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二說,〝食、色,性也。〞性欲乃人的本性,任何刻意違背人性的事物,必然會有嚴重的後果發生。
耶穌基督教了解到這點,因而允許其神職人員結婚生子,過正常人的生活。羅馬天主教自詡神聖,不允許其神父結婚生子,刻意壓製人性,因而導致天主教神父們的性醜聞不斷發生。相對之下,在比例上來說,基督教牧師的性醜聞,要比羅馬天主教神父來的少。
〝權〞、〝財〞和〝色〞是考驗人性的三大試金石,在〝權〞、〝財〞和〝色〞之前,人的本性無不立即暴露出來,這一點連值得驚訝的地方都沒有,當年如此,如今依然,請君看看現在當代羅馬天主教神父們的性虐待教友,尤其是性虐待未成年兒童性醜聞事件,即可明之。
公元二十一世紀八十年代是羅馬天主教流年不利的年代,天主教神父性虐待教友,尤其是性虐待未成年兒童的性醜聞,好似壓下了葫蘆起來了瓢,不住地在歐、美、亞、非等洲逐一爆發,幾乎無國無之,無邦無之,繽紛燦爛,目不暇接,熱鬧非凡,使羅馬天主教臉上的那層道德遮羞布,再也遮掩不住那群似野獸般的天主教神父們的醜陋嘴臉。
過去的數十年來,羅馬天主教拿出了大把大把的鈔票,來賠償那些被天主教神父們性虐待過的人,隨手撿來,就有數十件之多:
羅馬天主教美國孟菲斯教區(Catholic Diocese of Memphis)的胡安.卡洛斯.杜蘭神父(Father Juan Carlos Duran)性虐待一位十四歲小男孩的案子,剛在去年以一百五十萬美元達成庭外和解,但另一輪的起訴還在方興未艾,原來還有十五位其他的天主教神父也患了與胡安.卡洛斯.杜蘭神父同樣的性虐待未成年兒童毛病。
代表那位十四歲性受害者的律師加裏.史密斯(Gary Smith),對羅馬天主教教廷處理那些犯罪神父們的方式,有著一句入木三分的評語:
〝大部分的受害人都不敢站出來揭發他們,一旦有人出來揭發的話,羅馬天主教美國孟菲斯教區的幹法就是梵蒂岡手段的縮影:他們把髒物掃到地毯下麵蓋住,然後什麽也不做,靜觀其發展,不然,就盡快將犯罪的神父遠調到其它的教區隱藏起來,以便逃避法律責任。〞
今年年初時,現任羅馬天主教教皇貝內迪克特十六世(Pope BenedictⅩⅤⅠ)自己也卷進了掩蓋性虐待的醜聞,原來在他當選為羅馬天主教教皇之前,他曾在1977年至1982年間,擔任德國慕尼黑教區大主教(Archbishop of Munich)長達五年之久,在那段時間,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就在他的管轄區內,發生了好幾件極度惡劣的天主教神父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的案件,可是都被這位當代活聖人〝不知道〞了。
羅馬天主教美國孟菲斯教區並不是唯一東窗事發的地方,羅馬天主教美國聖地亞哥教區(Catholic Diocese of San Diego )也幹淨不到哪裏去。
緊接著2007年關於羅馬天主教拿出了一千九百八十萬美元,來替四十二位美國天主教神父與受害的一百四十四位性虐待教友和兒童庭外和解的熱潮,一位現任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人,和一位剛從美國海軍退伍的軍人,連狀控告美國天主教神父愛德華.安東尼.羅德裏格神父(Father Edward Anthony Rodrigue),說這位披著白袍子的羅馬天主教神父,曾經在他們年輕時,不停地性虐待他們,長達一年半之久。
愛德華.安東尼.羅德裏格是一位對性虐待未成年兒童情有獨鍾的美國天主教神父,他曾在南加州拉祖拉(La Jolla)、萊克賽德(Lakeside)、恩西尼塔斯(Encinitas)、頗威(Poway)、卡萊克西科(Calexico)和巴斯托(Barstow)等地區前後性虐待過數十位未成年的兒童,這位滿嘴仁義道德的假神父,最後難逃法律的製裁,在1998年被美國法官判決入獄八年。
2009年9月,羅馬天主教駐日內瓦永久觀察員大主教西爾瓦諾.瑪麗亞.托馬西(Archbishop Silvano Maria Tomasi ,Permanent Observer of Holy See to the United Nations in Geneva)親自宣布說:
〝在過去的五十年內,我們知道大約有1.5%至5%的天主教神職人員,曾經介入過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的性醜聞事件。〞這是他們自己招供的數字,任何知道天主教神父這方麵醜聞曆史的人,都會同意這是一個距離事實尚遠的冰山一角的估計。
根據2004年的《約翰.傑伊報告(John Jay Report)》指出,共有四千三百九十二名天主教神父,有虐待教友和兒童的嫌疑。
約翰.傑伊是美國的革命英雄、開國元勳、政治家、外交家、法學家,也是開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第一任院長。
《約翰.傑伊報告》是來自約翰.傑伊刑事審判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師生們的一份命題為〝美國天主教神父與執事性虐待兒童事件問題的範疇和原因(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Problem of Sexual Abuse of Minors by Catholic Priests and Deacon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學術研究,世人簡稱之為《約翰.傑伊報告》,由於其超然的中立學術地位,因而極具可信性。
單單在加利福尼亞一州,就有超過一千件天主教神父性虐待未成年兒童事件的法律訴訟,導致總共八億美元($800 millions)的庭外和解賠償金額,其中包括五百件在洛杉磯(Los Angeles,California)性虐待未成年兒童事件的六億六千萬美元,和橘子縣(Orange County, California)的一億美元的庭外和解賠償金。
2010年3月13日,羅馬天主教又拿出了六千一百五十萬美元,來替他們那些在美國的天主教神父擦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事件的屁股,這些冰山一角的醜聞,再次說明宗教的麵紗不能成為真理之遮羞布。
羅馬天主教神父們的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事件就像一場沒完沒了的滑稽肥皂劇,隻要有羅馬天主教神父的地方,就有這種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的醜聞事件發生。
最精彩的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Belgian)教區的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霍德弗裏德.馬裏亞.朱爾斯.丹內爾斯(Cardinal Godfried Maria Jules Danneels)與比利時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Bishop Roger Joseph Vangheluwe)無恥的雙簧表演了。
如果隻看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穿著紅袍子的那副聖潔外表,閣下絕對看不出來,此君居然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戀童癖(Pedophilia)愛好者,他下流得連自己的親侄子都不放過,從他五歲開始,一直到十八歲,被摧殘長達十三年之久。
當他的親侄子長大成人後,憤怒地要找他算賬時,這位紅袍子活聖人意識到大麻煩臨頭了。為了維持住他穿著紅袍子的聖潔外表形象,他找到他的老板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霍德弗裏德.馬裏亞.朱爾斯.丹內爾斯求救,希望能夠私下〝解決掉〞這段非常不光彩的性虐待未成年兒童的醜聞。
2010年4月8日,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霍德弗裏德.馬裏亞.朱爾斯.丹內爾斯親自出馬,在一間密室裏,向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的親侄子打開天窗說亮話,進行遊說道:
〝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將會在明年宣布辭職,因此,在事實上來說,你最好是等一等,如果你現在跑到屋頂上把這件勾當叫嚷出去的話,我不相信會對你,或對他能有什麽好處。----你何不接受他的私人道歉呢?這樣子的話,就可避免掉將他的名字按在泥巴地裏打滾了,你如果真要幹的話,那就等到他明年退休之後再說吧。〞
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的親侄子憤怒地回答說:
〝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將我的整個一生,都按在泥巴地裏打滾,從五歲一直打滾到十八歲,為什麽你不為我傷心難過,而單單為他傷心難過呢?〞
那位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霍德弗裏德.馬裏亞.朱爾斯.丹內爾斯聽後,為之語塞,再也說不出個道理來。
也許羅馬天主教紅衣主教霍德弗裏德.馬裏亞.朱爾斯.丹內爾斯的麵子不夠大,也許是紙包不住火,也許是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的流年不利,這件在羅馬天主教裏等級最高,涉及人物最重的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性虐待未成年兒童的醜聞,終於東窗事發,震驚比利時,震驚梵蒂岡,也震驚了全世界。
2010年4月23日,羅馬天主教教皇貝內迪克特十六世,突然在梵蒂岡宣布他〝接受〞了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的無條件辭職。
而羅馬天主教比利時教區大主教羅傑.約瑟夫.萬蓋萊維自己也隨後宣布:從此以後,他會遠離比利時教區,不再過問羅馬天主教的事務。依我看來,這種偽君子兼假神父,早就應該自我以墨塗臉,披發入山了。
如果閣下覺得羅馬天主教的神父們隻是對性虐待未成年男童有興趣的話,那就錯了,根據《板岩雜誌(Slate)》和《新聞周刊(Newsweek)》的報道,自1950年至2002年之間,共有兩百四十六位年齡在八歲以下的未成年少女,被羅馬天主教的神父們性虐待過,占了該年齡段被性虐待少女的百分之十四。
稍微檢查一下這些羅馬天主教神父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的醜聞曆史,就會發現約翰.巴特斯比(John Bathersby)、倫納德.布萊爾(Leonard Blair)、彼得.克裏斯坦森(Peter Christensen)、吉姆.克賴恩(Jim Cryan)、弗朗西斯.德洛倫索(Francis DiLorenzo)、邁克爾.雅克爾(Michael Jackels)、丹尼爾.金琦(Daniel Jenky)、奧斯卡.利普斯科姆(Oscar H.Lipscomb) 和威廉.史庸(William Swing)等等一大串的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名字,在這些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著一些難以見光的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的性醜聞。
在羅馬天主教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Toledo,Ohio)教區中,有兩位羅馬天主教神父是臭名昭著的,一位是切特.沃倫(Father Chet Warren),一位是傑拉爾德.魯賓遜(Father Gerald Robinson)。
一位叫做巴巴拉.布萊恩(Barbara Blaine)的勇敢的美國婦女,終於站出來指證切特.沃倫神父,說從她十三歲開始,就一直被這位道貌岸然的天主教神父性虐待;另外一位叫做特雷莎.邦波裏(Teresa Bombry)的勇敢的美國婦女,也站出來指證說,她自小學四年級開始,就被天主教切特.沃倫神父性虐待長達四年之久;接著又有四位美國婦女亦提出類似的指控。
傑拉爾德.魯賓遜神父的案件更為殘忍,他直接采用魔鬼式的殘忍手段,來謀殺與他同時工作的瑪格麗特.安.博爾修女(Sister Margaret Ann Pahl)。
1980年4月5日,時年七十一歲的瑪格麗特.博爾修女被傑拉爾德.魯賓遜神父用信封刀和十字架,朝著她全身要害猛刺三十一次而傷重死亡。
