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豪厄爾斯沒有受過多少學院派的正規教育,但是靠著自修,成為了美國近代的詩人、作家、外交家、人道主義者和現實主義派(Realist)的大將。
威廉.豪厄爾斯於1837年3月1日在俄亥俄州馬丁斯威爾市(Martinsville,Ohio)出生。他的父親威廉.庫珀.豪厄爾斯(William Cooper Howells)是一家新聞報紙的主編兼印刷廠老板,他的母親瑪麗.迪安.豪厄爾斯(Mary Drean Howells)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家庭婦女,在全家八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二。
威廉.豪厄爾斯在一種書香氣息的家庭中長大,養成了一種獨特的書卷文人氣質,不但在幼年時即到報社和印刷廠幫助父親排字和印刷工作,還喜歡讀書與寫詩。
有一次,他父親將他寫成的詩,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發表在《俄亥俄州雜誌(Ohio State Journal)》,許多讀者嘉之,但都不知道這些詩,是來自一個小孩子之手。
威廉.豪厄爾斯不但自修成才,還對語言特有天賦,他自修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渾然通暢,他憑著這種天賦,翻譯了一些法、德、西等文字的優良作品,發表在美國報紙上。1858年,威廉.豪厄爾斯開始在《俄亥俄州雜誌》工作,發表了大量的翻譯、小說、和文章。
1860年是改變他自己的一年,他在波士頓認識了美國當代的著名作家詹姆斯.托馬斯.費爾德斯(James Thomas Fields),詹姆斯.羅素.洛厄爾(James Russell Lowell),奧利弗.溫德爾.霍爾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納撒尼爾.霍索恩(Nathaniel Hawthorne),亨利.梭羅和拉爾夫.愛默生等人,這些都是當代的美國文壇精英。
這段時間,威廉.豪厄爾斯受了亨利.梭羅和拉爾夫.愛默生等人的影響,開始將目光放在人文和人性的領域裏,也開始關注非洲裔美國人的人權和權利的議題。
1860年,由於威廉.豪厄爾斯在全國競選中大力鼓吹和支持共和黨有功,被美國政府委任為駐意大利威尼斯市美國領事。1862年聖誕夜,他與埃莉諾.美雅德(Elinor Mead)在法國巴黎大使館結婚。
兩人婚後育有三個子女:長子溫弗雷德.豪厄爾斯(Winfred Howells),次子約翰.美雅德.豪厄爾斯(John Mead Howells)和長女米爾德裏德.豪厄爾斯(Mildred Howells),全家因為威廉.迪安.豪厄爾斯的工作而住在意大利。
埃莉諾.美雅德是一位與威廉.豪厄爾斯同年出生的美國高級知識份子,她不但是位藝術家,也是位室內設計家。美國第十九任總統盧瑟福.伯查德.海耶斯(President 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是她的親戚。
1872年,威廉.豪厄爾斯在美國新英格蘭州劍橋市(Cambridge,New England)蓋建了一棟豪宅,整個房子的設計和布置,全由埃莉諾.美雅德獨自完成。
1871年,威廉.豪厄爾斯的自傳式小說《他們的婚事(Their Wedding Journey)》剛一出版,由於文采非凡,溫馨流暢,使他成為當代最負盛名的寫實派作家。威廉.豪厄爾斯寫了十多部小說,但值得談論的,除了《他們的婚事》外,就是另外那部描述一位波士頓商人賽拉斯.拉普翰在商場的起伏興衰的《賽拉斯.拉帕姆的崛起(The Rise of Silas Lapham)》。
威廉.豪厄爾斯的一生,是風調雨順的一生,既沒有驚濤駭浪,也沒有狂起暴落,除了妻子多病和女兒早殤外,可謂豐衣足食,美滿人生。威廉.豪厄爾斯的平淡生活於1886年5月4日在芝加哥的〝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Haymarket massacre)〞後發生改變,導致他的思想開始有了戲劇性的改變。
