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妊婦與壯男一起搬運石頭的公平

(2011-06-13 21:52:55) 下一個
瑟穀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53)



   保護兒童和婦女權利是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領域裏,佛羅倫.利稱得上是時代功臣,她是美國近代社會重建的先鋒,也是美國早期女權運動的大將。

   佛羅倫.利是美國二十世紀初期的社會學家,在1908年的劃時代《穆勒 對 俄勒岡州(Muller V Oregon)》大案中,她是第一位被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確認為有價值的社會學家,並采用其證詞,自此確認美國婦女在工廠和洗衣店每天不得超過十小時的工作時間。

   《穆勒 對 俄勒岡州》一案之成為一件劃時代的大案,自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初期,大批的歐洲移民湧進了美國,為了一圓美國夢,許多包括婦女在內的移民,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勞工市場上不計條件地的賣命工作,使美國資方有了撿便宜的空間,形成了大量所謂的血汗工(sweatshop)的非正常現象。

   美國社會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秉承歐洲人對婦女的封建觀點,認為女性應該是全職的妻子和母親,更認為女性是先天性的弱者,無法也沒有必要承受家庭以外的社會壓力,基於這種理論,所以婦女參與社會與政治事務是不切實際,甚至於是多管閑事,是無法被接受的一件〝叛逆〞行為。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整個美國的工業開始騰飛,大量歐洲移民與剛從奴隸製度解放出來的非洲裔美國人,湧向了全國各地的勞工市場,無法無天的製度造就了美國勞工市場的敗壞與混亂,克扣剝削與血汗工廠事件,時有所聞。

   1865年至1905年間,美國血汗工廠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鑒於這種勞工市場的惡劣環境,美國有二十個州議會透過立法來保護兒童和婦女,藉此清滌美國是血汗工廠國家的惡名。

   俄勒岡州就是其中之一。俄勒岡州於1903年二月通過保護婦女條例的立法,硬性規定婦女在俄勒岡州境內的工廠,不可在一天之內超過十小時的工作。這條保護婦女的法案,導致俄勒岡州境內許多資本家的不滿,認為俄勒岡州議會無權幹涉他們如何來控製包括婦女在內的工人。

   190594日,正當在這個大環境的風頭眼上,一件勞工糾紛在波特蘭洗衣廠(Portlands Grand Laundry)發生了:波特蘭洗衣廠東主.穆勒(Curt Muller)妄顧保護婦女條例的法律,下令場內一位叫做埃爾.(Elmer Gotcher)的女性必須要工作十二個小時,否則就炒魷魚。埃爾.徹不服氣,一狀將.穆勒告進法庭,指控他違反了俄勒岡州保護婦女條例的法律。 

   1905918日,俄勒岡州茅特奴瑪縣(Multnomah County,Oregon)法庭裁決埃爾.徹勝訴,和對.穆勒科以罰款十美元,以示懲罰。財大氣粗的.穆勒咽不下這口氣,將案件上訴至俄勒岡州最高法院。

   1906年八月,俄勒岡州最高法院裁決下來,還是埃爾.徹勝訴,維持了俄勒岡州茅特奴瑪縣法院的原判。.穆勒決定將案件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向俄勒岡州的〝違反他的憲法平等權利〞提出挑戰。

   柯.穆勒的辯論基礎是似是而非的:他認為既然美國聯邦國會已經通過了《美國聯邦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賦予美國男女平等權利,那麽,就應該包括工作時間在內什麽事情都要平等,否則就是一種對男性的性別歧視。

   埃爾.徹聘請波士頓名律師路易.布蘭德(Louis Brandeis)出庭抗爭。路易.布蘭德斯請佛羅倫.利在兩個星期之內為他提供一份從社會學與醫學角度的報告,指出如果連母親與妊婦都要在體力和工作上去與男性平等的話,那不是真平等而是假平等,因為女性在先天的體格上就是比男性為差。  

