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翰.楊手下有一個叫做威廉.艾弗斯.阿普爾比(William Ivers Appleby)的長老,寫信向他請教一個有關摩門教教徒可否異族通婚的問題。百翰.楊讀後大怒,當著八位其他摩門教長老的麵,〝代表〞上帝發言說:
〝我不是早就告訴你們有關神對非洲黑人問題的律法了嗎?如果任何白人膽敢選擇與該隱之子類似的黑人去混血的話,在上帝的律法之下,永遠都是要立即就地處死的!〞
根據這種〝神〞的〝啟示〞,百翰.楊在1848年下令,不允許任何非洲裔美國人出任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神職人員,甚至不允許任何非洲裔美國人進入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堂禮拜上帝。
這條被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奉為金規玉律的反動種族歧視教規,一直到1978年,才被摩門教教主斯潘塞.伍裏.金布爾(Spencer Woolley Kimball)所廢止。在美國近代民權運動發展史上,打著耶穌基督愛世人也愛敵人旗號的摩門教,一直在扮演著一個極度不光彩的角色。
在摩門教的多妻主義曆史上,有著五十五個老婆的百翰.楊並沒有考上第一名。最為有名的是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魯倫.廷普森.傑夫斯(Rulon Timpson Jeffs),此公生於1909年12月6日,死於2002年9月8日,在他九十二年的生命裏,共〝娶〞了至少七十五個老婆,生了六十五個孩子,足可稱為多妻大王矣。
自1986年直到他2002年死亡為止,魯倫.廷普森.傑夫斯出任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前後長達十六年之久。他死後,子承父業,他的兒子沃倫.斯蒂德.傑夫斯(Warren Steed Jeffs)繼續成為這個總部設在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市(Colorado City,Arizona)的新教主。
相對之下,同樣的是在實行多妻製度,可是這位新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沃倫.斯蒂德.傑夫斯的遭遇,就沒有像他老爸那麽幸運了。
沃倫.斯蒂德.傑夫斯於1955年12月3日在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San Francisco,California)出生,靠著與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的世家淵源,他於2002年在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市登上了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寶座,他在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內的官方頭銜是〝教主、先知、預言家和導師(President、Prophet、Seer and Revelator)〞。
這位手上握有上億美元資產的教主有兩個座右銘,至今尚在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內廣為流傳:第一,他是摩門教曆史上自約瑟夫.小史密斯、百翰.楊和約翰.泰勒(John Taylor)以後的第四位〝先知〞;第二,他認為摩門教教徒最少要有三個老婆,才有資格進入天堂,而且老婆越多,越容易進入天堂。
這個〝教主、先知、預言家和導師〞的職位,為沃倫.斯蒂德.傑夫斯帶來了人造的光環,但也為他帶來了司法的災難。他在2006年五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全球十大通緝犯,罪名是〝強奸〞、〝唆使與安排男性摩門教教徒從事法律範疇以外的婚姻〞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
沃倫.斯蒂德.傑夫斯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全球十大通緝犯的通緝令上是這樣寫的:
〝沃倫.斯蒂德.傑夫斯是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多妻主義派的領袖,被他的一萬多名追隨者和信徒奉之為「先知」。傑夫斯與猶他州、德克薩斯州(Texas)、科羅拉多州(Colorado)和英屬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有所聯係。傑夫斯可能在佛羅裏達州裏斯堡(Leesburg,Florida)附近。注意:傑夫斯可能與他忠心的武裝保鏢同時旅行。〞
沃倫.斯蒂德.傑夫斯於2006年8月29日在內華達州拉斯韋加斯(Las Vegas,Nevada)郊區被捕,另外亞利桑那州(Arizona)司法部亦追加起訴沃倫.斯蒂德.傑夫斯〝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及〝亂倫〞兩種不同的重罪。