作為一位負責任的當代知識分子,他認為再不應該躲在象牙塔裏吟風歎月,空談鏡花水月理想,他決定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麽!芝加哥市的〝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使威廉.豪厄爾斯不再保持沉默。
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促成了美國聯邦勞工條例規定美國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八個小時,這個規定不是上帝從天賞賜下來,而是美國民權前賢們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回來的。
美國在十八世紀八十年代的工農業發展神速,崛起於世,導致了美國勞工問題的矛盾。按照當時美國工廠界不成文的傳統規定,美國工人要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個小時,每周六天,福利毫無保障,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深不可測的勞工時期(Abysmal labors)〞。
十八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主要工會,是有著七十萬會員的〝勞工武士工會(Knight Of Labor)〞,這個勞工組織當時的訴求就是在爭取美國工人的每天八小時工作,健康保險和加班費權利。
勞工武士工會為了要突破美國勞工的關鍵罇頸,將鬥爭的槍口對準了芝加哥的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McCormick Harvesting Machine Company)。
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的創辦人賽勒斯.赫爾.麥考密克(Cyrus Hall McCormick)是一位典型美國夢的成功者。如果說瑟穀德.馬歇爾以一人之力而改變了美國的司法麵貌的話,那麽,賽勒斯.麥考密克則是以一人之力而改變了美國的農業麵貌的人。
賽勒斯.麥考密克於1809年2月15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洛克比德茲郡(Rockbridge County, Virginia)出生。弗吉尼亞州洛克比德茲郡是一塊人煙稀少的西南郡,根據200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統計,全郡占地六百零一平方哩,居民隻有兩萬八百零八人。
弗吉尼亞州洛克比德茲郡占地雖小,但有兩樣東西卻是舉世聞名的,那就是弗吉尼亞軍事學院(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和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
公元十八世紀中期的美國是一個正在劇烈變動的美國,非洲黑人奴隸解放了,整個美國南方各農業大洲,在全美國農業人口占了百分之九十的大環境下,全部麵臨著勞動力短缺的嚴重威脅。
賽勒斯.麥考密克個性豪邁灑脫,視錢財如糞土,經常將錢財救濟需要錢財的親朋戚友,人多敬之。賽勒斯.麥考密克從小就立誌要成為一位百萬富翁,在當時一位普通工人的時薪隻有五分錢的年代,百萬富翁就是現在的億萬富豪。可能是賽勒斯.麥考密克福星高照,他在二十六歲那年,就成為了一位身價百萬的富豪了。
賽勒斯.麥考密克的父親羅伯特.麥考密克(Robert McCormick)是一位極具靈巧心思的人,他發明了一種專門套在馬背上的小麥收割機(Wheat Reaper),可是並不實用,因為老是被麥稈將機器拌住,他用了十五年的時間來改善,但以失敗告終,宣布放棄之。
年青小夥子的賽勒斯.麥考密克向他父親請求允許他繼續將這個失敗的項目研究下去,羅伯特.麥考密克認為他兒子不可能會有任何的突破,於是賣了個人情,順口答應了。自此賽勒斯.麥考密克整日與小麥收割機為伍,研究著如何解決機器被麥稈拌住的難題。
在賽勒斯.麥考密克二十二歲那年,大功告成,他終於突破了小麥收割機不被麥稈拌住的難題。他在自我試驗時,他知道自己為美國的農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他可以輕鬆地在一個小時內收割一畝的小麥!
