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勝寒先生歡迎閣下來到氣勢磅礴、壯吞河山的〝高勝寒博客〞!夾豪霸之筆,寫絕代文章!歡迎指正!歡迎討論!
個人資料
正文

以權亂法與庸法誤國

(2011-05-06 16:32:01) 下一個
瑟穀德.馬歇爾與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37)



   第六次非洲黑人奴隸的抗暴事件是發生於1800年的夏天,在北美大英帝國殖民地弗吉尼亞裏士滿的一場流產暴動。因為暴動並沒有真正的發生,故史學家無法以〝暴動〞或〝革命〞呼之,隻用〝加百列.普羅瑟事件(Gabriel Prosser Affair)〞來形容之,其中也有用〝叛亂〞、〝陰謀〞或〝反抗〞來談論此事的。

   加百列.普羅瑟是一位會打鐵技術的非洲黑人奴隸,他從十歲開始就跟著他父親學習打鐵技術。他的背景不詳,也沒有自己的姓氏,他的白人主人叫作托馬斯.普羅瑟(Thomas Prosser),後世史學家為了方便,於是按照當時非洲黑人奴隸跟隨主人姓的傳統,故稱之為〝加百列.普羅瑟〞。加百列.普羅瑟全家住在一家叫做布魯克菲爾德(Brookfield Farm)的煙草農場裏。 

   按照弗吉尼亞裏士滿法庭文件顯示,加百列.普羅瑟是在1800106日接受審判,被判死刑,於次日在弗吉尼亞裏士滿,與他的二個弟弟所羅門.普羅瑟(Solomon Prosser)和馬丁.普羅瑟(Martin Prosser),及其餘的二十四位參與的非洲黑人奴隸同時執行吊刑處死,〝時年二十五歲〞,依照這個日子,加百列.普羅瑟應該是於1775年在弗吉尼亞裏士滿出生的。   

   市麵上有關加百列.普羅瑟的資料和紀錄,多是來自美國曆史學家道格拉斯.埃傑頓(Douglas Egerton)的《加百列的叛亂:1800年與1802年弗吉尼亞的奴隸陰謀(Gabriels Rebellion:The Virginia Slave Conspiracies of 1800 &1802)》。 

   道格拉斯.埃傑頓是美國現在研究早期美國奴隸製度的曆史學家。美國自有奴隸製度以來,沒有一位學者有他這麽多而精的非洲黑人奴隸製度研究著作。道格拉斯.埃傑頓博士目前是美國紐約勒穆瓦納大學(Le Moyne College,Syracusse,New York)的曆史係教授,他於1985年七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喬治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留校任教四年。從1995年開始到勒穆瓦納大學任教,直至目前。

   道格拉斯.埃傑頓博士主要關於美國早期的非洲黑人著作有:《他應該自由----丹麥.維西的一生(He Should Go Out Free----The Lives of Denmark Vessy),《死亡或自由(Death or Liberty)》和《1480-1888年大西洋史(The Atlantic World: A History,1480-1888)》 。  

   加百列.普羅瑟長得魁梧高大,身高六尺三寸,體重兩百三十鎊,濃眉大眼,在他那四方臉上,不但缺了二隻大門牙,還附著三道刀痕,使人望而生畏。加百列.普羅瑟個性豪爽,有正義感,加上孔武有力,拳重腳快,善於摔跤,閑雜人等不敢招惹他。

   有四個原因導致加百列.普羅瑟要發動這場非洲黑人奴隸抗暴鬥爭。第一原因是在當時的弗吉尼亞有著龐大的非洲黑人奴隸與及非洲黑人自由合約工,那時在德拉瓦有著四分之三的非洲黑人是自由身,相對弗吉尼亞來說,是不成比例的。非洲黑人占弗吉尼亞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點二,但是非洲黑人奴隸和非洲黑人自由工的比例是二比七。這個現象使弗吉尼亞的白人農奴主異常的驚慌,擔心早晚會出事。 

