地死去,總比慢慢地滅亡好。
我有家庭和孩子,如果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已死,他們會埋葬我的。他們可以到我的墓邊,跪下來向我獻上心意,但是他們不能到牢裏去探望他們無辜而冤枉的父親,因為他與此事沒有任何的關係。這就是我要說的全部話了。尊敬的法官,我很抱歉,我真的不能和那幾個家夥一起被吊死。〞
1893年6月26日,伊利諾斯州州長約翰.奧爾特蓋爾德簽發一道對塞繆爾.菲爾登丹和邁克爾.施瓦布兩人的特赦令,恢複他們的自由之身,同時也順帶著將已經在牢裏關了七年多的奧斯卡.尼比赦免了。
奧斯卡.尼比的妻子在他坐牢時謝世,他與第二任妻子裏珍娜.希普(Regina Hepp)結婚,育有三個孩子。他在自由後試圖著在芝加哥市鼓吹共產黨的所謂社會主義理論,但卻以沒有任何市場告終。
奧斯卡.尼比的晚年是寂寞和潦倒的,他在芝加哥市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看門的工作,最後終老於此。1916年4月22日,奧斯卡.尼比病逝芝加哥市,享年六十五歲。
路易斯.陵格是七位因為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被約瑟夫.加裏法官判處死刑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最有膽色的一位。當他在被要吊死的前一天,他用雪茄炸彈自殺,死在監管自己的牢房裏,時年僅有二十三歲。
路易斯.陵格於1864年9月9日在德國曼海姆市(Mannheim,Germany)出生。路易斯.陵格是一位很優秀的木匠,這與他父親的木材工廠曆史有關。他的父親夫裏德裏克.陵格(Friedrich Lingg),是一位有膽有勇的木材工人,在木材工廠裏,他為人所不敢為,幹人所不敢幹。
他有一次為了逞強,要在冰天雪地裏把木材扛出河麵而掉在水裏,幾乎淹死,自此開始收斂,不露鋒芒,在替他的猶太老板當了二十年的牛馬後,因為年老而被開除掉,三年後由於內心憂鬱,竟然一命嗚呼。這件事情不但使他的家庭陷進經濟危機裏,還使他那十三歲的兒子看清楚了工人階級的沒有保證和無助。
路易斯.陵格自小就學會了一手好木匠技術,十八歲出師後在法國東北部斯特拉斯堡市(Strasbourg,Alsace)工作。後來他又回到德國費爾堡市(Fribourg,Germany)工作,目的是要參加德國左派工會勞工教育協會(Working Men’s Educational Society)。
1885年,路易斯.陵格為了躲避德國的兵役,溜到瑞士(Switzerland)工作,可是瑞士政府並不歡迎他逗留在那裏,向他發出了離境驅逐令。就在他進退為難之際,他再嫁的母親和繼父在美國為他申請了移民美國的機會。1885年七月,在美國紐約市待了一段短時期後,就轉到芝加哥市工作,並參加了國際木匠聯盟(International Carpenters And Joiners Union)。
當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在1886年5月4日發生時,路易斯.陵格並不在現場,為了避嫌,他找到了一個安全地方躲起來,直到1886年5月14日被他的房東出賣而被拘捕為止。當警察前來拘捕他時,路易斯.陵格並不肯俯首就擒,他憤怒地武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警察按倒地上,強行拘捕起來。
在法庭上,當路易斯.陵格聽到自己和另外六位同誌 居然在毫無證據下全被判決死刑後,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用手指著法官約瑟夫.加裏和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罵道:
〝我會高興地死在你們的絞刑架上,我有信心那些千千萬萬聽過我演講的人們會記得我的話。當你們把我吊死後,他們才會真的向著你們丟炸彈!我現在要告訴你們:我鄙視你,我鄙視你們的判決,我鄙視你們的法律,我鄙視你們這些靠著暴力來維持的政權。就為這些事吊死我吧!〞
路易斯.陵格的法庭臨別警告不是他的一時激動之言,後來的事實證明路易斯.陵格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芝加哥市政府為了慶祝他們對〝星期一晚陰謀集團〞鎮壓的勝利,特於1889年5月30日,由芝加哥市〝團結聯盟會(Union League Club)〞出資,由當年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被炸死的製服警察馬賽厄斯.德根的兒子弗蘭克.德根(Frank Degan)剪彩,將一棟高達九尺的馬賽厄斯.德根銅像,樹立在芝加哥市幹草市場廣場的正中央。
芝加哥市幹草市場廣場是美國無政府主義者心目中的聖地,在他們心目中的聖地上樹立著他們敵人的九尺銅像,這不是向他們公開挑釁嗎?