當時收割小麥的唯一方式是用人力,使用長柄的大鐮刀逐把割之,一位最勤力的農夫,一天之內,最多也不過是收割兩畝地。但在賽勒斯.麥考密克的小麥收割機的威力下,一天卻可以收割高達十二畝的小麥,賽勒斯.麥考密克的成功,震驚了全國。
1843年,有另外一位美國人亦緊跟著宣布他也研究成功了一款小麥收割機,還直接向賽勒斯.麥考密克下戰書,要當眾較量,看看誰的款式更快更好。
比賽那天,天氣不好,既刮風又下雨,但比賽依然按時進行。在數百位農夫的圍觀見證下,挑戰者的那款小麥收割機見泥就停,遇水不動,但賽勒斯.麥考密克的小麥收割機依然照常工作,效力絲毫不受天氣影響。自此一戰,奠定了賽勒斯.麥考密克小麥收割機的龍頭霸主地位。
1843年,賽勒斯.麥考密克賣出了二十九台小麥收割機,好評如潮;以後每年皆大幅度的增長,到了1850年時,每年賣出五千台小麥收割機;賽勒斯.麥考密克於1884年5月13日在芝加哥去世時,光從芝加哥運出的小麥,足夠烤烘十億條麵包。
1920年,摩根集團(John Pierpont Morgan Group)將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合並,全麵改組,更名為國際采集機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自此成為全球性的農業機器生產廠。
早在1884年十月,美國貿易組織聯盟(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s)和勞動工會(Labor Unions)兩大民間組織召開聯盟會議,大會全票通過決議,要求美國工人有每日八小時工作的權利,並定1886年5月1日為最後通牒日,如果在那天還不執行每天八小時工作製度的話,將會麵臨著長期罷工的威脅。這就是五一國際勞工節的曆史來源。
伊利諾斯州議會於1867年通過議案,成為全美國第一個工人法定每天八小時工作的州。可是在龐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勢力的庇護下,全伊利諾斯州的工廠老板中,居然沒有一個人去執行這條新的勞工法,每天八小時工作的法律條文,形同廢紙。
芝加哥市議會於1886年四月通過市立法,規定全芝加哥市的工人開始每天八小時工作。芝加哥市市長卡特.老哈裏遜(Mayor Carter Harrison,Sr.)為了支持這條法律,下令所有的芝加哥市政府職工開始實行每天八小時工作的新製度。
其它美國各地的工廠老板們對於工會要求的每天八小時工作條件毫不妥協,依然負隅頑抗。一場於1886年5月1日舉行全國性的十萬工人大罷工風暴無可避免地全麵爆發!
1886年5月1日,在紐約市,有超過一萬名工人在遊行;在底特律市(Detroit)的街頭,有超過一萬一千名工人在大街上怒吼;在密爾沃基市(Milwaukee),有超過一萬名在罷工;而這場全國大罷工的風暴眼,則是在工人最多的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
這場罷工大風暴的威力和效果是驚人的,大部分的美國資方,理性地向這種本來就不是公平合理的勞工製度妥協,將罷工風潮的力度減到最低點。
唯獨芝加哥市的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毫不妥協,寸步不退,並誓言絕不接受威脅,要和罷工工人們鬥爭到底。樹大招風,芝加哥市的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自然而然地成了勞工武士工會的鬥爭對象。
1886年5月3日,芝加哥麥考密克收割機器公司的一萬四千名工人開始集體罷工,要求更多的福利和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資方拒絕之,芝加哥市當局派出治安警察人員與工人對抗,雙方發生混戰,導致了一場六死八傷的悲劇,事情開始越鬧越大。
一群無政府主義者(Anarchist)在奧古斯特.文森特.西奧多.史皮斯(August Vincent Theodore Spies)的策劃和領導下,發出了兩萬五千張傳單,聲明次日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幹草市場廣場(Haymarket Square)集合,進行向工廠資方要求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權利,和向芝加哥政府抗議警察暴行的雙要求大罷工。
1886年5月4日傍晚,奧古斯特.史皮斯冒著微微細雨,站在芝加哥幹草市場廣場一輛車頂上,向著超過三千名罷工工人演講,他除了強硬要求工廠資方必須答應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權利外,更強烈要求芝加哥市當局嚴懲故意殺人的警察,給大家一個正義的說法,否則誓不罷休。
奧古斯特.史皮斯告訴遊行抗議的群眾說:
〝這裏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那些說我們今天像戰爭一樣地準備從事暴力行為是一種別有居心的惡毒謠言,讓我告訴你們,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這樣做,今天遊行示威的目的是向大家解釋美國工人每天八小時工作製度的合理化,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在奧古斯特.史皮斯演講時,有一百八十名值班的芝加哥市全副武裝警察站在近處,手持武器,全神戒備,觀察著奧古斯.史皮斯和罷工工人們的動靜,以防意外發生。大家都很平靜,沒有任何的暴力傾向。
芝加哥市市長卡特.老哈裏遜混在人群裏聆聽著奧古斯特.史皮斯的演講,聽了一會,覺得沒有什麽意義,就在下雨之前回家休息去了。
晚上十點半,最後一位演講者塞繆爾.菲爾登(Samuel Fielden)剛結束演講,周邊的一百八十名製服警察排成一字隊,一邊大聲地命令遊行群眾散開,一邊強行地朝著塞繆爾.菲爾登所站的車子圍攏來,局勢開始緊張起來。
突然間,在遊行抗議的隊伍裏,有人朝著集合在一起的警察丟出了一顆鋼管炸彈!炸彈落地即爆,將芝加哥警察馬賽厄斯.德根(Mathias Degan)現場炸死,數名警察被炸傷倒地,另有六名製服警察後來又因為傷重而死。
其餘的警察見狀,立即憤怒地朝著示威群眾就猛烈開火!根據在場的新聞記者觀察,警察們朝著示威群眾連續不停地開槍,長達兩分鍾之久。在示威抗議的群眾中,亦有人帶著武器,立即拔槍相向,朝著警察還擊。
整個事件前後不到五分鍾,現場一片狼藉,雨天兼黑夜,伸手不見五指,許多警察是被自己同事的流彈射傷。事後檢查,共有六十七名警察受傷,八名警察死亡。在遊行群眾方麵,現場被射殺的就有四名,傷者則是一大片,超過兩百人次。
《芝加哥前鋒報(Chicago Herald)》在次日的頭版新聞報導說,現場〝有如一場野蠻大屠殺,最少有五十人死亡,傷者排滿了一條街。〞
芝加哥市市長卡特.老哈裏遜於當天夜裏,即下達全市的戒嚴令,任何人在戒嚴期間,不得聚會,否則格殺無論,混亂局麵得以平息。
芝加哥市所在地庫克郡警長卡努特.馬特遜(Sheriff Canute Matson,Cook County,Illinois)奉命徹底調查這件幹草市場暴動炸彈陰謀事件,要將謀殺馬賽厄斯.德根的凶手緝拿歸案。
卡努特.馬特遜在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於1886年5月5日下令芝加哥市武裝警察衝進《艾比特日報》報社,突然襲擊這個芝加哥市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輿論根據地。就在《艾比特日報》編輯室裏拘捕了奧古斯特.史皮斯、亨利.史皮斯(Henry Spies)、莉齊.宏斯薩德(Lizzie Holmesand)和邁克爾.施瓦布(Michael Schwab)。
芝加哥市武裝警察同時在其它的地方拘捕了阿道夫.菲謝(Adolph Ficher)、格哈德.裏齊厄斯(Gerhard Lizius)、赫爾曼.普迪瓦(Herman Pudewa)、露西.帕森斯(Lucy Parsons)、莎拉.艾姆斯(Sarah Ames)、塞繆爾.菲爾登(Samuel Fielden)等人。
芝加哥市司法部於1886年5月17日,召開大陪審團聽證會議,要求將邁克爾.施瓦布、奧古斯特.史皮斯、塞繆爾.菲爾登、艾伯特.帕森斯(Albert Parsons)、阿道夫.菲謝、喬治.恩格爾(George Engel)、路易斯.陵格(Louis Lingg)、和奧斯卡.威廉.尼比(Oscar William Neebe)八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控以謀殺馬賽厄斯.德根之罪。
1886年5月18日,大陪審團開庭討論芝加哥市司法部送達的犯罪證據。1886年5月27日,大陪審團裁決允許芝加哥市司法部對八位無政府主義者的公訴。
1886年6月5日,大陪審團將批準起訴報告書呈交約翰.羅傑斯法官(Judge John Rogers)說,丟炸彈的原因是由於〝一種人為故意的陰謀的結果(Bomb throwing was a direct result of a deliberate conspiracy)〞。
這份大陪審團批準起訴報告書才是真正的大陰謀,因為它將整件案子的性質從〝誰謀殺了馬賽厄斯.德根〞〝八位被告有否謀殺馬賽厄斯.德根〞變成為〝謀殺馬賽厄斯.德根的原因是否某種陰謀造成的結果〞。
這種演變正符合了主審法官約瑟夫.加裏(Judge Joseph Gary)的胃口。1886年8月19日,在兩造辯論完畢,陪審團達成裁決前,約瑟夫.加裏法官不但允許陪審團閱讀八位被告的文章和演講節錄,還別有用心地〝提醒〞陪審團說:
〝如果你們覺得從被告的文章和演講節錄中發現是有某種陰謀的話,是可以據以將之定為陰謀罪的。〞
這不是些露骨的政治偏見嗎?這不是明顯地暗示被告們是些陰謀分子嗎?這種演變也正符合了主控官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Julius Grinnell)的胃口!