   第二個原因是法國大革命的成功,和全麵由非洲黑人奴隸組成的海地共和國之成立,使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第三個原因是有兩位叫作查爾斯.柯爾西(Charles Quersey) 和亞曆山大.貝丹赫斯特(Alexander Beddenhurst)的法國白人特務在弗吉尼亞到處扇風點火,鼓吹人權、民主和自由,這無形中是在火上澆油,越發使弗吉尼亞的非洲黑人奴隸失去耐性。查爾斯.柯爾西和亞曆山大.貝丹赫斯特在這間事件中扮演了一個主要的角色,兩人不但在煽動,還是事件的顧問。他們不停地告訴加百列.普羅瑟,隻要他一旦舉事,法國的海軍便會衝上來做他的後盾。

   第四個原因是由一件偷竊案件引起的後遺症。話說在1799年九月的一天,加百列.普羅瑟與他的弟弟所羅門.普羅瑟和另外一位叫做朱比德.普羅瑟(Jupiter Prosser)的非洲黑人奴隸,聯手偷了一頭豬,想賣掉後弄點零用錢。  

   可是在半道上被白人奴隸主管阿布索隆.約翰遜(Absolom Johnson)發現了,他盛怒之下,現場就給了加百列.普羅瑟一耳光子。加百列.普羅瑟不服,二人就扭打起來。加百列.普羅瑟將阿布索隆.約翰遜摔倒在地,但被阿布索隆.約翰遜死命的抱住不放,加百列.普羅瑟一急,就將他的右耳咬了下來。    

   事情鬧大了,新的布魯克菲爾德農場主人是剛從他去世的父親那裏接手的托馬斯.亨利.普羅瑟(Thomas Henry Prosser),這位年僅二十二歲的新主人,是一位心狠手辣而殘忍不仁之人,他立即報警處理,因為他知道弗吉尼亞的法律規定,任何非洲黑人奴隸如果用暴力攻擊白人的話,是肯定會被判處死刑的。 

   果然,加百列.普羅瑟被弗吉尼亞法庭判處死刑。當時的弗吉尼亞有一種叫做〝神職利益(bennifit of clergy)〞的法律漏洞,那就是如果被判死刑的非洲黑人奴隸如果能夠背誦出一段《聖經》和接受在大廳廣眾打上烙印的話,則可免其一死。加百列.普羅瑟自小就有朗讀《聖經》的習慣,因此而逃過一劫,他每次看見自己左手臂上的羞恥烙印時,就發誓要雪此大恨。

   加百列.普羅瑟從海地的革命運動中發現暴力革命是當皇帝的捷徑時,他立即設想著也要在弗吉尼亞建立〝弗吉尼亞帝國(Kingdom of Virginia)〞的計劃。加百列.普羅瑟召來了自己的老婆南尼(Nanny)、兩位兄弟和幾位死黨傑克.包維爾(Jack Bower)、傑克.迪茨爾(Jack Ditcher)和班.伍爾福克(Ben Woolfolk)等人,告訴他們自己的〝不自由,勿寧死(Death or Liberty)〞的主張,其實這是海地革命黨的口號,加百列.普羅瑟隻是挪用而已。 

   加百列.普羅瑟認為所有的白人都不是好東西,都該殺死,所以在他的革命主張裏,他聲明除了法國人、衛理公會派教徒(Methodists)和教友派信徒(Quakers)三種人外,其餘的白人則一律格殺勿論。

   有一位叫做金恩(King)的非洲黑人奴隸,聽到這種〝革命〞理論後,居然感歎地說:〝我從來沒聽到過這類美好的消息,我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參加革命,我會像宰掉一頭羊一樣去屠殺那些萬惡的白人。〞

   加百列.普羅瑟的整個計劃是發動上千上萬的非洲黑人奴隸,用武裝力量發動革命,衝進弗吉尼亞首府裏士滿,殺光所有的白人,活抓弗吉尼亞詹姆斯.門羅州長(Governor James Monroe),然後宣布成立弗吉尼亞帝國,成其皇帝美夢。  