2007年9月25日,猶他州聖喬治市的法庭宣判沃倫.斯蒂德.傑夫斯的〝強奸及共犯(Rape as an accomplice)〞兩個重罪罪名成立,入獄十年至終身監禁。
不過,猶他州最高法院在2010年7月27日,就沃倫.斯蒂德.傑夫斯的罪名成立有著不同的意見,以〝審判法官曾給予評審團不恰當的指示〞為理由,下令將案件駁回,擇日重審。
在美國法庭曆史上,隻有百分之三的上訴案件得到平反或重審的機會,看來,這件極具爭議性的多妻司法風波重頭戲,還在後頭呢。
摩門教的多妻主義在美國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倫理、司法和風俗的爭議與糾紛。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聯邦國會為了壓製越來越囂張跋扈的摩門教的多妻歪風,於1862年通過了劃時代性的《莫勒爾反重婚法(Morrill Anti-Bigamy Act)》,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於1862年7月8日,將之簽署成美國聯邦法律。
《莫勒爾反重婚法》是由來自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賈斯廷.史密斯.莫勒爾(Senator Justin Smith Morrill,Vermont)所提出的議案,目的就是為了反對猶他摩門教的多妻主義教義而製定的美國聯邦法律。
在美國聯邦國會的立法史上,除了保護美國家庭價值,維護美國婦女尊嚴的《莫勒爾反重婚法》外,賈斯廷.史密斯.莫勒爾聯邦參議員還推動了為美國後世子孫教育事業造福的《莫勒爾校院批地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這條法案,為美國聯邦政府出資建設高等學院的發展,奠定了法理上的基礎。
可是這條剛被美國聯邦國會通過的《莫勒爾反重婚法》新法,卻將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逼進了一個兩難的處境:他是以道德號召而被美國選民送進白宮的,如果不簽署這條法律,勢將損害自己維護道德的形象,然而麵對著即將爆發的南北戰爭局麵,如果簽了,又必會將百翰.楊逼反,極有可能倒戈至美國南方政客的陣容中。
在這種兩難的局麵下,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使出了一招兩麵三刀的權宜之計,他一方麵將之簽成美國聯邦法律,另外一方麵在暗中通知百翰.楊說,隻要猶他保持〝中立〞,他就會〝默許〞他和他的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徒繼續包他們的二奶,這就是為什麽猶他在美國南北戰爭中保持〝中立〞的秘史。
百翰.楊答應不參與分裂美國聯邦後,亞伯拉罕.林肯總統言而有信,立即以美國三軍統帥的身份,對美國猶他道格拉斯堡的駐軍陸軍總司令帕特裏克.愛德華.康諾爾將軍(General Patrick Edward Connor,Fort Douglas,Utah)下了一道明確的密令:暫時不得對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多妻製度的猶他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摩門教教徒,采取任何的製裁行動。
猶他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土霸王百翰.楊與美國聯邦政府的蜜月期,隨著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之被刺身亡,和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而畫上了一道休止符,當美國聯邦政府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內政時,猶他摩門教的多妻製度議題,又成為美國聯邦國會議員們的熱門話題。
1874年,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了《波蘭德法案(Poland Act)》, 允許美國聯邦檢察官在猶他美國領土地強製執行美國聯邦法律,為打擊摩門教的多妻製度鋪墊了司法戰場的法理基礎。
《波蘭德法案》是由來自佛蒙特州的聯邦參議員盧克.波特.波蘭德(Senator Luke Potter Poland,Vermont)提出的,故以其名為這條美國聯邦法案命名之。
1887年,來自佛蒙特州的聯邦參議員喬治.富蘭克林.埃德蒙茲(Senator George Franklin Edmunds,Vermont)和來自弗吉尼亞州的聯邦眾議員約翰.倫道夫.塔克(Congressman John Randolph Tucker,Virginia)聯手,通過了《埃德蒙茲-塔克法案(Edmunds-Tucker Act)》,法案鄭重聲明違反者,將麵臨罰款五百至八百美元,入獄五年的監禁期,更有權對觸犯者的機構,加以財產充公,勒令解散等懲罰條文。
喬治.富蘭克林.埃德蒙茲聯邦參議員是美國共和黨,而約翰.倫道夫.塔克聯邦眾議員則是美國民主黨,因而這是一條深具跨黨派民意的,反對重婚的聯邦法律。