因為這正是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的整個法庭戰略:即使八位被告沒有直接丟炸彈,但是丟炸彈者卻是因為八位被告的煽動而采取的行動,所以八位被告應該與丟炸彈者同罪。
這八位全是芝加哥市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奧古斯特.史皮斯、阿道夫.菲謝、喬治.恩格爾、路易斯.陵格和邁克爾.施瓦布是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德國移民。奧斯卡.尼比也是德國移民,但已歸化成美國公民。艾伯特.帕森斯和塞繆爾.菲爾登是在美國出生的英國人後裔。
卡努特.馬特遜還逮捕了另外兩位所謂的陰謀嫌疑犯:威廉.塞利格(William Seliger)和魯道夫.史納比爾特(Rudolph Schnaubelt),這兩人都沒有被送上法庭,因為威廉.塞利格被死刑的威脅嚇得膽戰心驚兩腿酸軟,任由檢察官擺布,充當控方汙點證人,得以死裏逃生。
魯道夫.史納比爾特深知被指控謀殺值班警察罪名的結果是什麽,於是幹脆一跑了之,溜到英國生活去了。
案件由約瑟夫.加裏法官主審,由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為主控官,辯護律師是由西格蒙德.塞斯勒(Sigmund Zeisler)、威廉.珀金斯.柏來克(William Perkins Black)、威廉.福斯特(William Foster)和摩西.薩洛蒙(Moses Salomon)出任。
十二位陪審團是由一百六十名候選人中篩選出來的,因為陪審團的決定是注定案件成敗的關鍵,雙方都在這個問題上全力以赴。篩選陪審團的時間用掉了整個審判百分之四十的時間,於此可見其重要性。
十二位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陪審團的成員是詹姆斯.科爾(James Cole)、塞繆爾.蘭德爾(Samuel Randall)、托馬斯.登克爾(Thomas Denker)、查爾斯.托德(Charles Todd)、弗蘭克.奧斯本(Frank Osborn)、安德魯.裏德(Andrew Reed)、約翰.格雷納(John Greiner)、查爾斯.路德維格(Charles Ludwig)、喬治.亞當斯(George Adams)與哈利.桑福德(Harry Sandford)。
這些陪審團的成員是胡挑亂選的,有的甚至是芝加哥警察馬賽厄斯.德根的親戚,其偏見與馬虎,於此可見。在挑選陪審團時,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對著他們大吼說:
〝裁決他們有罪!給他們來個殺雞儆猴!惟有吊死他們才會救得了我們這個社會!〞
這是一件舉世關注的世紀大案,無論是法官、被告、檢察官或是陪審團,全成為世人關注的人物。如果了解這些曆史人物的背景和出身,則可做出更公正的是非判斷。
約瑟夫.加裏於1821年7月9日在紐約州坡斯丹市(Postdam,New York) 出生,他自小家窮,隻得成為一位手藝良好的木匠。奮發向上的個性使他在1843年到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攻讀法律,畢業後在密蘇裏州春田市(Springfield,Missouri)當律師長達五年之久。
為了更好的機會,約瑟夫.加裏將他的律師業務搬遷到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威斯康辛州柏林市,最後於1856年定居在芝加哥,時年隻有三十五歲。
約瑟夫.加裏在芝加哥市當了七年律師,於1863年當選為地區法官,開始了他長達三十三年的法官生涯。
約瑟夫.加裏的三十三年法官審判生涯中,最為著名的隻有兩件大案,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他的生辰八字與德國人有點衝克,兩件大案的被告,都是德國人,都是被他處予重刑。
第一件大案是《阿道夫.魯特格特殺妻案(Trial of Adolph Luetgert)》,阿道夫.魯特格特是一位德國移民,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美國夢楷模。