1927年5月4日是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四十一周年紀念日,一輛卡車全速地朝著這棟銅像撞上去,轟隆一聲,九尺的馬賽厄斯.德根銅像應聲而倒。芝加哥市政府在第二年將之修複。
1968年5月4日是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八十二周年紀念日,這天早上,芝加哥市的市民發現馬賽厄斯.德根銅像被人用黑油漆從頭澆到腳,變成了一件醜陋無比的怪物。
1969年10月6日,美國〝氣象人(Weatherman)〞激進組織,把一個強力炸彈綁在馬賽厄斯.德根九尺銅像的腿上,轟隆一聲,銅像化為齋粉。1970年5月4日,芝加哥市政府重新再建馬賽厄斯.德根九尺銅像,可是在1970年10月6日,氣象人又將之炸毀。
1887年11月6日,監獄當局吃驚地在路易斯.陵格的單人牢房裏發現了四顆炸彈,他們判斷這四顆炸彈的用途不外兩種,不是越獄,就是報複,如果是後者的話,他們當然知道報複的對象是誰了。他們還來不及調查清楚這些炸彈的來源和用處時,大事發生了。
1887年11月10日早上九點正,在準備將路易斯.陵格押赴刑場處決的前一天,路易斯.陵格在自己的單人牢房裏點燃了一支含在嘴裏的來曆不明的雪茄炸彈,將自己大半張臉炸得飛貼在四周的牆壁上。路易斯.陵格並沒有立即死去,他痛苦地掙紮了六個小時,於當天下午三時正告別人間,享年僅二十三歲。
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森林花園森林墳場(Forest Home Cemetery,Forest Park,Illinois),立有一座幹草市場烈士紀念碑,那是在1887年時由芝加哥市無政府主義者為了紀念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而合資興建的,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阿道夫.費舍爾的曆史的話,就會同意大家將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四位冤死的人稱之為烈士,是合乎情理的。
阿道夫.菲謝的出生日子不詳,隻知道他是於1858年在德國勃爾曼(Bermen,Germany)出生,他在德國接受了八年的基本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極端的左派活動家,經常參與一些德國左派的政治活動,這對阿道夫.菲謝的思想成長,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阿道夫.菲謝在學校裏得到的德國式反社會主義教育使他在離開學校後極度的迷惘,因為他親眼看到的社會現象,和老師們所說的剛好相反。
1873年,十五歲的阿道夫.菲謝移民美國,在阿肯色州小石城(Little Rock,Arkansas)一間印刷廠裏當排字工人學徒。1879年搬到密蘇裏聖路易士市後開始對工會發生濃厚的興趣,他在這裏加入了德國排字工會(Germany Typographical Union)。
阿道夫.菲謝在1881年與約翰娜.方安特斯(Johanna Pfauntz)結婚,育有二子一女。1881年全家搬到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Nashville,Tennessee),在他哥哥的報紙《安思格日報(Anzeier des Sudens)》的印刷廠當全職排字員。
真正改變阿道夫.菲謝命運的是他帶著全家於1883年搬到芝加哥市,到奧古斯特.史皮斯和邁克爾.施瓦布辦的《艾比特日報(Arbeiter-Zeitung)》當排字員開始。他在這裏,參加了國際勞工協會為會員。
1886年5月3日,在芝加哥市的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前的罷工抗議中,芝加哥市當局派出治安警察人員與工人對抗,雙方發生混戰,導致六死八傷的悲劇,這使阿道夫.菲謝的忍耐力全部崩潰,決定在當晚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緊急會議在芝加哥市湖街(Lake Street,Chicago)的策帕大堂召開,當晚的會議主席是戈弗雷.沃勒(Godfried Waller),出席者還有喬治.恩格爾,大家決定在第二天的芝加哥市幹草市場廣場集會遊行,共同聲討芝加哥市當局派出治安警察人員的粗暴武力屠殺行為。