   由於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案件,引起了全國性的關注。案件於1908115日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庭辯論,在由梅爾.富勒三世院長率領約翰.馬歇爾.哈蘭二世(John Marshall Harlan ).約西.普維爾(David Josiah Brewer)愛德.道格拉.懷特(Edward Douglas White)魯弗.維爾勒.佩卡(Rufus Wheeler Peckham)約瑟.麥肯(Joseph McKenna)奧利.溫德.霍爾姆(Oliver Wendell Holmes,Jr.)、威廉.魯弗.戴爾(William Rufus Day)和威廉.亨利.穆迪(William Henry Moody)八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開庭聽證。

   這是一件非常不合人性的歪理案件,根本沒有什麽辯論餘地,事情明顯地擺在現實麵前,沒有人會為了男女平等的法律而允許妊婦與壯男一起去搬運石頭。

   19082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書下來了:全體一致毫無異議地裁決.穆勒敗訴,支持俄勒岡州最高法院的原判。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書是由.普維爾大法官執筆撰寫的,他在裁決書上說:

   〝男女性別在先天性上是有分別的,女性的體能結構導使無法與男性一樣地操作勞動,尤其是在女性懷妊期間更為明顯。社會學家和醫學家的證詞說明了超時間工作對女性心理與生理的危害是嚴重的,亦會對社會安全形成威脅,女性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是公平而應該的,是合乎《美國聯邦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精神的。〞

   這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劃時代的《穆勒 對 俄勒岡州案》判決,成為美國後世保障美國婦女權利的奠基石,影響深遠。美國婦女的保障條例自此確定,佛羅倫.利為此案的堅定奮鬥精神亦受到社會的肯定。

   佛羅倫.利出身於顯赫世家,她於1859922日在賓夕法尼亞城出生,她的父親是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有〝鐵豬(pig iron)〞外號的威廉..利眾議員(William Darrah Kelley)

   威廉.利白手起家,奮發圖強,靠著勤奮和智慧,在珠寶業和藝術收藏業裏飛黃騰達,靠著自修而幹過民意代表,當過賓夕法尼亞州的律師和地區法官,他是美國共和黨的創始人之一。

   經商致富後,有感於美國蓄養非洲黑人奴隸製度的殘忍和不人道,於是一把推開了可以使他成為更大富豪的經商機會,全職地投入美國廢除奴隸製度的滾滾洪流民權運動裏。他的博愛和人道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女兒佛羅倫.利。

   威廉.利雖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美國人,可是自己的家庭命運卻是非常的不幸。他與妻子卡羅.巴特拉.(Carloline Bartram-Bobsall)育有二子六女,但是五個女兒在幼年時病故,唯一生存下來的就是佛羅倫.利,因而自小就對她嗬護備至,視之為掌上明珠。 

   佛羅倫.利年幼時,跟著父親參觀過一家芝加哥市的玻璃工廠,親眼目睹了許多童工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艱苦勞動,為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佛羅倫.利在美國康內爾大學畢業和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School)取得學位後遊學歐洲。

   蘇黎(Zurich,Switzerland)期間,遇見了大批的社會主義學者,其中有兩位對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的人,一位是弗裏德裏.恩格(Friedrich Engles),一位是拉薩.維什涅夫斯基(Lazare Wischnewetzky)

   拉薩.維什涅夫斯基是波蘭人,那時他在蘇黎世讀醫學係,後來成為極端激進的社會主義勞工領袖。1884年與佛羅倫.利結婚,可是她在婚後才發現兩人思想之間的巨大差異,拖了六年,終於在1891年離婚。  

   弗裏德裏.恩格斯這個德國人的名字對中國人來說,可以說是人人都知道的人物,因為他就是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老祖宗,他的學說成為共產黨徒絕對真理的《聖經》,一句頂一萬句。