   加百列.普羅瑟開始執行這個帝國計劃,他在兩位法國特務的協助下,串聯了當地的美洲印第安人土著,搞到了一批武器,擇日舉事。 

   1800830日,加百列.普羅瑟率領著大約一千名非洲黑人奴隸,群聚離開裏士滿城外六英裏處的布魯克斯灣普(Brook Swamp)準備開始革命,隻有極少數的非洲黑人奴隸有武器,其餘的多是手持刀、劍、矛、棍子和鋤頭。

   可是有兩件事致使加百列.普羅瑟的帝國美夢化為塵煙,一是人為,兩是天意。人為是他被兩位手下湯姆(Tom)和法老(Pharoah)為了三百美元的獎金而將他出賣,把整個暴動計劃通知了弗吉尼亞治安當局。天意是當天早上,忽然狂風暴雨,下了一場數十年來罕見的大雨,雨水之大,竟然將橋梁衝斷,革命軍被卡在原地,動彈不得。加百列.普羅瑟下令暫停休息,等待次日進軍。  

   弗吉尼亞詹姆斯.門羅州長得到叛亂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全州的武裝力量出動,派出了六百五十名精裝部隊前往襲擊,並在裏士滿城外架起大炮,等待叛軍的到來。  

   當全副武裝的弗吉尼亞軍隊到達布魯克斯灣普,將加百列.普羅瑟和他的所謂革命軍包圍起來後,還未開槍,烏合之眾的所謂革命軍,就嚇得四處作鳥獸散。  

   加百列.普羅瑟長得腿長,跑得最快,他帶著心腹,坐著小帆船逃到諾福克(Norfolk, Virginia),但又被另外一名手下出賣。1800925日,一條鐵鏈子把他綁回裏士滿受審。

   1800106日,法庭開庭審判加百列.普羅瑟。根據當時的弗吉尼亞法律規定,審判非洲黑人奴隸是不需要陪審團的,被告也不得上訴。白人法官一槌定案,毫無意外的宣判他為死刑,並於次日執行之。  

   這次參與加百列.普羅瑟革命的非洲黑人人數有多少,始終沒有定論。在審判加百列.普羅瑟時的證詞中,一說是兩千人,一說是四千人,另一說是六千人。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加百列.普羅瑟事件乃弗吉尼亞曆史上最大的一件非洲黑人奴隸抗暴運動。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人們對加百列.普羅瑟事件越來越持正麵的評價。2002年弗吉尼亞州議會議會通過決議,為加百列.普羅瑟的叛亂罪名平反說: 

   〝我們要為處決這位愛國者和自由戰士加百列.普羅瑟而平反。他的死亡,是象征著奴隸為爭取自由、正義、平等的決心,這些都是美利堅合眾國與弗吉尼亞聯邦州所許諾一個民主政府最基本的原則。〞

   2006年,全國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在弗吉尼亞州召開大會,大會表決要求弗吉尼亞州長提姆.邁克爾.凱恩(Governor Timothy Michael Kaine)出麵承認加百列.普羅瑟對美國民權運動發展史上的貢獻,和頒布對加百列.普羅瑟罪行的赦免狀。   

   2007830日,在加百列.普羅瑟事件兩百零七周年紀念日那天,提姆.凱恩州長頒布了對所有參與加百列.普羅瑟事件人的非正式大赦書,並附加評論說:   

   〝加百列.普羅瑟的勇敢獻身,為美國獨立革命提供了新的思想,他的行為,是對結束奴隸製度和為人人平等理想立下榜樣,像曆史之燈照耀著我們通往勝利之路。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可忘記當年他們被鐵鏈子綁住的曆史教訓。〞

   加百列.普羅瑟的皇帝夢沒做成,但他的非洲黑人奴隸抗暴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七次非洲黑人奴隸的抗暴事件,完全是一件突發事件,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也。白人農場主和白人奴隸總管對非洲黑人奴隸的刻薄與非人道待遇,是這件事件的主因。