1865年,年僅二十歲阿道夫.魯特格特移民至美國紐約市,1879年在芝加哥市創建〝阿道夫.魯特格特香腸公司(Adolph Luetgert Sausage & Packing Company)〞致富,號稱美國香腸大王。
1897年5月1日,阿道夫.魯特格特將他經常吵鬧扭打的第二任妻子路易絲.白克尼斯(Louise Bricknese)殺死,把她的屍體移到自己的香腸工廠的硫酸池中溶化。
謠言是一件可怕的東西,經常使人百口莫辯。事情爆發後,有新聞報道說阿道夫.魯特格特將他妻子的死屍肉製造成香腸,賣向市場。這個消息使阿道夫.魯特格特的香腸王國土崩瓦解於旦夕之間。
這件震驚全國的殺妻大案正好落在約瑟夫.加裏法官的手上,約瑟夫.加裏法官將阿道夫.魯特格特判處終生監禁,不得假釋。
第二件大案就是幹草市場暴動事件,阿道夫.魯特格特殺妻案的判決為約瑟夫.加裏法官帶來一片掌聲,但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判決卻為他帶來一片噓聲,一片吼聲,一片怒聲和一片罵聲。
約瑟夫.加裏是芝加哥市法院裏資格最老的法官,他的敬業精神,可讚可嘉。他於1906年10月31 日死在法官的任上,他死前一天的早上還在開庭審案,中午飯時感到不舒服,回家休息,晚上病情轉重,次日早上謝世。
奧古斯特.史皮斯是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主角,他於1855年12月10日在德國出生。1872年,十七歲的奧古斯特.史皮斯與他的五個兄弟姐妹跟著寡婦母親克麗絲汀.史皮斯(Christine Spies)移民美國。
由於家境困難,他自小就出外工作養家,他目睹了美國社會上的種種不平等和黑暗,使他積極地參加了芝加哥市的社會主義工黨(Socialist Labour Party),介入政治和勞工活動。1880年出任無政府主義者刊物《艾比特日報(Arbeiter-Zeitung)》總編輯,經常撰文鼓吹無政府主義者理論。
1886年5月4日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早上,奧古斯特.史皮斯同意印發了一張標題為《工人們!武裝起來!報仇!》的小傳單,上麵寫道:
〝那些窮苦而可憐的工人因為不敢不俯首聽命而任由資產階級屠宰。你們必須屈就老板們的意誌來顯示自由美國公民的滿意,或者你會被屠宰掉。如果你是個男人,如果你是為了你的自由曾流血的父輩的子孫,就該勇敢地站起來,像希臘赫拉克勒斯大力神(Hercules)一樣地戰勝要毀滅你的妖怪。我們號召你們武裝起來!武裝起來!〞
當那顆神秘的炸彈從示威抗議的人群中丟向穿著製服的警察時,奧古斯特.史皮斯已經演講完畢,但還站在車頂上沒下來,這份傳單後來成為檢察官在法庭上起訴他陰謀罪名的有力證據。
奧古斯特.史皮斯於1887年11月11日被芝加哥市法庭吊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塞繆爾.菲爾登是英國人。他於1847年2月25日在英格蘭蘭開廈省屠德摩丹市(Todmorden, Lancashire,England)出生。他的父親艾布拉姆.菲爾登(Abram Fielden)是一位赤貧的棉花廠工頭,他十歲喪母,孤苦伶仃,飽嚐人間冷暖。
塞繆爾.菲爾登於八歲時就開始在一間棉花廠工作,成年後移民美國,1869年定居芝加哥市。他在芝加哥市全力介入美國勞工糾紛事務,並出任國際勞工協會(International Working Person’s Association)的財政秘書。
1886年5月3日,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前一天,塞繆爾.菲爾登在芝加哥市格立菲禮堂(Grief’s Hall)對著數百名遊行抗議的群眾發表演講,當天晚上,在同一個地方,八位無政府主義者聚集在那裏,商量並決定次日的行動方案。
這次的聚會,被伊利諾斯州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醜化成一件〝周一晚陰謀(Monday Night Conspiracy)〞,居然成為整件所謂〝幹草市場陰謀暴動事件〞的主要理論和證據。