   弗裏德裏.恩格斯是德國人,他於18201128日在前德國普魯士帝國因省門市(Barmen,Rhine,Prussia)出生,諷刺的是弗裏德裏.恩格斯一生反對資本主義,可是他自己的父親就是典型的資本家。   

   弗裏德裏.恩格斯的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被他父親安排到門市一家商行裏擔任職員。這段時間,弗裏德裏.恩格斯在工餘時間裏接觸到德國十九世紀哲學家格奧..弗裏德裏.黑格(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著作,深受影響,奠定了他對烏托邦式德國理想主義的理論基礎。  

   1838年,弗裏德裏.恩格斯了參加普魯士帝國陸軍炮兵營,他被派到柏林(Berlin),在那裏開始接觸到更多的德國烏托邦理論,因而影響弗裏德裏.恩格斯的餘生思想,他的共產主義思想概念逐漸形成。  

   裏德裏.恩格斯的暴烈思想使他父親為之擔憂不已,將二十二歲的他從軍隊抽出來後,派他前往自己在英國曼徹斯特市(Manchester,England)分公司工作,希望能幫助他走出滿腦子的暴力傾向。  

   在前往英國曼徹斯特市的半路上,弗裏德裏.恩格斯順道訪問了位於德國隆市的《萊茵河日報(Neue Rheinische Zeitung)》辦公室,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裏,弗裏德裏.恩格斯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物----萊茵河日報》的總主編兼老板.海因裏.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萊茵河日報》是.馬克思帶著一幫子共產主義同誌鼓吹工人無產階級革命的地盤,由於露骨地要用暴力推翻德國政府,導致德國政府對他采取了包括要將他驅逐出境的威脅。

   萊茵河日報》創刊於184861日,開辦不到一年,便遇到了來自德國治安當局的麻煩。由於.馬克思不肯交出撰寫要用暴力手段推翻德國政府的文章作者,就被德國政府在1849519日將之查封。

   1849518日,.馬克思在《萊茵河日報》最後一天,用全版都是紅色的字體寫道:〝我們沒有任何憫,也不會向你們乞討憫。當我們的時間到來時,我們是不會用任何理由來原諒恐怖的。〞這是.馬克思發狠的開始,也是所有共產黨徒使用暴力的理論根據。

  天真的佛羅倫.利隻看見了弗裏德裏.恩格斯的文雅,而忽略了.馬克思的殘暴本質。弗裏德裏.恩格斯與.馬克思於1848年合寫的《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與《階級鬥爭論(Class Struggles)》是全世界共產黨徒們奉之為金科玉律的政治指南針。 

   .馬克思在1883314日以六十四歲之年死在英國倫敦後,弗裏德裏.恩格斯繼承他的遺誌,獨力編寫完《資本論》第二和第三卷。   

   這段時間,佛羅倫.利翻譯了弗裏德裏.恩格斯的《1844年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in 1844)》調查報告,這本資料書在美國一直沿用至今。 

   從歐洲返回美國後,佛羅倫.利意欲借鑒弗裏德裏.恩格斯《1844年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的經驗,撰寫一本《美國工人階級的狀況》,可是她驚訝地發現美國政府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正規統計,於是她放棄了寫書而致力於遊說各州建立勞工檔案與統計。最終美國聯邦政府也順應潮流,開始建立有關美國勞工方麵的數據庫和檔案製度,這就是美國聯邦勞工統計局(Federal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來源。

   1891年至1899年,佛羅倫.利住在芝加哥市的胡爾社會中心,直接介入社會服務,推動非洲裔美國人人權、婦女保障條例和兒童保障條例的立法工作。

   1893年,第二十任伊利諾斯州州長約翰.彼得.奧爾特蓋爾(Governor John Peter Altgeld)委任佛羅倫.利為伊利諾斯州首席工廠檢查官(Chief Factory Inspector),嚴格執行保障婦女和兒童的權益業務。