   占地一千兩百八十英畝,臨近拉帕哈諾克河(Rappahannock River),風景如畫的查塔姆莊園(Chatham Manor)是弗吉尼亞弗雷德裏克斯堡(Fredericksburg,Virginia)附近一所極負盛名的莊園,是由威廉.菲茨休(William Fitzhugh)和他妻子安.倫道夫(Ann Randolph)1768年所建成的。

   查塔姆莊園是威廉.菲茨休為了紀念英國首相威廉.彼特的爵位查塔姆伯爵(First Earl of Chatham)而命名的。威廉.菲茨休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鼓吹者,他是參加1779年美國費城大陸會議的弗吉尼亞代表。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威廉.菲茨休的生意失敗,麵臨著破產的經濟威脅,迫不得已,在1799年以兩萬美元的價格,將查塔姆莊園麥給了丘吉爾.鍾斯(Churchill Jones)  

   威廉.菲茨休與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是通家之好,兩家魚雁往來不斷。喬治.華盛頓去世前最後一次離開自己弗吉尼亞的弗農山莊(Mount Vernon,Virginia),就是到查塔姆莊園看望他的好友兼當年在弗吉尼亞議會裏是要好的同事威廉.菲茨休。

   威廉.菲茨休從這棟查塔姆莊園搬出來後,在弗吉尼亞州亞曆山大市奧裏諾科街六零七號(607 Oranoco Street,Alexandria,Virginia)買了一棟四年新的房子定居,他去世後,留下這份財產給他的獨子威廉.亨利.小菲茨休(William Henry Fitzhugh,Jr.) 

   威廉.小菲茨休並不喜歡這棟房子,於是將之租了出去。新來的房客中,有一個特別優秀的男孩子,他就是長大後的南北戰爭名將羅伯特.李,他在這棟房子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查塔姆莊園擁有九十名非洲黑人奴隸,從事各種維修和勞動工作。180512日,查塔姆莊園的非洲黑人奴隸還未從節日的歡悅裏回到現實來,就被刻薄而凶殘的白人奴隸總管吆喝著開始工作,當這幾位在非洲黑人奴隸麵前慣於囂張跋扈的白人奴隸總管見到這些非洲黑人奴隸居然膽敢不聽話時,不禁惱羞成,拿起皮鞭子就抽打。

   當其中一名白人奴隸總管用皮鞭子把一位非洲黑人奴隸抽打得躺在地上不動,而準備再抽打另外一位非洲黑人奴隸時,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因為他的腦袋,已被站在一旁的一位憤怒的非洲黑人奴隸,用斧頭砍成了兩半。另外四位白人奴隸總管也沒有什麽好結果,全被憤怒的非洲黑人奴隸現場殺死。

   弗吉尼亞警方出動了上百名的武裝部隊,將查塔姆莊園包圍起來,有兩位非洲黑人奴隸試圖著衝出包圍網,但立即被亂槍打死。弗吉尼亞法庭判決一名非洲黑人奴隸死刑,驅逐兩名非洲黑人奴隸出境。 

   查塔姆莊園的事件還沒有結束,漢娜.庫爾特(Hannah Coulter) 1850年將查塔姆莊園買了下來。漢娜.庫爾特是一位心底善良的美國白人婦女,她在遺囑裏聲明,在她去世後,在查塔姆莊園的非洲黑人奴隸將可恢複自由身。

   漢娜.庫爾特死後,新的查塔姆莊園主人傑克.賀拉斯.萊西(Jack Horace Lacy)不服,將案件送到法院,要求判決漢娜.庫爾特的遺囑失效。案件一直打到美國最高法院,最後以傑克.賀拉斯.萊西勝訴為結果,理論是根據美國最高法院1857年的《德雷德.斯科特判決(Dred Scott Decision)》為判例而定出的案例。    

   1857年的《德雷德.斯科特判決》,又曰《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Dred Scott V.  John Sandford),是美國司法史上的重要判決案例,是由一位非洲黑人奴隸的擁有權歸屬而發生的法律糾紛,案件本身並無多大意義,但是涉及非洲黑人與非洲黑人奴隸在美國的基本法律地位,則影響大矣。 