1882年3月22日,美國第二十一任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President Chester Alan Arthur)將之簽署成美國聯邦法律,揭開了摩門教多妻製度教規崩潰的序幕。
美國聯邦國會在同一時期通過的《埃德蒙茲反重婚法案(Edmunds Anti-Biagamy Act)》, 更清楚地厘定了觸犯多妻製度為〝重罪(felony)〞。多妻製度的定義,不僅指的是結婚,連〝同居(unlawful cohabitation)〞的形式,亦屬於〝惡行輕罪(a misdemeanor)〞的範疇。觸犯此二罪者,不得出任陪審團、不得擁有投票權以及不得出任政府公職。
在《埃德蒙茲法案》與《埃德蒙茲-塔克法案》的威力下,實行摩門教多妻主義的信徒們紛紛鋃鐺入獄。第一個被這條美國聯邦法律製裁的是猶他鹽湖城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中十二門徒的魯德格.克勞森(Rudger Clawson),他在1882年八月中旬時被送進了監獄,開啟了摩門教教徒為了包二奶而坐牢的先例。
接著的是一大批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領導,或知名分子如威廉. 佐敦.菲萊克(Willian Jordan Flake)、安格斯.芒恩.坎農(Angus Munn Cannon)、約翰.夏普(John Sharp)、洛倫索.史諾(Lorenzo Snow)、亞伯拉罕.霍格蘭.坎農(Abraham Hoagland Cannon )、喬治.奎爾.坎農 (George Quayle Cannon)、西伯特.傑迪.格蘭特(Hebert Jeddy Grant) 與約瑟夫.菲爾丁.老史密斯(Joseph Fielding Smith.Sr.)等一千三百餘人,逐一被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或關進監獄服刑。
在這些為了二奶而進監獄,或被查辦的眾名角中,最為世人熟識的是約瑟夫.菲爾丁.老史密斯,他不僅是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的第六任教主,還是家勢顯赫的摩門教世家,他是摩門教創始人約瑟夫.小史密斯的侄子,他的父親就是與約瑟夫.小史密斯一起〝殉教〞的海勒姆.史密斯。
約瑟夫.菲爾丁.老史密斯從1901年10月17日開始出任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的第六任教主,一直到他在1918年11月19日死亡為止,長達十七年之久。
1906年,美國聯邦檢察官以〝非法地同時與四位婦女同居〞為理由,將他送上了法庭,由於法律所限,同居隻屬於〝惡行輕罪〞,結果罰款三百美元了事。
其實美國聯邦檢察官並沒有摸清約瑟夫.菲爾丁.老史密斯的底子,他不是〝非法地同時與四位婦女同居〞,而是敲鑼打鼓地公開地〝娶〞了六個老婆。
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認為美國聯邦國會的這些立法,嚴重地違反了摩門教教徒的《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保障精神,因此數次與美國聯邦政府在美國聯邦法庭上較量,甚至一路較量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最著名的摩門教挑戰美國聯邦政府的案件是《雷諾茲 對 美國案(Reynolds V.United States)》。
案件的主角是與摩門教有著極深且特殊緣分的喬治.雷諾茲(George Reynolds),他不是美國人,卻在美國猶他鹽湖城的摩門教裏成為一位著名的〝護教〞大師。
喬治.雷諾茲不僅按照摩門教教義〝娶〞了一大群老婆,還成為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百翰.楊的機要秘書。他是美國司法史上第一位以〝宗教信仰自由〞及娶二奶是〝《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範疇之內的基本權利〞為理由,在美國最高法院挑戰美國政府禁止多妻製度法律有效性的先鋒人物。
喬治.雷諾茲於1842年1月1日在英國倫敦出生,在他九歲時,跟著保姆薩拉.懷特(Sarah White)參加一個摩門教聚會而對此著迷。十五歲時,背著父母,接受洗禮,成為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徒,並且開始接受摩門教的傳教培訓,十八歲就在倫敦街頭宣傳摩門教的教義。
1865年7月22日,喬治.雷諾茲以美國移民的身份抵達猶他鹽湖城,被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百翰.楊委任為機要秘書。1869年二月中旬,喬治.雷諾茲當選為現在的〝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當時稱之為〝沙漠大學(University of Desert)〞的董事局成員。1875年當選為鹽湖城市議局議員。