   1899年至1926年,佛羅倫.利搬到紐約州紐約市的亨利街社會中心(Henry Street settlement house),在這裏,她創立了〝國家消費者聯盟(Natioanl Consumers League)〞,她利用這個辦公室為基地,全力保障美國消費者的權益、推動每天八小時工作製度和全力打擊任何依然死性不改的血汗工廠。

   1907年,佛羅倫.利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呈交了一份因超時工作對勞動婦女造成傷害的報告,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穆勒對 俄勒岡州》案件的考慮要點。

   1917年,佛羅倫.利再次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呈交關於每天八小時工作的重要性報告,又在《邦特廷對 俄勒岡州(Bunting V Oregon)》一案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09年,佛羅倫.利為了美國人的榮譽,為了美國人的道德,為了美國人的良知,全力支持創建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

   佛羅倫.利的超人智慧和道德勇氣是不會被後代人忘記的。美國女作家.華德在一篇懷念這位美國二十世紀的女社會改革家時,有一句對入目三分之評論說:

   〝佛羅倫.利從不害怕真理,她從不害怕生命,她從不害怕死亡,她也從不害怕敵人。〞

   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史上,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奇是一朵奇葩。如果研究一下美國的財富史時,將會驚訝地發現,有一半的美元,是操縱在大約一百一十個家族裏,易言之,這一百一十個富可敵國的家族財富總合,就是全世界美元的一半。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家族則是更加聲勢顯赫的政治家族,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上,索福尼斯.布雷肯裏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時代女性,她還保持著三個曆史性第一。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1895年時,是美國肯塔基州第一位女性律師;1901年時,她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第一位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的美國女性;1904年時,她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第一位女畢業生。  

   1897年,索福尼斯.布雷肯裏離開肯塔基州,前往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大學,師從厄內斯.弗羅因德教授(Professor Ernest Freund)學習政治理論。

   厄內斯.弗羅因德教授那裏,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奇進一步地知道了法治對於穩定社會的重要性。在厄內斯.弗羅因德的指導下,索福尼斯.布雷肯裏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政治學博士,巧合的是在她取得學位之際,芝加哥大學正在開設法律係,在厄內斯.弗羅因德的鼓勵下,她報名參加了新開設的法律係,並於1904年成為該係的第一位女性畢業生。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奇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一位家政係的教授,這當然無法滿足強烈改革社會製度的願望。當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將視野伸展到芝加哥社會的現實裏時,不由不被珍.亞當斯的胡爾社會中心吸引住,自此開始與珍.亞當斯交往,成為誌同道合的戰友。   

   1907年至1920年的十三年間,位於芝加哥貧民區的胡爾社會中心,就是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長期住家。一位家世顯赫的才女,能夠自我放棄了豪華享受而情願與同誌們擠在小房間裏生活十三年而甘之如飴,這已經足說明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高尚人品了。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1888年從韋爾斯利大學(Wellesley College)畢業後,至美國首都華盛頓當老師,業餘時間就在她父親的辦公室裏自修法律,1895年憑著自修的努力,通過肯塔基州的律師考試,成為肯塔基州的第一位女執業律師。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186641日複活節那天在肯塔基列克星敦市(Lexington,Kentucky)出生。她有著一個極有名望的龐大家族,她的父親威廉.布雷肯裏(William Breckinridge)是位律師,也是代表肯塔基州的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眾議員。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祖父羅伯.傑斐.布雷肯裏牧師(Reverend Robert Jefferson Breckinridge)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是基督教長老會牧師,他有六個女兒,五個兒子,四個學位,三個老婆,他自小就是一位遠近聞名善於作弄他人的頑童,闖禍無數。  

   羅伯.布雷肯裏家龐大的莊園裏,住著一位瞎眼的遠親,結果成了小頑童羅伯.布雷肯裏經常拿來開心的作弄對象。有一次,羅伯.布雷肯裏乘著女黑奴大意,偷偷摻了一大把鹽巴到他的咖啡杯裏,差點把這位瞎眼遠親嗆死,他躲在暗處樂的跳腳大笑,結果被他哥哥約翰.布雷肯裏(John Breckinridge)拉了出來,按在地上痛打一頓。