   德雷德.斯科特是一位於1795年在弗吉尼亞州出生的非洲裔奴隸,他的主人在1830年時,將他帶到美國中西部的密蘇裏州(Missouri),並把他轉賣給了職業軍人約翰.埃默森少校(Major John Emerson),作為他家中的傭人奴隸。

   在未來的十二年間,德雷德.斯科特一直跟著新主人約翰.埃默森少校的駐軍地而搬移,直到約翰.埃默森少校搬進了伊利諾伊州阿姆斯特朗堡(Fort Armstrong,Illinois)時,事情發生了變化。

   問題來了,根據《1787年西北法令(Northwest Ordinance of 1787),伊利諾斯州不允許奴隸製度存在。根據1836年的《威斯康辛認可法(Wisconsin Enabling Act)》的規定,奴隸製度在威斯康辛州亦是非法的。因此在法理上,德雷德.斯科特和他的妻子哈麗埃特.魯賓遜.斯科特(Harriet Robinson Scott)既然來到這裏,就應該是自由之身。   

   軍人的生活極度的不穩定,經常調防,所以他將德雷德.斯科特和他的妻子哈麗埃特.斯科特(Harriet Scott)留在威斯康辛州斯內靈堡。約翰.埃默森少校於1838年在路易斯安那州與伊萊紮.艾琳.桑福德(Eliza Irene Sanford)結婚,約翰.埃默森少校命令德雷德.斯科特前往路易斯安那州,服侍伊萊紮.桑福德。

   在前往路易斯安那州的船上,德雷德.斯科特的妻子哈麗埃特.斯科特產下一女,名曰伊萊紮.斯科特(Eliza Scott)

   1842年,約翰.埃默森少校從軍中退伍,於兩年後在艾奧瓦州(Iowa)去世,伊萊紮.桑福德繼承了包括德雷德.斯科特在內的所有遺產。德雷德.斯科特開始與伊萊紮.桑福德談判關於買回自己自由之身的條件,但這位新寡婦的態度強硬,一口就拒絕了。

   1846年,德雷德.斯科特在廢除奴隸製度組織的幫助下,在法庭上爭取他和妻子及女兒的自由之戰。在官司進行期間,德雷德.斯科特和哈麗埃特.斯科特的第二個女兒麗齊.斯科特(Lizzie Scott)來到了人間。

   德雷德.斯科特一怒之下,轉而向反奴隸製度的法律谘詢團體求救,結果將伊萊紮.桑福德一狀告上了法庭。1847年年底,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法庭以德雷德.斯科特〝無法提出有效人證來證明原告是屬於被告的奴隸〞為理由,拒絕審理此案。

   官司並不順利,由於德雷德.斯科特的缺乏有效的人證,被密蘇裏州法院拒絕受理。1847年,在德雷德.斯科特律師的要求下,法院重新開庭議案。密蘇裏州地方法院陪審團裁定德雷德.斯科特一家四口全是自由之身。

  在案件訴訟過程中,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法庭下令德雷德.斯科特和家人可以暫時以租借的方式居住在伊萊紮.桑福德的家,租金交由法庭保管,靜待法庭的裁決。德雷德.斯科特堅持不舍,將案件上訴至密蘇裏州法院。

   伊萊紮.桑福德不甘心失去德雷德.斯科特一家四個奴隸和租金的損失,於是向密蘇裏州最高法院提出非常上訴。185211月,密蘇裏州最高法院院長威廉.斯科特大法官(Chief Justice William Scott)出人意料之外的推翻掉密蘇裏州最高法院陪審團的一致裁決,說大家都搞錯了,奴隸就是奴隸,奴隸就是伊萊紮.桑福德的〝私人財產〞。