可是戈弗雷.沃勒於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次日被治安當局拘捕後,立即變了嘴臉,他不但成為了〝星期一晚陰謀集團〞的主要控方證人,還順著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的意願來胡說八道,咬定這些陰謀詭計,全是阿道夫.菲謝和喬治.恩格爾的主意,奠定了芝加哥市法庭將七位被告送上斷頭台的法理和證據基礎。
緊急會議決定委托阿道夫.菲謝連夜刊印二萬五千份傳單,號召廣大的芝加哥市市民參與次日的抗議遊行示威。阿道夫.費舍爾在第一版的傳單上用德英兩種文字寫道:〝工人們!全副武裝起來參與明天的抗議示威遊行吧!〞
緊急會議邀請奧古斯特.史皮斯為次日抗議遊行示威大會的主要演講人,奧古斯特.史皮斯看完了阿道夫.菲謝的傳單後,立即堅決地表態說,如果不把〝工人們!全副武裝起來參與明天的抗議示威遊行吧!〞這段煽動性的暴力文字拿掉的話,他將拒絕參與任何活動和不出場演講。
大家隻好依著奧古斯特.史皮斯的意見,重新刊印沒有這段煽動性的暴力文字,廣為散發。這份第一版的傳單,後來在法庭上成為八位被告的催命符,使被告們百口莫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當日,阿道夫.菲謝於晚上八時十五分來到了幹草市場廣場,他聆聽完奧古斯特.史皮斯、塞繆爾.菲爾登和艾伯特.帕森斯的演講後,看見天將下雨,於是提早離開了幹草市場廣場,到史普大堂去喝啤酒去了。
阿道夫.菲謝在史普大堂的第一杯啤酒還沒喝完,就聽到炸彈爆炸之聲,他知道出了大事,決定不再回到幹草市場廣場去看個究竟,而直接回家休息,次日在家中被芝加哥市治安當局拘捕。
戈弗雷.沃勒在法庭上將所有的罪名,包括主動召開星期一晚陰謀會議,和在開會時提出次日要用暴力來對抗芝加哥市製服警察等方案,全推到阿道夫.菲謝的頭上。
更重要的指控是戈弗雷.沃勒在法庭上告訴陪審團說,早在年前,阿道夫.菲謝曾經私下交了兩顆炸彈予他,用來對付製服警察之用。另外一位證人出庭指證,當那顆神秘炸彈從示威抗議的人群中丟出來時,阿道夫.費舍爾就站在丟炸彈那個人的身邊。
1886年10月8日,在十二位〝星期一晚陰謀集團〞案件陪審團裁決阿道夫.菲謝後,約瑟夫.加裏法官允許他在量刑前,發表他自己的感想。阿道夫.菲謝悠然地站了起來,用冷酷的眼神環場一周,然後朝著約瑟夫.加裏法官說出了一番氣勢磅礴大義凜然的話:
〝法官先生,閣下要我說出為什麽閣下不該依照陪審團的裁決而宣判我死刑,我不會說太多。我在這裏隻是說我沒有犯罪,所以我反對宣判我死刑。我在這個法庭上是被告以謀殺罪名,其實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我反對宣判我死刑,因為我沒有殺人。
但是,怎麽也好,如果隻是因為我是一位主張自由、仁愛和平等觀念的無政府主義者,就要被判處死刑的話,那麽,我將會毫無異議。如果為了人類的仁愛與自由就要被懲罰以死刑的話,那麽,我在這裏公開地宣布,我願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要以謀殺罪來要我就義的話,不可以。
我是有安排幹草市場廣場的遊行示威抗議活動,但是我沒有安排丟拋炸彈一事。我有參與星期一晚上的聚會,但是我沒有鼓吹使用暴力手段來達成目標。
關於炸彈一事,我的立場和知道的故事,基本上是與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差不多。這場屠殺的原因禍首是芝加哥市警察的粗暴武力。現在我要指出,這間法庭陪審團的裁決,並不是直接宣布謀殺罪成立,而是宣布無政府主義者的罪名成立。
如果我會被宣判死刑的話,那不是由於什麽謀殺罪名,而是因為我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來沒有介入任何犯罪行為,也沒有謀殺過什麽人。但是我知道誰是真正謀殺人的凶手,那個人就是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
他明知那些他用威脅手段押到證人台上的說法和證詞都是虛假和偽造的,可是他依然黑著良心照幹不誤。我在這裏公開告發他,如果我被宣判死刑的話,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就是謀殺我的凶手。