1862年,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了《埃德蒙茲反重婚法案》,嚴重衝擊了鹽湖城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義,為了維護包二奶的權利,百翰.楊要求他自動出麵,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去挑戰美國政府的《埃德蒙茲反重婚法案》的合法性。
在美國的司法係統裏,如果想將案件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必須要經過地方法院、地方最高法院的上訴程序,始可有權遞狀。
1874年8月3日,喬治.雷諾茲以高調的動作,公開與二奶阿米麗亞.簡.斯科菲爾德(Amelia Jane Schofield)結婚。1874年10月23日,他被猶他美國領土地司法部以〝重婚罪〞提起公訴,1875年4月1日,猶他法庭陪審團宣布他的重婚罪名成立,法官判他入獄一年,罰款三百美元。
喬治.雷諾茲按照原定計劃,將案件上訴至猶他美國領土地最高法院,但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猶他美國領土地最高法院居然以〝未曾有效而正確地挑選陪審團成員〞為理由,將案件駁回地方法院重審。
1875年10月30日,猶他美國領土地司法部再次以〝重婚〞罪起訴喬治.雷諾茲,1875年12月9日,猶他美國領土地地方法院陪審團宣布他的重婚罪名成立,法官將他嚴辦,判他在苦力監獄(imprisonment at hard labor)服刑兩年,兼罰款五百美元。
喬治.雷諾茲按照原定的計劃,進行技術性的上訴。1876年6月13日,猶他美國領土地最高法院駁回喬治.雷諾茲的上訴,維持地方法院的原判。於是,真正的戲碼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演了。
1878年11月14日及15日兩天,《雷諾茲 對 美國案》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開庭聽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長莫裏森.雷米克.韋特(Chief Justice Morrison Remick Waite)親自主持聽證,八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常務大法官內森.克利福德(Justice Nathan Clifford)、諾亞.海恩斯.斯溫尼(Justice Noah Haynes Swayne)、塞繆爾.弗裏曼.米勒(Justice Samuel Freeman Miller)、斯蒂芬.約翰遜.菲爾德(Justice Stephen Johnson Field )、威廉.斯特朗(Justice William Strong)、約瑟夫.裴羅.布雷德利(Justice Joseph Philo Bradley)、瓦德.恒特(Justice Ward Hunt)和約翰.馬歇爾.哈倫(Justice John Marshall Harlan)全體坐庭聽證。
美國政府司法部的理由很簡單:宗教信仰不可成為破壞美國法律的理由。而喬治.雷諾茲的律師則辯稱:《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自由信仰〞,應該允許摩門教教徒實行他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包括多妻製度在內的宗教行為。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隻有斯蒂芬.約翰遜.菲爾德勉強同意,其餘的八位大法官,全部堅定地支持美國聯邦政府〝宗教信仰不可成為破壞美國法律的理由〞的法理說法。
1879年5月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了九票同意,零票反對的劃時代裁決:根據〝宗教之義務不得成為罪犯免責的理由(Religious duty was not a suitable defense to a criminal indictment)〞和〝地方法律不得超越聯邦法律〞的司法原則,宣布喬治.雷諾茲敗訴。這個裁決為摩門教的多妻主義權利而挑戰美國政府的司法大戰,畫下了一道再也難以跨越的休止符。
在來自全國社會和美國聯邦政府的強大反對聲浪下,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為了生存,為了避免永無休止的司法麻煩,為了證明摩門教教徒願意遵守美國的法律,因而試圖進行了溫和的宗教改革。
1890年9月23日,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威爾福德.伍德拉夫(Wilford Woodruff)告訴他的信徒們說,昨晚的三更半夜裏,耶穌基督前來通知他:摩門教的多妻主義是不對的,要大家改正這些錯誤。
鑒於有了這個〝神跡〞的充分理由,於是威爾福德.伍德拉夫在1890年9月25日那天,頒布了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有史以來第一份《反對多妻製度宣言(The Manifesto)》,要求所有的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徒,自此不得繼續實行多妻製度,教堂也不再為合法配偶之外的〝婚姻〞舉行祝福儀式。