別有用心的十二位陪審團一致認可了這就是〝陰謀〞的證據,據此宣布八位〝陰謀家〞的罪名成立,並且要求法庭將他們處以極刑。約瑟夫.加裏法官根據十二位陪審團一致的裁決和要求,將八位無辜的被告送上了斷頭台。
其實1886年5月3日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前一天的芝加哥市格立菲禮堂碰頭會議,塞繆爾.菲爾登根本就不在現場,他答應了客戶的要求,將幾塊墓碑運送到數十英裏外的一家墳場,因此他並不知道次日的幹草市場廣場的遊行抗議安排。
他是從《艾比特日報》上看到次日有大規模遊行示威行動消息的,可是由於他被咬定是〝周一晚陰謀〞的主角,那就隻有非死不可了。
當塞繆爾.菲爾登於1886年5月4日晚上十點十分來到芝加哥市幹草市場廣場時,奧古斯特.史皮斯已經演講完畢,群眾要求塞繆爾.菲爾登上台演講,由於他並沒有做演講的準備,遂臨時即興地演講了二十分鍾。
塞繆爾.菲爾登的演講快要完畢時,由芝加哥市約翰.邦菲爾德上尉警察指揮官(Captain John Bonfield)率領著一小隊製服警察開始朝著他圍攏上來,並且粗暴地大聲命令大家散夥,就在這一刻,從示威群眾人群中丟出來的炸彈炸開來了,發生了傷亡慘重的悲劇。
炸彈的碎片將塞繆爾.菲爾登的膝蓋割傷,血流如注,他在把傷口包紮好後,負傷走路回家,次日在家裏被捕,控以陰謀之罪。塞繆爾.菲爾登是八位被加哥市法庭判處死刑被告中唯一的受傷者。
在法庭上,有在現場的聽眾作證說,當塞繆爾.菲爾登在車頂上看見警察們圍攏上來時,大聲地宣布說:〝現在是用鮮血來報仇的時候了,男子漢們要盡你們的責任,我會盡我自己的責任!(Here comes the blood hounds,man do your duty and I will do mine!)〞
另外有三位在場的芝加哥市女工出庭作證說,她們親眼看見塞繆爾.菲爾登在車頂上掏出手槍,朝著警察們狂射!塞繆爾.菲爾登就是這樣上的斷頭台。
艾伯特.帕森斯是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八位被告中最有膽色、勇氣和氣節的一位。艾伯特.帕森斯於1848年6月20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出生。他的父親塞繆爾.帕森斯(Samuel Parsons)是來自緬因州(Maine)的皮鞋商人。
艾伯特.帕森斯有十個兄弟姐妹,幼年喪母,由一位叫做伊斯達阿姨(Aunt Ester)的非洲裔美國人保姆將他撫養成人。他十三歲時,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他到住在德克薩斯州的大哥威廉.亨利.帕森斯(William Henry Parsons)家裏寄居。
威廉.亨利.帕森斯是邦聯美國官拜上校的中等軍官,艾伯特.帕森斯在他大哥的慫恿下,參加了邦聯美國的叛亂活動。南北戰爭結束後,他後悔自己年幼不懂事,居然去支持那些不人道而殘酷的奴隸製度,尤其是想起含辛茹苦撫養自己成人的伊斯達阿姨,更覺無地自容,無顏見之。
艾伯特.帕森斯的確是條漢子,他立即寫了一封溫馨而誠懇的道歉信給伊斯達阿姨,請求她的寬恕和原諒。
艾伯特.帕森斯在德克薩斯州與一位叫做露西.埃拉.岡薩雷斯(Lucy Ella Gonzales)非常特別的女性結婚。露西.岡薩雷斯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上是大名鼎鼎的,她本身是一位混血兒,她身上流著白人、黑人、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血統,她是作家、演講家、民權領袖和美國共和黨黨員。
因為艾伯特.帕森斯與一位混血兒結婚而得罪了德克薩斯州的三K黨,數度惹來殺身大禍,被逼離開德克薩斯州,最後全家定居在芝加哥市。在芝加哥市,艾伯特.帕森斯與妻子全力以赴地介入無政府主義者的勞務運動,他是美國國際勞工協會的創辦人之一。
艾伯特.帕森斯同時也是美國芝加哥市勞動武士工會的領導人之一。他的政治行為使到芝加哥市治安當局對他一直持有敵對態度。1877年,芝加哥市警察總長邁克爾.海克裏(Police Superintendent Michael Hickey)直接警告艾伯特.帕森斯,要求他離開芝加哥市,否則性命將會有危險。