   1853年,德雷德.斯科特的律師繼續在美國聯邦法庭上為這一家四口的自由而奮戰。德雷德.斯科特不服,當代的民權大律師蒙哥馬利.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也不服,他們繼續在美國聯邦法庭起訴伊萊紮.桑福德的哥哥,約翰.桑福德(John Sandford),因為伊萊紮.桑福德已經搬到薩諸塞州定居,由她的哥哥做她在密蘇裏州的代表。

   1854年,這件棘手的案件在美國聯邦法院中碰到了軟釘子,因為美國聯邦法院的原則是案件必須要按照密蘇裏州的法律來裁決之,因為密蘇裏州最高法院已經表態,因此,案件唯一的去向就是移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來審理,是為著名的《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

   《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在1856211日至18日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庭辯論,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羅傑.托尼歲率領約翰.麥克萊恩(Justice John McLean)、詹姆斯.穆爾.韋恩(Justice James Moore Wayne)、約翰.卡特倫、彼得.維維安.丹尼爾(Justice Peter Vivian Daniel)、塞繆爾.納爾遜(Justice Samuel Nelson)、羅伯特.庫柏.格裏爾(Justice Robert Cooper Grier)、本傑明.羅賓斯.柯蒂斯(Justice Benjamin Robbins Curtis)和約翰.阿奇博爾德.坎貝爾(Justice John Archibald Campbell)八位常務大法官共同聽證。

   《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影響巨大,第一次開庭辯論是在185621114日,九位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無法做出決定,於是又在185721518日,又再開庭辯論了三天。

     另外一個影響《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裁決的事情,就是美國總統開啟了運用政治來影響司法的惡例。

  羅傑.托尼於18641012日在馬裏蘭州卡爾弗特縣(Calvert County,Maryland)他雙親的煙草農場裏出生,在家中七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他的家族是靠著免費的非洲黑人奴隸勞動力來維持家計的,因而自少就覺得奴隸製度是美國白人的一項特權和專利,他從來就沒有意識到非洲黑人奴隸也是人類的概念,更妄談什麽平等民權了。

   羅傑.托尼自小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憑著私人家教而考進迪金森大學(Dickinson College)法學院,畢業後成為馬裏蘭州的執業律師,1816年當選為馬裏蘭州議會參議員,1827年出任馬裏蘭州司法部部長,自此開始仕途生涯,曆任美國聯邦司法部、代理戰爭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等職,他是安德魯.傑克遜政權的班底與重要的貼身顧問。

   在他出任美國聯邦司法部部長期間,就多次突現他骨子裏的種族歧視本質,他公開支持南卡羅萊娜州議會通過立法,禁止自由黑人進入南卡羅萊娜州,更多次叫囂著說黑人無權成為美國公民,不在《美國聯邦憲法》保護範疇之內。

   1824年總統大選,美國政治因為黨爭而分裂為民主和共和兩黨,羅傑.托尼因為強力支持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而得利,屢次被安德魯.傑克遜總統提名,但也屢次被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打退票。

   1836年,在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大力護航下,羅傑.托尼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他在這個位置上直到19641012日去世為止。他去世的時候,美國南北戰爭已經接近尾聲,而那一天,正是馬裏蘭州宣布全麵廢除奴隸製度的日子。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處理《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期間,美國總統當選人詹姆斯.小布坎南(President–elected James Buchanan,Jr.)突然介入這件司法案件,他寫信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卡特倫(Justice John Catron),暗示他〝能否在185734日宣誓就職前了結此案?

   當詹姆斯.小布坎南看到自己的〝暗示〞沒有什麽〝特殊效果〞時,就幹脆直接了當的又寫了一封信給另外一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特.格裏爾,要求他依照美國南方奴隸主們的意願,投票時裁決德雷德.斯科特敗訴,以免引起在他的總統任期內起更多的奴隸法律的麻煩。

   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聽證完這件全國矚目的奴隸自由大案,各大法官正在思考著如何做出裁決時,詹姆斯.小布肯南又在私下寫信給參與審判的羅伯特.庫珀.格立爾大法官(Justice Robert Cooper Grier),要求他參與南方大法官們的讚同立場,不要讓非洲黑人奴隸們自由。結果羅伯特.格立爾大法官就賣了個人情,投了同意票。