如果統治階層認為把我們幾個無政府主義者吊死,就能瓦解無政府主義的話,那麽他們犯下了天大的錯誤,因為無政府主義者勇者不懼,他們隨時願意為原則而犧牲。這件案件裏,我被控以謀殺之罪,但我不是凶手,你們可以宰殺信仰這種原則之人的生命,但是你們無法消滅這些普世公認並認同的公義原則。
這間法庭裏十二位「榮譽」陪審團在這幾天無意中助長了無政府主義,尤勝於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他們今天所做出的裁決,是對這個國家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與思想自由的死刑裁決。人們會用良知來裁決這件案件的。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了。〞
約瑟夫.加裏法官對阿道夫.菲謝的辯論和意見沒有絲毫興趣,1886年10月9日,他在對阿道夫.菲謝的判決書上寫道:
〝今天根據陪審團的裁決和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的要求,在被告阿道夫.菲謝本人與他的代表律師都已經沒有任何更多的理由來說服本庭為何不可以處決他死刑後,本庭裁決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控訴被告之謀殺罪名成立。
本庭裁決由即時開始,庫克縣監獄要安全地保管被告,直到1886年12月3日在早上十時至下午二時之間,在監獄刑場以繩吊頸到被告死亡為止。〞
在伊利諾斯州庫克縣死刑監獄裏,阿道夫.菲謝拒絕像他的另外兩位同誌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一樣,恥於寫信向伊利諾斯州州長理查德.奧格爾斯比搖尾求命,阿道夫.菲謝走向鬼門關之事,就此確定。
1887年11月11日,阿道夫.菲謝與奧古斯特.史皮斯、艾伯特.帕森斯和喬治.恩格爾同時被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法庭執行環首處決。
阿道夫.菲謝挺胸揚首,大步走向刑場,在鄶子手將套索勒緊他的脖子前,阿道夫.菲謝忽然大聲地呼叫道:〝無政府主義者萬歲!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語罷,腳底懸空。阿道夫.菲謝享年二十八歲。
喬治.恩格爾的一生,是窮苦潦倒的一生,也是災難不斷的一生。他是因為幹草市場廣場大屠殺事件四位被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法庭判處死刑中年齡最老的一位,當他在1887年11月11日與阿道夫.菲謝、奧古斯特.史皮斯和艾伯特.帕森斯被吊死時,享年五十一歲。
喬治.恩格爾於1836年4月15日在德國東部城市卡塞爾(Kassel,Germany)出生。他的父親康納德.恩格爾(Konard Engel)是一位泥水匠,在喬治.恩格爾兩歲時病逝。
喬治.恩格爾的母親也在他十二歲時病逝,這位舉目無親的孤兒就成了德國社會的棄兒,在飽受風霜與苦難中成長。
喬治.恩格爾在十四歲時開始在一家製鞋廠當學徒,由於沒錢交工會的費用,被強逼離開。經朋友介紹,喬治.恩格爾到法蘭克福市(Frankfurt)一家油漆廠當學徒。
1872年,三十八歲的喬治.恩格爾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自此改變了他的餘生。喬治.恩格爾初到美國賓州費城,在一家煉糖廠當工人,得以溫飽。1874年全家搬到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開設一家小小的玩具店,開始了小康生活。
由於自小的苦難生活,喬治.恩格爾傾向於歐洲的左派勞工工會組織。他在芝加哥市參與了無政府主義者組織和左派工會。
1886年5月3日在芝加哥市的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前的罷工抗議中,芝加哥市當局派出治安警察人員與工人對抗,雙方發生混戰,導致六死八傷的悲劇後,喬治.恩格爾在當晚參加了所謂的〝星期一晚陰謀〞會議。