   羅伯.布雷肯裏家裏有一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老黑奴,又成了羅伯.布雷肯裏閑極無聊的開心對象。他乘著老黑奴午睡時,用樹枝不停地戳他,叫他啼笑皆非,弄得他老人家實在是忍無可忍時,就用髒話罵了他幾句,結果頭上被激怒了的小頑童用棍子敲了個大包。

   事情被羅伯.布雷肯裏的母親瑪麗.霍普金.卡貝.布雷肯裏(Mary Hopkins Cabell Breckinridge)知道後,將他綁在樹上,用皮鞭好好的招待了一頓。

   羅伯.布雷肯裏180038日在肯塔基列克星敦市附近的卡貝.戴爾村(Cabells Dale)出生。由於家境富裕,他可以在私立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後,跟著兩位哥哥卡貝.布雷肯裏(Cabell Breckinridge)和約翰.布雷肯裏(John Breckinridge)的腳步進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ston University)進修。

   普林斯頓大學,羅伯.布雷肯裏奇雖然學習很好,可是他好作弄他人與好鬥惹事的本性一點也沒改,一年之內,花掉了家人給他的一千二百美元,跟著被學校以經常打架的理由開除學籍。轉到耶魯大(Yale University),讀了三個月,覺得不合適,再轉到紐約的聯合大學(Union College,Schenectady,New York)才定下性來,於1819年取得學士學位。

   畢業後,羅伯.布雷肯裏奇懷著沒有目標的人生態度回到肯塔基列克星敦市老家,繼續他胡鬧和墮落的日子,他經常四處遊蕩,耍狠好鬥,終於在街頭上碰到一次使他永遠忘不了的教訓。

   羅伯.布雷肯裏奇在酒吧間裏酒後與人爭吵,對方一言不說,將手槍往桌子上一放說:〝到外麵決鬥去!羅伯.布雷肯裏雖然好玩,雖然爭強好勝,但卻不敢玩命,隻得在眾目睽睽之下,低頭溜人,自此以後,朋友皆以〝懦夫〞呼之。 

   1823311日,羅伯.布雷肯裏前往弗吉尼亞州亞冰頓市(Abingdon,Virginia)與他家門當戶對的表妹安.索福尼斯.普雷斯(Ann Sophonisba Preston)結婚,婚後生活幸福,育有十一個子女。

   .普雷斯頓家勢顯赫,出身望族。.普雷斯頓的哥哥威廉.坎貝.普雷斯(William Campbell Preston)是時任的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參議員;三位姐夫都是州長,大姐夫華德.漢普頓三世(Wade Hampton )南卡羅萊納州州長;二姐夫約翰.布坎.佛洛(John Buchanan Floyd)和三姐夫詹姆.麥克道(James McDowell)都是弗吉尼亞州前後州長。 

   182413日,羅伯.布雷肯裏取得了肯塔基律師執照,可是他對當律師一點也沒有興趣。1825年,羅伯.布雷肯裏打著廢除奴隸製度和政治改革的旗號贏得了肯塔基州州議會眾議員的公職,可是沒多久,又開始厭倦那些烏煙瘴氣的政治事務。

   1828年是改變羅伯.布雷肯裏的一年。他自己病倒在床上長達幾個月之久,健康稍有起色,就接到他心愛的女兒路易斯安.布雷肯裏(Louisiana Breckinridge)去世的消息,突然而來的噩耗加上連月臥病在床的經曆,使他對政治心灰意冷,從而把精神寄托到宗教上。

   1829年春,羅伯.布雷肯裏在他的農場裏召集了親朋好友,公開宣布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準備前往西列克星敦長老神學院(West Lexington Presbtery)進修。