   在詹姆斯.小布坎南的宣誓就職典禮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羅傑.托尼,在他發表就職演講前,用耳語對他輕輕地說:〝那件奴隸案件,很快就會靜悄悄地搞定了!〞 兩人蛇鼠一窩,狼狽為奸,盡在心照不宣的眉目一笑間。

   就在詹姆斯.小布坎南就職美國總統兩天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一案,完全依照詹姆斯.小布坎南總統的心意,於185736日,終於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九位大法官中,以六位讚同,兩位反對,一位附和的結果裁定德雷德.斯科特敗訴。這是美國政客公然以政治幹涉司法的惡例,實乃美國司法之恥也。

   六位同意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院長羅傑.托尼、詹姆斯.韋恩、約翰.卡特倫、彼得.丹尼爾、羅伯特.格裏爾與約翰.坎貝爾;附和同意意見的是塞繆爾.納爾遜;反對的是本傑明.柯蒂斯和約翰.麥克萊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85736日的《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的裁決,不僅宣判德雷德.斯科特的敗訴,還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的在傷口上撒鹽。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一百一十二位大法官中,共有十三位羅馬天主教教徒,而羅傑.托尼是第一位羅馬天主教教徒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的人物。

   在羅傑.托尼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的二十八年任內,沒有什麽值得書寫的業績,他和幾位被安德魯.傑克遜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以媚諛當權派而聞名於世,最為世人樂道的就是《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和為了討好當權派而進行的台底醜陋政治交易。

   《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是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的大事,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五任院長羅傑.托尼親自執筆撰寫裁決書。可能羅傑.托尼院長太過興奮了,興奮得連〝桑福德〞的名字都寫錯了,他荒唐透頂的裁決法理中居然有這些意見:

   第一,美國聯邦法院對密蘇裏州沒有管轄權。第二,根據《美國聯邦憲法》的精神,非洲人後裔永遠不是,也永遠不得成為美國公民。第三,非洲人後裔沒有在美國法庭上行使訴訟的權利。第四,美國聯邦國會無權在對密蘇裏州行使廢除奴隸製度的權利。第五,《密蘇裏妥協法案(Missouri Compromises Act》違反了《美國聯邦憲法》精神。第六,《美國聯邦憲法第五條修正案》並沒有允許美國聯邦政府將自由的奴隸帶領到任何美國聯邦管轄區。

   由於這件震驚全國的案件,使德雷德.斯科特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奴隸,由於他的追求自由的奮鬥精神,感動了許多的人。並不是所有的奴隸主都是些惡棍,正當德雷德.斯科特被美國司法係統折磨得要生不得,求死不能之際,他前主人彼得.包羅的兒子泰勒.包羅(Taylor Blow),突然於1857526日勇敢地站了出來,拿出一筆錢,將德雷德.斯科特全家贖成了自由人,消息傳出,普天同慶,使人振奮。

   得到了自由的德雷德.斯科特卻無福消受這遲來的幸福,他在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一間酒店裏找到了一份守門人的差事,正要安家樂業時,死神卻突然而至。1858117日,這位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勇敢非洲黑人奴隸,因肺結核病發去世,享年五十九歲,距離他得到自由,僅十八個月而已。他的妻子哈麗埃特.斯科特倒是長壽,一直活到1876617日才去世。

   德雷德.斯科特埋葬在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髑髏地墓園(Calvary Cemetary),他的墳墓,成為後來遊客憑吊這些陳年老事的觀光點,每位到訪的遊客,都會按照傳統和慣例,將一分錢置放在他的墓碑上,因為美國一分錢上的人像,正是解放美國黑奴的偉大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標誌著一個美國司法黑暗時代的開始,一個美國良心的敗壞,一個美國道德的淪喪,一個美國國魂的死亡。

   《德雷德.斯科特 對 約翰.桑福德》案件有兩個重大影響,一是本案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導火索之一,二是促成了《美國聯邦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的誕生。(待續)

 

 

201156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