喬治.恩格爾在會議上激動地提議說要芝加哥市當局的治安警察人員血債血還,要他們付出沉重代價,也不過是一時的激動語言而已,並沒有什麽實際的行動。會開完了,喬治.恩格爾就直接回家休息,第二天的幹草市場廣場大屠殺事件是與他無關的,他既沒有參與,也沒有到場,全天待在家裏玩橋牌。
等到1886年5月5日芝加哥市的特工到他家拘捕他時,使他大吃一驚。無論是在法庭上,還時是在監獄裏,喬治.恩格爾展示了無政府主義者的氣節和傲骨,他絕不向冤枉他的敵人屈服。
當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二人寫信向伊利諾斯州州長理查德.奧格爾斯比求饒時,喬治.恩格爾也寫了一封信給理查德.奧格爾斯比州長,不過他所寫的不是求饒信,而是指責書,並且警告理查德.奧格爾斯比州長不得假借大赦而再度侮辱無政府主義者!
當喬治.恩格爾在1887年11月11日被吊死前,亦是連續不斷用德國土話大呼口號說:〝無政府主義者萬歲!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喬治.恩格爾平時沉默寡語,不拘言笑,遇事則豪邁慷慨,傲視天下,視死如歸,真大丈夫也。
八位被告的律師不服,提出上訴。1886年10月7日,上訴案件被拒絕,並將死刑執行期定在1886年10月7日。1886年11月2日,八位被告的律師將案件上訴至伊利諾斯州最高法院。1887年9月14日,伊利諾斯州最高法院支持地方法院的原判,將死刑執行期改定為1887年11月11日。
八位被告的律師又於1887年10月27日將案件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887年11月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拒絕受理這件謀殺製服警察案件。至此,所有的法律努力告終,剩下唯一的活路就是低聲下氣地向伊利諾斯州州長申請特赦。
1887年11月10日,伊利諾斯州理查德.奧格爾斯比州長簽發對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的死刑赦免令,將刑期改為終身監禁。
1887年11月9日,美國大赦協會(The Amnesty Association)收集了多達四萬一千人次的簽名請願書,希望能將在四十八小時後就要處死的四位無政府主義者從鬼門關救回來。
可是由於阿道夫.菲謝、奧古斯特.史皮斯、艾伯特.帕森斯和喬治.恩格爾四人拒絕認罪,拒絕搖尾求憐,拒絕貪生怕死,遂於1887年11月11日中午十二點正,殺身成仁。
英雄的事跡是不會被時間埋沒的,英雄的故事是會被後世歌頌的。1893年6月25日,有數千人群集在芝加哥市森林墳場,一齊來慶祝〝幹草市場烈士紀念碑(Haymarket Martyrs Monument)〞剪彩大典,和追奠十六年前四位為美國近代民權而獻身的前賢。
美國前賢們為民權和權利的努力並沒有因為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而停止,長江後浪推前浪,終於在1938年6月25日有了真正的戰果:美國聯邦國會在這天通過了美國聯邦《公平勞工標準法(The Fair Labor Standard Act)》,自此美國工人每天八小時工作的製度,開始全麵執行和建立。
伊利諾斯州的冤獄暴政和芝加哥市法院的亂搞惹怒了全世界的輿論界,責罵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可是伊利諾斯州的短視政客們硬是傲慢自大,擇惡固執,惹怒了美國人民,也惹怒了生性溫和的威廉.豪厄爾斯,這件事促使他不再沉默,促使他走出象牙塔,促使他參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的建設。
中國的知識分子對美國實用主義哲學(pragmatic philosophy)理論鼻祖約翰.杜威是不會陌生的,因為他曾經在1919至1921年間到中國講學,教授邏輯學和實用主義哲學。
約翰.杜威於1859年10月20日在美國佛蒙特州勃靈頓市(Burlington,Vermont)出生,1879年在佛蒙特州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畢業後,任教於賓夕凡尼亞州埃裏城(Oil City,Pennsylvania)中學達三年之久。