   183245日,羅伯.布雷肯裏奇在西列克星敦長老神學院畢業,取得長老派基督教牧師資格。1832年初,羅伯.布雷肯裏前往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Princeton,New Jersey),追隨美國著名神學家塞繆.勒教授(Professor Samuel Miller)繼續深造。

   1832年底,羅伯.布雷肯裏舉家搬到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接手他哥哥約翰.布雷肯裏奇牧師遺留下來的空缺,成為正式的全職基督教牧師。虔誠的基督教精神使羅伯.布雷肯裏從內心討厭虛偽的羅馬天主教,他認為那是一幫子裝神弄鬼的神棍,根本就是些沒有基督精神的騙子。

   1844年,羅伯.布雷肯裏的妻子安.普雷斯頓去世,這促使他決定離開這塊與妻子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城市。1845927日,羅伯.布雷肯裏接受了賓夕法尼亞傑斐遜大學的邀請,出任該校校長一職。就職後又發現這不是他喜歡的職業,於是在接受了傑斐遜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後,揮手而去。

   命運之神又開始駕馭這位美國二十世紀的傳奇人物。離開傑斐遜大學後,羅伯.布雷肯裏立即返回肯塔基列克星敦市老家。有兩個原因促使他如此匆忙回家,一是接受了列克星敦第一長老(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 of Lexington)的全職牧師職位,二是他對他的寡婦表妹弗吉尼..謝爾(Virginia Hart Shelby)的思念。

   弗吉尼.謝爾比剛去世的丈夫阿爾弗雷.謝爾(Alfred Shelby)肯塔基州兩任州長艾薩.謝爾(Governor Isaac Shelby)的兒子。在羅伯.布雷肯裏出任賓夕法尼亞傑斐遜大學校長期間,弗吉尼.謝爾比在老家為他照顧幾個孩子,日久生情,兩人墮入愛河。

   1847410日,獨立特行的羅伯.布雷肯裏無視家人與朋友的勸說,毅然與弗吉尼.謝爾比成親。二人育有三個子女,但隻有一個兒子存活下來。

   就像所有的大家庭一樣,羅伯.布雷肯裏與弗吉尼.謝爾比的感情,逐漸被瑣碎家務事磨得所剩無幾,熬到1856年九月,終於以離婚收場。婚是離了,可是藕斷絲連,羅伯.布雷肯裏還是對弗吉尼.謝爾比一往情深,雖然沒有再結婚,但二人又再生活在一起,直到三年後她病逝為止。

   與他的個人生活剛好相反,在羅伯.布雷肯裏奇的感情跌落到穀底之際,傳來肯塔基州威廉.奧斯利州長(Governor William Owsley)委任他為肯塔基州公共教育部部長(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education)的委任狀。   

   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而令人畏懼的職位。麵對著全州隻有高達百分之十的適齡學童在校上課,自1840年以來超過四十個縣就沒有一分州補助經費的環境下,要將肯塔基州的公共教育搞好,猶如登天般的困難。

   羅伯.布雷肯裏奇接受了這項艱難的挑戰,決定要全力以赴地將肯塔基州的公共教育係統搞好。羅伯.布雷肯裏奇第一步是遊說,使肯塔基州州議會通過一項特別的教育法案,在每一塊錢的肯塔基州地產稅裏抽出二分錢來辦教育。

   羅伯.布雷肯裏奇的立法腹案受到肯塔基州立法議員們的大力支持,以二比一的高票通過之。羅伯.布雷肯裏奇有了經費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興建學校,增加教師,提高肯塔基全州的教育水平。

   在1847年時,肯塔基州的教育經費預算是每年六千元,到了1850年時,已經是每年十四萬四千元,而隻有百分之十的適齡學童沒有上學,肯塔基州的教育麵貌和政治風氣為之一新。