瑪格麗特.博爾修女曾勇敢地站出來,指控在自己年輕時,曾被切特.沃倫不停地性虐待過,她願意在任何時候出庭指證之,這個聲明,雖然拉下了一些羅馬天主教假神父麵上的遮羞布,但也為自己帶來了潛在的殺身之禍。
由於傑拉爾德.魯賓遜神父的外表道貌岸然,表情到位,善於演戲,居然使他躲過了長達二十六年之久的刑責,最後由於他又被指控性虐待教友和未成年兒童事件而被重新調查,導致他在2006年5月11日被美國法庭宣判謀殺瑪格麗特.安.博爾修女的罪名成立。
在美國的宗教曆史上,傑拉爾德.魯賓遜神父並不是第一位被法庭宣判謀殺罪名成立的羅馬天主教神父,比他更早、更壞、更殘忍、更恐怖的是羅馬天主教漢斯.施密特神父(Father Hans B.Schmidt)。
漢斯.施密特是德國的天主教神父,他在1904年被派來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市聖約翰教堂(St.Hohn’s Parish Church,Louisville,Kentucky)布道,因為與同一教堂的同事們鬧意見,無法繼續工作,因而被調到紐約市聖伯尼費斯教堂(St.Boniface Church,New York,New York)任職。
在紐約期間,漢斯.施密特神父與教區長住宅傭人安娜.奧米萊(Anna Aumuller)熱戀成奸,陷進無法自拔的地步,於是兩人就秘密地同居起來,過著夫妻一般的生活。
為了表示他對愛情的歌頌,漢斯.施密特自我證婚,兩人暗地裏成親,鑒於羅馬天主教神父不得有性行為和婚姻的教規,原本這件地下戀情就難以長久,而安娜.奧米萊意外懷孕的消息,使漢斯.施密特驚嚇得失魂落魄,手慌腳亂,為了飯碗和聲譽,他在1913年9月2日深夜,突下殺手,將安娜.奧米萊割喉分屍,切成小段,棄之赫德森河(Hudson River)。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無名碎屍案件調查的野火,終於燒到了這位滿嘴仁義道德的羅馬天主教神父頭上,在鐵證如山的證據下,漢斯.施密特終於未能逃脫法律的製裁。
漢斯.施密特於1916年2月18日,在專關重刑犯的紐約州奧塞寧鎮新新監獄(Sing Sing Correctional Facility ,Ossining,New York)裏被電椅處死,是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被美國法庭嚴刑處死的羅馬天主教神父。
在美國,天主教並非在神職人員性虐待教友和兒童事件方麵獨領風騷,一些獨立基督教教會的牧師也不讓美國天主教神父們專美。
2010年9月23日,一則來自美國喬治亞州裏索尼亞市(Lithonia,Georgia) 具有相當諷刺性的新聞報道說,有四位年輕人連名,在地方法院起訴那裏一位一向反對同性戀和同性婚姻的基督教牧師埃迪.朗格(Pastor Eddie Long),說曾經在年輕時遭到埃迪.朗格的性虐待。
然而基督教牧師埃迪.朗格的運氣,的確比那些被送上審判台的天主教神父們好得多了,美國聯邦司法部和喬治亞州司法部,都已經相繼發表官方聲明,說不會對埃迪.朗格的性虐待其教友事件進行調查,因為在事件發生時,四位原告的年齡已經是十七和十八歲,而不是喬治亞州法律規定的十六歲,埃迪.朗格牧師的刑事責任沒了,但是民事責任尚在,他恐怕依然逃不過被送上審判台的劫數。
2010年10月3日,是個星期日,埃迪.朗格牧師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新生布道洗禮教堂(New Birth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布道時,信誓旦旦地宣布,他決定要和這些使他臉上無光的〝謠言〞對著幹到底,他對著教堂裏的信徒們大剌剌地說:
〝我要你們知道一件事情,我感覺到自己就像當年對抗巨人格利亞的大衛一樣,我手上握有五顆石子,可是到現在還未曾丟出一顆呢!〞
這使我想起威廉.克林頓總統在白宮實習生性醜聞發生後,在電視台上一樣信誓旦旦地宣布〝我絕對沒有和那個女人有性關係〞的典故。
壯哉!勇哉!那就請埃迪.朗格基督教牧師好好掌握住自己手中的〝五顆石子〞,好好地禱告耶穌基督的賜福和保佑吧。(待續)
2010年10月6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