1882年,開始在美國人心理學實驗室(American laboratory of psychology)師從格蘭維爾.斯坦利.赫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專攻心理學,並於1883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chool of Arts & Sciences,John Hopkins University)哲學博士學位。
1894始,約翰.杜威在新創立的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開課授徒的十年間,其實用主義哲學體係逐漸形成。由於無法忍受美國傳統教育的封建落伍,約翰.杜威憤而辭職,休閑在家一段時間之後,由1904年直至他去世為止,他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校的哲學教授。
論到二十世紀初期美國人對中國的影響,無人能出約翰.杜威的左右。他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書時,有三位後來影響中國甚大的學生,他們是胡適、張伯苓和陶行知。
約翰.杜威反對傳統教育的理論,更影響了最重要的一位中國人---毛澤東。毛澤東早年的反逆思想中,就有著大量的約翰.杜威思想在內。
胡適是中國近代〝五四運動〞的大將,高舉民主自由科學大旗,在封建的舊中國社會裏衝鋒陷陣,曝得大名。
胡適於1891年12月17日在中國安徽省績溪村出生,他的父親是胡傳,母親是馮順弟。他出生時的名字叫做胡洪騂,長大後覺得有點土裏土氣,於是自我改名為胡適,又曰胡適之。
1910年8月16日,胡適在〝庚子賠款〞的利益下,來到美國紐約州長春藤學院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攻讀農業係。1912年,胡適改變了興趣,他轉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係,遇到了他的恩師約翰.杜威,改變了他的思想,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1919年至1921年間,在胡適的安排下,約翰.杜威在中國做了一係列的講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胡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但自己卻是舊中國封建盲婚製度的受害人,他在1904年一月,在父母之命下,與年齡比他大一歲又是纏小腳兼文盲的江東秀結婚,可謂作物弄人也。
胡適的白話文運動,不娶纏小腳女性運動,民主自由思想等的概念,無一不是約翰.杜威思想的翻版。胡適之追隨蔣介石而反對毛澤東,亦是受了約翰.杜威思想的影響。
胡適於1938年至1942年之間,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42年奉命回國,蔣介石在接見他時詢問他對美國的印象是什麽,胡適說:〝美國是小孩子的天堂,中年人戰場,老年人的墳場。〞細細觀之,真乃至理名言也。
蔣介石又問他有關美國人的民主製度特點是什麽,胡適回答道:〝民主固然重要,但是容忍比民主更為重要。〞正在大事屠殺知識分子的蔣介石,當然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是什麽了,自此對胡適不悅之。
國民黨被中國共產黨趕出大陸後,胡適在台灣那個小島上當上了中央研究院院長,直到他在1962年2月24日死在任上為止,享年七十歲。胡適看似道貌岸然,實則沽名釣譽,他冒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長達十年之久,就是最好的寫照。
在學術上除了早期的白話文運動和翻譯他老師的幾本實驗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著作外,連一本《中國近代思想史》也寫不好,也寫不完,實在是乏善可陳。
胡適在台灣除了與雷震合辦《自由中國》雜誌外,對中國近代的民權和自由體製,可謂毫無建樹。《自由中國》被蔣介石下條子查封後,他既不敢鳴鼓攻之,也不願辭職以謝天下,藏頭縮尾,因烏紗帽低頭,為五鬥米折腰,越老越不像話,乃一不足道哉的軟骨官僚而已。(待續)
2011年6月4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