   羅伯.布雷肯裏在這個位置上經曆了六位州長,其中得到五位州長的大力支持,唯獨其中的約翰..赫爾州長(Governor John LaRue Helm)在剛上台時,運用州長的行政首長權力,以反對用公家經費辦理教育為理由,將羅伯.布雷肯裏的教育預算否決掉。

   可是在三天後,肯塔基州州議會立即以絕大數的票決,成功地將約翰.赫爾州長的否決反否決掉,使它無效。自此以後,約翰.赫爾在他的兩任州長期內,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招惹這位被肯塔基州人民譽之為〝肯塔基州教育之父〞的羅伯.布雷肯裏

   1853年,羅伯.布雷肯裏成為肯塔基州丹維爾市的丹維爾神學院(Danville Theological Seminary,Danville,Kentucky)的創辦人之一,並且出任該校的神學係教授。雖然羅伯.布雷肯裏自己本身蓄有非洲黑人奴隸,但他從來就是以反對奴隸製度而聞名於世,他讚成逐漸地廢除奴隸製度,支持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廢除奴隸製度政見。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他義無反顧的大力支持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在美國共和黨1864年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是羅伯.布雷肯裏站在台前,大聲宣布美國共和黨正式提名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為連任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南北戰爭把美國劈成兩半,也將羅伯.布雷肯裏的家庭撕成一對。他的長子羅伯.小布雷肯裏(Robert Breckinridge,Jr.)和二子威.布雷肯裏(Willie Breckinridge)認為美國白人有權蓄養非洲黑人奴隸,因而憤起抵抗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侵略〞,投軍美國南方的邦聯美國。

   羅伯.布雷肯裏的五子約瑟.布雷肯裏(Joseph Breckinridge)和六子查爾.布雷肯裏(Charles Breckinridge)覺得老爸是對的,於是參加美國聯邦陸軍,征剿美國南方叛軍,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家庭組合。

   1868115日,六十八歲年老多病的羅伯.布雷肯裏與他的第三任妻子瑪格麗.福克.懷特(Margaret Faulkner White)結婚,可是這段黃昏之戀隻維持了三年光景就結束了,因為羅伯.布雷肯裏18711227日,病逝肯塔基州丹維爾市,享年七十一歲。   

   羅伯
.布雷肯裏的博愛、人道和遠見,影響著整整一代的美國人,也影響著他那才華四射的孫女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曾祖父約翰.布雷肯裏(John Breckridge)雖然短命,但在他短短的四十六年生命裏,卻締造了許多的奇跡,例如現在已經成為美國一大傳統的肯塔基大賽馬,就是由他創始的。   

   約翰.布雷肯裏是美國布雷肯裏家族的鼻祖,在美國的近代曆史裏,布雷肯裏家族裏人才輩出。他的孫子約翰.卡貝.布雷肯裏(John Cabell Breckridge)就是一位典型的例子,他是律師、政客、美國聯邦眾議員、美國聯邦參議員,與美國詹姆.布坎南總統的副總統。 

   約翰.布雷肯裏的另一位孫子約翰.卡爾遜.布雷肯裏(John Carson Breckridge)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四星上將。約翰.布雷肯裏的另一位孫子羅伯.傑斐.布雷肯裏二世(Robert Jefferson Breckinridge)是美國陸軍上將,出任美國-西班牙戰爭的總指揮。

   約翰.布雷肯裏的曾孫子,約翰.卡貝.布雷肯裏的兒子克利夫.羅德.布雷肯裏(Clifton Rodes Breckridge)是美國派駐俄羅斯全權大使。約翰.布雷肯裏奇的另一位孫子威廉.坎貝.普雷斯.布雷肯裏(U.S.Congreesman William Campbell Preston Breckinridge)是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眾議員。

   美國肯塔基州為了紀念約翰.布雷肯裏對美國肯塔基州的貢獻,特將其中一個縣來命名,肯塔基布雷肯裏(Breckinridge County,Kentucky),至今依然存在。