可是威爾福德.伍德拉夫這份《反對多妻製度宣言》是有氣無力的,是虛張聲勢的,是無法使人信服的,因為有著十一個老婆的威爾福德.伍德拉夫,根本就無法以身作則地來領導其他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信徒們去放棄摩門教傳統的多妻主義製度。
隨著政治壓力的越來越大,民間反對力量的越來越強,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教主約瑟夫.菲爾丁.老史密斯於1904年4月6日,下達了第二次的《反對多妻製度宣言》,嚴厲地聲明,如果再有從事多妻主義者,將會被驅逐出教會。
自此以後,摩門教教徒的多妻製度,轉向地下,除了極少數的原教旨派摩門教教徒依然故我地繼續包二奶外,起碼在社會上,再也沒有公開挑戰美國聯邦法律和美國婦女尊嚴的案例。
1895年,美國聯邦國會接受了猶他美國領土地歸化成為美利堅合眾國聯邦州的申請,但是批準猶他美國領土地成為美利堅合眾國聯邦州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將反對多妻製度的條文,清楚無誤地寫進未來猶他州的州憲裏。
在猶他美國領土地議會投票同意後,美國聯邦國會於1896年1月4日,正式批準其歸化為州的申請。自此,猶他驕傲地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大家庭的成員。
科迪.布朗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紀,突然走進美國人民的視野,絕對不是一件偶然事件,也絕對不是一件普通的肥皂劇,這是摩門教多妻主義的借屍還魂,是美化墮落的地獄安魂曲,是挑戰美利堅民族道德的訊號,是嘲笑美利堅婦女尊嚴的戰書。正是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今天的摩門教,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摩門教了,他們已經逐漸地〝現代化〞起來了,雖然教內的遺毒尚多,沃倫.斯蒂德.傑夫斯之流尚多,但是優秀的神職人員也不少,比如目前美國駐中國的全權大使喬恩.梅亞德.小亨茨曼(Ambassador Jon Meade Huntsman,Jr.)就是最佳的例子。
這位有著中國名字〝洪博培〞,說得一口流暢華語和閩南語方言的前猶他州第十六任州長,有著顯赫的資曆和經驗,他的父親喬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不僅是一位億萬富豪,而且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慈善家。
洪博培可謂是摩門教世家,他的外祖父戴維.布魯斯.海特(David Bruce Haight)是原教旨派後聖耶穌教會的十二大使徒之一,他從1976年1月8日開始,直到2004年7月31日以九十七歲高齡謝世為止,共擔任該職位長達二十八年之久。
就像大部分的六十年代的美國青年人一樣,洪博培也有他放肆輕狂、迷惘失落的年代,中學還沒畢業,就離開學校,組織了一支搖滾樂隊,過著那種激揚縹緲的日子。不過他很快就知道什麽才是自己的前途,於是他進入猶他州大學,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取得了學士學位。
於1960年3月26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California)出生,曾在台灣傳教兩年的洪博培與美國共和黨淵源極深。他曾在裏根政府的白宮裏任職行政助理;在老布什政府裏出任商業部助理部長;駐新加坡全權大使;在小布什政府裏出任貿易談判副代表。
2004年十一月,洪博培以百分之五十七的高票,當選為猶他州的第十六任州長;2008年,以百分之七十七點七的超高選票,再度連任猶他州州長。一顆閃亮的美國政治新星,從猶他州摩門教幽暗的角落裏,從美國人民驚訝的歡呼中悠然崛起。
擁有六個名譽博士學位的洪博培,他的家族在猶他州已曆七代,他有八個兄弟姐妹,和超過六十位的侄甥晚輩,他與妻子瑪麗.凱爾(Mary Kaye)育有五位子女,另外還在2000年時,從中國揚州收養了一位可愛的女兒格蕾西.梅(Gracie Mei),和在2006年時,從印度收養了一位叫做艾莎.巴拉蒂(Asha Bharati)的養女。
佛家有雲:一飲一著,莫不前定。飲食尚且如此,何況人緣?洪博培與妻子瑪麗.凱爾在2000年十一月在揚州,初遇隻有兩個月大的菜市場女棄嬰時,將之抱起,小格蕾西.梅在他懷裏,手握其指,深情凝視,咯咯而笑。
這一笑,笑出了一段緣定前生的父女恩情,這一笑,笑得瑪麗.凱爾淌了一臉的慈母眼淚,這一笑,也改變了這個世界上最幸運棄嬰餘生的命運。洪博培把小格蕾西.梅抱起來後,再也沒有放下過,繼續采用她的原來漢名〝楊樂意〞紀念之。
2009年5月16日,巴拉克.候賽因.奧巴馬總統提名洪博培出任美國駐中國全權大使,他是巴拉克.候賽因.奧巴馬總統唯一親自出麵發布提名新聞的駐外大使。2009年8月4日,美國聯邦國會參議院以全票通過他的駐華全權大使任命,洪博培於2009年8月11日抵達北京赴任。
按照目前美國烏煙瘴氣的經濟來看,和美國共和黨內的蜀中無大將的形勢來看,第一位超人氣的摩門教美國總統,很快就會成為事實了。(待續)
2010年10月29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