艾伯特.帕森斯意圖通過選舉來達到他的政治目標,但是他似乎與官場無緣,屢次出馬競選公職,屢次均以全軍盡沒收場。他最終放棄任何民意代表的幻想,於1878年出任芝加哥市〝八小時聯盟(Chicago Eight-Hour League)〞主席,提出了〝八小時工作十小時薪水〞的口號,發動多次的罷工,導致他成為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資產階級的公敵。
1886年5月4日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晚上,艾伯特.帕森斯是第一位站在幹草市場廣場上發表演講的民權領袖。他大力抨擊前一天芝加哥市警察對示威群眾的屠殺,要求芝加哥市警察必須有個交代。
艾伯特.帕森斯並不知道將會有大事發生,等到看見奧古斯特.史皮斯到達會場準備演講時,他擔心小孩子會被雨水淋病,於是帶著妻子和孩子離開了幹草市場廣場,前往位於離幹草市場廣場不遠的澤弗大堂(Zeph’s Hall)避雨。
艾伯特.帕森斯和家人剛進入澤弗大堂就聽到炸彈爆炸的聲音,緊接著就是聽到密密麻麻的槍聲和人群的狂喊奔跑聲,他知道出事了。芝加哥市司法部在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的次日,借機展開對當地無政府主義者的清算和拘捕,所有參與幹草市場暴動事件的民權領袖無一漏網,全部被拘捕歸案。
艾伯特.帕森斯聽到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後,他的政治敏感告訴自己將會有什麽事情發生,立即決定危地不居,他迅速地前往火車站,登上了前往伊利諾斯州日內瓦市(Geneva,Illinois)的列車,離開了芝加哥市。
艾伯特.帕森斯到了日內瓦市後,還是感到不夠安全,於是又在1886年5月7日,前往威斯康辛州華克薩市(Waukesha,Wisconsin)友人家避禍去了。
因為工潮而導致的幹草市場暴動事件不但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芝加哥市司法部如何在處理這件世紀大案。
1886年5月21日,幹草市場大屠殺事件世紀大案在芝加哥市法院開演,那天最具戲劇化的事情並不是檢察官朱利葉斯.格林內爾的荒唐邏輯推理,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所謂的通緝犯艾伯特.帕森斯突然出現在法庭上,為了表示負責任和要與無政府主義者同誌們共進共退而前來自首。
當約瑟夫.加裏法官根據十二位陪審團的裁決而宣判他死刑時,全場噓聲不停,但艾伯特.帕森斯坦然處之,橫眉冷目,不發一語,轉身回牢。
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在被約瑟夫.加裏法官宣判死刑後,立即〝坦白從寬〞,寫信給伊利諾斯州州長理查德.詹姆斯.奧格爾斯比(Governor Richard James Oglesby),哀求原諒和特赦。
理查德.奧格爾斯比州長頂住了全伊利諾斯州的一片殺聲,於1887年11月10日簽發了他們兩人的特赦令,將之改為終身監禁。
理查德.奧格爾斯比州長特赦了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的司法死刑,卻為此而宣布了自己的政治死刑,他得罪了全天下,隻好卸甲歸田,遠離政治,從此不再過問世事。
1893年6月26日,新的伊利諾斯州州長約翰.彼得.奧爾特蓋爾德(Governor John Peter Alygeld)發表聲明說,這是一場沒有正義而欠缺公正的審判,又簽發一道對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兩人的特赦令,恢複他們的自由之身。
約翰.奧爾特蓋爾德州長主持了這場正義,結果也像他的前任一樣,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艾伯特.帕森斯被約瑟夫.加裏法官宣判死刑後,在死刑牢裏拒絕像塞繆爾.菲爾登和邁克爾.施瓦布一樣地向當權者搖尾逢迎,結果在1887年11月11日被執行吊刑,艾伯特.帕森斯挺胸仰首,從容就義,享年三十九歲。(待續)
2011年6月3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