   約翰.布雷肯裏是一位天才兒童,生活得灑脫而優雅,視官祿如糞土,得之失之,毫不在乎。他是美國托馬.傑斐遜總統的好友、同誌、顧問和內閣司法部部長。

   約翰.布雷肯裏1760212日在弗吉尼亞史丹頓市(Staunton,Virginia)出生,由於家境富裕,他從小就有條件在貴族子弟學校威廉與瑪麗大學(William and Mary College)讀書。

   約翰.布雷肯裏交遊廣闊,為人四海,當他隻有十九歲時,居然當選弗吉尼亞州議會議員,由於他尚未達到出任州議員的二十五歲法定年齡,隻得等待到他第三次當選時才得以赴任。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約翰.布雷肯裏立即毫不猶豫地參軍,對抗英國的殖民地剝削高壓暴政。美國獨立後返回威廉與瑪麗大學攻讀法律,成為弗吉尼亞州夏綠蒂維爾市(Charlottesville, Virginia)的律師。

   1792年,約翰.布雷肯裏奇當選美國聯邦國會眾議院眾議員,當選後又後悔,連任都沒上就辭職不幹了。他辭職不幹的原因有二,一是要搬到肯塔基州去當律師,二是要在那裏養馬。這兩個夢想在1793年時全部實現了。約翰.布雷肯裏奇一邊在肯塔基州當律師,一邊在肯塔基州買了一片兩千四百六十七英畝的土地,開辟成美國曆史上最負賽馬盛名的〝卡斯爾頓農場(Castleton Farm)〞。  

   1795年,約翰.布雷肯裏出馬競選美國聯邦參議員失敗,卻被肯塔基州州長委任為肯塔基州司法部部長。四年後辭職回家,出馬競選肯塔基州州議會眾議院眾議員,由於他的名望,一進入肯塔基州州議會眾議院就當選為肯塔基州州議會眾議院議長。

   180134日,約翰.布雷肯裏競選得勝,出任代表肯塔基州的美國聯邦參議院參議員,任期本來是六年,但在180587日辭職,接受托馬.傑斐遜總統的邀請,出任美國聯邦司法部部長。可惜約翰.布雷肯裏奇英年早逝,隻當了十六個月的美國聯邦司法部部長就病死在任上,享年四十六歲。

   從這些顯赫的家族史中,可以看出索福尼斯.布雷肯裏的出身和背景。她是一位社會學專家,長年鼓吹美國政府必須介入社會福利事務的理論,多不為當代的美國人甚至學者認同,直到三十年代美國弗蘭克林.羅斯政府的〝新政〞將美國的經濟起死回生後,始為大家所逐漸認同。 

   現在的美國社會福利製度,是由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負責,飲水思源,美國人民當然不會也不應該忘記索福尼斯.布雷肯裏這位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上的先賢。  

   除了大力鼓吹美國民權與女權外,索福尼斯.布雷肯裏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她堅決反對美國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阻止美國政府的介入,她參加了美國婦女和平黨,意圖以政黨的力量來解決國際矛盾,當然是不會有任何的結果了,但是她的和平精神卻是不死的。  

   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參與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創辦之舉,當然是錦上添花,更加使世人對這個民權組織側目,有著更加正麵的看法。索福尼斯.布雷肯裏一生出版過十二本有關美國社會學方麵的書,論文數十篇。

   1948730日,索福尼斯.布雷肯裏因為胃潰瘍的老毛病複發,醫療失效,在肯塔基州老家附近的醫院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這些都是創辦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的元老,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熱血沸騰人才的參與,一場又一場來自民間,改變美國民族與國家麵貌的民權運動,就在美國大陸這個舞台上相繼登場。

   這些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發起人,絕大部分是美國白人。這個事實又一次驗證了布克.華盛頓的政治信念: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上,膚色的因素並不是主要的原因,美國人們的良知和道德覺悟才是真正的動力,民主體係的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因而任何民權運動如果得不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與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待續)

  


2011614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